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結瓜(1 / 1)

推荐阅读:

“籲……”

一輛馬車停在李家門口,棗紅馬打了個響鼻,李哲跳下車,跺跺腳,“說起風就起風了,吹得腦袋都懵。”

“呸……”趙鐵柱朝地上啐了口混著沙土的唾沫,揉著發紅的眼,“起風還好,帶個帽子就行了,就是吹得沙土太膈應人。”

“回頭你弄個厚點的護腿和鞋子,要不然冬天趕車,身體都凍僵了。”

“家裡有勞保手套和狗皮護腿,都是我爹留下的,趕明我就找出來曬曬。”兩人將馬車上的物品卸下來,往院裡搬。

“你們可算回來了。”王秀英迎了上來,看到趙鐵柱扛著一袋米,李哲提著二十斤桶裝大豆油,詫異道,“娘呀,這又是米麵、又是油,咋又買這麼多東西?”

李哲說道,“現在天氣涼了,能放得住。明天我打算用人,提前在鎮供銷社買了。”

“老二,咋又要用人?”

“先搬東西,一會再聊。”

李哲將買的東西搬進堂屋,歸置好,將父母叫到一起,說了去信用社增加貸款額度的事。

王秀英懵了,之前的喜悅蕩然無存,“老二,你為啥又貸款?”

“我想趁著天不冷擴建蔬菜大棚。咱家一共是五畝地,能建三座蔬菜大棚,我想再建一座2號蔬菜大棚,剩餘的錢用來挖3號大棚的地基;等十一月份,1號大棚的蔬菜賣錢了,再將3號大棚也建起來。”

“老二,等到十一月份蔬菜賣錢了,再起第二座大棚不更穩妥嗎?”

“娘,十一月天就冷了,地裡的風又大,人站著都哆嗦,地也該上凍了,咋乾活?”

王秀英急了,“那萬一賠了咋辦?”

“真要賠了,彆管是六千,還是一萬二,咱都還不起,有什麼區彆?”李哲攤攤手,繼續說,“國家給咱增加貸款額度,就表明了對蔬菜大棚技術的支持,咱有啥理由不乾。今兒在供銷社打聽了,黃瓜收購價一塊一斤,能買半斤豬後鞧了。”

見王秀英還要說話,李哲語氣篤定,“娘,你彆勸了,就這麼定了。”他又望向一旁的老李,“爹,明天招工,咱倆合計合計用工細節。”

看到媳婦氣鼓鼓的樣子,老李感覺好氣又好笑,得,香餑餑又鬨翻了。這回他學精了,索性裝聾作啞,省得兩頭受夾板氣。

“爹,明天我要招四十個工人,兩個大棚地基一起挖。靠西的是2號大棚,你負責盯著施工,柱子和誌強給你打下手。靠東的是3號大棚,請我舅照應,我哥和建軍哥打下手。你覺得咋樣?”

老李想了想,犯難道,“兩處同時動工是不是忒急了?要不一座一座的挖?”

“來不及了,拖得越晚天越冷,施工難度越大,工錢越高。”

老李想了想,“是這麼個理。那還跟上次一樣的工費,晌午不管飯。”

“普通工人不管飯,這麼多人咱也管不過來;不過我剛提的幾個人屬於管理層,管飯,工錢也照發。”

想到自己也能領一份工錢,老李心裡怪怪的,“酒缸好熱鬨,讓他也一起搭夥吧。他是個熱心腸,讓他管點事,比主家都上心。”

“行,那就讓他們爺倆給你打下手,柱子跟著我伺候黃瓜。”事多了、攤子變大,李哲不能事事親為,隻能總覽全局。

……

大營村村北,朱益民家地裡。

朱益民招了二十個工人,昨天平整地麵、劃定位置,今兒個正式破土動工。

朱益民個子小,但氣勢很足,站在一塊土堆上,扯著嗓門,“老少爺們,咱們今天正式動工,工費是四毛錢一小時,不管飯,一天一結賬。地東頭有水,渴了自己喝,累了休息會,但誰要偷奸耍滑,立馬結賬走人。就說這麼多,現在是九點整,開始乾活吧。”

兩個在李家乾過的把式被他拉到背風處,煙卷遞過去三根才套出話:熟土要單擱東南角,方便事後回填。夯土牆得留過道,要不運土的騾車轉不開

朱益民安排妥當後,在大棚地基周圍轉了一圈,感覺工人們的乾勁挺足,心裡熨帖了不少。

沒人知道他為了建大棚承受了多大壓力。

朱益民總是不由自主的往東邊望,隔著不遠就是李家地頭,今個早起李家也招人了,估摸著是在建造第二座大棚,他很想過去看看,又有些心虛。

猶豫了好一會,朱益民終究沒有壓住好奇心,溜達著往東邊走,距離李家大棚幾十米遠,他停下腳步,踮著腳,使勁往前看。

“娘呀,這陣仗……”朱益民驚了,一眼掃過去,李家地裡都是人,少說得有四五十號。

“這是……要再建兩畝大棚!這麼多人能管的過來嗎?”朱益民被李家的大手筆驚到了,本能的往前走了一段距離,看的更清楚,幾個李家的親戚在管事。

朱益民更羨慕了,他老朱家本就是獨戶,兩個姐姐都嫁到了外村,原本他還有鄰村的妻家幫忙,但現在跟老婆鬨翻了,舅子沒打上門就不錯了,他還能指望誰?

誒,李哲去哪了,咋沒看見他?

……

李家大棚內。

李哲組織好工人,安排完任務,就進了大棚伺候黃瓜和西藍花。外麵的事都交給父親和幾個親人。

這倒不是李哲偷懶,父親和舅舅都是四十多歲,正是乾事業的好年紀,讓他們出麵管理要比自己這個‘毛頭小子’更合適。

挖大棚地基並不是啥技術活,父親和舅舅都能整明白;大棚裡的黃瓜正是生長的關鍵時刻,反而離不開李哲的照看。

大棚邊緣種的是西藍花,已經長出了兩到三片真葉,十厘米左右,嫩綠嫩綠的。

第二批栽種的黃瓜稍矮一些,同樣長出了兩到三片真葉。

最先栽種的黃瓜長勢最好,黃瓜藤已經爬滿了人字架,長出手指粗的小黃瓜,頂著黃色的花骨朵。他捏起一片葉子對著光瞧,葉脈間泛著健康的油綠。

他看著看著咧嘴笑了,真好。

這些小黃瓜會成為他在這個時代立足的本錢,也將掀起反季節蔬菜種植的序幕。

趙鐵柱扛著印“碳酸氫銨“字樣的麻袋進來,“哲哥,咱從哪頭上肥?”

“從東邊,今天隻給黃瓜施肥,上午弄一半,剩下的後晌再乾。”

趙鐵柱指著旁邊的西藍花,他又忘了這個菜叫啥名了,“這個菜用施肥嗎?”

“不急,明天再說。”李哲走到東頭,將大棚的門簾掀起來通風。

趙鐵柱將化肥袋子放到地上,“嘿,就這一畝地,幾個小時就能乾完,還等明天乾啥?”

李哲一臉嚴肅的說,“柱子,大棚種植和露天種植不一樣,大棚屬於密閉空間,肥料揮發的氣體濃度過高會帶來一定危害,施肥要少量多次,注意通風換氣。

“行。”趙鐵柱點點頭,有啥危害他不清楚,可確實嗆得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