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郎,你回京這麼多天了,沒去上過一次朝,不怕朝中同僚說閒話嗎?”
自從派剛投奔自己的祖君彥南下江淮去遊說杜伏威之後,秦昇便很少再出門,每日待在家中陪坐月子的妻子解悶,甚至回京這麼久都沒去上過一次朝。
丹陽公主楊翎雖說明白自己夫君是想多陪陪自己,但還是不免擔心會有人在背後非議他因私廢公。
畢竟自己夫君不管怎麼說都是尚書令和十二衛大將軍,一人身兼文官和武將之首,之前他坐鎮河北道沒辦法上朝大家也就不說什麼了,如今好不容易回京了還一次朝會都不參加,多少有些說不過去了。
可秦昇卻不這麼想,隻因為隋朝實行的大小朝製度。
大朝又稱為大朝賀,一般隻在正旦、冬至和萬壽這些重要日子舉行,文武百官和藩屬國的使節都要參加,依次以向天子道賀,很是隆重。
而小朝又分為朔望朝和常朝。
朔望朝即在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舉行的朝會,在京官員都要參加,一來朝拜天子,二來向天子述職。
常朝顧名思義就是日常舉行的朝會,每天卯時開始,主要是為了處理朝中大小事,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員或天子指定的官員都要參加。
在秦昇看來,自己穿越前就是一個朝九晚五的社畜,如果穿越之後還要每天淩晨五點去開早會,那自己穿越到底圖個什麼呀!
更何況,他雖然名為尚書令,但因為大隋常年不設尚書令,因此尚書省的公務一直是尚書左右仆射和尚書左右丞在處置,他這個尚書省長官反而無事可做。
至於他的十二衛大將軍就更不用說了,因為當初楊廣征討高句麗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解除關隴貴族對十二衛和府兵的控製,因此他不僅組建了驍果軍,還從十二衛抽調了大量將士奔赴遼東作戰,致使十二衛在遼東戰場上死傷慘重。
之後又因為大隋征伐高句麗不利,各地起義風起雲湧,朝廷不得不分派十二衛去各地鎮壓百姓起義,致使十二衛蒙受了更嚴重的損失。
可因為大隋國力的衰退和府兵的大量逃亡,十二衛的兵力根本得不到有效補充,致使十二衛日趨名存實亡,形同虛設。
而十二衛的那些大將軍或將軍頭銜,也淪為了朝廷封賞給有功之臣的榮譽性加官,不再掌管十二衛的一兵一卒。
就像秦昇自己,名義上是十二衛大將軍,執掌大隋十二衛,但麾下兵馬中卻沒有十二衛的一兵一卒,可以說隻是一個有名無實的武將之首罷了。
因此,哪怕秦昇真去上朝,也是無事可奏,純粹就是去朝會上露個臉,那又何必呢?
與其大早上去朝堂上聽他們君臣扯皮,他還不如好好利用自己在京城為數不多的時間,多陪陪自己的妻兒呢!
畢竟,河北道還有那麼多事情等著自己去處置,他不可能一直留在京都陪伴妻兒,楊廣也不可能會同意自己將妻兒帶去薊城的。
因此,麵對妻子的擔憂,秦昇隻是淡淡說了一句:
“朝堂上的事有諸公呢?我又何必去湊那個熱鬨呢!
再說了,若是朝中真有什麼事非我不可,你父皇自然會派人來宣我進宮麵聖的。”
可是這世上的事往往是好的不靈壞的靈,他話音剛落,門外就有一名下人匆匆來報,說宮裡來人宣旨了,要齊國公立即進宮麵聖。
聽到自己夫君說什麼來什麼,楊翎忍不住莞爾一笑,隨即催促秦昇快點更衣進宮去見她父皇,有什麼話回府再說,以免讓她父皇久等。
秦昇無奈隻能讓妻子躺下好好休息等他回府,自己則起身去更衣準備進宮去了。
看著秦昇離去的身影,楊翎麵上的笑容卻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憂慮。
因為她也從母後口中得知了,自己的孩子出生當夜,竟然天降異象,預示著這個孩子生而不凡。
若是換做其他母親,隻怕是高興還來不及呢,可偏偏她是大隋公主,她的夫君又是位高權重手握重兵的尚書令兼十二衛大將軍,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
這就是她為什麼要勸秦昇去上朝以及催促他進宮麵聖的原因。
因為她很害怕其他人尤其是自己的父皇認為秦昇恃功而驕,甚至懷疑他有了不臣之心。
此刻,她腦海中不自覺回想起母後對她說過的話:
“無論如何,都要保護好恪兒!”
她知道母後是在提醒她到底要小心誰,她無論如何都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絕不讓任何人傷害他。
任何人都不可以!
……
當秦昇匆匆趕到禦書房之時,卻發現除了楊廣之外,內史令裴世矩和納言蘇威也在。
待秦昇跟楊廣見過禮後,楊廣便緩緩開口道:
“此次右屯衛大將軍王世充擊敗了李子通,收複了海陵郡,可謂是大功一件,以三位卿家之見,朕當如何封賞他。”
聽到楊廣特意將自己召進宮,隻是為了商討如何封賞王世充,秦昇心中不由暗暗搖了搖頭。
以他對楊廣的了解,自然猜得到楊廣心中早就有了主意,之所以召他進宮麵聖,與其說是跟他商討,倒不如說是借此試探他的態度。
畢竟隨著自己權勢日重,很難不引起楊廣的警覺。
作為一個天子,楊廣絕不可能容許自己一家獨大,哪怕自己是他的女婿也不行。
而剛在淮南取得一場大捷的王世充,無疑被楊廣視作製衡自己的最佳籌碼。
因此,麵對楊廣的試探,秦昇隻是躬身行了一禮:
“王大將軍剛在淮南立下大功,朝廷理應重賞,以示勉勵,至於如何封賞王大將軍及有功將士,臣相信陛下自有聖斷,臣不敢妄言。”
裴世矩和蘇威也猜到了楊廣的心思,紛紛出言說此事任由陛下做主,他們作為臣子不好妄言。
眼見從他們三人身上都套不出什麼有用的話,楊廣的目光沉了沉,而後不動聲色道:
“既然如此,朕打算升其為淮南道大行台尚書令,執掌淮南道軍政要事,不知爾等以為如何?”
“臣無異議!”
秦昇能有什麼異議呢?反正隻要祖君彥能說服杜伏威歸順朝廷,沈法興如今依舊是隋臣,他們兩人一東一西已經堵死了王世充向南擴充之路。
除非王世充公開叛隋,否則絕不敢貿然出兵去攻打杜伏威和沈法興。
因此,王世充是淮南道討捕大使還是淮南道大行台尚書令,對秦昇來說並沒有太大區彆。
而裴世矩和蘇威人老成精,怎麼可能猜不到楊廣之所以提拔和重用王世充,是為了製衡權勢日益膨脹的秦昇。
既然秦昇自己都沒有什麼異議,他們又多什麼嘴呢,便也紛紛出言讚成楊廣的安排。
或許楊廣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的安排竟然可以如此順利通過,不由多看了秦昇一眼。
他不信秦昇看不出自己如此安排的用意,但秦昇卻絲毫沒有反對的意思,一時間他也猜不到秦昇是真對自己這麼忠心耿耿,還是根本沒把王世充放在眼裡。
不過眼看封賞王世充之事試探不出秦昇的態度,楊廣又拿起禦案上的一封奏折,目光有些玩味看著下麵的三個臣子道:
“你們可知這封奏折是誰上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