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15日,陳樾裹著厚厚的棉大衣,踩著積雪來到趙廠長辦公室。他手裡拿著一份寫得密密麻麻的清單,上麵還畫著各種發動機的簡筆畫。
"老趙,幫個忙。"陳樾把凍得通紅的手放在暖氣片上烤著,"能不能想辦法弄些發動機來?什麼類型的都要。"
趙廠長接過清單,眼睛越瞪越大:"拖拉機、坦克、卡車、摩托車好家夥,連飛機輪船的都要?你這是要開博物館啊?"
"不是博物館。"陳樾神秘地笑了笑,"是咱們兵工廠的未來。"
趙廠長撓了撓日漸稀疏的頭發:"這可得費點功夫不過你放心,我這就給部裡打報告。"
接下來的三個月,陳樾幾乎每天都要往廠長辦公室跑一趟。每次推開門,第一句話準是:"發動機有消息了嗎?"問得趙廠長一見他就想躲。
4月10日清晨,陳樾正在車間指導工人調試新槍生產線,突然聽見廠區大門口傳來一陣嘈雜聲。他小跑著趕過去,看見十幾輛軍用卡車排成長龍駛入廠區,車上蓋著厚厚的帆布。
"老陳!快來看!"趙廠長站在第一輛卡車旁,像個得到新玩具的孩子一樣興奮。他一把掀開帆布,露出下麵鏽跡斑斑的鋼鐵巨獸——一台t34坦克的發動機。
陳樾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三步並作兩步爬上卡車。他撫摸著發動機外殼上斑駁的紅色五角星,手指劃過德文和俄文的銘牌,像是在撫摸情人的臉龐。
"v234柴油機"陳樾輕聲念著銘牌上的文字,"毛熊的傑作啊。"
後麵的卡車上還載著更多"寶貝":虎式坦克的邁巴赫發動機、潘興坦克的福特發動機、道奇卡車的直列六缸、甚至還有一台被打壞的日本零式戰鬥機發動機。陳樾像個孩子一樣在卡車之間穿梭,時不時發出驚喜的叫聲。
"這批貨可費了老鼻子勁了。"趙廠長擦了擦汗,"從東北老航校弄來的飛機發動機,從繳獲物資倉庫翻出來的坦克發動機,還有從上海碼頭拆下來的船用柴油機"
4月15日,兵工廠最東頭的一座廢棄倉庫被改造成了"發動機陳列館"。二十多台來自世界各地的發動機整齊地排列在特製的架子上,像是一支多國部隊。陳樾給每台發動機都掛上了小牌子,注明型號、產地和技術參數。
"這哪是倉庫啊,"老工人馬師傅叼著煙鬥感歎,"這簡直就是老陳的'媳婦窩'!"工人們哄堂大笑,但都認同這個說法——陳總工對這些鐵疙瘩的癡迷程度,確實像是對待媳婦一樣。
4月20日,陳樾開始了他的"發動機解剖課"。他帶著技術團隊,一台接一台地拆解這些鋼鐵心臟。車間裡彌漫著機油和金屬的氣味,地板上很快堆滿了各種零件。
"看這個,"陳樾舉起邁巴赫發動機的一個零件,"漢斯貓國人的加工精度就是高,但結構太複雜,不適合咱們現在的生產條件。"
"毛熊這個就粗暴多了,"小李指著v2發動機說,"但皮實耐用,維修簡單。"
陳樾點點頭,悄悄啟動了係統掃描功能。在他的視野中,每台發動機都被分解成三維模型,旁邊滾動著詳細的技術參數。係統特彆標注了t34發動機的幾個關鍵改進點:鋁合金鑄造工藝、燃油噴射係統、冷卻係統設計
夜深人靜時,陳樾獨自留在倉庫裡。他打開係統知識庫,調出在麻省理工讀書時記錄的發動機講義。虛擬屏幕上,三種發動機的設計圖並排顯示:毛熊的v2、漢斯的邁巴赫、鷹醬的福特。
"要是能取長補短"陳樾喃喃自語,手指在虛擬鍵盤上敲擊著。係統提示音響起:【優化方案生成中】
4月25日清晨,陳樾頂著兩個黑眼圈衝進設計室,把正在吃早飯的小張嚇了一跳。"快!把所有人都叫來!"他抖開一卷足有兩米長的圖紙,"咱們的新發動機設計好了!"
圖紙上赫然畫著一台v型12缸柴油發動機,但外形比毛熊原版緊湊得多。陳樾用鉛筆點著各個部位講解:"這裡借鑒了漢斯貓國人的精密鑄造技術,這裡用了鷹醬國人的標準化設計,燃油係統我做了簡化"
"這這能行嗎?"老周推了推眼鏡,聲音有些發抖。
"絕對行!"陳樾信心滿滿,"我算過了,比毛熊原版輕20,體積小25,但功率還能提升15。"
趙廠長聞訊趕來,看著圖紙直咂嘴:"好家夥,你這是要造坦克啊?"
"不止坦克,"陳樾眼睛發亮,"拖拉機、卡車、發電機隻要是需要動力的,都能用!"
當天下午,廠黨委召開緊急會議。陳樾用了三個小時講解他的"紅星動力1號"設計方案。會議室裡煙霧繚繞,但所有人都聽得聚精會神。
"成本呢?"財務科長老劉最關心這個問題。
"用國產材料的話,"陳樾翻到預算表那頁,"單台成本大約是進口同類型發動機的60。"
"生產難度呢?"生產科長老王皺著眉頭問。
陳樾早有準備:"我簡化了很多加工工藝。比如這個缸體,可以用普通機床加工,不需要進口專用設備。"
會議一直開到深夜。最後,趙廠長拍板:"立即組建試製小組!把三號車間騰出來做發動機實驗室!"
第二天,兵工廠就像被捅了的馬蜂窩一樣忙碌起來。鑄造車間開始試製發動機缸體,機加工車間在趕製曲軸,電工組在繞製專用電機陳樾像個救火隊員一樣在各個車間之間奔波,解決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鑄造溫度再提高20度!"
"這個軸承間隙太大了,重做!"
"噴油嘴的孔徑不對,要重新鑽孔!"
工人們發現,陳總工不僅懂設計,連鑄造、機加工、熱處理樣樣在行。在他的指導下,原本需要半年的樣機試製工作,一個月就初見成效。
5月20日,第一台"紅星動力1號"終於組裝完成。在實驗車間的燈光下,這台嶄新的發動機泛著金屬光澤,紅色的五角星標誌在缸體上閃閃發光。
"開始測試!"趙廠長一聲令下,技術員按下啟動按鈕。
"轟——"發動機發出一聲怒吼,隨即轉入平穩的運轉。排氣管噴出淡淡的藍煙,轉速表指針穩穩地停在1500轉的位置。
"油壓正常!"
"水溫正常!"
"功率輸出達標!"
隨著一項項測試數據的報出,車間裡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陳樾卻一直盯著振動測試儀,眉頭微皺:"低速振動有點大,需要調整平衡軸"
測試持續了三天三夜。當發動機連續運轉100小時無故障後,趙廠長激動地宣布:"立即籌建發動機分廠!"他拍著陳樾的肩膀說:"老陳啊,你這顆'紅星',注定要照亮咱們的軍工之路!"
在接下來的廠務會議上,陳樾提出了更宏偉的計劃:"單缸農機發動機、四缸卡車發動機、八缸船用發動機我們都要搞!"他的眼睛裡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沒有好的發動機,再好的武器也是擺設。"
散會後,陳樾獨自來到發動機陳列館。夕陽透過窗戶照在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發動機上,為它們鍍上一層金色的光芒。他輕輕撫摸著"紅星動力1號"的樣機,仿佛能聽見它強有力的心跳。
"這隻是開始"陳樾喃喃自語。窗外,新組建的發動機分廠正在打地基,夯土的聲響如同這個新生國家前進的腳步聲,堅定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