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036章 誰讚成?誰反對?

第036章 誰讚成?誰反對?(1 / 1)

推荐阅读:

申時行和沈一貫都看向蘇澤。

蘇澤說道:

“格魯派根本大寺有三,貢使有二。”

申時行的政治覺悟比較高,他立刻說道:

“是啊,子霖兄二桃殺三士,妙策啊!”

沈一貫聽到申時行說“二桃殺三士”,也立刻撫掌叫好。

隻有羅萬化聽不懂,茫然看向另外三人。

沈一貫連忙說道:

“格魯派的根本大寺有三座,以往的法王都是在三座大寺中輪流產出。可這次來貢的使團隻有甘丹寺和哲蚌寺的,也就是說如果他們接受金瓶掣簽之法,日後就是這兩座大寺抽了。”

申時行又說道:

“而且用掣簽之法,人人都覺得自己有機會中,就是抽不中也沒什麼可抱怨的,隻能說自己天命不行。”

“子霖兄,妙策啊!”

蘇澤微微一笑,彆說是法王了,日後我大明還要將掣簽法用在官員選任上,不也是好評如潮?

公平不能保證的時候,抽簽才是最大的公平。

果不其然,當禮部主客司的官員趕到四方館,將金瓶掣簽之法告訴兩撥烏思藏貢使後,兩邊竟然一下子就接受了,還請求朝廷立刻舉行金瓶掣簽儀式,好讓抽中的使團參加皇太子的冊立大典。

這下子連主客司主事魏用敬都傻了,他本來以為烏思藏貢使會激烈的反對,沒想到他們竟然這麼支持?

為了解決烏思藏貢使和法王承襲的問題,這些日子禮部上下想破了頭,竟然被蘇澤用一個抽簽的方法解決了?

魏用敬忍不住對哲蚌寺的貢使問道:

“大師不覺得這個掣簽法太兒戲了?”

沒想到這位哲蚌寺的大和尚卻用流利的漢話說道:

“我寺尋得的靈童必然是法王轉世,豈有掣簽不中之理?甘丹寺的偽靈童將不攻自破!”

這位魏主事才想起來,烏思藏貢使首先是一群僧人,然後才是貢使,自己以前竟然要和一幫僧人講道理,還不如交給老天爺呢。

魏用敬湧起了對蘇澤的無限憧憬,蘇翰林一出手,一封奏疏,就讓一場爭貢的事端就此消弭。

高,實在是高!

魏用敬立刻說道:

“工部已經在打造金瓶,等金瓶製成,定會請諸位參加金瓶掣簽儀式。”

“多謝上國!”

另一邊,甘丹寺的貢使也熱情的向魏用敬表示感謝。

在收獲了烏思藏使團的感謝後,魏用敬又趕回禮部覆命,將烏思藏貢使全盤接受金瓶掣簽法,並感激天朝上國幫助他們解決爭端的事情寫成奏疏,第二天一大早就送到了內閣。

內閣。

當看到從六科十三道送來的,堆積如山的奏疏,張居正露出笑容。

他手裡拿著魏用敬的奏疏,他其實昨天就已經知道,烏思藏貢使接受金瓶掣簽法的消息了。

高拱的心情和張居正一樣好。

金瓶掣簽法,皇帝讚同,內閣讚同,連烏思藏的貢使也讚同,那到底是誰在反對?

哦,是言官在反對啊。

隆慶元年高拱罷官,就是被言官胡應嘉和歐陽一敬逼迫辭官回鄉的。

如今高拱返回朝堂,胡應嘉被外放湖廣布政司,歐陽一敬則已經辭官。

但當年跟著兩人一起彈劾高拱的言官,還有不少留在六科十三道,他們不少都是徐階的門生故吏。

這次正好是一個好的機會,這不是更證明了這幫言官百無一用,不僅僅提不出有用的國家政策,反而會攻擊真正乾實事的人。

蘇澤這一次的上疏,不僅僅解決了烏思藏爭貢的問題,還給了高拱一個清理科道的借口。

高拱掌管吏部,隻要能得到皇帝的支持,貶謫幾個言官出去,實在是太容易不過的事情了。

麵對一厚一薄的兩摞奏疏,趙貞吉也沉默不言。

作為禮部尚書,蘇澤幫著他解決了一個大麻煩。

作為內閣輔臣,他也是討厭那些外朝掣肘的言官。

解決烏思藏貢務,是他管理的詹事府和禮部的功勞,也揚了內閣的誌氣。

可怎麼就覺得這麼憋屈呢?

趙貞吉內心十分的矛盾。

魏用敬的奏疏上,李春芳、高拱、張居正都已經票擬了意見。

這一次,首輔李春芳也下場,三位閣臣的意見出奇的一致,都是敦促工部加快打造金瓶,禮部製定完善的金瓶掣簽製度,解決烏思藏法王繼承問題。

趙貞吉微微歎息,他隻能拿起揭紙,也讚同了前麵三人的意見。

魏用敬的奏疏好處理,但是科道的彈劾奏疏?

趙貞吉摸著自己的胡子,咳嗽一聲說道:

“烏思藏爭貢的事情已畢,這些言官小臣的奏疏,我等就不用票擬了,直接送去司禮監,不要牘擾聖聽了吧。”

隆慶皇帝比較放心司禮監和內閣,所以形成政治默契,如果不是內閣特彆說明請求禦覽,內閣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小事,司禮監就會直接按照內閣意思批紅用印,不會送到皇帝的禦案上。

趙貞吉的意思,自然是要保護那些上疏的言官。

但是高拱卻站起來說道:

“這些言官小臣屢屢攻擊大臣,乾涉國務!真有事要他們建言獻策,於國事提不出有用的章程,反而攻擊解決了問題的蘇子霖!”

“好生可惡,高某要請陛下嚴懲這些科道言官!”

高拱唱了白臉,張居正則站起來唱紅臉。

“高閣老息怒,六科十三道是太祖所設,言官上書是保障言路通暢。因言獲罪傷的是天下士人之心。蘇澤做得對,就嘉獎他就是了,六科十三道做的錯了,申飭即可,不用喊打喊殺。”

趙貞吉臉色鐵青,兩人一唱一和,看起來是在打擂台,實則是在唱雙簧。

內閣輔臣意見不一,李芳那個謹慎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肯定會一本不落的送到皇帝禦案上。

那時候隆慶皇帝看到魏用敬和言官們的奏疏,肯定要對科道產生不滿。

科道官章進諫糾劾,如果皇帝都對你不信任,那科道奏疏的威力就大大降低。

即使皇帝不處罰這些科道官員,也會極大的影響六科十三道的威信。

可趙貞吉看向不知道在寫什麼首輔李春芳,他實在想不通,怎麼徐閣老才離職一個月,內閣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