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越是遼朝最高官銜,位於百官之上,是遼國皇帝能給與臣子的最高獎勵。
隻有立下不世之功的臣屬才有這樣的資格,於越是遼國大於越的首輔。
沒有具體的掌控的職位,實際上就是極品,到頭了。
大遼享國二百一十年共九位皇帝,也不過僅僅有十位大臣享受這一殊榮。
比較有名的包括擁立阿保機稱帝的耶律曷魯,擁立耶律兀欲和耶律璟登基的耶律屋質,拚死救下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的耶律仁先。
於越是指蕭太後主政時期武將耶律休哥,他在宋朝名聲已經到了可以止兒夜哭的地步。
實際上他不僅是宋朝小孩的夢魘,還是北宋王朝的噩夢,也是北宋武將最大障礙。
無論曹彬,潘美,楊業還是田重進都不是他的對手。
趙二的高梁河車神就是耶律休哥一手培養起來的。
“眾所周知,耶律是大遼國姓,而耶律休哥是皇室遠親。”
“東丹王耶律倍、耶律德光族兄弟,世宗、穆宗族叔,景宗叔祖,聖宗同族曾祖。”
“他是隋國王耶律釋魯之孫,父親耶律綰思做過總管軍馬的南院夷離堇,也就是——南院大王。”
“這樣的家世,對耶律休哥的仕途自然有利。”
“耶律休哥從一名契丹族宗室之子,最後成為遼朝赫赫有名的軍事統帥,成為一代名將。”
“遼穆宗耶律璟執政時期,北方的烏古和室韋二部發動叛亂。”
“遼穆宗派遣北府宰相肖斡領兵去平定烏古和室韋二部的叛亂,耶律休哥作為基層軍官也參加了平叛的戰鬥。”
“此戰後,因耶律休哥成功平叛有功,被授封為管理皇族政教事務的惕隱。”
“不過室韋、黨項等都是開胃小菜,耶律休哥真正的大餐還在後麵。”
“公元976年,趙光義登基,是為宋太宗。”
“趙光義由於得位不正,為了證明自己能力高於趙大。”
“於是在登基第三年,帶領數十萬宋軍意氣風發出兵滅北漢,曆時三個月的戰役北漢投降。”
“公元978年5月隨後不顧三軍疲敝和眾城的反對,直接揮軍直撲南京,這是趙光義第一次碰遇見耶律休哥。”
“當時,駐守幽州的是遼國蕭太後的情人南京留守韓德讓、遼國名將南院大王耶律斜軫以及北院大王耶律奚底。”
“耶律斜軫帶兵搶占了幽州城北的要地——得勝口,與幽州城互為犄角。”
“宋軍攻到時,耶律斜軫用疑兵之計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但宋軍畢竟人多勢眾,四麵攻城,幽州形勢岌岌可危。”
“幽州被圍的消息傳到遼國,耶律休哥自請率五千騎兵增援北京。”
“在這種情形下,韓德讓向朝廷求援。”
“遼主遼景宗立即讓耶律休哥代替耶律奚底為北院大王,率軍增援幽州。”
“當時趙光義的注意力全部在幽州城上,竟不派兵阻截援軍。”
“雖然曹彬一再提醒,但趙光義自覺深通兵法,所以不采納曹彬的意見。””
“耶律休哥領兵奔赴北京後,決定采取夾擊戰術。”
“他率軍與遼朝名將耶律斜軫兩路一起趁夜色夾擊宋朝大軍,麵對遼軍的夾擊。”
“宋軍頓時軍心大亂,首尾不能相顧,見形勢逆轉。”
“幽州城中的也韓德讓命遼軍立即出城應援,三路大軍夾擊之下趙光義慘敗而逃。”
“但耶律休哥也負傷了,但他依然率軍猛追宋軍。”
“混戰中,趙光義大腿中箭,坐上驢車逃跑。”
“最終,耶律休哥還是沒能生擒趙光義。”
“但高粱河之戰,成為耶律休哥的成名之戰,遼景宗對耶律休哥大加讚賞。”
“耶律休哥於980年12月被封為於越,位極人臣。”
“後來又被加封為南麵行軍都統、南京留守,全權負責對宋作戰事宜。”
“幾年之後封為北院大王,並總領南麵的軍事事務。”
“高粱河戰敗後,車神趙光義整天想幽州想得睡不著,總是想挽回顏麵。”
“趙光義正式下令,全軍兵分三路進攻契丹。”
“東路軍以曹彬為主帥,率十餘萬宋軍作為主力。”
“中路和西路分彆由田重進和潘美各率數萬宋軍,作為佯攻,牽製遼軍,配合東路主力。”
王陽明:耶律休哥,字遜寧,契丹族,出身遼國宗室,自幼飽讀兵書。
遼應曆十八年,耶律休哥因跟隨北府宰相蕭乾征討烏古、室韋二部有功,而被升為惕隱。
遼乾亨元年,宋太宗趙匡義在攻滅北漢後,發動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戰役。
戰役初期,遼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統軍使蕭討古等皆被宋軍擊敗。
宋軍兵臨南京城下,遼國震動。
為救援南京,遼景宗征調各地遼軍精銳趕赴燕雲,耶律休哥奉命率五院軍從征燕雲。
耶律休哥巧妙利用有利地形,在高梁河大敗宋軍。
趙匡義本人也在戰鬥中與宋軍主力失聯,大腿還被遼軍弓箭射中。
最終乘著一輛驢車逃出戰場,好生狼狽了得。
耶律休哥又趁宋軍大敗之際,率軍追殺宋軍三十餘裡,斬首宋軍萬餘人,是為高梁河之戰。
高梁河之戰,耶律休哥成為宋軍最恐懼的對手,也成了也是宋太宗趙匡義一輩子最大的噩夢。
同年冬,遼景宗命韓匡嗣、耶律沙等率軍進攻北宋,以報複宋軍攻打幽州之仇。
耶律休哥亦率所部軍士協同韓匡嗣等攻打滿城。
宋軍以詐降之計,賺得韓匡嗣,但耶律休哥仔細觀察宋軍陣型整肅,不似敗退之軍,遂勸說韓匡嗣不得大意。
然而,韓匡嗣立功心切,滿心歡喜地帶人去接收滿城。
不成想,卻遭到宋軍突襲,遼軍大敗,留下萬餘具屍體倉皇逃竄。
獨有耶律休哥整肅軍隊為遼軍斷後,這才避免了遼軍全軍覆沒得結果。
戰後,遼景宗冊封耶律休哥為北院大王,並率部在南麵戍守。
遼統和元年,遼景宗去世,年幼得遼聖宗即位,太後蕭綽臨朝稱製。
蕭燕燕令耶律休哥總理南麵軍務,便宜從事,耶律休哥由此成為遼國對宋作戰得前線總指揮。
耶律休哥整頓兵馬、嚴修戰備、積蓄糧草物資,使得邊境安然無恙。
統和四年,趙匡義征發數十萬宋軍兵分三路北伐遼國,目標直指燕雲。
是年為北宋得雍熙三年,遂稱之為雍熙北伐。
當時遼國北院、南院及奚部兵馬未到,耶律休哥隻得以本部數萬人,與數十萬宋軍周旋。
“此時遼景宗已經駕崩,遼朝實際話事人是蕭太後,在老情人韓德讓的建議下。”
“利用遼軍騎兵的高機動性,先集中力量打擊東路曹彬宋軍主力,爾後揮師向西,擊敗中西二路。”
“而對付東路軍的正是耶律休哥。耶律休哥不於與曹彬正麵對決。”
“而是采取沿途不斷襲擾宋軍,入夜則出兵襲殺,並派騎兵截殺宋軍運糧隊。”
“然後派奇兵掐斷曹彬的糧道,很快,東路宋軍糧草耗儘,又得不到補充,曹彬隻好下令全軍退往雄州。”
“時當盛夏,暑熱難當,契丹騎兵神出鬼沒,宋軍不勝其苦。”
“不久,蕭太後又率契丹主力趕到。”
“曹彬隻能下令後撤,耶律休哥卻抓住戰機,全力反撲。”
“宋軍被契丹騎兵衝殺得潰不成軍,瞬時崩潰。”
“由於東路大軍的失敗,宋朝的西路和中路大軍也受到牽連。”
“至此,三路伐遼的計劃徹底失敗。”
“宋太宗趙光義發起的北伐戰爭遭到了慘敗,宋軍損失慘重,元氣大傷,宋朝名將楊業也被俘後自殺身亡。”
“歧溝關之戰成為耶律休哥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戰役,它奠定了耶律休哥古代名將的地位。”
“此戰之後,宋軍再也無力收複幽雲十六州,北宋完全成了砧板上的魚肉。”
“989年3月,耶律休哥因功勳卓越,被賜予隻有太後和皇帝有資格參與的再生禮,聖眷之隆,舉國無匹。”
“耶律休哥一生當中唯一一次敗仗就是敗給了李繼隆,李繼隆是外戚出身,字霸圖。”
“樞密副使李處耘長子,趙光義第三任皇後的長兄。”
“也就是趙二的大舅哥,他曾經跟隨宋太祖趙匡胤一起參與過南唐,北漢的滅國之戰。”
“後來又跟隨著大將崔瀚,潘美在滿城,雁門兩度擊敗遼軍。”
“989年7月,北宋駐紮在河北徐水的威虜軍糧食即將耗儘。”
“宋太宗命令李繼隆率領著一萬多名騎兵押運著數千輛運糧車往河北徐水運送糧食。”
“這一絕密情報被耶律休哥獲取。於是耶律休哥帶領著八萬精銳騎兵襲擊糧車,奪取糧食。”
“在領兵南下的途中,耶律休哥遇上了領著一千餘人巡邏的大宋北麵邊疆都巡檢使尹繼倫。”
“耶律休哥對尹繼倫率領的一千來號人完全沒放在眼裡,理都沒理就揮軍南下了。”
“於是,尹繼倫帶兵悄悄跟蹤遼軍三十多裡,跟到徐河。”
“趁遼軍休息用餐,突然殺入遼營,直撲耶律休哥中軍大帳。”
“耶律休哥正在吃飯,被宋軍殺入,並被砍傷手臂。”
“這是典型的陰溝裡翻船,李繼隆得知消息,馬上起兵配合尹繼倫。”
“雙方夾擊,遼軍潰敗,俘虜了數量巨大的遼軍。”
“耶律休哥狼狽逃走。耶律休哥敗給了名不見經傳的尹繼倫。”
“而此戰之後,尹繼倫因為麵皮黝黑,被稱為黑麵大王。”
“此後十餘年間。兩國基本上處於相持態勢。”
“在澶州之戰前,再無大規模的軍事衝突。”
“從此之後,耶律休哥既嚴格禁止戍兵不得進犯宋朝,即使是馬和牛跑到遼境,也儘數還給宋民。”
“此時的耶律休哥適時的減輕了南京地區人民的賦稅徭役,並頒布政令體恤孤寡,他在南京地區大興農業,修治武備。”
“耶律休哥采取的這一切措施都讓南宋大軍不敢北犯,這有力的維護了遼宋邊境的安定,讓遼朝的統治得以長治久安。”
“公元998年,一代名將耶律休哥壽終正寢於幽州。”
朱由檢:耶律休哥充分利用遼軍騎兵機動性強以及熟悉燕雲地形得優勢,巧妙與宋軍交戰。
並在岐溝關大敗宋軍主力東路軍,迫使宋軍全麵撤退。
趙匡義苦心策劃的雍熙北伐運動全麵破產,宋軍傷亡慘重,建國以來得精銳損失殆儘。
耶律休哥一舉扭轉宋遼戰爭得形勢,從此遼國占據宋遼戰爭得主動權。
而宋太宗收複燕雲十六州得夢想徹底破滅,終北宋一朝。
燕雲十六州再不複得,耶律休哥因功被封為宋王。
同年末,耶律休哥又在君子館之戰中全殲北宋宋軍數萬禁軍精銳,一戰名動天下。
統和六年,耶律休哥率遼軍大舉南征,接連攻陷涿州、長城口,兵鋒直驅唐河。
宋軍懾於耶律休哥得威名,皆堅壁不出,耶律休哥益加驕橫。
當時在唐河南岸的宋將李繼隆對君子館之戰耿耿於懷,如今又遇到耶律休哥這個老冤家,可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於是,李繼隆不顧趙匡義堅守不戰的命令,親率3000靜塞軍渡河北擊遼軍。
斬首遼軍15000級,繳獲戰馬萬餘匹,是為唐河之戰。
唐河之戰是耶律休哥軍事生涯上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場失利。
統和七年,耶律休哥再率三萬遼軍南征,意在報唐河之戰的一箭之仇。
耶律休哥以威虜軍為誘餌,率軍圍攻威虜軍,吸引宋軍增援,繼而在威虜軍附近圍點打援。
宋軍內部對救援威虜軍展開激烈爭論,多數將領建議放棄威虜軍。
但李繼隆力排眾議,並親率萬餘宋軍馳援威虜軍。
李繼隆在徐河與耶律休哥決戰,耶律休哥大敗。
接連在唐河、徐河的兩場大敗,讓耶律休哥意識到宋軍並不可小覷。
於是停止南征的步伐,並以燕民疲弊,省賦役,恤孤寡。
使得燕雲大治,邊境安寧,宋遼兩國也進入了一段難得的和平時光。
統和十六年,耶律休哥去世,一代名將就此退出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