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楠的旨意下達之後。
整個帝都儒家都為之徹底轟動起來。
沈楠短短的幾個命令實在是太過讓人震驚,且不說周澤這個內閣大學士乞老的事情,在川州治亂被平定後,所有人都知曉周澤這個內閣大學士是做不久的。
可問題是周澤乞老歸乞老,他推薦的閒野聖人又算是什麼?!
天下又何來一個叫做王陽明的聖人?!
陽明、陽明。
這兩個字也未免太大了一些,天下誰人敢起這般大的字。
最為關鍵的是
儒家聖人當真是字麵意思那個儒家聖人嘛?
要知道儒家第十三境便是儒家聖人!
當然儒家十一境的亞聖、十二境的至聖也是被稱之為聖人的。
但這也就是尊稱而已。
陛下旨意上的每一個字可都是極為嚴謹的。
也就是說周澤當真是推薦了一名十三境的聖人給陛下?!
“各地書院可有字號陽明的聖人?”
“沒聽說過啊。”
“是哪位聖人改字了?”
“聖人改字何等大事,豈能這般隨意?”
“但無論如何既是我們儒家聖人,想來局麵也當徹底好起來吧?”
“是啊,陛下自從登基以來都是重兵權,輕臣子,如今有這般聖人入閣,當是能夠好生勸諫陛下一二,尤其是裁撤軍隊的事情,當為慎重啊!”
在短暫的震驚過後。
不少的儒家之人都是為之亢奮起來。
甚至還有不少人在皇宮外等候。
就是想要看看這位儒家聖人的風采。
然而這也就是那些沒有見識的儒家之人。
真正的儒家重臣卻皆是驚駭至極,因為儒家是真沒一個王陽明的儒家聖人!
而且就算是儒家到底有沒有十三境的聖人他們都不知道!
更何況就算是真有聖人願意入朝為官。
也當是由張旭這位首輔為首、數位內閣重臣共同推舉。
甚至張旭這位首輔都得第一時間退位讓賢。
畢竟他一個儒家陸地神仙巔峰,何德何能敢位居聖人之上?!
內閣之中。
張旭跟劉靜濤等人皆是麵麵相覷。
他們此前也不過剛剛將勸諫陛下的命令傳下去。
而還沒等他們徹底開始發難呢,就得知了陛下的這個旨意。
安靜了半晌。
劉靜濤方才憋出一句:“我們儒家有這麼一尊聖人嗎?”
他這話是看著張旭說的。
若是說儒家能有這麼一尊聖人,那麼也隻能是白鹿洞書院的底蘊!
彆看儒家分為寒門、世家、儒將。
可真正得到天下人認可能夠代表儒家的書院,唯有白鹿洞書院。
也唯有白鹿洞書院是昔日跟隨太祖一同建立大奉的張聖所建立的。
傳聞之中。
這位張聖一直未死就隱藏在白鹿洞書院之中感悟天地道理。
更是有傳聞說這位聖人早已達到儒家第十四境超脫之境。
是近似上古聖賢般的人物。
張旭眉頭緊皺:“書院之中或許有聖人,但絕非是這位王陽明。”
白鹿洞書院如今明麵上最強的聖人其實也就那麼兩尊。
瀧師以及張師。
這兩人皆為十二境儒家至聖。
除此之外,就是創立儒將體係的王舒為十二境儒家至聖。
亦是世人公認的儒家最強十二境。
至於說儒家到底有沒有十三境聖人,白鹿洞書院又有幾人,又都是誰。
以張旭的地位根本不夠資格知曉!
劉靜濤又言:“這位聖人當真是十三境的聖人?”
他是真無法相信王陽明能是一尊儒家聖人!
更無法理解陛下從哪裡找來這麼一尊閒野聖人!
彆說什麼周澤推薦的事情,這種話語也就是騙騙外人。
他們這些內閣之人誰人不知曉周澤的根底。
以周澤的能力莫說是儒家聖人,就連儒家十一境亞聖,他都不認識!
張旭眉頭蹙起:“不知。”
他也是真不知道,畢竟自從陛下登基以來,那身側的高手可以說是接連不斷的出現,從最初的道家十境天人張角到十一境兵家武神的拓跋菩薩,又到法家天人李斯,直至道家十三境的化神道君清微道長,誰能知曉陛下還有什麼底蘊。
有時候張旭都在想,陛下莫非是得到了什麼上古秘境。
這些人皆是從那上古秘境之中走出來的。
但無論如何猜想。
張旭都知曉一件事,那就是上書勸諫的事情得放一放了。
“讓下麵人都安分點。”
“待明日見過那尊聖人之後再說其他。”
若是這尊王陽明真是這麼一尊聖人,那麼儒家也隻能跟道家一樣。
暫避鋒芒!
最起碼在他們找到應對辦法之前隻能如此!
次日正午時分。
一襲朱紅官袍的王陽明緩緩走入內閣的時候。
以張旭為首的內閣重臣皆是瞬間悚然起來,他們一個個表情肅穆的站起來,對著王陽明行儒家之禮:“吾等見過聖人。”
正如同清和宮掌教跟天工院掌教清玄那般反應。
無論清微道長是什麼來曆,可是當那十三境化神道君的修為展現後。
但凡道家之人便唯有恭敬的伺候著,稱之為仙長。
無論清微道長提出什麼要求,隻要不是太過分,皆要聽從。
道家這邊亦是如此。
無論王陽明是什麼來曆,可是當那儒家聖人獨有的氣機籠罩而來時。
哪怕是最為不安分的劉靜濤也隻能乖巧的宛若書童一般。
“諸位安好。”
王陽明並未有什麼咄咄逼人的姿態,他依舊是那副溫潤的神情:“往後吾等便是同朝為官,無須這般稱呼,叫我守仁便可。”
王守仁這才是他的本名。
隻是王陽明這般親和,張旭等人卻是不敢有絲毫不尊。
他們一個個皆是恭敬稱呼:“陽明先生。”
這種稱呼已是他們能夠做到的極限。
王陽明見此也隻是溫和的笑了笑,而後他便從容的走到原本屬於周澤的位置。
這位尚在川州努力的內閣大學士周澤已是被迫告老。
他坐下後也不多說什麼,隻是默默的查閱卷宗。
但就這般溫和姿態卻是帶給張旭等人極大的壓力。
他們處理政務的時候都有些恍惚,甚至犯了不少低級失誤。
這種狀態一直維持到內閣放衙後。
張旭等人方才回過神來,他們一個個神情迷茫的走出內閣。
他們何德何能能夠跟一尊聖人同朝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