第22章 工作模型變革(1 / 1)

推荐阅读:

1950年4月26日淩晨三點,陳樾猛地從床上坐起來,額頭上全是冷汗。窗外春雨淅淅瀝瀝,他卻感覺一股燥熱從心底湧上來。夢裡那些崎嶇的山路、陷在泥濘中的卡車、徒步跋涉的戰士身影揮之不去。

"運輸問題必須解決"陳樾抓起桌上的搪瓷缸灌了口涼水,冰涼的觸感讓他稍微清醒了些。他翻開筆記本,借著煤油燈的光亮快速畫著草圖,鋼筆尖在紙上勾勒出一輛造型奇特的車輛輪廓。

天亮時分,陳樾頂著兩個黑眼圈敲開了趙廠長的家門。趙廠長正蹲在院子裡刷牙,滿嘴泡沫地抬頭:"哎呦我的陳大總工,你這是"

"老趙,咱們得改改工作方式了。"陳樾直接掏出一遝寫得密密麻麻的紙,"你看看這個。"

趙廠長胡亂擦了把臉,接過文件一看,睡意頓時全無:"增設技術部?十個實驗室?三千人編製?你這是要把兵工廠翻個底朝天啊!"

"時間不等人。"陳樾的聲音有些沙啞,他展開那張畫著車輛草圖的紙,"你看這個山地運兵車設計,需要十個實驗室協同攻關。咱們現在這種小作坊式的研發太慢了。"

趙廠長的表情漸漸嚴肅起來。他轉身進屋,從床頭櫃裡取出一份標著"絕密"的紅頭文件:"部裡剛來的指示,特彆提到要解決山地運輸問題"

兩人蹲在院子裡的石磨旁,就著晨光開始謀劃。陳樾的鉛筆在紙上飛快地畫著組織結構圖:"技術部負責所有研發工作,下設十個專業實驗室。我專心搞設計,具體實施交給實驗室。這個山地運兵車項目需要動力、傳動、懸掛、車身"

4月28日,兵工廠召開了建廠以來最特殊的一次黨委擴大會議。會議室裡煙霧繚繞,十幾個科室負責人傳閱著陳樾的改革方案,議論聲此起彼伏。

"十個實驗室?咱們現在連三個都湊不齊!"

"三千人編製?廠區宿舍都不夠住!"

"這些設備清單得花多少錢啊"

陳樾站在黑板前,用粉筆畫了三個並排的卡車:"現在我們的研發模式是這樣——"他在第一輛卡車下麵寫"設計",第二輛寫"試製",第三輛寫"量產"。

"太慢了!"粉筆"啪"地折斷,"我們要改成這樣——"他又畫了十輛並排的卡車,每個下麵都寫著不同的專業名稱,"動力、傳動、懸掛十個實驗室同時開工!"

財務科長老劉的算盤打得劈啪響:"按這個方案,光設備采購就得"

"不用采購。"陳樾打斷他,"機械分廠自己造。我已經畫好了專用機床的改進圖紙。"

會議室突然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盯著這個年輕人——他眼睛裡的血絲和堅定的目光一樣醒目。

最終方案獲得了通過,但規模縮減為第一期先建五個實驗室。散會時,趙廠長拉住陳樾:"老陳,你知道我頂著多大壓力支持你嗎?要是搞不成"

"一定能成。"陳樾望著窗外正在擴建的廠房,"咱們輸不起啊。"

接下來的日子,兵工廠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新建的紅磚實驗室拔地而起,從各部隊抽調的技術骨乾陸續報到,機械分廠日夜不停地生產實驗設備。

陳樾忙得腳不沾地。白天要給新來的研究員培訓,晚上要審核各實驗室的籌建方案,半夜還得繼續畫新的山地運兵車圖紙。他的辦公室門口永遠排著長隊,飯盒裡的飯菜經常放到冰涼都沒動一口。

"陳總工,發動機實驗室的渦輪增壓器測試出問題了!"

"陳工,傳動實驗室的差速器裝配不上!"

"老陳,新來的這批大學生看不懂懸掛係統圖紙!"

每個問題陳樾都得親自解決。有次他在調試變速箱時直接暈倒在車間,醒來時發現躺在醫務室裡,手上還紮著輸液針。護士小張紅著眼睛說:"陳總工,您都燒到39度了"

5月5日,第一批五個實驗室終於準備就緒。陳樾拖著病體參加驗收,看著嶄新的實驗台和鋥亮的設備,忍不住咳嗽著笑了:"好,真好"

技術部掛牌那天,全廠職工都來圍觀。趙廠長親手揭開紅綢布,露出"北方第一兵工廠技術部"的銅牌。陳樾站在人群後麵,看著那些年輕的研究員們好奇地摸著新設備,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

"從今天起,"陳樾在新組建的技術部大會上宣布,"我隻負責提供設計方案。具體實施由各實驗室完成,解決不了的問題再來找我。"

台下響起一片議論聲。老周擔憂地問:"那質量控製"

"每個實驗室設質檢組,執行統一標準。"陳樾展示出厚厚一摞《軍用車輛技術規範》,"這些是詳細的技術標準,從今天開始背,三天後考核。"

會後的場景讓陳樾既欣慰又心酸——食堂裡、路燈下,到處都是捧著技術規範苦讀的年輕麵孔。有個戴眼鏡的小夥子甚至把傳動比計算公式抄在手心上,吃飯時都在默記。

5月10日,新體係正式運轉的第一天。陳樾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專心繪製新的山地運兵車圖紙。這款被命名為"山貓"的運兵車采用全時四驅係統,配備紅星動力1號改進型柴油發動機,底盤離地間隙高達35厘米,車廂可搭載12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這個懸掛係統"陳樾皺著眉頭修改圖紙,"得用五號實驗室新研發的液壓減震器。"

窗外傳來此起彼伏的機器轟鳴聲。第一實驗室正在測試新型渦輪增壓器,第二實驗室在攻關變速箱難題,第三實驗室負責懸掛係統研發整個技術部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高效運轉。

中午時分,陳樾突然發現辦公室安靜得出奇。往常這時候早就排起長隊,今天卻隻有文件傳遞員輕輕敲門。他好奇地走到窗前,看見各實驗室裡忙碌而有序的景象——研究員們三三兩兩討論技術難題,技術工人熟練地操作設備,質檢員認真記錄測試數據

"成了。"陳樾長舒一口氣,這才感覺到後背的襯衫早已被汗水浸透。

傍晚的總結會上,各實驗室彙報首日成果。讓陳樾驚喜的是,不僅完成了既定任務,還自發解決了不少技術難題:

"我們改進了發動機冷卻係統,功率提升15"

"發現變速箱齒輪可以優化,噪音降低40"

"設計了個新型扭力杆,越野性能提升顯著"

趙廠長樂得合不攏嘴:"好!這才像搞現代化軍工的樣子!"

夜深人靜時,陳樾獨自走在廠區裡。新建的實驗室燈火通明,隱約傳來討論聲和機器聲。他想起剛穿越來時那個隻有十幾人的小作坊,不禁感慨萬千。

"係統,掃描當前研發體係。"他在腦海中下令。虛擬屏幕上立刻顯示出整個技術部的三維模型,各實驗室的工作狀態以綠色光點表示——全部正常運轉。

【效率評估:較原模式提升420】

【錯誤率:下降85】

【產能預測:兩個月後可實現】

陳樾關掉係統,抬頭望向北方的夜空。那裡,隱約有雷聲滾動。他轉身回到辦公室,繼續完善"山貓"運兵車的設計圖紙。這款兼具機動性和可靠性的山地車輛,將成為未來戰場上的重要裝備。

在某個實驗室裡,一群年輕的技術員正圍著一個縮小版的車輛模型激烈討論;在鑄造車間,工人們正在澆鑄第一批差速器外殼;而在測試場,第一台樣車的底盤正在進行極限測試

改革後的研發體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運轉。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迎接那個即將到來的寒冬。陳樾知道,當大雪封山之時,這些"山貓"運兵車將載著戰士們穿越崇山峻嶺,為前線送去勝利的希望。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