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說大明要完,老朱誇我千古一相 > 第88章 咱就不信沒了李暄大明就得亡!

第88章 咱就不信沒了李暄大明就得亡!(1 / 1)

推荐阅读:

話音一落,立刻有錦衣衛衝進奉天殿,將李暄架起來往外拖。

說不害怕淩遲是不可能的。

但一想到能得到神豪係統,李暄心中又控製不住地感到激動。

為了堅定朱元璋弄死自己的決心,順便在自己被淩遲之前出一口氣,李暄大喊道:

“臣想殺的是秦王嗎?不!臣真正想殺的,是陛下那顆縱宗室而輕社稷的私心!

《皇明祖訓》有雲:“親王有過,非陛下親問,百官不得舉劾。“藩府因此遂成法外之地!縱有強擄民女、私刑虐殺之惡行,言官若劾,反以“離間親親“論斬!唯待其謀逆昭彰,方許臣子陳情——試問曆朝曆代,何曾有君王自縛耳目至此耶?

陛下若是一錯再錯,拒不悔改,仍以天家骨肉私恩,蔽天下萬民公義,他日必生千百虐民逾製之“秦王“!他年太史公必秉筆直書:“洪武帝縱藩禍國,遺禍蒼生,終釀社稷之傾“!

臣死不足惜,唯願陛下為縱容包庇秦王之事向萬民請罪!並改《皇明祖訓》縱容宗室之法!”

朱元璋給氣的直發抖,大喊道:“一派胡言!!!給咱把他的嘴堵住!”

“陛下堵的住臣的嘴,堵的住天下人的嘴嗎?不讓臣說話,事實就會改變嗎?這是掩耳盜鈴!陛下一世聖明,怎地也做起了這種當縮頭烏龜的事?”李暄罵朱元璋罵爽了,連都察院的官員也不放過:

“還有你們!你們皆食君祿、膺台諫之重,為何對陛下的過錯視而不見?藩府荼毒黎庶多年,爾曹或作瞽聵之態,或效寒蟬之鳴,寧非要以七尺冠冕,換得一身媚骨耶!

陛下驅除韃虜,再造華夏,怎就養出了爾等這般庸懦誤國之徒!若懼觸逆鱗而惜頭顱,何不學商山四皓采薇自潔?若貪戀權位而泯天良,怎敢汙都察院“文死諫“之匾額!

速去!速去!莫汙了這奉天殿階前玉砌!爾輩合當歸鄉荷鋤,與田舍翁爭半畝秧水,方不負爾等“明哲保身“之大道!”

這番話雖然沒幾個臟字,但攻擊性卻是高的嚇得。

都察院的眾多官員皆是被罵的麵紅耳赤。

而最難受的是……

李暄的話直擊痛點,他們完全沒法反駁。

一些清高的老諫臣甚至羞愧的連頭都不敢抬。

和犯顏敢諫的李暄相比,他們覺得自己簡直是縮頭烏龜。

李暄罵完了都察院的人,又把目光轉回了朱元璋的身上。

不過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被身邊已經嚇傻了的錦衣衛捂著嘴強行拖走。

而朱元璋雷霆大怒:

“那些年,咱還是一個乞丐,父母兄弟相繼離咱而去,咱如今不過是不想再經曆骨肉分離之痛,方才對老二他們有所偏袒罷了!咱有什麼錯?你們說!咱有什麼錯!”

奉天殿之中,所有官員都低著頭不敢吭聲。

這讓朱元璋的心情更加煩躁。

“退朝!”

朱元璋起身離開。

但步伐踉踉蹌蹌,遠不如之前那般沉穩。

他離開之後過了許久。

那些個噤若寒蟬的文武官員們方才敢發出聲音。

“李暄啊李暄!你到底想做什麼?”

藍玉從南天門跌回了陰曹地府。

朱元璋對李暄的殺意本來不算特彆強烈。

可李暄這些話說完之後……

朱元璋眼中的殺意都快溢出來了。

他在秦王的事情上選擇了幫李暄,相當於已經上了李暄的賊船。

李暄要是被殺了,他焉能有好下場?

現在藍玉很想說服自己,這一切都在李暄的算計之中。

但這話怕是狗都不會信,何況是他呢。

“哎……”

藍玉端著無比複雜的心情離開了奉天殿。

朱允炆等人緊隨其後。

但與藍玉正相反,他們皆是春風滿麵。

本來以為今後要繼續給李暄騎在脖子上拉屎。

哪曾想,李暄居然會在無數條生路之中,主動選了唯一的一條死路。

與此同時。

紫禁城。

禦書房。

朱元璋癱坐在龍椅上,對堆砌成山的奏折視而不見。

他不住地發出歎息,忽然問蔣瓛:

“你說,咱真的做錯了嗎?”

蔣瓛頓時大汗淋漓。

這問題可不好答。

說錯一個字,怕是就得人頭落地。

但不說,指定看不見明天的太陽。

於是蔣瓛硬著頭皮說: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陛下何錯之有?”

“咱最討厭的就是隻會阿諛奉承,拍咱馬屁的人!”

朱元璋怒罵了一聲,反手就將茶杯丟出去,砸在了蔣瓛的頭上。

蔣瓛驚恐地跪了下去,立刻改口:

“其實李暄說的也有一些道理……”

話才說一半,又一個茶杯砸在了他的頭上。

噌的一聲,朱元璋直接把武器架的上的劍拔了出來,“你也和李暄那個狗東西一樣,覺得咱做錯了?應該和萬民請罪,改《皇明祖訓》?”

???

蔣瓛人都傻了。

感情說什麼都得死唄?

這哪是問題啊,分明就是閻王的請帖!

不過,能在朱元璋身邊混這麼多年還保得住項上人頭,蔣瓛自然是有兩把刷子的,馬上就大喊道:

“宗室的事情,臣不敢妄議,但在臣看來,陛下對李暄的處置絕對是沒錯的,李暄借口再如何冠冕堂皇,他也是殺死秦王的凶手!”

話音落下沒多久,蔣瓛就聽見了寶劍落地的聲音。

蔣瓛擦了把額頭上的冷汗,有種劫後餘生的慶幸感。

“起來吧,跟咱去一趟崇禎朝,看看這兩日東林黨有沒有什麼動作。”

朱元璋的情緒稍微緩和了下來。

他眼中的怒意之中,雜糅著一絲不甘。

哪怕是李暄殺死了秦王,朱元璋都糾結要不要賜死李暄。

因為不僅是科舉,商稅的改革,隻有李暄這個提出者才有可能力排眾議替自己落實。

崇禎朝的情況,隻靠自己的話朱元璋也是力不從心。

但李暄實在是太過分,太猖狂!

也太狠了一些。

那些話說出來。

朱元璋若是不殺他,可不隻是會被人認為心虛那麼簡單了。

他還必須得按照李暄說的,去更改皇明組訓之中與宗室犯罪相關的內容!

若是不做這件事,朱元璋已經能想得到李暄要一頭撞死在奉天殿,和他死諫的場麵了。

而若是真依照李暄的要求去改。

不提朱元璋根本就沒法接受,今後他顏麵何存?

“咱就不信了!沒有李暄大明就得亡!”

“咱一個人,也能救得了大明!”

斬釘截鐵說出這句話之後,朱元璋像是下定了某種要證明自己的決心, 立刻溝通係統,要求前往明末。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