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宋文豪 > 第3章 一紙《禦夏策》,文成滿堂驚!

第3章 一紙《禦夏策》,文成滿堂驚!(1 / 1)

推荐阅读:

“夏虜以商戰為兵戰,我當以商道製兵道。”

“若使河中1商旅之稅儘歸公帑,蕃鶻堪用之馬皆入官榷,則夏軍甲兵雖銳,無商貿以換米粟、鐵器之用,必如無根之蓬,飄零自散。”

“昔晁錯言守邊備塞,務在實邊;賈誼論匈奴之強,首在五餌2,而今私以為禦夏之策有三。”

此時的陸北顧,完全進入到了“文思如泉湧”的心流狀態,莫說是身後站著一個人,就是一群人,他也統統意識不到。

他的眼前,隻有那一張紙,以及他傾注在上麵的思想。

不知不覺間,李磐已經在陸北顧的身後站了許久。

縣學的學錄、掌諭也跟到了附近站著,而僅僅是這麼斜窺,看到的內容,也不禁讓他們驚疑不已。

——陸北顧的策論,什麼時候有了這般水準?

不過,這篇策論的開頭雖然驚豔無比,但終歸在分析了局勢、提出了見解以後,還是要看應對之策是否得當的。

畢竟調子起的再高,要是內裡沒有真東西,那也隻不過是個徒有其表的噱頭。

而最後湊到附近合江縣學正認真地把這幾段話咀嚼了數遍以後,也不由地上下打量起了這位衣衫濕透的士子。

說實話,這篇策論直指要害,不僅見地獨樹一幟,而且分析的極有道理,完全不像個十幾歲的少年寫出來的!

“年輕一輩的士子裡,怕是隻有眉山那位神童才能寫出這種文章吧?”

學正暗暗思忖過後,繼續看了下去。

“其一曰貨殖以斷筋絡。”

“桑弘羊平準之法3,儘籠天下利權;唐劉晏轉運之策4,實製藩鎮命脈。”

“彼以駝馬為血脈,我則壅其膏肓;彼以青鹽為命脈,我當絕其咽喉。”

“今當禁青鹽逾界,絕鐵器出疆,轉於秦鳳路設茶馬專司,儘收青唐吐蕃市易。待其府庫空乏,部族離心,雖帶甲十萬,不過饑鷹餓虎耳。”

看到這裡,李磐的目光也隨之鋒銳了起來。

西夏的經濟命脈,一是黨項馬,二就是青鹽!

黨項馬不僅個頭高而且兼具耐力與爆發力,比契丹人大量乘用的草原馬還要更勝一籌。

再加上有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這兩大優良產馬地在手,西夏戰馬不管是質量和數量,都是當今天下之冠!

青鹽則是西夏經濟的核心,“元昊數州之地,財用所出並仰給於青鹽”之言絕非誇大其詞。

如果真能做到製裁西夏的黨項馬與青鹽,並且找到替代品,那麼確實可以在經濟上重創西夏使其對大宋唯命是從。

這是有先例可供參考的。

第一次宋夏戰爭,西夏在戰場上三次大捷,李元昊甚至放出了“朕欲親臨渭水,直據長安”的狠話,但最後卻被迫議和,就是因為國內經濟瀕臨崩潰了。

隻不過,這種對策實際操作起來非常的複雜,戰馬方麵確實能用吐蕃馬做下位替代,但鹽方麵的問題,則更多是大宋經濟體製本身的弊端,甚至可以說牽一發而動全身。

李磐不清楚陸北顧對於青鹽的問題是不甚了解,還是限於策論篇幅無法展開寫。

但無論如何,在秦鳳路設茶馬專司與青唐吐蕃進行貿易這個提議,確實是可行的。

實際上,這項經濟政策,正是曆史上數十年後著名的“熙河開邊”中,王韶所采取的市易司製度且不論“熙河開邊”隱患如何,但繞過西夏打通與河中的商路,確實是能把西夏整到半死不活的計策。

而隨著陸北顧的筆鋒在紙上書寫,李磐暫時放下思緒繼續看了下去。

“其二曰疆圉以立根基。”

“夏虜之強,在於聚散如風;我朝之困,在於分兵守要。”

“今既已於西北諸州築聯堡,浚壕塹,使諸寨互為犄角,更應募土人為弓箭手,授以閒田,免其租賦,訓以戰陣,五日一校射,三旬一合操,歲終考校。”

“每逢戰事,以斬首級數賜帛授勳,有赤子守家園,壯士護鄉梓,譬若蜂蟻護巢,雖螻蛄穿穴必群起蜇之。”

“待至訓成,可漸抽戍邊驍銳,專練騎射突陣之術。若夏虜倏忽而至,則寨堡如鐵鎖橫江,但守險隘要害處堅壁拒之;騎軍如太阿出匣,專伺虜騎空疏處雷霆擊之。”

陸北顧的筆鋒如刀,在紙上刻下一個個力透紙背的字跡。

不自覺地,李磐那雙布滿老繭的手,在官袍中攥緊了。

——這少年竟將種世衡在青澗城未能實現的構想,寫得如此鞭辟入裡!

而且,這裡麵哪怕沒寫明為何要招募土人弓箭手,李磐也能看透其中用意還是一筆經濟賬,給土人授田以後,單個士卒的用兵成本比千裡迢迢派駐士卒是要低的多的。

這樣土人與宋軍混搭,就可以在財政支出不變的情況下,既能保證寨堡守備兵力充足,又能把野戰兵力給釋放出來,甚至能把省出來的錢用來打造出一支可堪野戰的精兵。

當然了,這裡麵還涉及到一個廟堂上袞袞諸公最為關心的問題。

也就是為了應對現實防務需求,而產生的常備化駐軍與成規模的精銳野戰軍是否會脫離朝廷的掌控,再次釀成藩鎮割據的惡果。

不管怎麼說還是那句話,這個少年提出的禦夏之策,確實是完全可行的!

“其三曰謀略以亂腹心。”

“昔張儀散六國合縱,陳平間範增項王。今夏主雖稱製,然野利、沒藏諸部各懷異誌,瓜沙回鶻、河湟唃廝羅久蓄怨隙,宜遣辯士惹其嫌隙,如長孫晟故事5。更可效漢封日逐王6,許橫山豪酋世守故土,誘河外大族內附中原。”

“唐設安西都護,非惟刀劍之利,實兼商道之控;漢通西域三十六國,不獨戰車之威,更有貨殖之謀。”

“以此三策,彼縱有賀蘭之險,終成困獸;雖恃河套之饒,必為涸鮒7。”

最後一筆落下,陸北顧擱下毛筆,這才發現自己的手腕已經酸痛不已。

而當他抬頭時,更是被眼前的景象驚得怔住——

知縣李磐不知何時已站在他案前,身後還圍著學正、學錄等一眾縣學官員,所有人都目不轉睛地盯著他案上的策論。

“好一篇《禦夏策》!”

這聲喝彩如西北朔風穿堂而過,驚得滿堂學子抬頭張望。

——————

1河中,指中亞錫爾河、阿姆河流域,為古代歐亞陸路主商道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

2五餌,賈誼提出的懷柔、軟化匈奴的五種措施,後泛指籠絡外族的種種策略。

3桑弘羊平準之法,指通過在京師設立平準官,負責全國各地的貨物轉輸事務,在價高時賣出,價低時買進,目的是維持物價穩定,防止商人囤積居奇。

4劉晏轉運之策,指通過糧食根據不同河流流速專配船隻運輸、在不同區域中心建立倉儲地等方法,從而實現重要物資快速調配的製度。

5長孫晟通過遠交近攻、挑撥離間等方式成功肢解突厥,令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

6漢神爵二年,右日逐王先賢撣與握衍朐鞮單於有隙,漢封其為歸德侯,率其眾數萬人降漢。

7涸轍之鮒的略語,指被困在乾涸車轍裡的鮒魚。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