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個時代無法煉製出後世那樣銅純度超過999的精銅,但紅銅早已有之。
隻是紅銅質地偏軟,難以鑄造成型,後來才摻入其他金屬製成黃銅、青銅以及白銅等多種合金。
儘管如此,這種紅銅和現代意義上的純銅相比仍有差距,但先用著也罷,待有了電力後,再通過電解法提純銅材。
至於磁石,倒是現成可用的,雖然它的磁力強度不及人工製作的強力磁鐵,但這並不妨礙先將其投入使用,等到通電之後,再利用電磁原理製造更強的磁體。
至於最後提到的生漆,這是一種天然的絕緣材料,早已廣泛應用於家具裝飾之中。
方建寶聽罷思索片刻,說道:“大人儘管放心,你需要的這些物件,我定會幫你尋覓齊全。"
“嗯,如此甚好。"
李偉身為電氣與機械領域的專業人士,來到明朝最大的感受便是沒有電什麼都寸步難行。
因此,首要任務便是研製發電機,其餘的事情隻好暫且擱置。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不可忽視,他的電腦裡存儲了許多珍貴資料,絕非學業資料,而是關乎實際操作的專業文檔。
唯有通電之後,電腦方能正常運轉,諸多事務亦會事半功倍。
就在李偉與方建寶交談之際,一名工匠匆匆趕來,稟報情況:
“李大人,外麵有位薛大人求見。"
李偉愣了一下,薛大人?是誰?
他思索片刻,決定先見了再說。
“讓他進來吧。"
工匠離開不久,就把薛祥帶了進來。
薛祥此刻麵色不佳,他提交的兩份關於申請調撥銀兩建造船隻的奏章都被李偉駁回了,要求他編製預算時,他認為這奸詐之人之所以刁難他,是因為自己不同意他擔任工部侍郎。
李偉看到進來的這位老者有些麵熟,記起這是前兩天早朝時反對他升任侍郎的人。
“李大人!”
薛祥陰沉著臉勉強行禮。
李偉也不願虛偽客套,直接問:“原來是薛尚書,您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李大人,聖上讓我負責監督建造一百六十六艘海船以供海運之用,我已兩次上書請求調撥銀兩,卻都被李大人否決,不知李大人此番用意為何?”
其實他先前也去求見過朱元璋,但朱元璋看他氣急敗壞的模樣,乾脆順水推舟把李偉推到前台,讓他親自來找李偉。
“不是讓你編製預算了嗎?”
李偉皺眉說道,昨天他恰好在一堆奏折中翻到了薛詳的,粗略一看,上麵隻簡單提及需造一百六十六艘船,每艘約需三千兩,總計大約五十萬兩白銀,並未詳細列出各項開支,這樣的預算怎麼行呢?
“老夫已經寫得很清楚了,李大人還想要怎樣的預算?”
薛祥怒氣衝衝地說道。
李偉看著他的樣子,翻了個白眼。
“預算自然不能這麼草率。
算了。"李偉不願與他爭執,轉向方建寶說道:“去拿紙筆來。"
方建寶立刻應聲,迅速取來了紙筆。
李偉不太擅長使用毛筆,但也隻能勉強應付。
幾筆勾勒,李偉畫出一張簡易表格,接著開始向薛詳解釋。
“你看,這一列是各項支出的具體內容,比如人工費、材料費之類的,而這一行則標明單價、數量、金額等,最後的小計和總計最好用大寫數字書寫,以防有人篡改……”
李偉按照後世自己製作預算表格的方式,耐心地向薛祥說明,薛祥聽得眉頭緊鎖,似懂非懂。
提起李偉,也算得上是個全才了。
初到那家由老板經營的小公司時,他是負責技術工作的。
這位老板雖然能力有限,膽子卻不小,今天搞這個,明天搞那個,隻要哪個行業能賺錢,他就往哪裡鑽,隻要是與電氣相關的事兒,他幾乎都沒落下。
先前好幾位技術員都離開了,因為在技術崗位上講究的是精益求精,現代企業分工明確,需要的是專才,而不是樣樣通卻樣樣鬆的人。
若非轉向管理層,否則想換工作也難。
李偉被這老板折騰了好幾年,也是無奈之舉。
起初還不錯,後來國際局勢變化,公司業務受挫,有能力的人都離開了,留下的多是些老弱病殘,還有李偉。
自從車間主任察覺形勢不對辭職後,李偉便成了身兼數職的老員工。
從進貨、生產檢測到發貨出貨,連倉庫管理都歸他管,甚至在招投標時還得幫忙做預算之類的事。
更慘的是,他是孤軍作戰,雖有同事戲稱他為“廠長”,但工廠裡實際上隻有他一個人乾活,忙時才找些臨時工湊合。
幸好那段時間公司業務清淡,車間也不怎麼忙碌,不然李偉可真應付不過來。
這就是小公司的現狀!
這邊薛祥聽完李偉的講述,仿佛發現了新大陸,兩眼發光地看著李偉隨手畫的草圖,恨不得立刻搶走。
李偉口乾舌燥地講解完表格內容,又大致介紹了招投標的方式,不過也沒深入闡述,畢竟這個時代不一定適用。
“李兄,實在是妙思橫溢,大才也!”
薛祥目不轉睛地盯著草圖,嘴裡不停地誇讚。
“哎呀,還行吧……”
李偉有些疑惑,不過是份表格而已,他電腦裡還有很多現成的模板。
即便如此,有人這樣誇獎還是讓人心裡美滋滋的。
“好了好了,這些就給你了,你回去試試吧。
我先告辭了。"
李偉不耐煩地將草圖遞給薛祥,自己急匆匆地站起身離開。
快到下班時間了!
要是下班還不積極,那腦袋怕是有問題。
得先去文淵閣打個招呼,免得老朱以為自己又溜號了。
路過午門外時,順便跟茹大爺打個招呼,誰知茹大爺板著臉裝作沒聽見,李偉剛走開一會兒又回來打招呼,這下茹大爺忍無可忍了!
“狗賊彆跑,老夫跟你拚了!”
茹太素手持巨型“毛筆”,直奔李偉而來,李偉拔腿便逃!
……
因離家遙遠,待他腿酸到家時已近黃昏,李偉提著途中購買的油鹽醬醋叩響了家門。
“老爺,您回來了!”小青開門見是李偉,喜出望外地喊道。
李偉仍對“老爺”的稱呼感到不適,總覺得這稱呼與自己的年齡不符。
自己這般年輕,怎會顯得如此蒼老?
“嗯。"
他點點頭,將東西遞給小青,隨後邁入家中。
這院子雖小且破舊,但在小青的打理下略顯溫馨。
自從朱元璋將他從皇宮釋放以來,他便馬不停蹄地忙碌著,嗯,儘管朱元璋認為他懶散狡猾,但他幾乎沒空閒過,彆說應天府都沒時間好好遊覽一番,更不用說傳說中的秦淮河景色了,那裡的青樓聞名遐邇。
這兩天他想通了,索性破罐子破摔,等朱元璋覺得他無能,將他貶到基層或發配到地方就好了!
……
乾清宮內,朱元璋下朝後開始處理內閣整理的奏章。
內閣成立後,雖然李偉偷懶且行事荒唐,但朱元璋的工作負擔減輕了許多。
不過為了穩妥起見,他依舊逐一批閱每一份奏章。
實際上,隻要明朝皇帝稍微用心管理,皇權是不會旁落的。
畢竟內閣隻有建議權,而皇帝則掌控著錦衣衛和東廠,臣子根本無力反抗。
即便朱元璋半途登基,想殺誰就能殺誰,內閣成員換了一批又一批。
可惜,朱元璋精心構建的集權體製再完善,也無法阻止後代的荒廢。
朱元璋認真審閱奏章,對照內閣附帶的小紙條摘要核對內容有無偏差,再結合建議自行批複,完成後便丟掉內閣的小紙條,不留痕跡。
就在他翻閱之際,一份奏章裡夾帶的紙條引起了他的注意。
紙條上用加粗字體寫著“震驚!大庭廣眾之下……”
文風獨特,字跡潦草不堪!
朱元璋心中微震,趕緊逐字細讀。
片刻後,看清奏章內容,朱元璋怒不可遏,臉紅脖子粗地斥責:“這廝膽敢如此戲弄朕!簡直無法無天!”
“速傳朕旨意,將李偉重罰四十……改為三十大板!”
盛怒之下,他還是減去了十板,擔心真把李偉給……
門外侍衛立刻領命而去……
不多時,那靈動俏皮的小公主,再次以送茶點為由,踏入了乾清宮的大門。
這幾日她屢次前來,卻始終未能見到李偉,心中難免鬱鬱寡歡。
“孩兒拜見父皇,特為母後送來茶點。"她端莊行禮,雙手呈上精心準備的茶點。
朱元璋剛發泄過怒火,正心緒不佳,對於女兒討好的舉動並無反應,僅淡淡嗯了一聲,未抬頭相望。
片刻後,他略抬起頭,卻發現女兒仍立於殿中,疑惑問道:“尚有何事?”
女兒吞吞吐吐半晌,方鼓起勇氣問:“父皇,為何這幾日不見李偉?他去了哪裡?”
提及李偉,朱元璋本已緩和的臉色瞬間陰沉,冷哼一聲:“死了!”
小公主身軀一震,呆滯片刻,臉色慘白:“死了?李偉死了?”
……
“嗚啊……李偉死了……”
連說了幾遍,她忽然放聲痛哭。
“你哭什麼?莫要哭了!”
朱元璋被嚇了一跳,厲聲製止。
“可李偉真的死了啊,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