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夏國公竇建德派人快馬加鞭從樂壽送來的奏折。”
眼看秦昇、蘇威和裴世矩三人大眼瞪小眼,楊廣也不再賣關子,直接揭曉了答案,說話間目光還有意無意看向秦昇。
聽到是竇建德上書,秦昇也不由微微一怔,隨即很快反應過來,明白竇建德恐怕也有些坐不住了。
不過想想也能理解,自己在河北道又是查抄關隴貴族的田莊和土地,又是大搞科舉考試,臥榻之側的竇建德怎麼可能會無動於衷呢,必然要想方設法不斷擴充自身實力。
而竇建德雖說是農民出身,但他目光並不短淺,知道若是想擴大勢力,離不開河北世家大族的支持。
因此在他起事之初,他並沒有跟其他起義軍一樣,縱兵到處劫掠河北世家和地方豪強,反而采取懷柔的態度,尊重和保護河北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強的利益,博得了他們的好感,爭取到他們一定的支持。
之前他稱夏王的時候,就有不少河北世家大族出身的士人在他那裡出仕為官。
這也是為什麼曆史上李淵殺了竇建德之後,河北世家和百姓一直跟唐朝離心離德的原因。
正因為竇建德跟河北世家大族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注定他不可能跟自己一樣敢在自己的地盤查抄田莊,也不敢貿然舉行科舉考試吸納人才。
因此,竇建德想要擴充實力,要麼擊敗自己占據整個河北道,要麼吞並其他勢力,奪取他們的地盤和兵馬。
如今竇建德既然上書楊廣,那就絕不可能是攻打自己,那就隻能是打算對其他勢力用兵了。
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竇建德很有可能盯上了徐圓朗和孟海公。
果不其然,楊廣深深看了一眼秦昇,而後繼續說道:
“他在奏折上說,孟海公和徐圓朗二人,之前依附於瓦崗李密,乃是瓦崗餘孽,瓦崗覆滅之後,他們二人不僅不向朝廷請罪歸順,反而繼續割據一方,與朝廷為敵,因此他欲向朕請詔討伐他們二人。”
楊廣越說語氣越是感慨,因為他之前之所以答應招安竇建德,隻是為了讓他不再與朝廷為敵。
可他沒想到竇建德表麵功夫竟然做得如此到位,明明可以直接出兵去攻打徐圓朗和孟海公,卻還特意提前派人去京城跟自己請旨,可謂是給足了他這個天子麵子,讓他找到了幾分身為天子的威嚴,心中對竇建德也不由多了幾分好感。
看來這些亂匪也並非一個個都是桀驁不馴之輩,隻要朝廷肯多給他們一些恩典,未必不能讓他們徹底歸心。
想到此處,他便繼續說道:
“既然竇建德有心為朝廷剿滅亂匪,朕安能拂卻他一番忠心,因此朕打算封他為山東道討捕大使,為朝廷征討徐圓朗和孟海公,不知爾等意下如何?”
“臣沒有異議!”
秦昇依舊是第一個表態,依舊沒有任何異議,似乎一切都與自己無關。
眼見秦昇表了態,裴世矩和蘇威也樂得順水推舟,自然不會有什麼異議。
楊廣看著秦昇,發現自己越發看不透自己這個女婿了。
本來無論是封賞王世充之事還是重用竇建德之事,他都可以自己做決定,之所以特意將秦昇叫來禦書房商討,並非是真想聽聽他的看法,而是想借此機會試探他的態度罷了。
若是秦昇反對其中任何一件事,便說明他很有可能懷有不臣之心,不希望朝中有任何勢力可以製衡自己,他就要早做打算了。
可偏偏秦昇對兩件事都沒有任何異議,反而讓楊廣一時之間根本猜不到他內心真正的想法。
不知過了多久,他用目光示意裴世矩和蘇威告退,隻留下秦昇一人。
裴世矩和蘇威暗暗相視一眼,什麼都沒說,隻是一齊行禮告退。
待裴世矩和蘇威告退之後,楊廣看了秦昇一眼,而後緩緩開口問道:
“此次回京,你打算在東都待多久。”
秦昇沉吟片刻,隨後沉聲道:
“大概一個月多一點吧,待公主出了月子,臣也該動身返回薊城了。”
楊廣目光靜靜看著秦昇,似乎是不經意間說了一句:
“若是你放心不下丹陽,朕可以調你回洛陽為官,另外派其他人去河北道。”
秦昇分明從楊廣的話語中隱隱聽出了一絲期待,心中不由暗暗一陣冷笑,嘴上卻是不動聲色道:
“臣一切聽從陛下安排。”
楊廣聽到秦昇竟然沒有任何反對的意思,不由微微一怔,不過隨後心中卻是不由一陣苦笑。
雖說秦昇嘴上說一切聽從自己安排,可自己又能怎麼安排呢?
不說河北道的幾萬驕兵悍將都是秦昇自己招攬來的兵馬,跟隨秦昇南征北戰多年,沒有領過朝廷一文錢軍餉,自己和朝廷能不能指揮得動他們,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就是一場嘩變。
單說秦昇在河北道做的那些事,不管是沒收關隴貴族的田莊還是搞科舉考試,除了他,恐怕天下沒有第二人再有魄力去做這些事了,因此如今的河北道根本就離不開秦昇。
若是自己真將秦昇留在洛陽,另派他人去河北道接替他的河北道大行台尚書令一職,很有可能最終適得其反,不僅讓秦昇對自己心寒甚至生出反叛之心,還有可能讓朝廷再一次失去河北。
這就是他這個皇帝眼下最大的困境,他知道自己不能將大隋的江山寄托在秦昇的忠心上,可他如今偏偏離不開秦昇。
有秦昇在,大隋有機會重整河山,再造盛世,可誰也不知道這個天下將會姓什麼。
可若是沒有秦昇,大隋很有可能就此滅亡。
想到此處,他隻能暗暗歎了一口氣,隨後輕輕搖了搖頭道:
“朕隻是隨口一說吧,如今河北道還離不開你,隻能暫且再委屈你幾年了,待將來河北道安定下來,若是那時你想回京為官,朕再另作安排。”
秦昇再次躬身施了一禮,拜謝道:
“臣謝過陛下。”
楊廣輕輕擺了擺手,隨後又問道:
“之前朕封你為河北道大行台尚書令和幽州總管,是為了獎賞你滅羅藝之功。
之後你又擊敗了高句麗,替朕好好出了一口氣當年的惡氣,朕無論如何都要重重賞你,隻是你如今已經位極人臣,封無可封,朕也不知道該封賞你什麼好。
這樣吧,你自己告訴朕,你想要什麼,若是朕能給得起,朕絕不吝惜。”
秦昇低頭略一沉吟,突然笑了笑道:
“既然陛下已經結束巡幸江都,不知可否將那些龍舟借給臣一用?”
“你要那些龍舟作甚?”
聽到秦昇竟然開口討要自己當年為下江都而建造的龍舟,楊廣不由有些奇怪問道。
秦昇淡淡一笑,隨即一字一句道:
“臣要再征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