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唐:開局為李二獻上避坑指南 > 第161章 陛下說的,不如築京觀

第161章 陛下說的,不如築京觀(1 / 1)

推荐阅读:

“頡利!”

就連李靖都大吃一驚。

他快步上前,蹲下看著那被抓住的突厥人。

“不不不,我不是,我不是!”那突厥人忽然激動的搖頭,連忙喊著。

“你不是?”程知節大怒,當即拽住了那個人身上的繩子:“你不是,你怎麼穿著頡利的衣服!”

“是,是可汗給我的,他說我長的像他,就,就和我換了衣服了,他跑了,他早就過河了!”

那突厥人驚慌的喊著。

“假的?”

尉遲恭一愣,然後頓時大笑了起來:“程咬金,你若是把這人帶回長安去,那可就是欺君之罪啊!”

他剛才真的嚇了一跳,如果程知節抓了頡利,那他可就是頭功了。

日後可就要壓他一頭了。

程知節聞言大怒,當即讓人去叫人來。

“不可能,去,找個突厥人來認認他是不是頡利!”

“好像還真不是頡利。”

溫禾打量了那突厥人幾眼,他之前通過望遠鏡看過頡利的樣子,這人雖然長的像,但並沒有頡利那種神態。

他說完,抬頭看向李靖。

後者也點了點頭:“這人是假的。”

他和頡利不止一次照過麵,之前也從望遠鏡看過,所以一眼便認了出來。

“是的是的,我是可汗的馬奴,求求,不要殺我,不要殺我!”

那突厥人跪地磕著頭。

看他這模樣,程知節咬著牙,頓時怒火中燒,上前就朝著他踹了幾腳。

“這頡利竟然如此卑鄙無恥!”他不甘心的大罵著。

可這並不算什麼丟人的事。

當年的劉邦也不這樣做過。

能成大事的人,何時在意過自己的臉麵。

“可惜了,讓頡利跑過黃河了,他明日定然能聚集人馬。”

李靖有些遺憾,他知道如今戰機已失,再追擊下去,深入突厥的話。

先不說突厥人會不會伏擊,主要是他們的後勤也會跟不上。

數萬兵馬的糧草,那可是天文數字。

而且陛下的旨意是防禦突厥,並沒有讓他主動出擊。

李靖便隻能罷兵了。

“那這人怎麼辦,宰了?”

程知節不甘心的指著那被俘虜的突厥人。

李靖搖了搖頭,正要說話,忽然就聽到那突厥人驚慌失措道:“不不不,我,我知道牙帳在那,我認識路,我,我可以帶路的。”

“哦?”

大唐諸將頓時眼前一亮,就連意興闌珊準備離開的李靖,頓時停下了腳步。

大唐之所以一直沒有主動出擊,一來是因為剛剛建國百廢待興,二來也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找到突厥牙帳所在。

“你真的認識?”溫禾湊了過去。

“怎地,小娃娃是想學霍去病嗎?”見他這麼積極,李道宗故意調笑道。

程知節笑道:“溫縣子你可得先學會騎馬,要不然到時候可沒人帶你去。”

溫禾無語,懶得理這兩個混不吝。

特彆是李道宗,剛才好心幫他解圍,現在居然來調侃自己。

“大總管不如我們長驅直入,直接去突厥牙帳!”尉遲恭明顯有些不過癮。

沒能抓住頡利去獻舞,他總感覺缺了什麼。

可他話音落下,李靖隻冷冷回了兩個字:“不允!”

這個無腦的,某也想滅了突厥,可陛下如今怎麼可能允許我等出兵。

也不想想今日國庫空虛,而且朝政不穩,若是我等久戰未歸,隻怕朝中要起齷齪了!

當然這些都是李靖自己心裡想的。

他也不可能將這些事說出來。

之前他之所以帶著溫禾出來,也就是為了讓他當做傳話筒。

事後告訴李世民,他李靖老老實實的聽從旨意,絕無越雷池一步。

尉遲恭不忿的哼了一聲,擺手便走了。

溫禾見狀,看向李靖,後者不慍不怒,默默的站在那,看著突厥人拚命的磕頭。

過了一會,他才悠悠開口:“帶回長安,全憑陛下處置。”

“也隻好如此了。”

眾人點了點頭,知道這一次戰役結束了。

“大總管,那些突厥人屍首該如何處置,是否讓俘虜一同去掩埋?”

不久後段誌玄來報。

他去收攏俘虜,如今忙的可謂是不可開交。

現在還要處理那些屍首掩埋的事情。

“為什麼要埋啊?”

李靖還未開口,就聽到身旁有人質疑道。

眾人疑惑望去,見是溫禾,便都笑了起來。

以為他是不懂,才會問出這麼天真的話來。

“這麼多屍首暴露在此,若是不處理,隻怕會鬨出瘟病來,小娃娃平日不是很聰明嗎?這都不懂。”

李道宗調侃道,伸手就去抓溫禾的衣襟,想著一會回師的時候,讓他和自己同一匹馬。

溫禾閃身躲了過去,切了一聲,道:“我是問,為什麼要掩埋,又不是不知道不掩埋的後果。”

眾人一臉疑惑。

李靖聽出他的意思來了:“溫縣子要做什麼,莫不是要把這些屍體都吊起來,以此來威懾突厥人?”

“差不多吧。”溫禾含笑著,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下,一字一頓的說道:“不如築京觀吧。”

曆史上第一個築京觀的是楚莊王。

項羽也乾過,不過他殺的是俘虜。

王莽也做過。

以及後來的兒皇帝石敬瑭。

但對於大唐而言,他們印象最深的便是前隋的高句麗。

隋軍敗退,高句麗掩殺而來,將死難的將士屍體壘成京觀,以此來示威。

直到今日,遼東那還有一座座屍山。

而這對於繼承隋製的大唐而言,這是一種恥辱。

李世民曾經便不止一次公開說過,未來要踏破高句麗,摧毀這些京觀。

而他後來,也確實做到了。

“嘶!”

包括李靖在內,所有人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再看向溫禾時的目光,都有些怪異了。

就連李道宗眼眸間都收斂起幾分笑意。

太狠了!

溫禾感覺到他們投來的異樣目光,不以為然道。

“你們這麼看著我作甚,那些胡人襲擾漢土,劫掠漢人,被他們所殺的黔首何止數萬,蠻夷畏威不畏德,唯有如此,才能震懾。”

“你真的才十歲嗎?”李靖脫口而出問了一句。

眾人也都和他一樣的想法。

他們驚訝於溫禾想要築京觀的想法。

隋末的時候也不是沒人乾過。

程知節當年也做過一次。

他們詫異的是,溫禾才十歲啊。

什麼時候見過一個十歲的少年,這麼凶狠的。

還好他剛才那番話,說的是對異族人的恨意,否則就連李道宗都不得不重新考慮,日後是不是要遠離他了。

溫禾一愣,也才反應過來。

他剛才一時間也忘記了,現在自己的歲數。

不過話都說出來了,那就隻能甩鍋了。

“這都是陛下說的。”

“原來如此!”

眾人頓時釋懷了。

如果這話是李世民說的,他們一點都不意外。

“也好,今次如此大勝,是該震懾突厥人一番了,命令全軍,監督那些俘虜築京觀!”

……

長安城內。

連續的幾日大雨,讓渭水漲了不少。

這幾日李世民擔心會有水患,讓剛剛上任的工部尚書閻立德,帶人去看了幾次。

但是蓋在長安城上的陰霾,卻不是那連綿的大雨。

而是遠方,還未傳回來的消息。

住在長安城內的人,消息總是靈通的。

即便此前大軍出征的時候,李世民特意隱瞞。

但沒多久,街頭巷尾各坊市內,便有消息流傳開來。

又說突厥傾巢而出的。

還有說突厥五十萬大軍南下。

更有甚者,傳出剛剛登基的皇帝陛下,打算遷都的消息。

朝堂中更是議論紛紛。

隻不過那位皇帝陛下,每每上朝都麵帶喜色,又怒斥遷都乃無稽之談。

所以朝堂內才沒有波瀾。

但他們不知道,回到兩儀殿後的李世民,比他們還要忐忑。

這是他登基之後的第一戰,隻能勝!

而且必須是大勝!

“陛下,外頭雨停了。”

一直在外頭觀察雨勢的高月,忽然走了進來。

李世民抬頭,放下手中的劄子走到外頭。

隻見原本陰雲密布的天空,好似被陽光撕裂開來。

“算是一個好消息吧。”

李世民輕歎一聲,負手望著遠方。

“捷報!”

“會州大捷!”

一聲長嘯,打破了長安城的寧靜。

明德門外,一匹快馬橫衝直撞而來。

在馬背後插著兩麵旗幟,上麵所書“會州大捷”!

“大捷!大捷了!”

守城的將士驚呼著。

擋在路上的人紛紛急忙讓開路。

“這是露布報捷!”

“我軍大勝,會州大捷!”

“我軍斬首五萬,俘虜六萬餘,突厥可汗阿史那氏咄苾僅以身免!”

報捷的士兵高聲呐喊著,一路進了明德門。

沿途的士兵和百姓紛紛向著他投去目光,直到看到他揚長而去的背影,這才反應過來。

“突厥慘敗?”

“突厥可汗,僅以身免!”

“好好好,永康縣公不愧是我大唐的定海神針!”

“陛下剛剛登基,便有如此大勝,真可謂是天命啊!”

“如此大勝,豈能無詩,某有了!”

長安城內的百姓歡呼著。

酒肆中,那些文人作詩高歌。

隋末一來,突厥人就像是一座大山,壓著中原漢人喘不過氣來。

特彆是長安的百姓,每時每刻都擔心突厥人會南下。

因此先太子,才提議要遷都。

然而今日,突厥大敗,頡利僅以身免!

如何不值得歡呼!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