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詞帝李煜(1 / 1)

推荐阅读:

在中國古代文學的璀璨星河中,南唐後主李煜無疑是最為耀眼的星辰之一。

李煜的一生,以帝王之尊始,又以詞人之名終,是一位悲情的詞人。

他的詞繼承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其他詩人的影響,形象生動、用情真摯。

其亡國後的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

在晚唐五代詞中彆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故而李煜也被後人譽為詞中之帝或千古詞帝,他的詞又以國破被俘為分界線。

前半生,他是南唐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

詞的題材也多展現宮庭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彆緒。

亡國後,天上人間的差彆,孤寂悲涼的處境。

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

要說李煜的一生,可謂是命運弄人。

他本來無心做皇帝,做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本來皇帝也輪不到他做。

但皇兄的先繼離世,他不得不做皇帝。

不過沒過多久南唐便被宋朝滅亡,李煜也做了階下之囚。

也正是李煜做階下囚的時候,他的詞寫的越來越好,越來越悲涼。

“李煜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個孩子,生母鐘氏,生於南唐升元元年。”

“李煜年少時便較為聰穎,喜愛讀書,擅長詩畫音律。”

“同時,李煜生來額頭寬廣方正、麵頰豐滿,有重疊的牙齒,一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

“而因奇特的長相,他被長兄文獻太子猜忌。”

“為躲避禍事,李煜從不過問政事,一心沉醉於詩書之中。”

“為此,李煜還曾寫下《秋鶯》等詩句來表達自己渴望擺脫塵世紛擾、隱居山林的願景。”

“後周顯德元年,李煜迎娶了南唐老臣周宗的長女娥皇。”

“婚後,二人情投意合,而纏綿的愛戀更是激發了李煜濃厚的創作欲。”

“在與娥皇相伴期間,李煜佳作頻傳,《謝新恩》便描繪他與娥皇之間深厚的愛意。”

“婚後不過五年,李煜與娥皇的長子李仲寓出生。”

“後周顯德六年,文獻太子李弘冀病逝,李煜被封為吳王,居住在東宮。”

“鐘謨上表說李煜輕率放肆,請求冊立紀國公李從善為太子。”

“元宗李璟大怒,將鐘謨貶為國子司業,並冊立李煜為太子。”

“宋建隆二年,李璟將都城遷往南都,留李煜監國。”

“同年六月,李璟逝世,李煜在金陵登基為帝。”

“尊稱母親為聖尊後,冊立後妃周氏為國後,冊封諸弟,大赦天下。”

“這一年,李煜的次子李仲宣降生。”

“即位後,李煜立即派戶部尚書馮謐向宋廷獻貢,同時奉表陳述。”

“表示要繼續尊宋朝為正統,而宋太祖趙匡胤也順勢答應了南唐請求。”

“即位後,李煜所做之詞多為抒發自己的閒愁,如《采桑子》《謝新恩》等。”

“同時,也有不少詞作展現了李煜的奢靡生活,如《玉樓春》便描繪了當時春殿歌舞的盛況。”

“宋建隆三年,李煜派遣客省使翟如璧進京師朝貢,宋太祖趙匡胤將南唐投降的人放回。”

“十一月,李煜又派遣水部郎中顧彝進京師朝貢。”

“故而,在宋乾德元年,宋太祖便派遣使者來賞賜羊馬。”

“三月,宋太祖出師平荊湖,李煜又派遣了使者來犒勞軍隊。”

“同年十二月,李煜便上表請求罷除詔書不直呼姓名的禮儀,但未得到應允。”

“宋乾德二年,李煜分彆封長子和次子為清源郡公和宣城郡公。”

“十月二十六日,長子李仲寓去世。”

“此時,皇後娥皇已經病重。”

“而在聽聞兒子死訊後,更是因悲痛而導致病情惡化,不久也離世了。”

“娥皇死後,李煜十分悲痛,寫下長達兩千字的悼亡之詞來追憶他與娥皇之前的愛情生活。”

“十一月,宋太祖派遣作坊副使魏丕前來吊唁。”

“次年五月,司空同平章事嚴續被罷為鎮海軍節度使。”

“九月,聖尊後鐘氏逝世,而後宋太祖便又派遣染院使李光圖前來吊唁。”

蘇軾:李煜的詞,美到窒息,悲到極致,感人肺腑。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絕命詞,寫於李煜被囚汴京之時。

寫完思念故國這首詞之後,皇帝趙光義便賜死了李煜,故而這首詩也是李煜生命的哀歌。

詞中通過春花秋月、小樓東風等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深懷念和無儘的哀愁。

詞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句。

用比喻的手法將愁緒具象化,形象地展現了作者心中難以言表的痛苦和無奈。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彆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是李煜被囚宋國時所作,南唐滅亡,李煜肉袒出降,被囚於北宋都城汴京。

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

李煜不得不忍屈負辱地過起了囚徒生活,這首詞寫的便是自己的無奈愁緒。

這首詞以景起興,通過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的孤獨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愁苦。

詞中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一句,用繚亂的絲線比喻離愁,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作者複雜的內心世界。

整首詞情感深沉,意境深遠,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彆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儘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淒苦的哀歌。

詞中以雨聲為背景,通過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的描繪,營造了一種淒涼、冷清的氛圍。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一句,表達了作者在夢中暫時忘卻現實痛苦、貪求片刻歡愉的情感。

最後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則在長歎聲中道出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國一去難返,天差地彆的現狀。

整首詞情感真摯,低沉悲愴,透露出作者深深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

“宋開寶元年,李煜迎娶周氏,並立其為皇後。”

“往後兩年,李煜在境內廣修佛寺,普度僧尼,還親自去禮佛誦經。”

“開寶四年,李煜聽說太祖消滅了南漢,駐紮在漢陽,心中恐懼。”

“便派遣太尉、中書令鄭王李從善前去朝貢,自稱為江南國主,請求罷除詔書直呼姓名的禮儀。”

“宋太祖答應了他,卻扣留了韓王李從善。”

“李煜親自寫奏疏請求讓李從善回國,沒有得到允許。”

“當時宋軍已經做著過江的準備,有一個商人來上報。”

“宋軍在荊南製造千艘戰船,請求秘密地去燒了。”

“但李煜心中畏懼,不敢答應。”

“次年正月,李煜又下令貶損儀製,改詔為教。”

“改中書門下為左、右內史府,改尚書省為司會府。”

“改禦史台為司憲府,改翰林院為文館。”

“改樞密院為光政院,改大理寺為詳刑院,改客省為延禮賓院。”

“同時,李煜將官號也進行了改變,以此來規避朝廷,表示臣服。”

“閏九月十四日,宋太祖任命進奉使楚國公李從善為泰寧軍節度使,留在京城。”

“並在汴陽坊賞賜了住宅,表達了想要李煜入朝的想法。”

“於是李煜便派遣戶部尚書馮延魯前去感謝,而馮延魯到京城後。”

“因為生病,還未朝見宋太祖便又回去了。”

“宋開寶六年,宋太祖派翰林院學士盧多遜出使南唐,來要江南各州的地圖。”

“李煜聽說太祖打算興兵,便上表請求宋太祖賞封他個爵號,正式列為宋的臣屬,宋太祖沒有答應。”

“同年十月,內史舍人潘佑感於國運衰弱,上書極言勸諫封戶部侍郎李平為尚書令。”

“潘佑與李平一向交好,加上徐鉉、張洎進言李平妖言惑眾,煽動潘佑犯上。”

“李煜以為此事是李平引起,便遣人將其下獄。”

“潘佑在家中自殺,李平也在獄中自縊。”

“即位後,李煜始終以恭敬的態度侍奉中原,以宋廷為尊。”

“期間,李煜曾經寫了《即位上宋太祖表》來表示自己無意與宋廷爭權的心意。”

““雖一味推讓,卑躬屈膝,李煜也依舊無法擺脫對國滅的恐懼。”

““但即使如此,李煜仍創作出了《九月十日偶書》《烏夜啼》等佳作。”

“宋開寶七年,為取得南伐的借口,宋太祖先派人請李煜北上前往宋廷參加天子的祭祀大典。”

“李煜感到凶多吉少,便推說有病不能前往。”

“當時宋太祖已經派遣穎州團練使曹翰率領軍隊從江陵出發,又令宣徽南院使曹彬、侍衛馬軍都虞候李漢瓊、賀州刺史田欽祚率領舟師從水路出發。”

“李煜稱病後,宋太祖便又命令山南東道節度使潘美、侍衛步軍都虞候劉遇東、上閣門使梁迥率領軍隊,從水路和陸路同時進攻。”

範仲淹:李煜從亡國之君到千古詞帝,隻需要一個悲慘的經曆。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乾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彆離歌,垂淚對宮娥。

這首詞也是後主降宋後的詞作,李煜率領親屬、隨員等四十五人,肉袒出降,告彆了烙印著無數美好回憶的江南。

降宋後,李煜以這一闋《破陣子》記錄了當時與都成永彆時的情景和感受。

上片寫了南唐不曾經曆過戰亂侵擾的繁華,李煜懷著無比自豪的心情來歌頌與禮讚自己的祖國。

下片以寫實的筆法描寫出國破時的慘狀與淒情。

全詞由建國寫到亡國,極盛轉而極衰,極喜而後極悲。

看似隻是平平無奇的寫實,卻飽含了對故國的留戀與亡國的悔恨之意。

《望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李煜降宋後,由淩駕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淪落為任人淩辱的階下囚,經曆了千古人生的大喜大悲。

被囚之時,更是悔恨長伴,追憶不斷,這首詞表達的就是他對現實處境的無限淒涼之情而創作的。

這是一首記夢詞,寥寥二十七個字。

用夢中的樂景來反襯現實的哀景,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繁華的追戀和深切的亡國之痛。

詞中的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一句,寫的是舊時的繁華景象,結合李煜被囚的現狀,讀來讓人泣淚。

整首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是一首優秀的抒情詞。

《清平樂·彆來春半》

彆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派弟弟李從善去宋朝進貢,被扣留在汴京。

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並寫下了這首表達思念的遣懷詞。

這首詞以春景為背景,通過彆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深深思念和離愁彆恨。

最後一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一句,則用春草的生長比喻離恨的綿綿不絕,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整首詞情感細膩,意境深遠,是一首優秀的抒情詞。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這首詞是典型的即景抒情之作,它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暮春殘景之中。

表麵上是傷春詠彆,實質上是抒寫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深切悲慨。

這種悲慨不僅僅是抒寫一己的失意情懷,而是上升到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似乎是在為無數人發出這一聲悲歎。

詞中通過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易逝、人生無常的感慨。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既描繪了自然景象的淒涼,又暗喻了人生的無奈和痛苦。

而尾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直指人生,格局也更上一層。

整首詞情感深沉,語言優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十月,李煜築城聚糧,增大防守力度。”

“閏十月,曹彬的水師從荊南順流而下,攻克了池州。”

“於是李煜便下令戒嚴,停止使用開寶紀年。”

“甲戌年辛末日,宋廷軍隊進軍攻克蕪湖及雄遠軍,吳越也大舉出兵侵犯常潤。”

“李煜派遣使臣來質問吳越王,吳越王轉頭便將李煜的書信送往宋廷。”

“之後,宋軍又架成了橫跨大江的浮橋,渡過長江來到金陵,將軍隊駐紮在距離城南十裡的地方。”

“此時李煜閉門守城,並不知情。”

“宋開寶八年,宋軍開始向金陵進攻,很快便奪取了金陵外圍的重鎮和據點。“”

“不久,宋朝的十萬大軍便渡過秦淮河,完成了對金陵的包圍。”

“經過激戰,宋軍燒毀了江南水寨,並攻破了金陵的外城。”

“但金陵城防甚為牢固,宋軍一時難以攻下。”

“同年秋季,受李煜之命從南都洪州趕來解圍的十幾萬水軍火速進攻宋軍。”

“但因遇逆風慘遭失敗,金陵因此更加危急。”

“當時金陵城內糧食價格瘋漲,很多人都被餓死了。”

“於是李煜兩次派大臣徐鉉去開封請求宋軍撤軍,均遭到宋太祖的拒絕。”

“十一月二十七日,金陵被宋軍攻陷。”

“當時,李煜還在同小周後賦詩填詞,剛寫下《臨江仙》的首句。”

“見金陵城破,李煜便率領那些不願殉國的臣子前去投降。”

“在離開金陵、流亡北遷之時,李煜百感交集,寫下了《破陣子》。”

“用今夕國破與往昔國存相比較,抒發了自己無限的悔恨。”

“宋開寶九年正月初四,李煜被俘送到了開封。”

“當時李煜身著白衣紗帽,跪在了明德樓下。”

“於是宋太祖便赦免了李煜,並未殺他,而是封他為光祿大夫,給予檢校太傅及上將軍的官銜,列於上品。”

“但由於之前李煜未主動投降,宋太祖便又給了李煜一個違命侯的辱稱。”

“同年,宋太祖去世,宋太宗趙匡義繼位後,便免去了這一辱稱,加封李煜為隴西郡公。”

“從帝王變為囚徒,李煜的生活十分愁苦,隻能依靠飲酒作詩來宣泄情緒。”

“在歸降後的春日,李煜從自然界的花草凋零和季節更迭聯想到自己坎坷的命運,在感傷年華易逝時寫下了《烏夜啼》來表達自己國滅的滿腔悲憤。”

“在被俘的第三年,回想起往日在金陵的肆意繁榮。”

“李煜不禁悲從中來,寫下了名垂詞史的《虞美人》。”

“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句抒發了自己懷念故國的悲痛之情。“”

“宋太平興國三年農曆七夕,李煜逝世,享年四十二。”

“李煜死後被追贈為太師,追封為吳王,並葬在了洛陽北邙山。”

王安石:亡國前使勁作,亡國後使勁哭,李煜淒慘的一生。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這首詞是主李煜前期的典型代表作之一,描寫的是男女歡愛。

寫的是一個繁花盛開、月光淡淡的夜晚,一個少女與情人幽會的情形。

詞中以女子的口吻描繪了與情郎相會的情景。

花明月暗籠輕霧一句,既描繪了自然景象的朦朧美,又暗喻了情感的含蓄和深沉。

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則將少女的俏麗可愛之態躍然紙上,寫得入木三分。

整首詞情感細膩,語言優美,展現了李煜在描寫情感方麵的獨特才華。

《漁父·浪花有意千裡雪》

浪花有意千裡雪,桃花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這是一首提畫詞,是李煜為南唐內供名畫家衛賢繪製的《春江釣叟圖》所題。

雖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卻清麗不俗,也可視為題畫詩詞中的精品。

後世蘇軾寫過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便有此詞的意蘊。

這首詞以漁父的生活為背景,通過浪花有意千裡雪,桃花無言一隊春的描繪,展現了自然景象的壯麗和漁父生活的閒適。

詞中的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一句,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俗名利的淡泊。

整首詞意境開闊,情感豁達,是李煜詞作中的佳作之一。

《長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這是李煜早期的代表作之一,抒發了一位思婦對離人的無限思愁。

李煜早期詞作風格綺麗柔靡,未脫花間習氣。

此時沒有後期複雜的情感,隻是通過寫詞即興抒發內心的情感,這首《長相思》便是其中的佳作。

整首詞側重寫思婦的秋怨,但秋怨二字又深藏不露。

通過一重山,兩重山的描繪,展現了自然景象的層疊和深遠。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一句,既描繪了自然景象的淒美,又暗喻了相思之情的深沉和濃烈。

整首詞情感細膩,意境深遠,是一首優秀的抒情詞。

這些詞作不僅展現了李煜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藝術才華,更表達了他對人生、愛情、故國等深刻而複雜的情感和思考。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