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聽完再一次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因為他之前想過無數種原因,卻唯獨沒有想到自己三征高句麗不利竟然是因為給將士的好處不夠多。
他很想反駁秦昇的謬論,卻不知道該從哪裡下嘴。
而且此刻他也終於明白,秦昇之前為何要沒收關隴貴族在河北那麼多的田莊和土地,原來一切都是為了恢複府兵製。
不過他心中倒是有個聲音一直在提醒他,或許秦昇的想法當真可行。
若是將關隴貴族的土地分給這些府兵和他們的家人,就能換取他們在遼東戰場上跟高句麗血戰到底,怎麼看都是一樁很劃算的買賣。
但他心中還是很是懷疑,之前他三次傾舉國之力都滅不掉高句麗,難道秦昇憑著這些為了田地和榮譽而戰的府兵,就能滅得掉他們嗎?
秦昇似乎再一次看出了楊廣心中的疑惑,再次沉聲解釋道:
“陛下,臣之所以跟你借龍船去再征高句麗,並不是想速戰速決滅高句麗,而是為了弱高句麗。”
“弱高句麗?”
楊廣看著秦昇,眼神越發不解。
秦昇笑了笑,隨即繼續解釋道:
“經過之前三次征討高句麗,顯然陛下也發現了,高句麗人並不好對付,他們跟中原人接觸的時間很早,對我們漢人的冶鐵鍛造技術了如指掌,因此他們的兵器和鎧甲絲毫不弱於我們中原的將士,甚至不少高句麗將領對中原的兵法都頗有研究。
除此之外,他們又跟塞外其他遊牧民族有著很深的接觸和來往,對弓馬騎射都有心得,馬上作戰功夫絲毫不比突厥人差多少。
因此可以說,高句麗人完全結合了中原漢人和草原遊牧部落的優勢,極其難對付,因此想要速戰速決滅亡他們並不現實。”
楊廣沒有說話,神情卻變得越發凝重。
因為當初他的想法就是高句麗人再強,但大隋出動幾十萬大軍伐之,高句麗彈指可滅。
可最終,現實卻無情給了他一個重重的耳光。
他三次傾舉國之力征伐高句麗,最終不僅沒能滅得了高句麗,反而讓大隋元氣大傷,險些二世而亡。
因此,他更想聽一聽,自己女婿到底是打算怎麼個弱高句麗法。
秦昇看了楊廣一眼,而後繼續說道:
“之前陛下三次征討高句麗,雖說沒能徹底滅亡他們,卻也讓他們損失慘重。
他們為了防止大隋再次進犯,在邊境上修建了大量的城池要塞,部署了大量兵馬。
可如此一來,他們高句麗的腹地難免就兵力空虛了。
因此,臣並不打算一戰滅高句麗,而是打算派府兵從水路殺入高句麗腹地,不攻打那些易守難攻的城池,而是不斷襲擾他們沿海,殺傷他們的軍民,毀壞他們的村莊農田,使得高句麗的軍民疲於應對,根本無法安心從事生產。
如此一來,不出幾年,高句麗國力必然每況日下,民怨四起。
待我大隋消滅各路反賊,重新一統天下之下,便可以著手發動對高句麗的滅國之戰,徹底滅亡大隋的這個心腹大患,一了陛下的夙願了。”
“說得好!”
當聽到秦昇打算幾年後滅了高句麗,了卻自己的夙願,楊廣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激蕩,忍不住撫掌叫好。
隨後,他看向秦昇,突然哈哈一笑道:
“賢婿,世人都說你是世間少有的英雄豪傑,想不到竟然也能想出如此陰損的招數。”
“陛下說笑了,臣隻想為大隋徹底消除高句麗這個心腹大患,至於說區區虛名,不要也罷。”
秦昇嘴上謙虛,心中卻忍不住暗暗發笑。
因為這哪裡是他想出來的陰損招數,曆史上唐朝就是這麼滅高句麗的。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時候,不斷聯合新羅對高句麗發動小規模戰爭,不求一戰滅掉高句麗,隻求不斷削弱高句麗的國力。
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後,眼看高句麗徹底不行了,才最終對它發動了滅國之戰,徹底消滅了這個硬生生拖垮前朝的心腹大患。
隻不過隋末唐初因為將大量精力花在了對付突厥人身上,反而給了高句麗人喘息之機,讓他們的國力在唐朝初年甚至跟中原王朝不相上下。
而如今離大隋三征高句麗過去並不久,去年五萬高句麗大軍又在河北道經曆了一場慘敗,可以說如今高句麗人的處境好不到哪裡去。
因此如果現在就將高句麗當做府兵的練兵場,不斷從水路深入腹地執行弱高句麗的策略,用不了幾年高句麗的國力就徹底垮了,自己也不需要跟曆史上的唐朝一樣需要花兩代人的時間才能滅掉高句麗。
隻是有件事他一定要提醒楊廣:
“陛下,一旦臣派兵深入高句麗腹地去襲擾高句麗軍民,高句麗人疲於奔命,必然會派人來請降稱臣,請陛下無論如何都不能答應,絕不能給高句麗人任何喘息之機。”
畢竟楊廣是出了名的好大喜功,不可不防。
楊廣並不知道秦昇心中的小九九,隻是點了點頭,笑笑道:
“你放心,朕知道該怎麼做,當初朕給過他們機會,是他們自己不珍惜。
這一次,哪怕高句麗王高建武要認朕為父,朕也覺不會再答應他們的請降!”
說到最後的時候,楊廣分明有些咬牙切齒。
因為在第三次征討高句麗時,大隋名將來護兒已經攻占了高句麗重鎮畢奢城,直逼平壤城,高句麗王高元不得不遣使請降,送回了大隋叛將斛斯政。
楊廣因為國內的叛亂越來越嚴重,認為教訓高句麗人的目的已經達到,便下令撤軍了。
可沒想到隋朝大軍剛一撤回,高句麗人便立即反悔,高元拒絕入朝,依舊堅持與隋朝為敵。
而高句麗人此舉意味著大隋三征高句麗的徹底失敗,徹底扯下了楊廣的最後一塊遮羞布,使得他威望掃地,再無任何重整河山的可能,如何不讓楊廣記恨在心呢!
不過隨後,楊廣又似乎想到了什麼,沉聲對秦昇道:
“你麾下似乎沒有哪一位將領精通水戰,這樣吧,朕加封來護兒為水軍大都督,命他率水軍隨你一起征討高句麗。”
“多謝陛下!”
秦昇不動聲色謝過楊廣,心中卻是如明鏡一般。
他哪裡猜不到楊廣的小心思,既想打高句麗,又擔心將龍船借給會讓自己實力大增,便想到封來護兒為水軍大都督,以此來製衡自己。
不對他對此也無所謂了,反正正如楊廣所說,他麾下猛將如雲,還真沒有一個精通水戰,若是有來護兒相助,便無需懼怕高句麗的水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