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開遠,這就是你口中所謂形勢所迫的獨孤家?”
江都城,江都宮。
禦書房內,楊廣怒氣衝衝將一份文書丟到千牛備身獨孤開遠腳下,衝他厲聲咆哮。
獨孤開遠不明就裡,但他跟在楊廣身邊多年,印象中上一次楊廣當著自己的麵發這麼大的火,還是得知了楊玄感造反的消息。
他滿頭冷汗將楊廣丟在自己腳下的文書撿起,顫抖著手展開一看,兩個眼睛瞬間瞪得如銅鈴般大小,麵色一片慘白,一張嘴更是震驚得久久說不出話。
文書上說,以竇家、元家和獨孤家為首的關隴世家聯名上表勸進,在長安擁立李淵登基稱帝。
他的弟弟、獨孤家的家主獨孤纂也因擁立有功,被李淵封為尚書左仆射,進爵趙國公,不少獨孤家的子弟也得到了李淵的起用,入朝為官。
此時楊廣一雙眼睛死死盯著麵色慘白冷汗直流的獨孤開遠,想聽聽他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初獨孤開遠找到他和蕭皇後求情,說當初李淵率軍打入關中時,因為竇家的遊說,關隴世家的各大家族大多傾向於支持李淵,他們獨孤家為形勢所迫,也隻能隨波逐流支持李淵,但他們心中一直是忠於陛下和大隋的,畢竟不管怎麼說,獨孤家都是陛下的母族。
他希望楊廣可以看在死去的獨孤太後的麵子上,對獨孤家法外開恩,讓秦昇歸還他們獨孤家在河北道的田莊和土地。
雖說楊廣當時並沒有答應他,卻也沒有完全將話給說死,隻說若是獨孤家能夠戴罪立功,將功補過,帶頭停止支持李淵,他會好好考慮讓秦昇將那些田莊和土地歸還給獨孤家。
可他萬萬沒想到,獨孤家前腳派獨孤開遠來跟自己和蕭皇後求情,後腳就在長安擁立李淵登基稱帝,可謂是狠狠擺了他一道,讓他心中如何不憤怒和惱恨。
若不是獨孤開遠當初在江都之變時曾經率一百多名殿內兵拚死救駕,他恐怕早就命人將他拖出去砍了,以泄獨孤家背叛之恨。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獨孤開遠心中同樣充滿對弟弟獨孤纂的怨恨。
他不怪獨孤纂在長安擁立李淵稱帝,讓身在江都城的自己深陷險地。
他隻恨獨孤纂不該當麵一套,背後一套,前腳讓自己出麵冒著觸怒陛下的危險求情,後腳卻在長安擁立李淵稱帝,這不是陷自己這個兄長於不義嗎?讓他今後有何顏麵再侍奉在陛下左右。
此刻的獨孤開遠可謂是萬念俱灰,他沒有為自己和獨孤家辯解,隻是默默跪倒在地,重重朝楊廣磕了幾個響頭,才聲淚俱下道:
“臣無言以對,是獨孤家有負陛下在先,無論陛下如何處置臣,臣都不敢有二話。”
楊廣看著獨孤開遠,神色一時間陰晴不定。
之前他在氣頭上,是有想過殺了獨孤開遠以儆效尤,可如今聽獨孤開遠這麼一說,他不由又想起了獨孤開遠在江都之變時拚死救駕的功勞,心中的殺意頓時消散了不少。
再想到獨孤開遠人在江都,顯然事先也不知道獨孤纂擁立李淵登基稱帝之事,說到底他也不過是獨孤家的一枚棄子罷了。
想及此處,楊廣心中對獨孤開遠的殺意徹底淡了下來。
隻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他可以不殺獨孤開遠,但絕不可能再留獨孤開遠在自己身邊了,以免留下什麼隱患。
想到此處,楊廣看著獨孤開遠,緩緩開口道:
“念在你之前救駕有功的份上,朕不治你的罪,隻是你跟在朕身邊多年,也是時候該放你出去曆練曆練了。
朕現在封你為鷹揚郎將,你就去陳棱帳下聽用吧。”
獨孤開遠聞言心中不由一陣悲涼。
因為雖說千牛備身是七品,鷹揚郎將是五品,但千牛備身是天子近侍,非絕對親信之人不能擔任,絕非鷹揚郎將能比。
陛下雖說沒有殺他,但他從此卻徹底失去了陛下的信任。
但最終獨孤開遠隻能強壓住心中的悲憤,對著楊廣重重一拜,泣聲道:
“臣,多謝陛下!”
楊廣背過身去,擺擺手示意獨孤開遠退下……
獨孤開遠剛告退不久,就有一名宦官匆匆走進來通報,說內史令裴世矩和納言蘇威殿外候見。
“宣!”
楊廣微微一頷首,示意宦官將兩人領來禦書房見自己。
不多時,裴世矩和蘇威兩名老臣就在宦官的指引下走進了禦書房。
待他們行過禮後,楊廣也不拐彎抹角,直接開門見山道:
“想必二位卿家也聽說李淵這個逆賊在長安僭越稱帝之事,正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打算命十二衛大將軍秦昇從河北出兵討伐李淵,誅殺此賊,不知二位卿家以為如何?”
裴世矩和蘇威聞言不由一陣麵麵相覷。
他們也是剛得知了李淵在長安登基稱帝之事,擔憂楊廣在盛怒之下會做出什麼衝動之事,便一齊相約進宮見駕,沒想到還是從楊廣口中聽到他想派自己女婿從河北出兵討伐李淵。
可這無疑是不現實,畢竟關中和河北之間隔著一個河東,要想討伐李淵,就得先滅劉武周。
可天下人都知道劉武周早就投靠了突厥人,一旦秦昇率軍進入河東,很有可能會引來突厥人的乾涉,到時候恐怕就不是秦昇討伐李淵,而是大隋和突厥之間的戰爭了。
但裴世矩知道,既然自己能看到這一點,楊廣不可能看不到。
但他還是咽不下這口氣,所以他才要問自己和蘇威的意見,想聽聽他們二人有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
若是他以擔心突厥人乾涉為由勸楊廣暫時不可派秦昇去討伐李淵,隻會進一步加深楊廣的怒意,認為自己老朽無用。
想到此處,裴世矩便決定換一種勸說方式:
“陛下,李淵僭越稱帝,大逆不道,確實該當伐之,隻是臣擔心,秦大將軍一旦率軍離開河北,李淵便會派人去聯絡高句麗人或夏國公,趁機襲取河北,反而斷了秦大將軍後路。”
楊廣聽完麵色變得越發陰沉。
因為裴世矩的話無疑打破了他心中最後一絲幻想。
看來有劉武周,突厥人,高句麗人和竇建德這四個威脅在,秦昇根本不可能安心從河北出兵,意味著自己短期內根本無法阻止李淵登基稱帝。
可除了秦昇自己還能指望誰?李景還是王世充?
可他們連羅藝和李密都鬥不過,怎麼敢派他們去對付更強大的李淵。
楊廣越想越氣,見一時對李淵下不了手,便決定對支持李淵的關隴貴族下手,讓其他世家看看,這就是背叛自己支持李淵的下場。
“朕打算下旨明發天下,要各地官府效仿河北,查抄關隴貴族的田莊,沒收他們的土地,不知二位卿家以為如何?”
裴世矩和蘇威又對視了一眼,皆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無奈。
最終,還是蘇威苦笑一聲道:
“陛下,恐怕此舉並不可行!”
楊廣聞言心中不由更怒:
“如何不可行,為何秦昇做得,他們就做不得,難道天下這麼多臣子,隻有朕的女婿真正忠心於朕嗎?”
見楊廣發火,蘇威冷汗確是頓時就流下來了,慌忙解釋道:
“陛下明鑒,秦大將軍威名在外,身邊將士都是一直追隨他南征北戰的精銳,而非從河北招募的士卒,因而並沒有什麼掣肘和顧忌。
可不少地方官不論是征募士卒還是征收糧草賦稅,都不得不依賴當地的豪強,因而並不好跟他們翻臉。
況且,不少田莊都藏匿和豢養有大量的莊丁,除非地方官府跟秦大將軍一樣掌握有一支絕對可靠的精銳兵馬,否則說不定不僅拿不下那些田莊,還有可能會引發更大的亂子。”
“難道朕拿李淵沒辦法,拿這些支持李淵的關隴貴族也沒有任何辦法嗎?”
這一刻,楊廣心中隻覺得異常憋屈。
他不明白,自己做皇帝怎做得如此窩囊。
最終,還是裴世矩站出來寬慰他道:
“陛下,李淵本是隋臣,如今僭越稱帝,其行徑與漢末的袁術何異!
老臣敢斷言,李淵此舉不得人心,隻要陛下回到洛陽之後,傳檄天下,號召忠臣義士討伐之,李淵必眾叛親離,最終落得跟袁術一樣的下場。”
楊廣看著裴世矩,最終緩緩點了點頭。
他等著這一天的到來!
……
半個月後,上百艘龍舟滿載著大隋宗室和文武百官,以及當年運來江都的金銀珠寶,在幾十艘戰船的護送下,緩緩駛離了江都這座天子巡幸了四年的城池,順著運河一路往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