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兒孫的路(1 / 1)

推荐阅读:

顯德殿燈亮了半夜,李承乾捂著腦袋,揉著酸脹的兩鬢,走到殿外深深吸了口氣。

“什麼時刻了?”

“回殿下,寅時!”

李承乾打了個哈欠,很久沒這麼熬過夜了。

蘇氏帶著羹湯過來,道:“殿下一宿不眠,妾身讓小廚房烹了羹湯,殿下用一些吧?”

李承乾點頭,正好他也有話同蘇氏聊,便讓殿內眾人退下。

“成婚這麼久,我還沒問過你,你這一生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蘇氏滿頭霧水,不解太子為何問她這話,道:“夫婿敬重,兒女孝順,誥命加身,天下女子一生所求無非如此。妾身有幸嫁於殿下,自然盼著有朝一日母儀天下。”

李承乾心下一沉,果然,母儀天下,自古以來,追求權勢地位,是人的共性。他現在這份淡然,並非是他的本性,隻是輪回磨平了他的棱角。

“殿下,您現在可以什麼都不要,陛下容得下您,將來呢?妾身和妾身的孩子,若殿下什麼都不要,我們母子,殿下的子孫又要如何立足?”

李承乾沉默,久久不語。

“殿下……”

蘇氏臉色發白,跪倒在地。

李承乾上前扶著蘇氏起身,道:“我沒有怪你的意思,隻是在思考,此前對你們母子的安排。”

蘇氏道:“殿下是如何安排妾身與象兒的?”

李承乾道:“象兒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做個富貴閒人,平平淡淡過完一生。我們將來也會有孩子,我問的是你我的孩子。”

蘇氏微垂著眸子,庶子到底是庶子,上不得台麵。

“殿下悉心教導,不成想他竟這般沒氣性。”

蘇氏這個想法,李承乾並不意外,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換做曾經的他,聽到李象對未來生活的規劃,也會覺得李象沒出息。

“人各有誌,他隨著自己的想法活著就好,我不會強加什麼給他。你我將來的孩子,我也會尊重他的想法。”

蘇氏道:“妾身與殿下之子,是陛下嫡長孫,絕不會碌碌一生。”

“若是我們將來的孩子也和象兒那樣,隻求一個平淡安寧呢?”

蘇氏道:“怎會?不說彆人,殿下難道想碌碌一生?”

李承乾沉默良久,不想,輪回中或有沉淪,但大多數時候他都在努力活著。

他如今想脫離李唐皇族,隻是因為自己天不假年,李唐皇族宗室清洗血腥,不願意兒孫將來卷入其中。

“好,我知道了。”

一宿不眠,倒也免了更換朝服的繁瑣,李承乾直接去承天門在候著上朝。

“過往製考卷子禮部批閱結束,交由三省長官共議,太子殿下領了尚書令的大印,今年這一批卷子。臣啟陛下,可要太子殿下參與複議?”

還沒緩過神,房玄齡丟過來一個炸彈,改作業太要人命了,他正要開口拒絕,就聽父親道:“太子領了尚書令大印,自是要參與複議的。太子,你意下如何?”

李承乾道:“既在臣權責範圍之內,臣自當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李世民道:“鞠躬可以,儘瘁就免了。朕未必有十幾二十年精力,再養一個太子。”

李承乾不語,父親言外之意,皇帝沒有廢立之心,警告前朝大臣不要在他和李泰之間搖擺。

“前隋的煬帝貪圖享樂,好大喜功,皇後以此為鑒,縮減太子用度,培養太子節儉質樸的品德。朕管太子近年所行,皇後的教導頗見成效。太子德行已成,往後用度就不必再行限製了,恢複太子原有的用度。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在座大臣有幾個不是世家出身,家財萬貫,太子一個月八千錢的俸祿,就是恢複了在他們眼裡,那也是不值一提,自然沒人有什麼異議。

李承乾起身謝恩,道:“臣謝陛下!”

“太子應得的俸祿,非朕加恩,勿煩致謝。”

李承乾拜過歸座,用不了那麼多錢,但漲工資總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早朝結束,跟著眾大臣用過午膳,在兩儀殿一起議事。

李世民讓人把製考的卷子從禮部取出來,同一眾大臣參與複議。

糊名製創立於武則天即位初年,但受限於當時的社會環境,該舉措並沒有在科舉考試中普遍使用,一直到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宋朝,陳靖上疏重提糊名製,得到宋太宗的采納,此後被廣泛使用。

貞觀年間沒有糊名製,李承乾不用看,都知道送上來的是些什麼人,隨便掃了幾張,就看不下去了。

“未經初審的卷子還在嗎?”李承乾看向父親,道:“陛下,臣想看那一批被刷下去的卷子。”

蕭瑀道:“太子殿下,這已經是禮部層層審核出來卷子,倘或這一批都不能讓太子殿下如意,怕是沒有能讓太子殿下入眼的了。”

李承乾道:“這些文章辭藻華麗,文采飛揚,我若是個文人,閒來品讀的確是享受。可我不是文人,我讀書也不是很好,不擅長品讀文辭,更想看策論之類的文章,就事論事。”

時代在發展,人們對文章的要求也在改變,李承乾看著這堆卷子,隻能感歎,實乾風的議論文寫多了,看多了,對美文真的有些無從下手。

“把卷子調過來,給太子看。”

李世民一錘定音,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等人雖有不滿,卻也隻能憋在心裡。

古代能上考場,字跡不會太差,朝廷組織閱卷,著重視文采,後看文章深度,字寫不好的,初審基本就廢了。

蕭瑀道:“太子殿下,臣等閱卷,一張卷子反複研討,眾人再三斟酌,才決定是否留用,您這個閱卷的速度,臣等不敢苟同。”

李承乾道:“朝廷組織製考是為國取士,選拔出能夠輔佐上位治理天下的人才。故我以為,文采是否出眾不要緊,字寫的好不好也不要緊,要緊的是辦事的能力。這個能力主要體現在,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矛盾所在,製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論述方案是否可行,以及方案具體落實。”

李世民皺眉,按照李承乾的這套標準,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楊師道等人挑出來的這一批差不多廢了。這孩子,要麼一言不發,一張嘴得罪一批人。

複議結束,李承乾手上的卷子還沒看完,大臣離開兩儀殿,他仍坐在原地“閱卷”。

“高明,你的做事風格要改一改。”

李承乾放下卷子,麵向父親跪直身子,垂首道:“臣敬聽陛下教誨。”

李世民示意李承乾落座,道:“阿耶不是說你不好,是這些千年士族,你即便不滿也不要全盤否定。玄齡他們挑的這一批,你就是看不上,也要選幾個。”

李承乾道:“臣選嗎?”

李世民道:“你代行尚書令之權,官員任免都要經你決斷的。”

李承乾道:“臣明白了,臣會適當協調雙方平衡。”

言罷,李承乾低頭繼續“閱卷”。

“朕看你神色疲憊,昨夜沒睡好?”

李承乾點點頭,道:“臣想以火器代替冷兵器威懾吐蕃,可東西都忘得差不多了,昨夜一直在想,睡不著,好在是想出來了。”

李世民道:“國事重要,你的身體也很重要。”

“謝陛下歡心,臣自己就是醫者,自己的身體,臣心中有數。”

李世民道:“高明,你如何看待戰爭?”

戰爭?

李承乾脫口而出:“有組織、有紀律、大規模、無差彆的殺人!”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