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胡無人,漢道昌(1 / 1)

推荐阅读:

“發生何事了?”

尚書省內。

聽到外頭的動靜,房玄齡不悅的走出公廨。

他做事之時,最厭惡的便是被人打攪,所以尚書省內凡是從他公廨過的人,都習慣性的躡手躡腳。

從未發生過今日這樣的事情。

“啟稟房公,大捷,會州大捷!”

“什麼!”

房玄齡大吃一驚,一把拉住來他麵前報捷的官員:“捷報呢?”

“已經送往宮中了。”

“好好好,陛下剛剛登基,便擊退了突厥,實乃可喜可賀也。”房玄齡心裡的怨氣頓時消散,撫著胡子,朗聲笑著。

“不是擊退,而是擊潰,那頡利僅以身免!”官員激動的糾正。

房玄齡頓時愣住了,看了一眼門口,立刻喊了一聲:“備馬,老夫要入宮!”

說罷,他快步的朝著尚書省外走去。

路上遇到了同樣聽到消息的杜如晦、宇文士及和蕭瑀等人。

“玄齡可聽聞了?”

“聽到了,會州大捷,頡利僅以身免!”

房玄齡忍不住大笑,其他人也都會心一笑。

杜如晦急不可耐道:“我等速速入宮,想必陛下此刻已經得到消息了。”

“好好好,同去同去!”

附近的官員看到這一幕,都不禁詫異。

尚書省新舊更迭之後,這幾位明裡暗裡不知道鬥了多少回了,還是第一次看到他們能夠攜手同行的。

在他們到達宮門外的時候,報捷的士兵,已經在兩儀殿見到李世民了。

“突厥二十餘萬,被我軍斬首五萬,俘虜六萬餘,突厥可汗阿史那氏咄苾扮成士兵偷渡黃河跑了。”

“大總管擔心突厥後續會有伏兵,大軍糧草不濟,所以並未追擊,此戰詳細,已全部記錄,請陛下審閱。”

士兵拿出一個竹筒來。

高座上,一臉平靜的李世民看了一眼高月。

後者領悟,隨即下去拿過竹筒,檢查了一番,確保封存完好,這才上去遞交給李世民。

打開竹筒,李世民審閱著絹布上的內容,握在絹布上的手,情不自禁的顫抖了幾下。

“好啊,好啊!”

李世民重重的將絹布拍在桌案上。

“李藥師用兵果決,讓頡利吃了大虧了,至此之後,突厥隻怕沒有心思再襲擾我大唐了!”

他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下了。

溫禾和他說過,突厥人突襲長安,他被迫和頡利簽下渭水之盟。

送了大量財物給了那群狼崽子。

後來又不得不使用離間計,才讓突厥出現分裂。

可是現在不用了。

頡利跑了又如何!

他損失了這麼多兵馬,回去之後定然威信掃地,突厥中不服他的人,和這一次損失慘重的部落,一定會反對他。

到時候東突厥必定瓦解。

“啟稟陛下,中書令、侍中、左仆射……”外頭的內侍,忽然稟報,一連串的官名還沒說完。

李世民忽然打斷了他:“不必說了,讓諸位卿家都進來,他們必定是來賀喜的。”

來的人可不少,除了尚書省的、門下省、六部以及禦史台的人都來了。

要不是兩儀殿太小,那些三品以下的人,未經傳召不得入內,要不然來的人差不多等於大朝會了。

“臣等拜見聖人,為聖人賀!”

眾臣大拜。

李世民忍俊不禁,笑著讓眾臣起身。

“大家夥可都知道消息了?”

他明知故問道。

作為百官之長的房玄齡站了出來,笑道。

“啟稟陛下,都知道了,突厥遭此一敗,頡利威名掃地,隻怕回去之後,要疲於應付那些不滿他的部落了。”

李世民笑著點了點頭,目光在人群中掃了一眼,抓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他眯著眼睛,含笑道:“魏征。”

“臣在。”

見到李世民叫自己,魏征微不可查的挑動了下眉頭,心中無奈一笑。

這陛下啊,是要秋後算賬了。

但他還是站了出來。

“朕可聖明乎?”

李世民麵露得意。

魏征將他的神色收入眼中,片刻便思量完畢。

“聖人自然聖明,然……”

聽到他前半段話,李世民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聽見他話鋒一轉。

“然人君者,應戒驕戒躁,如秦皇漢武好大喜功,是不可學的。”

魏征很清楚自己的定位。

就是在彆人吹捧的時候,他來潑冷水。

若是都和其他人一樣,那他又如何能展現自己的特殊。

“你這……”李世民後麵“田舍翁”三個字還是吞了下去,因為他知道魏征說的沒錯。

突厥是敗了,可它卻還未亡。

東突厥勢力依舊龐大,更彆說還有一個西突厥。

而西北還有吐穀渾,和正在崛起的吐蕃。

東邊的高句麗,以及那滿是金銀的倭國!

他還沒到可以為自己歌功頌德的時候。

“魏卿所言極是,朕記下了。”

李世民不怒反笑,讓魏征一怔,他赫然明白,自己麵前的這位帝皇,不是太上皇李淵,也不是那位優柔寡斷的太子李建成。

他是李世民!

魏征心悅誠服,向著李世民一拜。

“聖人聖明!”

李世民擺了擺手,謙虛道。

“不敢說聖明,朕隻願無過無錯,雖做不了完人,若是能作一代明君,千百年後史書上能得後世之人讚揚,朕便滿足了。”

群臣聞言,都會心一笑,然後默默的站在那。

李世民這話他們可不敢接。

即便是魏征也自覺的退回了班。

望著他們這模樣,李世民不禁又想起了溫禾,也不知道那豎子和高明在會州如何了。

如果那豎子在,一定會一副不以為然,然後腹誹自己。

他失笑的搖了搖頭,目光注意到,還在那等候的報捷士兵。

“高陽縣子與中山王如何了?”

群臣聞言,當即收斂起了笑容。

長孫無忌關切的看向那士兵。

他也想知道李承乾如何了。

這一次李世民讓李承乾一同隨軍,最激動的是他,最擔心的也是他。

激動的是他知道,這一遭回來,太子之位便定下了。

如今皇後已經入主後宮。

再定下太子,那他長孫家至少有百年的富貴。

而他擔心的是,那畢竟是戰場,李承乾萬一有一點意外,隻怕大唐又要起風波了。

“啟稟陛下,中山王一切安好,隻是思念陛下。”這話是溫禾讓他說的,隻要李世民問起,便這樣回答。

不過李承乾確實想李世民了,隻是不敢寫信。

“這逆子,也不來封信。”李世民輕哼了一聲,他看了一眼桌角處,那裡正擺著一塊絹布。

這是他還沒送出去的信。

原以為還要過一些時日,沒想到李靖這一戰打的這麼快。

“罷了罷了,那溫禾那豎子呢?”

“這?”

士兵有些猶豫。

“陛下問你,為何不答!”高月看他猶豫,當即嗬斥道。

“莫要嚇唬他。”李世民擺了擺手,讓高月退下,又看向那士兵問道:“不必有顧慮,那豎子是不是又做了什麼無法無天的事了?”

這一次讓溫禾離開長安,李世民也是有顧慮的。

他甚至一度後悔,想讓人去將溫禾帶回來。

他怕這一去,那個豎子便遠走高飛了。

但這也是一次試探,如果溫禾老老實實的回來,那日後他便不再約束。

若是那豎子真的跑了!

那他這輩子便在牢裡度過餘生吧。

士兵遲疑了片刻,才稟報道。

“倒也沒有,隻是當時左衛府中郎將詢問大總管,該如何處理突厥屍體時,溫縣子答:何不築京觀,他說這是陛下吩咐的。”

“額……”

李世民啞然。

在場的群臣都詫異萬分。

築京觀?

還是陛下吩咐的?

李世民愣在那許久。

‘朕什麼時候和那豎子說過此事了?’

“然後呢?”

“然後大總管便讓那些俘虜去築造京觀,幾萬人壘在一起,好大一座屍山。”

“咯噔!”

大殿內一個官員聞言,頓時冷汗直下,竟然腳下一軟癱坐在了地上。

五萬人啊!

那是多麼壯觀啊。

李世民眼前發亮,隻恨自己當時不在現場。

‘這豎子,為何如此懂得朕的心意。’

“後來溫縣子還在那立了一碑,做了一首豪情萬丈的詩。”

“還不速速說來。”

李世民迫不及待。

長孫無忌等人麵麵相覷,知道這是皇帝的好戰之心被點燃了。

這一次不讓他親征,他心裡十分不快。

士兵不敢遲疑,回想著當時溫禾站在京觀麵前的豪邁模樣。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乾精堅胡馬驕。”

“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

“雲龍風虎儘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

“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無人,漢道昌。”

他話音落下,李世民猛然站起。

他的身體在顫抖,雙拳緊握著。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他從禦階上緩緩的走了下來。

每走一步,便念了一句。

一直走到大殿之外。

“好一句,胡無人,漢道昌!”

‘這豎子也不知道是抄了後世誰的詩,竟然如此豪邁,不知朕可否和此人一見啊。’

他心裡既感慨又遺憾。

‘罷了,就當做是那豎子作的,他那假傳聖旨,也便功過相抵了。’

李世民失笑,隨即神色認真的說道。

“傳旨,將此詩抄錄,廣而告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