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榆林內港在大東海北岸居中的地方,開口朝向東南,定遠號勉強還能貼著風往西北方向走上一段。但當水道折向東北之後就徹底無法行駛了,隻能由槳帆船拖著前進。
這個轉彎處就是內港入口最窄的地方,兩岸之間隻有不到三百步,用重型火繩槍都可以打到對麵,隻是打不準罷了。
“黎大當家,你看,在那兒修幾座炮台,那就是神仙也進不去了。”林海在內港入口外指著那個轉彎處對黎忠國說道。
“林將爺說得是,其實都不用炮,在水下埋一條鐵索,李魁奇那廝都突破不了。”黎忠國說著又道,“就不知道裡麵有多大,能停多少船?”
“放心,把你的船隊規模再擴大十倍,停到榆林內港也是綽綽有餘。”林海說著便下令留下一條通報艦和一條快蟹船在入口外警戒,其餘艦船儘數駛入內港。
過了轉彎處後,整個內港儘收眼底,這是一片長口袋形的水域,往東北方向一直延伸了十餘裡。港口四周群山環繞,海麵水波不興,宛如一個煙波浩渺的大湖。
“我去年派船到這裡測量了好幾個月,內港裡麵沒有礁石,水深也足夠,像定遠號這樣的大船都可以停泊到離岸邊很近的地方。”
林海一邊向黎忠國介紹,一邊在心裡尋思:有朝一日定鼎中原後,定要將此處建成海軍的重要基地,作為帝國海權向外延伸的起點,當然前提是要用堆積人命的方式減輕此地的瘧疾。
這或許也是田獨鐵礦的另一個使命,林海決定要大規模開發這個鐵礦,數年之內就把礦工人數搞到幾萬人,並長期維持在同等規模,這隻能靠源源不斷地從海外輸入奴工了。
“林將爺,你老既然派人來這裡看過,還請指教一下水寨建在哪裡?”黎忠國接著又問道。
“港口西邊,靠近水源。”林海指著港口西側的鳳凰嶺東麓,那裡地勢平坦,而且附近有充足且乾淨的淡水資源。
這裡四處都荒無人煙,水寨自然不是一時半會能建好的,黎忠國部暫時還要住在船上。船隊下錨之後,林海留石壁和黎忠國統帶船隊,讓蔡平和薑軍師帶人去砍柴挑水。
第(1/3)頁
第(2/3)頁
接著,他一麵下令工程局隨行人員負責勘察地形、設計炮壘,一麵又派出幾隊人去往各個方向探尋方圓幾十裡內有無村落。
林海自己也帶了一幫人來到內港最北邊的田獨河入海口,沿著河水向北尋找鐵礦的所在地。
此時的田獨河清澈見底,不像後世那樣汙染嚴重,他一邊走一邊留心河水的深度和落差,以便判斷這條河究竟能不能發揮航運作用。
從他目測的情況來看,田獨河肯定是無法行船的,就連獨木舟都不行,但竹筏卻很有可能行得通。
明代福建各地的河溪有很多用竹筏運貨,稱為貨筏,尤其在閩江流域最為常見。大的貨筏一般用十餘根三丈長的毛竹並聯,然後橫向鑽孔,貫穿三根硬木作為橫閂,可用於淺水中的短途運輸。
這種大型貨筏一般將頭部烤熱向上翹起,以便減小阻力,順流可以載重一噸,逆流可以載重半噸。貨筏的載重能力雖然無法和舟船相比,但順流時也相當於兩三匹馬的挽力了,相比陸上運輸來說還是要便捷低廉得多,這對鐵礦石的運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田獨河兩岸此時沒有道路,林海一行在高達丈餘的野草荒藤中行進,走得很是艱難,而且視線也被嚴重阻隔。
大約走了七八裡之後,林海突然停了下來,指著右前方的山峰對隨行的礦師道:“應該就在那山的西北方向,這個鐵礦主要是磁石,也有少量赭石,回頭你可以用羅盤找礦。”
所謂磁石就是磁鐵礦,赭石則是赤鐵礦,前者因為具有磁性,所以可用磁針尋找,而後者則要借助顏色來尋找礦苗。
田獨鐵礦就在後世田獨村的南邊一裡處,黃泥嶺的西北方向,和田獨河的最近距離也就不到兩裡地,這個運輸條件可以說是相當優越了,畢竟田獨河的入海口就在榆林內港。
“走罷,我們且先回去,這裡的路實在是不好走。”林海心說幸好自己曾經參觀過田獨萬人坑,大致還記得黃泥嶺的樣子,否則就算知道田獨鐵礦在榆林港附近也不容易尋找。
光是清理地表就得花費不少人力,要是沒有個大致方向,真不知要找到猴年馬月去。但隻要辨識出了黃泥嶺,就可以讓黎忠國部把這一片的植被全給清掉,反正他們也需要砍柴。
第(2/3)頁
第(3/3)頁
除此之外,還得從田獨河修一條路到未來的礦坑,好在這條路隻需要修一裡多長就行,早期可以用碎石鋪裝,後麵直接修鐵軌。
當然,鐵軌上的貨車還是需要用挽畜來拉。19世紀這玩意曾經很是流行,清末的基隆煤礦就從礦區到海邊修了一條馬拉鐵道,開平煤礦的唐胥鐵路最初也是用驢馬拉車。
找到了田獨鐵礦後,林海心情大好,鋼鐵是軍隊的血液,是民族的脊梁。什麼礦都沒有鐵礦重要,畢竟從鐵器時代開始,鋼鐵產量就是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一直到信息時代都是如此。
考慮到海南的木材資源也十分豐富,林海還打算在榆林港設立木炭廠和冶鐵廠,以便就地煉鐵。當然更多的鐵礦石還是會通過海運去往金河國,畢竟那裡有基隆煤礦。
瓊州府本地的煤炭資源十分有限,不僅品位低,而且主要集中在瓊北州縣。附近最好的煤礦在安南鄭主治下,林海打算和阮主聯手在柬埔寨搞事,所以暫時不想和鄭主方麵接觸,以免節外生枝。
回到榆林港後,去往其他方向探路的隊伍也陸續返回了。
在鳳凰嶺的西側,距離林海替黎忠國選定的水寨大約十裡路程處,他們發現了好幾個村莊。這些村莊也在河流出海口附近,但卻並非漁村,村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鹽丁。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