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雜物間怕是有年頭沒掃過了,裡頭破桌瘸椅疊著豁口碗盞,黴鹹菜缸挨著蟲蛀簾子,亂七八糟堆得山高,讓人站進去都有些不知道怎麼下手好。
姚如意先把那種一輩子也用不上的破爛都拉了出來,一股腦堆到土車子上,但還不能亂丟。
原主的記憶裡,這汴京城竟也是實行垃圾分類的!家家戶戶的垃圾都不能隨意向外傾倒,宋朝有明文律法規定,穢物不可亂棄,叫人檢舉,要挨七十下板子,能打掉半條命。
國子監這一片居民的穢物要等“街道司”的雜役按日來收,每逢單日收能漚肥的糞便尿液、枯枝落葉,剩飯菜則每日按時辰來收,這一類會專門運到郊外,低價賣給城郊的養豬戶。
姚如意整理出來的這類朽木破陶,其實也不算穢物,屬於每逢雙日收的“荒貨”,也就是廢品。今兒正好是雙日,等天晚些,留意那駕著長板車走街串巷高聲吆喝著“收荒貨咯,荒貨——”的雜役便行了。
她把那發黴的、惡臭的鹹菜黴鹹菜倒進汙桶裡,因太臭了,在家裡洗隻怕要臭好幾日散不去味兒,便用帕子蒙了口鼻,汲了水到門口的雨渠邊涮洗。
外頭有穿堂風時不時襲來,但她還是被熏得喉頭翻湧、乾嘔不止,這瓦罐就算洗乾淨她也是無法再用來醃鹹菜的,可罐子還好好的,扔了多可惜,洗乾淨,回頭用來栽些青蔥蒜苗正好。
午後這段時辰,學子們還未散學,巷子裡總是寂靜的,也是街坊們搬來胡床一起坐在門口閒聊做繡活的好辰光。
姚如意那倔強摳搜、乾嘔著也要刷罐子的聲音,很快引得聚集在程家裁縫鋪門口的嫂子們、嬸娘們側目。
程家與姚家隔了大半條巷子,程家靠近有廂軍值守的巷子口,姚家在巷尾,挨著國子監的牆。
兩邊其實都聽不大清楚對方的聲音,但姚如意被熏得眼淚都出來的模樣,還是逗得一個胖大嬸直笑:“姚博士這孫女兒啊,養得實在嬌氣,洗個鹹菜罐兒都能嘔成這樣。”
程娘子正給兒子補外褂,抬眼看了眼,忙替姚如意出言分辯:“俞嬸子你今兒剛從洛陽回來,有所不知,如意如今很出息了。這兩日姚博士的三餐俱是她自個張羅的,清晨還拉下臉來賣茶鹵雞子兒和湯餅,那香得滿巷子都是。湯餅倒是不稀奇,但茶鹵雞子兒我家阿鈞昨日剛買來嘗過,滋味甚好,也不知她這沒做過活兒的小姑娘怎鹵出來的。”
俞嬸子還沒接話,旁邊抱著倆羊角辮丫頭的尤嫂子忙搭話:“真有這般好?今兒我也聞到味了,是挺香的,但我自家也鹵過。可我家茉莉總說不中吃,至多把雞白吃了,黃是一口不吃,說太乾噎得慌。是不是,茉莉?”
茉莉才四歲,不像這個歲數的孩子生得那般圓潤,臉頰瘦瘦的,大腦袋頂在細瘦的脖頸上,瞧著頭重腳輕的。
她跟劉主簿家的外甥女小菘挨著坐,兩人一起擺弄著手裡的絹人,給絹人娃娃紮辮子、換碎布頭拚湊的小衣裳,聽自家娘問,便點點頭。
“噎,不吃。”
尤嫂子無奈又愛憐地撫了撫她細黃頭發,看向小菘那肉嘟嘟的白淨臉蛋,更愁了:“銀珠養小菘多輕省啊,做什麼吃什麼,我這孩子啥都不愛吃,越養越瘦,真是愁死我了。”
劉銀珠在納鞋底,咬斷了絲線,出主意:“餓兩頓便好了。”
程娘子也點頭:“沒事兒,小孩兒小時都這樣,我家阿鈞小時塞他嘴裡,他嘴都不帶張的。那小臉皺得,活似我要毒死他似的。多餓兩回,他也不敢挑食了。”
尤嫂子卻歎:“你們不知,我這孩子天生反骨,我不知餓她多少回了,她真是一口不吃。餓得人都打晃,栽下台階也不肯多吃一口。”
“這麼撐得住啊?”俞嬸子嘿嘿笑,伸出胖手去揉茉莉頭上那小揪揪:“有骨氣!好樣的!咱茉莉以後指定也是有大出息的!”
茉莉知道被誇了,也仰頭彎著眼笑。
小菘剛從小兜裡掏了塊糖塞嘴裡,腮幫子鼓起來一塊兒,一聽急了:“嬸嬸,我也有出息!”
俞嬸子大笑,將她抱過來揉了又揉:“好,你一瞧也有出息!”
小菘滿足地順勢便坐在俞嬸子懷裡繼續吃糖,拿舌頭頂著,把糖塊從左腮幫子挪到右腮幫子,這樣左邊右邊都甜絲絲的,便公平了。
隻剩茉莉娘歎氣搖頭:“要她有大出息做甚麼,她一個女孩兒能嫁個好郎君,一輩子平平安安、順順遂遂也就好了。”
“你這話說得,女兒怎了?如今還在幽州駐守的郗芸將軍,那不就是響當當的女將軍?金狗叫她打得屁滾尿流的。還有,你再看沈記的沈娘子,人家一窮二白還要拉扯仨弟妹,才幾年便掙下這麼大份家業,如今都跟官家打交道了,誰說女孩兒便不能有出息、掙大錢的。”
“哎呦,聽得要上戰場我腿肚子都轉筋,那我寧願茉莉嫁個好人家。至於沈娘子,那多少人裡頭才出一個?況且,她嫁得還不好啊?她夫家可是謝家郎君!那可是良田千畝、堆金砌玉的大族。她能有那麼大的家業,不也靠夫家的勉力支撐?”
俞嬸子跟她說不到一塊兒,扭過身不說了。
方才她們閒話間,姚如意已涮淨瓦罐預備回去了,這站起來了都還沒忍住又大嘔了一聲,顯然是被熏得不輕。
“這妮子也是死心眼,倆破罐子臭成這樣,扔了便是,何苦遭這罪?”俞嬸子望著那踉蹌背影又忍不住嘖了聲,湊過去和程娘子小聲咬耳朵,“我看她啊,還是老樣子,也不知這能支棱幾日。”
程娘子笑:“我倒覺著如意想明白了,好日子在後頭呢!”
俞嬸子撇撇嘴,不信。
幾人又聊了半日,見天色漸晚,該回家做飯了,便各自抱著簸籮散了。
俞嬸子家其實就在姚家隔壁,俞家在這夾巷住了有十來年了,比姚家搬來的早,她官人是國子監的六品監門官俞守正,從前和姚啟釗這個祭酒還有些交情,但俞守正是個耗子膽,姚啟釗遭貶後受人排擠,他怕得罪了新的祭酒和司業,便漸漸和姚家疏遠了。
姚家沒有能掌家的婦人,姚如意又孤僻,俞嬸子又需常往來洛陽不在家,兩家愈發沒有往來了。
但總歸是鄰居,姚家什麼境況,她門清兒。
俞嬸子進了家門後,便也開始做晚食。
她生養了倆兒子一閨女,兒子都已出仕,小的在大理寺當差,忙得沒日沒夜,十天有八天睡在衙門裡;大的舉家在外地任父母官,不得擅離職守。女兒嫁到洛陽,難產後體虛,她與俞守正每年都要去探望,一是不放心女兒身體,二也怕夫家待她不夠好。
國子監夾巷的俞家宅,大多時候便僅有老夫妻兩個。
說冷清,其實也不冷清。
俞守正喜歡花鳥蟲魚,孩子們各自成家後,他養了十幾隻鳥,還養了兩缸魚、六缸龜,又栽了滿院子的蘭花。
俞嬸子常說,倆眼一睜,家裡便有上百個祖宗要伺候,冷清不了一點兒。
兒女不在,倆夫妻便喜歡吃得簡單點,隨便對付對付餓不死就行了。反正俞守正隻要端著飯碗坐在院子裡,一會兒逗鳥一會兒逗魚一會兒逗龜,還要賞花,碗裡有點好肉都喂龜喂鳥了,壓根就吃不出碗裡到底什麼味道。
就俞嬸子回來這會兒,他就坐在院子裡的竹椅上,捧著自己新訓的五彩小鸚鵡,瘦巴巴的長臉上,親熱地嘟起兩片嘴,在那啵啵啵地直親鸚鵡那毛絨絨的小圓腦袋呢:“爹的好鳥,真聰明,這口條可真棒啊!”
他一誇,鳥就罵:“混賬!”
“好好好!”
“豎子!好個殺才!”
“哎呦,可真是爹的好寶啊!再罵響些!爹愛聽!啵啵啵——”
灶房裡的俞嬸子聽著直翻白眼。
要不怎麼說什麼人養什麼鳥呢。人家大文豪蘇公養的鸚鵡,不僅能背詩,還能在文會上接旁人的詩句,多厲害啊!他們家這個呢?隻會不重樣的罵人,還把他越罵越快活了。
跟有病似的。
她正準備煮點小米粥,再炒個自家醃的水溲菜,隨意對付一頓。誰知忽而聞到一股難以忽視的油潤肉香,騰騰地從隔壁飄了過來。
姚如意正把五花肉切成肥墩墩的大塊兒,刷一層蜜,肉皮朝下入鍋,澆冷油,文火慢炸。等油麵漸漸泛起細碎的金色小泡,再用小勺不斷往肉上澆熱油,油珠子在肉皮上直跳,沒一會兒,皮起了細密的蜂窩,顏色也深了,就可以小心翼翼地翻麵了。
翻麵煎好,香味已經激發出來了。
許是麥酒浸透、滾油也將肉煎得透,又或是炸肉的油是用花椒煉過的,這沒騸過的豬肉便沒聞出什麼騷味兒來,炸出來全是肉香、油香。
待肉炸得通體金黃,就改刀切成小塊兒。刀刃落下時,那脆皮的迸裂聲都是清脆脆的,在竹漏勺上控乾油,碼在細白陶碟裡,那脆皮上還猶自滋滋冒著細碎的油泡,襯得那脆皮五花肉愈發油亮亮的。
姚如意站在灶台邊便捺不住饞,迫不及待洗了手,拈起一塊仰頭往嘴裡塞——啊燙燙燙!舌頭都燙麻了!
等緩過來,入口先是脆,繼而酥,末了化。
牙齒破開焦殼的瞬間,有種咬開快融化的冰塊的脆響,接著便是肉的肥脂被口腔的溫度融化,瘦肉的纖維在舌尖舒展,能咬出肉汁來,一點兒也不塞牙,吞下去後,嘴裡還有若有若無的酒香。
姚如意自個都驚著了,沒想到她做飯也挺有天分的嘛,隻是循著記憶中外婆的手法,頭一回做就成功了!
不僅她驚著了,隔壁俞家,連俞守正這麼個不怎麼愛吃的,腦門上蹲了個出口成臟的鳥都被香得站起來了,跟狗似的伸著鼻子到處嗅:“這麼香?誰家做好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