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珙出身名門,其四世祖孟安曾經參加嶽飛的軍隊,立過軍功。
嘉定十年,金人侵犯襄陽,駐紮在團山。
孟珙的父親孟宗政是京湖製置使趙方手下的將領,率軍抵抗金軍。
孟珙料到金軍必定會從羅家渡渡河,進攻樊城。
於是他向孟宗政獻計,在正對著羅家渡渡口的方位設伏,孟宗政同意了。
第二天,金人果然開始渡河,渡到一半時,宋軍的伏兵出擊,殲滅了半數金軍。
不久後,孟宗政接到軍令援助棗陽,到了戰場上,孟宗政和孟珙一度互相失散。
“孟珙遠遠看見金軍的騎兵中有穿著白衣、騎著白馬的人,認定就是自己的父親,於是趕緊指揮騎兵衝擊敵陣,救了孟宗政。”
“因為這次戰功,孟珙被提拔為進勇副尉。”
“嘉定十二年,金朝元帥完顏訛可率兵二十萬,分兩路進攻棗陽,包圍了棗陽城。”
“孟珙登城射擊金軍,官兵們都很佩服他。”
“孟宗政命令孟珙從其他道路襲擊金軍,孟珙攻破十八座營寨,斬落一千多個金兵首級,繳獲了許多武器。孟珙以此功晉升為下班祗應。”
“嘉定十四年,孟珙進京謁見趙方。”
“趙方一看見孟珙,就認為他與眾不同,任命他為光化縣尉,後又轉進武校尉。”
“嘉定十六年,孟珙因功被授為承信郎。”
“不久後,孟宗政去世,孟珙按例為父親服喪。”
“趙方想要啟用他,孟珙推辭了。”
“直到孟宗政下葬後,孟珙才任職成忠郎。”
“嘉定十七年,宋理宗即位。”
“寶慶元年,宋理宗破格提拔孟珙為忠翊郎。”
“不久,孟珙又被授與峽州兵馬監押兼在城巡檢。”
“京湖製置司又讓孟珙擔任提督虎翼突騎軍馬、京西第五副將、權管神勁左右軍統製。”
“當初孟宗政領兵時,在唐州、鄧州、蔡州招募了兩萬多人,組建了忠順軍。”
“孟宗政去世後,忠順軍的統帥是江海,可是他卻不能服眾。””
“於是,京湖製置司命孟珙代替江海。”
“孟珙將忠順軍分為三部,忠順軍很快就穩定了下來。”
“紹定元年,孟珙在棗陽建造平虜堰,從棗陽城到軍營西邊十八裡,從八迭河經過漸水旁邊,水流跨過九座土山,通天槽修了八十三丈,能夠灌溉十萬頃土地,由軍民分彆開墾耕種,當年收獲十五萬石糧食。”
“孟珙令忠順軍每家都飼養馬匹,由官府供應糧草,馬匹繁殖得很多。”
“紹定二年,孟珙升任京西第五正將、棗陽軍總轄、本軍屯駐忠順三軍。”
“紹定三年,孟珙任京西兵馬都監。這一年,孟珙的母親去世。”
“紹定四年,孟珙喪期未滿就任職京西兵馬鈐轄、棗陽軍駐劄,仍舊統領忠順三軍。”
“紹定六年,蒙古將領那顏倴盞追擊金朝君主完顏守緒,逼近蔡州。”
“傳書給孟珙,讓他守住鄂州,討伐金朝將領武仙。”
“武仙派手下將領武天錫與鄧州守衛移剌瑗形成分兵夾擊的態勢,保護完顏守緒進入蜀地,勢頭凶猛,進犯光化。”
“武天錫原本是鄧州的農民,趁亂聚集二十萬民眾,成為邊境的禍患。”
“孟珙攻下了武天錫的營壘,壯士張子良斬下武天錫的首級獻給孟珙。”
“這一戰,宋軍斬首五千名金兵,俘獲金軍官兵四百多人,獲得十二萬零二十戶人戶。孟珙升任江陵府副都統製,賜金帶。”
“製置司向孟珙詢問邊疆的情況,孟珙認為,金軍很可能會直撲呂偃,如果木查、騰雲、呂偃等營寨都能夠接受宋軍的指揮,宋軍有八千人就可以戰勝金軍。”
朱元璋:部下劉全、雷去危的兩支部隊與金軍在夏家橋交戰,獲得勝利。
隨後,金軍進犯呂偃,孟珙立即命令各路軍隊追擊金軍,金軍向前是大河,向後是高山,寨兵從四麵會和,金軍丟棄輜重逃跑。
這一戰,俘獲了金軍將官五十二人,斬首三千名金兵,得到了數以萬計的馬、牛、駱駝,回歸的百姓超過三萬兩千人。
移剌瑗投降,宋軍收複了五個縣,二十二個鎮,官吏一百九十三名,騎兵一千五百名,步兵一萬四千名,民戶三萬五千三百戶,人口十二萬五千五百五十三口。
孟珙進入城中,移剌瑗趴在台階下請求一死,孟珙替他換了衣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
武仙最初屯駐在順陽,因為宋軍的圍攻,又退守馬蹬。
金朝順陽縣令李英率全縣歸降宋朝,金朝申州安撫張林也率州歸降,孟珙建議,對於那些歸附的百姓,應該分配給他們家鄉的土地,讓他們耕種。
讓他們選出自己的領導,年輕力壯的登記在軍籍上。
這樣他們就可以靠自己耕種土地,守衛家鄉。
給有才能的人分配土地,讓他們擔任一些職務,可以各自招募下屬,分散他們的勢力。製置司很認可他的建議。
後來,武仙的愛將劉儀率領兩百壯士歸降,孟珙向他詢問武仙的情況。
劉儀建議先攻破離金寨,再破王子山寨,隨後進攻馬蹬、沙窩、岵山三個寨,最後進攻最大山寨石穴山。
第二天,孟珙派兵直撲離金寨,部下盧秀舉著黑旗帶領士兵們入寨,沒有人懷疑他們是宋軍。
盧秀派人分頭守住各個通道,大喊放火,突襲殺敵,全殲敵人。
隨後,宋軍直搗王子山寨,趁守衛山寨的金軍還在熟睡,砍下金軍將領的首級,裝進袋子裡。
天亮了才發現是金國小元帥。隨後,宋軍兵分四路,從不同的方向進攻馬蹬寨,大火衝天,金軍屍體堆積如山,逃走的金軍被負責伏擊攔截的宋軍所擒獲,一萬二千三百人投降。
宋軍返回時,在沙窩西麵和金軍相遇,又取得大捷。
當天宋軍三戰三勝。孟珙詢問劉儀,已經攻破了許多山寨,剩餘的板橋、石穴寨必被震動,能否替自己招降這些山寨中的金軍。
劉儀說,宋軍晉德和山寨裡的花腿王顯、金鎮撫安威都是老朋友。
讓晉德去招降,他們一定能來。
於是孟珙就派晉德前去招降,劉儀又請求選三百名婦女帶著招降敵軍的告示,假裝逃回山寨。
孟珙照辦了。安威見到晉德,非常高興地敘說友情,介紹晉德去見王顯,王顯當天就請求歸降。
王顯的軍隊大約有五千人,都穿著盔甲,孟珙下令讓他們排成方陣。
像平時安撫士兵一樣,孟珙走入方陣中,環視很久才離開。
隨後,孟珙用牛肉、酒犒賞他們,大家酒足飯飽,沉浸在歌舞之中。
“孟珙估計武仙會上岵山頂峰察看形勢,於是命令部下樊文彬天一亮就奪取岵山。”
“宋軍駐紮在山下,前麵設下埋伏,後麵擋住退路。”
“不久後,武仙的部隊果然登山,登到一半時,樊文彬揮旗,伏兵四起,武仙的軍隊驚慌失措,屍體縱橫倒在山穀中,鮮血染紅了山穀。”
“金朝大將兀沙惹被殺,金軍七百三十人被捉,丟棄的盔甲堆積如山。”
“傍晚,孟珙進軍到小水河,劉儀告訴他,武仙不想投降,打算去商州依險死守,但是,金軍中的老人和孩子不願意往北去。”
“孟珙認為,進兵不能遲緩。”
“夜晚,孟珙給樊文彬等人講授作戰方略,計劃明天攻打石穴等山寨。”
“第二天一早,宋軍吃過早飯後就出發。”
“到達石穴寨時,陰雨綿綿。”
“孟珙催馬直奔石穴,下令分路進攻,由樊文彬往來傳達命令,處理事務。”
“奮戰了幾個小時,金軍占據的山寨全被攻破,武仙換了衣服逃跑了。”
“雙方又在銀葫蘆山交戰,金軍再次失敗,武仙和五、六個騎兵趁亂逃走。”
“宋軍在後麵追趕他們,武仙等人隱藏了起來,沒被發現。””
“宋軍擒獲了武仙的部眾七萬多人,繳獲盔甲、兵器無數。”
“宋軍回到襄陽後,孟珙升職為修武郎,鄂州、江陵府副都統製。”
“蒙古與宋相約共同攻打蔡州,孟珙率領了二萬人前去應戰。”
“金軍的二萬騎兵由真陽橫山向南來,孟珙擊鼓行軍,與金軍交戰,金軍戰敗退走。”
“孟珙追到高黃陂,斬殺金兵一千二百人。”
“蒙古將領那顏倴盞派部下兔花忒、沒荷過出、阿悉三人來迎接孟珙。”
“孟珙和他們一起打獵,飲野獸的鮮血,騎馬奔進蒙古人的營帳。”
“那顏倴盞很高興,與孟珙結為兄弟,請他喝馬奶。”
“金軍一萬人從東門出戰,孟珙斷了他們的退路,將金軍逼入汝河後掩殺。”
“活捉金國偏將八十七人。孟珙接納了蔡州歸降的人,聽他們說蔡州城內缺糧,已經發生了饑荒。”
“孟珙認為,蔡州已經相當窘困,宋軍應該拚死守住,以防金人突圍。”
“孟珙和那顏倴盞約定,雙方軍隊不要互相侵犯,打開堰水,設置護營的籬笆。”
“那顏倴盞派萬戶張柔率精兵五千人攻入蔡州城,金兵用鉤子鉤住二名蒙古兵,張柔身中亂箭,像刺蝟一樣。”
“孟珙率先鋒救援,把張柔救了出來。”
“撥發官宋榮不恭敬,孟珙想要殺他,眾人下馬列隊而拜,替他講情,於是孟珙改用杖刑處罰他。”
“清晨,孟珙率軍進逼石橋,用鉤子俘獲了金軍將領郭山。”
“宋軍稍稍後退時,金軍突然到來,孟珙躍馬衝入敵陣,殺郭山示眾。”
“宋軍士氣又振奮了起來,殊死戰鬥,進逼柴潭,俘獲一百零二名金兵,殺死三百多人。”
“第二天,孟珙命令眾將奪取柴潭樓。”
“金軍爭奪此樓,各路部隊接連上陣。”
“金軍又派美女色誘宋軍,被孟珙的部將張禧等人殺死。”
“最終,宋軍攻下了柴潭樓,俘獲金軍將士五百三十七人。”
“蔡州城內的金軍憑借柴潭死守。柴潭外就是汝河,柴潭比汝河高五六丈。”
朱棣:蔡州城內,金字號樓上設有巨弩,相傳下麵有龍,人不敢靠近,宋軍將士疑慮害怕。
孟珙召部下飲酒,對他們說,柴潭不是天造地設的,金字號樓的巨弩能射中遠方而不能射中近處。
敵人所憑借的是柴潭,將柴潭決口,潭水可以馬上乾涸。
眾人都說,柴潭的堤壩堅固不容易鑿壞。
孟珙說,堅固的地方不過是堤壩的兩頭,鑿堤壩的側麵就行。
果然,柴潭被鑿後決堤,宋軍趁機攻城,俘獲兩名金將並殺了他們。
又俘獲了金國的殿前右副點檢溫端,將他在城下剮了。
宋軍進逼土門,金人將城中的老弱兒童熬成油,澆燙城下的宋蒙士兵,稱人油炮。
人們難以忍受這種痛楚,孟珙派道士勸說,製止金人做這種事。
端平元年,黑氣覆蓋著蔡州城,太陽無光。
投降的人說,蔡州城中已經斷糧三個月,馬鞍、皮靴、破鼓都被煮著吃了,甚至出現了食人的慘景。
金軍每天以人和牲畜的骨頭以及燕子築巢的泥充饑,還會殺掉打了敗仗的軍隊,吃他們的肉,想投降的人很多。
孟珙下令各軍默不作聲,分頭搬運雲梯放置在城下。
幾日後,孟珙率軍奔向南門,到達金字號樓,擺開雲梯,命令眾將聽到鼓聲就進兵。
宋軍競相登城,雙方在城上大戰。
金國丞相烏古論栲栳投降,元帥兀林達及偏將二百人被殺。
隨後,宋軍打開西城門,招那顏倴盞入城。
江海抓獲金國參政張天綱歸來。孟珙問完顏守緒在什麼地方。
張天綱說,完顏守緒在城危時就取來寶玉放在小屋裡,周圍堆上稻草,哭著上吊自殺,讓人在他死後就燒掉他,現在煙火還沒有燒儘。
孟珙和那顏倴盞平分了完顏守緒的遺骨,得到金國的諡寶、玉帶、金銀印牌。
孟珙還軍襄陽,被特彆授予武功郎、主管侍衛馬軍行司公事,又被提升為建康府都統製兼權侍衛馬軍行司職事。
金國滅亡後,製置司請求孟珙在襄陽兼任鎮北軍都統製。
鎮北軍是孟珙所組建的精銳部隊,由中原地區身經百戰的一萬五千人組成,分彆駐紮在漅北鄧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