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7章 引火燒身(1 / 1)

推荐阅读:

柳太後不反對他發展自己的勢力,但是始終對於他結交大臣存著疑慮,凡事更是要親自過問。

而自己私自與三部互通,隻怕會惹她不滿。

“回母後……”

“是那幾位尚書夜裡私下來找兒臣。”

“說是皇兄心緒難以捉摸,致使朝局不穩,其所治三部皆人心惶惶。”

“為求安穩,特意來找兒臣出麵,說是想借兒臣和母後的勢。”

“兒臣自然謹記母後教誨,沒敢第一時間應允。”

“但耐不住三人承諾日後若有時局變動,必定鼎力相助。”

“念及有利可圖,兒臣又想著左右不過幾個老狗,用一用也無妨。”

李乾策艱難地咽了一口口水,斟酌著口中的措辭,試圖想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用一用也無妨?”

然而柳太後卻完全不吃這一套,隻是冷笑一聲,不滿地看著自己給予厚望的親子,眼中滿是失望。

“你可知你差點鑄下大錯!”

逐漸揚高的音調李乾策也迅速反應過來,意識到自己觸怒了母後,心頭一跳,連忙伏地請罪。

“兒臣知錯!”

見他認錯速度如此之快,柳太後的臉色稍稍緩和,可是壓低的嗓音卻依舊如利刃般切入心骨。

“哀家不怕你用人,可你好歹看看你用的那是什麼人!”

“潘泰如手上賬目黑得發亮,孫元鎮貪食空餉成風。”

“盧季良最愛賣官鬻爵,這幾個都是朝中人人喊打的臭蟲!”

“如今陛下正想找機會大展拳腳,你不避著也就算了,竟然還將這三人攬在自己身邊?”

“這分明是引火上身!”

越是給李乾策將這些事情的利害講明,柳太後心中就越發惱火。

自己這些年辛辛苦苦為自己這個兒子鋪路設局,不知廢了多少心血。

他倒好,自己一個沒盯緊就差點釀成大禍!

“哀家知道你想坐上那個位置。”

“但是你要明白,你現在還不是,所以每一步都不能出錯!”

“否則,癡心妄想!”

柳太後壓低聲音告誡道,語氣中儘是警告。

一時間,李乾策被訓斥的麵紅耳赤,不敢言語,恨不得將頭鑽進地縫。

“母後息怒,兒臣知錯了。”

“是兒臣草率了,應該與母後您商量過後再做打算。”

許是想要得到母後的認可,李乾策還不忘為自己辯解道:“兒臣之所以這麼做,其實也是想為母後分憂。”

“畢竟這幾日皇兄聲勢漸起,而母後一直沒有動作,便想著……”

然而未等他說完一句話,柳太後便恨鐵不成鋼地戳著他的腦門:“哀家之所以沒有動作,不還是為了你!”

“陛下做什麼,那是陛下的事情,他隻是想做而不是針對誰。”

“誰在此時冒頭,誰就是被打的出頭鳥。”

“而你,差點就成了他的靶子!”

“他在等你亂,他在激你反。”

若非念在心中的憐子之意,柳太後恨不得現在給李乾策幾個耳光讓他好好反省,殊不知此時李乾策和被打了耳光無甚差彆。

此時他的衣服已經被冷汗浸濕,腦中嗡鳴,隻能聽到心跳劇烈跳動的砰砰聲。

柳太後說的沒錯,自己差點釀成了大禍。

他李乾策現在犯的最嚴重的錯誤便是,依舊將李天義當成從前的傀儡皇帝,全然忘了對方現在是一個敢上棋桌對壘的敵手。

“兒臣知錯。”

理清一切的李乾策知道自己錯得離譜,一時間隻覺得從頭到腳都寒徹心扉,低聲認錯。

深知親子脾性的柳太後一眼便知他已經想通,這才冷哼一聲重回錦榻。

“你記住,從今往後,少擅自做主。”

“否則,誰都保不住你!”

李乾策點了點頭,當然知道自己差點釀成大錯,因此不敢有半點言語,老老實實當起啞巴。

柳太後則坐在錦榻上,指尖輕敲沉香木副手,眼中閃現著些許深思。

殿內寂靜無聲,唯有風過宮簾帶起的沙沙聲。

片刻後,柳太後才再次開口,似是安撫又似是控訴。

“不過你說的沒錯,這幾日你皇兄確實變得太不像話了。”

“一個傀儡,突然變得殺伐果斷,殺得快又殺的準……”

“怎麼看都很稀奇,對吧?”

說到最後,柳太後微微眯起雙眼,似乎是在思考著什麼事情一般。

聽到柳太後這話,李乾策不由得愣了愣神,隨後迅速反應過來問;“母後的意思是……皇兄身上可能發生了什麼?”

然而柳太後卻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微微頷首接著開口說道:“從廢賢妃開始,夜翻奏折,再到截殺潘泰如。”

“樁樁件件,下手不僅快準狠,招招更是直打要害。”

“這太不像他了……太不像以前的他了!”

她的眼底閃過些許猜忌,語氣也低沉下來。

“潘泰如死的過於乾脆,其他幾個尚書隻怕也不能幸免。”

“皇帝現在是在立威,卻又未將怒火波及太廣。”

“看似張揚,實則分寸極穩。”

“你覺得,他是自己幡然醒悟,還是背後有人指點?”

隨著柳太後一番話的落下,整個寢宮內安靜的連掉一根針都聽得見。

母子二人都未開口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心裡也有自己的判斷,可現在還沒有機會去驗證。

過了許久,柳太後微微合眼,重新收起神色,轉而睜眼看向李乾策,語氣放緩:“這幾日,你切記一定要安分些。”

“皇帝想大展拳腳,你就要沉得住氣,不能亂了分寸。”

“但你也不可成天在府上玩鬨,沒事了就去你舅舅那邊,多向他請教。”

“或者隨著他去軍中走動幾日,熟悉一下兵事。”

柳太後的手指有節奏的敲擊著麵前的桌案,其暗示溢於言表,母子二人對彼此的小心思都心知肚明。

而李乾策的心情也從鬱結變得舒暢,眼睛一亮神情振奮,起身連聲應道:“是!”

“兒臣謹遵母後教誨!”

李乾策心中清楚,隻要自己能在軍隊中積攢威望,那麼將來萬一玉帶什麼事情有需要時,都將大有益處。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