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 第588章 勇冠三軍韓世忠

第588章 勇冠三軍韓世忠(1 / 1)

推荐阅读:

韓世忠少時家境貧寒,以勇武見長,能駕禦烈馬,嗜酒、有任俠之氣。

曾有人說他將來當位至三公,韓世忠卻認為這人是在侮辱自己,將其痛毆一頓。

韓世忠十八歲參加鄉州招募,當時他挽強弓馳射,表現突出,勇冠三軍。

崇寧四年,西夏騷擾邊境,延安郡調兵進行抵禦。

韓世忠隨軍到達銀州,西夏人環城固守,他奮力衝破關卡,斬殺守城敵將,將其首級扔出城外,宋軍趁機發動攻擊,拿下城池。

“西夏重兵屯駐蒿平嶺,韓世忠率領精銳士卒鏖戰,將其擊退。”

“不久,西夏人又從小道來襲,唯獨韓世忠布置敢死軍殊死搏鬥,戰鬥中,敵營有一名騎士表現非常勇猛,韓世忠詢問俘虜的夏卒,得知這是西夏的監軍駙馬,旋即躍馬衝陣,將其斬首。”

“西夏兵大亂,爭相奔逃。”

“戰後,經略司將其功上報朝廷,請求破格提拔韓世忠。”

“當時主持邊事的大宦官童貫懷疑彙報的真實性,隻同意給韓世忠升一級,眾將士都深感不平。”

“政和四年五月,韓世忠跟隨鄜延路總管劉延慶到天都山築新城。”

“當時西夏人於藏底河築城,已經占據了天都山,劉延慶遂率兵攻城,不能破。”

“韓世忠趁夜登城,斬首二級,割下護城氈獻給劉延慶。”

“宋軍還師,西夏軍又從佛口嶺來援,韓世忠先是斬殺數人,補為進義副尉。”

“等到渡過藏底河,西夏軍追了上來,韓世忠斬殺三人,因功轉升進勇副尉。”

“宣和二年,睦州青溪人方臘占據幫源洞發動起義,橫掃江浙,威震東南一帶。”

“童貫受命征討方臘,韓世忠以俾將身份隨統製王稟出征,與先鋒王淵在杭州北關堰橋相遇。”

“恰好起義兵蜂擁而至,王淵驚恐不知所措,韓世忠在北關堰伏兵二千,大破敵軍。”

“王淵稱讚韓世忠為萬人敵,將隨身財物贈予他,並定交為友。”

“隨後,韓世忠窮追叛軍至睦州清溪峒,向山婦問得路徑,持劍越險數裡,直抵叛軍大營,斬殺數十人,生擒方臘出峒。”

“但前軍統領辛興宗領兵堵住峒口,搶去俘虜,占據了韓世忠功勞,待到右軍都統製楊惟忠回朝奏明此事,韓世忠才因功升為承節郎。”

“宣和三年,宋朝決定收複燕山府,調動各路軍馬攻打,但都被擊敗。”

“韓世忠前去見劉延慶,與蘇格等五十騎抵達滹沱河時,遭遇金兵兩千餘騎。”

“蘇格驚慌失措,韓世忠從容地命令他們戰列在高岡,不要妄動,又派人把自燕山府潰逃的宋軍聚集船上,讓他們停靠河岸,列陣擊鼓呐喊以仗聲勢。”

“然後,韓世忠躍馬衝入敵陣,襲殺兩名執旗金兵,蘇格率占據高地的騎兵自上而下殺來,船上的宋軍也擊鼓高喊,金兵大亂,韓世忠領兵追擊,頗有斬獲。”

“徽宗末年,山東、河北盜賊蜂起。”

“宣和七年,韓世忠跟隨王淵討捕,在大名府殲滅水賊,湯村擊破強盜,轉授秉義郎。”

“隨後,韓世忠以偏將身份隨捉殺製置使梁方平專討山東,在尉氏敗楊天王、透手滑所部數千,韓王店破臨沂叛軍武胡所部數萬,參與擊敗沂州徐進、青社張先、水鼓劉大郎、望仙高托山、集路賈進、莒縣徐大郎、東海張夔等部,山東盜賊平定後,積功轉拜武節郎。”

蘇軾:韓世忠跟隨梁方平守衛濬州,金人大軍壓境,梁方平以為是紅巾賊,不設防備。

待到金人逼進屯子橋,梁方平脫身逃遁,致使幾萬人的軍隊潰散,韓世忠陷於敵圍,揮刀力戰,突圍後焚橋退往開封。

欽宗聽說韓世忠的武勇,在彆殿召見了他,詢問梁方平違反軍紀的細節,韓世忠彙報非常詳細,被升為武節大夫。

同年八月,金兵二度伐宋,勝捷軍將領張師正戰敗,宣撫副使李彌大將他斬首,大校李複鼓動士兵叛亂,淄州和青州的響應者合起來有四五萬人,山東再次陷入動蕩。

李彌大令韓世忠率所部討伐,至臨淄河,士兵不滿千人,韓世忠將他們分為四隊,布下鐵蒺藜自斷後路,因此,士兵拚死作戰,大破叛軍,斬殺李複,李複的殘黨四散而逃。

韓世忠乘勝向北追擊,追至宿遷,叛軍還有萬人,他單騎夜入叛軍營地,說大軍降至,他可以保全眾人性命。

於是,叛軍紛紛跪地求饒,韓世忠因功升為左武大夫、果州團練使。

之後,韓世忠入朝送降,欽宗召見他,賜予衣甲槍牌,並授予單州團練使的官職,命他屯駐滹沱河。

十月,真定失守,韓世忠自忖滹沱形勢不利,又得知王淵防守趙州,便立即前往協助王淵。

金兵攻趙州時,得知韓世忠也在,攻勢越加猛烈,城中兵少糧乏,軍心不穩,有人主張棄城而遁,韓世忠不聽。

當天夜裡,天降大雪,韓世忠當即派遣三百敢死之士突襲金兵營帳,金兵首領受傷而死,士兵驚恐大亂,到天明全部逃遁。

戰後,韓世忠調遷嘉州防禦使,後來返回大名,被總管趙野任命為前軍統製。

建炎元年二月,高宗趙構以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身份退到濟州,韓世忠率部前來投奔,並上書勸高宗即位。

四月,趙構至南京,金人出兵瘋狂攻城,人心恐慌,韓世忠占據西王台大戰逼退金兵。

第二天,金兵酋帥白馬三郎領兵數萬進犯,韓世忠手下隻有千人,便單騎殺入敵營,斬殺白馬三郎而還,金兵很快潰散,南京之圍自解。

趙構即位後,任韓世忠為光州觀察使、帶禦器械。

韓世忠請求移都長安,出兵收複兩河區域,意見未被采納。

禦營重建時,他被任命為左軍統製。

七月,韓世忠奉命討伐單州叛賊魚台,打敗魚台後,又協助劉光世擊敗黎驛的叛軍,群盜平息後,因功入朝庭宿衛。

建炎二年,韓世忠升為定國軍承宣使,率部屬跟隨高宗南逃至揚州,收編流散兵士萬人,被授命在京西等路捉殺內外盜賊。

四月,金軍再犯河南,韓世忠與翟進合兵夜襲悟室兵營,因彆部宋軍率先逃跑,反被金兵所趁,韓世忠奮力作戰,才得以逃脫。

“不久後,韓世忠被召回朝廷,任鄜延路副總管,加平寇左將軍,屯駐於淮陽。”

“金朝宗室完顏宗翰聽說韓世忠扼守淮陽,親自率領主力來攻打韓世忠,韓世忠抵擋不住,乘夜引兵回撤。”

“敵人追擊,韓世忠的部隊在沭陽潰散。”

“建炎三年,韓世忠兵敗潰散,退往海邊鹽城,金軍追襲部隊長驅南下,宋高宗倉促從揚州渡江逃往錢塘。”

“韓世忠在陽城收得潰散士兵數千人,聽聞高宗南逃至錢塘後,即從海道前往錢塘。”

“當時,將官苗傅、劉正彥發動兵變,殺死了王淵和宦官康履,逼高宗讓位給三歲的兒子趙旉。”

“統帥張浚正組織張俊等將領商議平叛,聽聞韓世忠到達,張俊振奮不已。”

“三月,韓世忠率部從平江出發,張俊擔心韓世忠兵少,將劉寶的二千兵借給了他。”

“韓世忠乘船到達秀州後,詐病休兵,不再前進,實際暗中作攻城的準備。”

“當時韓世忠的妻子梁氏和兒子被苗傅作為人質抓了起來。”

“宰相朱勝非假意屈從苗、劉,勸他們派遣梁氏去勸降韓世忠。”

“苗、劉果然讓使者跟隨梁氏去見韓世忠。”

“梁氏回到丈夫身邊,使者到來後,韓世忠燒了詔書,砍了使者,下令加緊進兵。”

“韓世忠駐軍臨平,叛軍將領苗翎、馬柔吉依山阻河進行拒戰,並在河的中流設置鹿角,堵塞舟船。”

“韓世忠棄船力戰,張浚、劉光世跟隨其後,由於地勢險峻,韓世忠等軍被迫後撤。”

“韓世忠又棄馬操戈向前,叛軍並列拉滿神臂弓以待,他瞠目大呼,挺刀向前衝,叛軍紛紛躲避,來不及發箭便敗散了。”

“苗傅、劉正彥率二千精兵,打開湧金門逃跑。”

“韓世忠騎馬奔入朝廷救出高宗,在高宗的要求下,斬首與吳、苗同謀的中軍統製吳湛,又擒獲叛軍謀主王世修交給官府處置。”

“韓世忠因此被升為武勝軍節度使、禦營左軍都統製。”

“隨後,他自請提兵追捕出逃的苗、劉二人,以江浙製置使之職成功抓獲劉正彥及苗傅之弟苗翊;”

“苗傅在逃亡途中被擒。苗劉之亂至此平定。”

“高宗親寫忠勇二字,鑲在旗上,賜給韓世忠,並加授他檢校少保,武勝、昭慶軍節度使。”

“建炎三年八月,金軍元帥完顏宗弼率領號稱十萬的大軍南侵,自馬家渡突破長江天險。”

“趙構聞訊,向諸將詢問對策,張俊、辛企宗勸其逃往長沙,韓世忠反對逃跑,於是,趙構任命他為浙西製置使,防守鎮江。”

“十一月,完顏宗弼敗統製陳淬於馬家渡,采石渡江,分數道並進,各處屯守的宋軍都被擊敗。”

“韓世忠為避其鋒,將物資裝滿舟船,焚燒城鎮,引兵自鎮江退守江陰。”

“完顏宗弼攻破廣德,殺入臨安,趙構逃往浙東。”

“當時,韓世忠以前軍駐守青龍鎮,中軍駐守江灣,後軍駐守海口,他知道金兵不能長久肆虐,便大造戰艦,打算等敵人回撤時進行攔截。”

“到了上元節,韓世忠聽說金兵撤退的消息,先在秀州城張燈慶賀,然後突然引兵直奔鎮江。”

“等金兵到達時,韓世忠的軍隊已經屯駐在焦山寺,金將李選投降。”

“完顏宗弼派遣使者來向韓世忠下戰書,約定時間大戰。”

“韓世忠同意,雙方大戰近十個回合,梁夫人親自執棒槌擊鼓,金兵最終不能渡過長江。”

“大戰前,韓世忠認為敵人到後必定登金山龍王廟,觀察宋軍虛實,於是各伏兵百人在廟中和水邊。”

“金人果然有五人騎馬闖入廟中,伏兵發動攻擊,僅僅抓獲兩人,有三人逃掉,其中一個穿絳袍玉帶的人,掉馬後又上馬跑掉,正是完顏宗弼。”

李清照:焦山寺戰後,完顏宗弼率軍退入黃天蕩,進退無門,派使者與韓世忠講和,韓世忠不許。

撻辣在濰州,派遣孛堇太一到淮東援助完顏宗弼,於是,孛堇太一駐軍江北,完顏宗弼駐軍江南,約定同時衝擊韓世忠的艦隊。

韓世忠率先將海船停泊在金山,等到敵艦衝陣時,分兩路繞到敵船背後,用鐵索大鉤套鉤敵船,每一鉤出,必定鉤沉一敵船,使得金軍無還手之力。

完顏宗弼勢窮,再度求和,韓世忠要求金朝歸還徽欽二帝和占領的疆土,完顏宗弼語塞。

兩軍在黃天蕩相持了四十八天,有人向完顏宗弼獻計,稱在黃天蕩內鑿開一條直通建康的河渠,即可從水路逃出。

完顏宗弼派人,一夜開鑿河渠三十裡,又在船上裝土,平鋪在船板上,船穴鋪上木槳,等風停時出長江。

海船無風無法出長江,第二天風停,宋軍船隻不能行動,金人用小船放火,箭如雨下,燒毀不少宋軍宋軍戰船,這樣便可逃出黃天蕩。

完顏宗弼大喜,依計而行,果然有效,宋軍船隻被燒毀許多,將軍孫世詢、嚴允戰死,金軍乘機衝出黃天蕩,向北逃過長江,撤回黃河以北地區。

黃天蕩之戰,韓世忠以八千軍隊圍困號稱十萬的金軍長達四十八天,高宗前後六次賜劄褒獎韓世忠,在戰後更拜他為檢校少保、神武左軍都統製兼武成、感德二鎮節度使。

紹興二年,韓世忠出任福建、江西、荊湖宣撫副使,鎮壓建安範汝為起義,又招降占據郴州、邵州的廣西流寇曹成,隨後移師長沙,破白麵山劉忠起義軍。

湖南平定,韓世忠被授為太尉,率部返回建康後,成立背嵬軍。

同年九月,韓世忠升任江南東、西路宣撫使,建司建康。

韓世忠升開府儀同三司,充任淮南東、西路宣撫使,置司泗州。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