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要多少?”
“一共是白銀兩百萬兩、糧草四十萬石、援兵五十萬。”
“但無須一次性到位,可以分批次在三個月的時間內湊齊。”
京城,夜半三更,右丞相曹真府邸書房,依舊亮著光。
數位太子黨的肱骨之臣,正聚在書房中,商議四王造反以及北燕之事。
當間的曹真,一手拿著蘭陵郡公林拱的信,一手拿著寧王吳秀山親筆寫下的供詞,愁容滿麵。
“媽的!那林拱是瘋了嗎?要這麼多?又不是要他打下北燕,不過就是守一守雍州罷了,有必要這麼獅子大開口嗎?”
聽完曹真敘述的左驍衛大將軍,唐虎,惱怒地拍案而起。
曹真緩緩開口道:“以寧王的供詞來看,北燕此番欲起兵三十萬,再加上於守繼那個叛徒的八萬人馬,合計便是三十八萬之眾。”
“而雍州三城合計兵馬不過十五萬,大部分都是步卒,除了翠陰關外,雍州皆是寬闊的平原,無險可守,極其有利於北燕騎兵發揮優勢。”
“以這般劣勢,老夫倒不覺得要得多。”
曹真臉色一沉,看向唐虎:“如果唐將軍覺得要得太多了,不如唐將軍親自去守雍州?”
“這……”尚有自知之明的唐虎,瞬間紅了臉,啞口無言地坐了下來。
兵部尚書,孫維,重重地歎了一口氣:“哎,此番最可恨便是那賣國賊於守繼,翠陰關那可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譴要塞啊!就這麼白白送給了北燕!”
“若如雍州守不住,北燕鐵騎長驅直入,我大周豈不危矣?以本官之見,需儘量滿足蘭陵郡公的要求才是。”
曹真不置可否,掃了一眼桌案上,堆成小山的奏折,怒從心起,一把將其推倒,搖頭歎息道:
“正值國家危急存亡之秋,這群藩王還一門心思了地想著造反!”
“他們可都是我大周的皇子啊,心中居然全然沒有家國社稷,哎,難道真是天要亡我大周不成。”
戶部尚書徐幼傑,捋了捋花白的胡須,勸道:“曹公無需這麼憂慮,這蘭陵郡公,乃是我朝唯一上將軍、齊國公林傲天之子,驍勇善戰。”
“年輕時,曾和齊國公一起,出征北燕,殺的那群蠻子毫無還手之力,當時若非……”
徐幼傑頓了頓,把到了嘴邊的大逆不道之言,咽了回去,繼續說道:“據說直到現在,北燕還流傳著,林家二虎的威名。”
“此番能得蘭陵郡公,識破寧王等人陰謀,鎮守雍州,已是天佑大周,不幸中的萬幸。”
曹真聞言,表情舒緩了些許:“對啊,老夫倒把這給忘了,哎,若是齊國公還在,我大周何以至此啊……”
年輕氣盛的右驍衛大將軍,周鵬舉,起身拱手道:“丞相放心,本將軍願領兵十萬馳援雍州!”
話音剛落,唐虎便笑了起來:“周將軍還真是張口就來,十萬?兵從哪兒來?”
“你不會是忘了,為了抵禦藩王叛亂,朝中四十萬大軍,早已做好部署了嗎?是萬萬動不得的。”
“你不會是準備抽調最後的京城守備吧?”
“年輕人,說話之前要先動動腦子。”
“你!”
唐虎輕佻的語氣讓周鵬舉惱怒不已。
奈何唐虎說的確是事實。
他一時語塞,氣惱地衣袖一甩,悻悻地坐了下來。
曹真歎氣道:“哎,是啊,援兵一事,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而後期待地看向徐幼傑:“幼傑兄,錢糧方麵能湊出來多少?”
徐幼傑想了想,有些羞愧地豎起一根手指:“勉強能湊出一成之數。”
曹真無奈地說道:“一成就一成吧,總比沒有強,援兵也不能一點都不派,否則豈不是讓雍州將士寒心?”
“唐將軍,你看何地可以抽調一些,數量無須太多,有個兩三萬也成。”
唐虎麵露難色:“丞相,實在不是數量多少的問題,如今四王已然起兵,貿然的軍馬調動,恐泄露我軍部署啊。”
周鵬舉再次站起身來,拱手道:“丞相,我舉薦信陽守將,張悟,領本部一萬兵馬,馳援雍州。”
唐虎不屑一笑:“嗬嗬,信陽不過是個小小的縣城罷了,一個小縣城的守將何以領兵與北燕騎兵相抗啊?”
“這個什麼張悟,怕不是給周將軍送了厚禮了吧!”
周鵬舉據理力爭:“唐將軍,你這完全是無的放矢!”
“本將軍確實與張悟有私交,但也正因如此,方才知道張悟的有勇有謀,絕對是一員能和北燕對抗的虎將!”
唐虎拍案而起,正欲發難。
曹真雙目如刀,輕咳兩聲。
唐虎立馬乖乖坐了下來。
曹真看向周鵬舉,眼中帶著幾分讚許:“老夫信得過周將軍的眼光,此事便依周將軍所言。”
周鵬舉白了唐虎一眼,會心一笑,向著曹真恭敬地鞠躬行禮:“多謝丞相信任。”
曹真微微點頭,難得地笑了笑:“攘外必先安內,眼下咱們還是先集中精力,儘快殲滅一兩路叛軍,方才有可能抽出更多資源馳援雍州。”
“今夜就議到這兒吧,一切按之前定好的清剿計劃行事。離天明還有些許時辰,諸位快回去休息吧。”
四人陸續起身,向著曹真鞠躬行禮後,離開了。
待到年紀最大,步伐最慢的徐幼傑離開丞相府之時。
赫然發現孫維在等他。
孫維一見他出來,立馬迎了上來,鞠躬道:“徐老,本官有一事不明,望徐老解惑。”
徐幼傑打了個哈欠,推脫道:“孫大人,老朽年紀大了,好多事已經看不清了,身體也困乏得很,有事咱們改日再說,改日再說。”
他一邊說,一邊抬手示意候在府外的下人,扶他上了轎,揚長而去。
孫維直起身來,倒也不氣,便準備上轎離去。
剛躬身掀開轎簾,便被側麵伸出的一條粗壯有力的胳膊攔住。
“孫大人,可是想問如今陛下的死訊,早已不是秘密,為何丞相還和皇後娘娘堅持不公開?”
“進一步來說,早些公開,扶太子登基,豈不更好?”
這兩句話正好問到了孫維的心坎裡。
他扭頭看去,問道:“敢問周將軍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