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7章 製造發電機(1 / 1)

推荐阅读:

“你……”

“站住!不準走,快寫!”

茹太素想追上去再說幾句,卻被監察他的禦史攔下。

“這位大人,能否通融一下?”

茹太素態度謙卑,懇求道。

“絕不可能!”

禦史義正言辭地拒絕,他們這些言官都是朱元璋精心挑選的,雖罵人,但大多堅持原則,認死理,不通融情麵,絕不會答應。

茹太素無奈返回原位,繼續埋頭苦寫……

另一邊,李偉左彎右拐,終於在皇城西北角找到兵仗局,裡麵時不時傳來叮叮當當的敲擊聲,顯得十分繁忙。

進門後,一名正在勞作的工匠急忙迎上前來,見他身穿官服,不敢怠慢。

“小民拜見大人,不知這位大人光臨有何貴乾?”

“哦,陛下命我來看看,你們主管人在何處?”

“大人隨我來。"

聽到是聖上的旨意,這位匠人不敢多言,急忙在前引路。

李偉跟在其後,來到一間小屋前,想來這是辦公之處,門大開,一眼便瞧見一個熟識的身影。

“小德子,你怎麼在此?”

“李大人……”

小德子聞聲回頭,見到是李偉,連忙站起。

在他對麵,一位衣著略勝普通匠人的中年匠人也忙起身。

聽見小德子喚李偉為李大人,原本臉色慘淡的他瞬間露出喜色,幾乎從椅上躍起,搶在小德子之前迎上前。

“李大人?您就是李大人?李大人,請您一定要救救我們啊!”

這位中年匠人奔至李偉麵前,雙膝落地抱住其腿哀求,把李偉嚇得不輕。

“你是何人?快起來!”

李偉趕忙想要扶起他,但試了試竟拉不動。

“李大人啊,您一定要救救我們啊!”

對方毫不理會,繼續哭訴,李偉看向小德子,小德子輕輕歎了口氣,向李偉說明情況。

原來,就在李偉現身次日,朱元璋看過電腦中的內容後,召集了一群匠人進宮,成立了這個兵仗局。

而後,朱元璋向他們描述了電腦裡看到的一些後世物品,命他們依其要求打造。

當時這些匠人都驚呆了,說什麼不用牲畜,一人便可操控前行數千裡之鐵車;又或無須繁複操作,隻需扣動機關即可連續發射的火銃,朱元璋所言之事,在他們耳中簡直荒誕至極!

然而聖命難違,哪怕不信也得做,朱元璋才不管他們信不信呢!

結果,他們搗鼓出兩件四不像的東西,朱元璋看後大發雷霆,痛罵一頓,並揚言若再做不出便砍頭,這一下可把這群匠人嚇得不輕。

但他們又能如何,已經儘心儘力了。

眼前這位中年匠人名為方建寶,是此處掌司,相當於負責人,除了他還有幾位管事。

而小德子,則是朱元璋指派的兵仗局掌印太監,宮內皆如此,太監代表皇權管理內廷,內廷衙門不會交給外官管理。

李偉知曉緣由後直翻白眼,這個老朱,他以為那些東西真能這麼簡單就造出來?那是後世無數頂尖智者上百年的智慧結晶啊!

其實朱元璋心裡清楚這事成的概率極低,但他依然讓人去嘗試一番,畢竟要是真成功了,李偉的分量就會輕很多,屆時若再讓他碰釘子,恐怕就不隻是挨頓板子那麼簡單了。

“好了好了,你快起來吧,帶我去瞧瞧你們弄出來的東西。"

李偉用力把方建寶扶了起來。

聽到李偉要去看他們造的東西,方建寶這才擦乾眼淚站起身來,但仍然緊緊拽著李偉的衣袖,唯恐他會溜掉。

這般無禮之舉雖顯失態,但為了保命他也顧不得許多了。

方建寶領著李偉來到一片空曠之地,隻見那裡停放著一輛形狀古怪的鐵製車輛。

這輛車通體由鐵片打造,僅擁有三個輪子,前部裝有兩個像腳踏板一樣的曲柄,整體外觀與後世的腳踏三輪車頗為相似,隻是它的底部並非鏈條傳動,而是依靠一堆齒輪連接後輪軸。

“不錯嘛,你們居然把三輪車造出來了!”

李偉驚歎於眼前的這個“三輪車”,連連稱讚不已,這些古代匠人能在生死壓力之下造出這樣的東西,著實令人佩服。

方建寶聽聞誇獎,卻毫無喜色,因為這三輪車離皇帝所期望的“一日可行數千裡”相差甚遠。

方建寶喚來一位工匠為李偉演示。

那人站在“腳踏板”上拚命踩踏,三輪車才緩緩移動,即便工匠使出了全力,這玩意兒的速度也不過比普通人走路稍快一些,若有人走得快些,甚至會超過它。

畢竟這個時代缺乏現代的軸承和潤滑劑,踩起來相當費勁!

李偉看著那個工匠圍著空地轉了幾圈便讓他停下。

這輛三輪車的問題顯而易見,轉軸摩擦力過大,齒輪又過於笨重,致使整車質量重,行駛緩慢。

要改良其實很簡單,做出軸承,換上鏈條,某些部位還需要塗抹潤滑物,這個時代沒有的話可以尋找替代品。

“明白了,還有彆的嗎?”李偉詢問道。

“大人,除此之外還有火銃,隻是我們始終無法仿製出真正的火銃,隻能以燧石取代原有的擊發裝置。"

“哦?那豈不是燧發槍嗎?帶我去看看!”

李偉興奮地說,試問哪個男人不喜歡槍呢?隻是前世因受法律限製,他從未接觸過槍械,儘管在不少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激烈的槍戰場麵,他也隻能望而興歎。

事實上這並非難事,隻要有機床和適合的鋼材,即便質量稍遜一些,也能夠完成製造。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才開始禁止槍械,而在那之前,有不少小型作坊都能製作槍支,有些作坊的技術水平甚至不亞於官方。

歸根結底,槍不過是一種機械裝置,隻要有圖紙,隨便找一家機械加工廠就能生產,隻是質量上會有高下之分。

李偉認為,要打造出後世那樣的槍械,最大的難題在於特殊鋼材以及更為關鍵的一點:無煙火藥!

這種東西可不是那麼容易製造的,他曾看過一段視頻,詳細講解了硝化纖維即無煙火藥的生成過程及其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整個曆程充滿坎坷,期間發生了幾次重大事故,最終才取得成功。

這類事情絕對不能輕舉妄動,他可不想因此喪命。

跟著方建寶來到另一個場所,李偉見到了他們自製的燧發槍,與他想象中的大相徑庭,這支槍的槍身依舊像古老的火銃一樣,槍管粗且厚實,隻是後部開了一道縫隙,設有一個擊發裝置,但沒有藥池蓋,密封性較差。

“大人請看,隻需拉動此處,燧石便會落下撞擊火鐮生出火花,便可發射了。"

方建寶手持自己苦心研發的無需火藥即可發射的火銃介紹道。

其實古代並非沒有彈簧,隻是沒有現代的彈簧鋼這般先進罷了。

李偉拿起火銃就要嘗試,跟隨而來的德子急忙攔住他。

“大人,此物甚是危險,請讓他人演示一番吧!”

李偉愣了一下,思索片刻覺得確有道理,畢竟古代火銃有炸膛的風險啊!

方建寶又喚來一位工匠,作為小領導的他也很愛惜生命,自然不會親自冒險,這個時代便是如此,人分三六九等。

工匠裝填完畢火藥,舉起燧發火銃扣動扳機,第一次未能擊發,連續四五次才成功。

砰的一聲,火銃噴出一團火光,彈丸飛射而出,釘在前方十餘米外的靶子上。

工匠放下已發射完畢的火銃,火銃還在冒煙。

李偉上前查看一番,大致明白了個中原理。

“好了,這些我也清楚了,等我回去幫你琢磨一下吧。"

燧發槍的構造他也有所了解,非常簡單,如果想要製造,現在就可以動手,隻是他還需仔細思考,畫些草圖。

三人返回小屋,方建寶讓人端上茶水,雖不是什麼好茶,但也勉強能飲用。

這個時代的人喜歡飲茶,倒不是因為茶有多美味,而是直飲白水實在寡淡無味。

如今的水井淺顯,不過是從地表往下鑿幾尺而已,未經任何淨化處理,水質如何全憑土地本性,有的苦澀,有的泛酸。

“這兩件東西我都已看過,我會回去想想辦法替你改良一番。

陛下不過是嚇唬嚇唬你罷了,不用太過擔憂,他應該不會真的取你性命。"

李偉端起茶杯輕啜一口,感慨道:“這日子過得忙碌得很,自打老朱把我放出來,我就開始四處奔波,昨日剛忙完一天,今日便要投入公務,還得操持租房安家之事,累得緊啊!”

“大人明鑒,我們確實儘心儘力了,請務必拉我們一把!”

李偉敢將朱元璋的話視若無物,而方建寶卻不敢如此輕視,對他們這些微末之人而言,皇命如山,聖旨一出便是生死之分。

“你且寬心,此事交給我去周旋,你隻管安心做事便是。"

李偉寬慰道,隨後補充說:“哦對了,我這裡有些物件需要你幫忙尋覓。"

“大人但說無妨。"

“嗯,其一為純銅,也就是那種赤色或紫銅;其二找些磁石;另外再弄些生漆來。"

李偉需要這些材料是為了製造發電機。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