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益民家。
堂屋地上一片狼藉,桌子掀了,碗筷砸了一地。裡屋的櫃子也翻得亂七八糟,衣服、雜物扔的到處都是。
朱益民對著裂了紋的鏡麵,瞅著臉上三道血棱子,啐了一口,“敗家娘們兒,讓俺咋出門見人。”
昨晚,朱益民又提了建蔬菜大棚的事。
周玉鳳死活不同意今年建,非要等到明年,用她的話說,李哲賺錢了,他們明年也建大棚,李哲賠錢了,就當是看個熱鬨。
朱益民心裡門清,不光他媳婦是這種想法,村裡很多人都抱著這算計。
可他朱益民不一樣,朱家祖傳三代種菜,他現在就能瞧出來,這蔬菜大棚肯定賺錢。
老話說得好,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
村裡人就盯著李哲大棚裡的黃瓜,打賭這黃瓜年根會不會凍死?
也有不少人拿這事問他,說實話,他也不知道大棚黃瓜能不能扛過寒冬臘月。
這個問題重要嗎?重要,也不重要。
這些人純粹是看熱鬨,壓根沒有仔細琢磨,不是隻有年根的黃瓜菜賺錢,現在的黃瓜也賺錢。
往常這時候,北方大部分黃瓜都拉秧了,溫度低了,黃瓜不生長。
李家大棚溫度比外麵高十幾度,黃瓜藤比夏天的野草都壯實。即便大棚裡的黃瓜不能過冬,延期采摘一兩個月沒有問題。
還是那句老話,菜以稀為貴,這兩個月的黃瓜利益比全年掙得都多。
還有開春頭茬菜,都知道天暖和了才能種菜,廊方周邊四月份才能種黃瓜,六月份才能采摘。黃瓜都是這個時節上市,價格高不了。
蔬菜大棚溫度高,三月份就能種植,五月份就能采摘。提早一個月上市,就他一家賣菜的,他不賺錢誰賺錢?
黃瓜對溫度要求較高,要是種植一些耐寒蔬菜,芹菜、菠菜、韭菜、生菜,延期采摘時間更長。
還等啥明年,明年十裡八村都知道蔬菜大棚賺錢,種的人多了,菜也多,又是一個價了。
在朱益民看來,這蔬菜大棚就是個寶貝,早建早賺。
他把道理講給媳婦,可人家還是不同意,死犟死犟,一毛錢都不肯拿。兩人吵吵了幾句,朱益民媳婦急眼了,直接動手。
她把朱益民打了一頓,揣上包袱、拉著孩子回娘家。
朱益民氣的半宿睡不著,臨早才想明白,生氣有個屁用,先把大棚建起來才是正事。
周玉鳳不肯掏錢,他貸款一樣可以建大棚。他說乾就乾,穿戴好衣服,裹上圍巾出門了。
朱益民沿著大街走向村委會,剛好路過張玉珍家的代銷店,幾個老娘們正坐在門口的爐子旁曬太陽。
“誒呀,媽呀,這是誰家粽子成精了,圍巾裹得就剩倆眼珠子。”快嘴媳婦往地上啐了一口瓜子皮,自打幫林小虎找了廠裡的工作,她就成了代銷店的貴客,沒缺過零嘴。
“你爺們,朱益民。”朱益民梗著脖子回嗆,他煩這娘們不是一兩天了。
“呸,你個矮冬瓜,連老娘的便宜都敢占,也不怕我家快嘴撕了你。”快嘴媳婦將手裡的一把瓜子皮扔向朱益民。
“你男人也就能耍耍嘴皮子,真刀真槍的他可乾不過我。”朱益民沒少被這個娘們說閒話,對她也沒啥好臉色,腳步沒停,進了村委會大院。
快嘴媳婦斜瞪著眼,對著朱益民的背影喊,“你就吹吧,還打我男人,你連你老婆都打不過,你要真是個男人就把臉上的圍巾摘下來,讓大家夥瞅瞅。”
織毛衣的胖嬸抻長脖子,“他臉咋的了?”
“咋的了,被他媳婦撓了唄。”
“這事你咋知道的?”一聽有八卦,周圍的老娘們都湊過來了。
“俺們兩家是鄰居,昨晚他和媳婦先是吵架,後來又打起來了,動靜老大了,把俺家孩子都吵醒了。俺瞅見他媳婦背著包袱出門了,看樣子應該是回娘家了。”
“媽呀,鬨這麼厲害,為啥事呀?”
快嘴媳婦被女人們簇擁在中間,一個個翹首以盼的望著她,快嘴媳婦微微揚起下巴,很享受這種感覺。
“俺聽著像是因為錢的事打起來的,矮冬瓜要建大棚,他媳婦不給錢,兩人就撕吧起來了。”
“啥大棚呀?就是老李家老二建的那個玩意?那不是瞎折騰嘛,要我也不同意。”
“是呀,聽說李家建大棚花了幾千塊,都能蓋兩間新房了,但凡腦子清楚的人,也不會弄那個物件。”
“這朱益民也是魔怔了,好好的日子不過,建那個敗家玩意乾嘛。”
一群娘們七嘴八舌的說著,代銷店一下子熱鬨起來。
“滋滋……”村委會的大喇叭響起來,
“各位村民請注意,現在播放一條招工信息,咱們村朱益民家招工,年齡十八到五十歲,身體健康,施工地點就在村北地裡。
想找活的可以直接去他家報道,名額有限,早到早錄……”
李家老宅。
老李正拿著掃把,清掃地上的槐樹葉子,聽到廣播明顯怔了一下,額頭皺成山字紋。
王秀英站在灶台旁,一邊收拾晚飯,一邊跟丈夫說話,“天冷了,該挪到廚房做飯了,回頭你把廚房灶台拾掇拾掇。”看到丈夫沒回應,喊道,“嘿,老李,我說話呢。”
“彆出聲,聽說啥呢。”
王秀英一心二用道,“有啥好聽的,就你兒子大棚裡的活都乾不完,你管人家招不招工。”
老李反駁道,“你懂啥?”
王秀英一瞪眼,“行呀老李,這大棚建起來,你的脾氣也見長呀,是不是瞅著大棚裡暖和,也想跟你兒子搭夥作伴。”
“我不是喊你,是這朱益民不對勁,我估摸著這小子可能也要建大棚。”
“你咋知道的,人家又不是豬油蒙了心,建這糟錢的玩意乾啥?”
“老二說的,自打蔬菜大棚建起來,這朱益民隔三差五往他那跑,問東問西,看的仔仔細細,連塑料布接縫都問得門兒清”
王秀英也認真了,“不能吧,建大棚沒五千塊下不來,就算他朱家底子厚,周玉鳳那鐵公雞能鬆口?”
老李將掃把扔到一旁,“那我就不曉得了,等老二回來,聽聽他咋說。”
王秀英抱怨歸抱怨,但二兒子的事她最上心,“老李,跟俺交個底兒,這大棚真能成?”
老李說道,“早先覺著懸乎,如今瞅著這大棚就算不掙錢,也不會賠錢。”
王秀英喜道,“這話咋說?”
“眼瞅著到寒露了,夜裡氣溫也降了,但大棚裡就沒低過二十度,晌午日照好,都是二十五度以上;十一月份黃瓜就能上市,菜價不會便宜,咋著也賠不了……”
王秀英心裡踏實了,眉開眼笑,“還是俺家老二有本事,今年把貸款還上,明年就是純賺的了,兩三年就能起新房,可比老大兩口子強多了。”
老李撇撇嘴,又成你家老二了,不是你倆吵吵那會了,得,以後你們娘倆的事俺不參與,你倆今個吵,明個好,把俺夾在中間當二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