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麵對高拱和張居正“各執一詞”的奏疏們,司禮監掌印太監李芳也發愁。
和大明的內閣首輔一樣,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權力在大明也是忽高忽低。
李芳前後,雖然前有劉瑾這樣權勢滔天的廠公,後有魏忠賢這樣的九千歲,但大明的大部分掌印太監,都是對皇帝和大臣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的。
更不用說司禮監中還有馮保這個虎視眈眈的二把手。
李芳沒有理由袒護這些言官,免得被馮保抓到一個“擅專”的罪過,隻能老老實實將這些奏章送到隆慶皇帝的禦案上。
果不其然,在見到這一高一低兩摞奏章後,一向好脾氣的隆慶皇帝,也罕見的發了火。
“清流清流!這就是朕的清流!?”
隆慶皇帝看著如同小山一樣的科道彈劾奏疏,再看看禮部主客司的奏疏,頓時覺得萬分的諷刺。
同時皇帝看著幾乎話術一致的彈劾奏疏,心中更是警惕,當年嚴嵩結黨的時候,隆慶皇帝可都看在眼裡。
如今六科十三道這麼團結的攻擊蘇澤,現在的科道裡,是不是有一個徐黨?
除了對科道結黨的不滿,隆慶皇帝也不傻,他現在也明白了金瓶掣簽法的好處。
更喜的是,烏思藏使團對於金瓶掣簽法也沒有異議,這意味著大明的更加滲透入烏思藏。
這是祖輩都沒能做到的事情啊!
繼位以來,徐階處處用祖宗規矩壓製皇帝,隆慶都是延續著先皇的政策,亦步亦趨。
這次金瓶掣簽法,讓隆慶皇帝感受到了權力的滋味。
自己可以做到先帝,乃至於祖宗都做不到的事情!
皇帝站起來,看向屏風上自己親筆寫下的字——“開隆慶之新政”。
這是高拱給皇帝的改革主張,也是對大明未來的美好期待。
今天這件事,也讓隆慶皇帝下定了決心,徐階已經離朝,科道也應該要清理一下了,接下來就是任用有為大臣,開啟隆慶新政。
隆慶皇帝再次拿起朱筆,在屏風上寫下了蘇澤的名字。
一個初入官場的新人,竟然連續上書軍國重事,偏偏每次都做到了彆人做不到的事情。
罷早朝,修國史,立太子,再加上這次撫烏思藏。
就在這個時候,李貴妃走進了宮殿內。
“愛妃,還記得前日朕和你說過的那本奏疏嗎?金瓶掣簽的那本。”
李貴妃立刻說道:
“陛下,臣妾不敢言國事。”
皇帝今天心情不錯,於是繼續說道:
“烏思藏的貢使都願意接受金瓶掣簽法,這蘇澤所獻之法真的成了!日後烏思藏法王轉世,都要我大明冊封!”
李貴妃依然沒有對具體的政務發聲,但也高興的說道:
“恭喜陛下得一能臣!”
隆慶皇帝說道:
“隻可惜蘇澤年資太淺,朕是用不到了,等鈞兒繼位以後再用吧。”
李貴妃連忙說道:
“陛下說的哪裡話,陛下春秋正盛,等個十幾載,這蘇澤不就能入閣輔政了嗎?”
隆慶皇帝聽完哈哈大笑。
李貴妃出身低微,原本隻是裕王府的宮女。
之所以能得到隆慶皇帝的寵幸,除了她本身姿色不錯之外,靠的就是知道皇帝心意。
“陛下,臣妾向您求一件事。”
“愛妃但說無妨。”
李貴妃裝作遲疑,又說道:
“此事不該由臣妾開口,還是不說了吧。”
隆慶皇帝佯裝生氣說道:
“朕讓你說就說!”
李貴妃連忙裝作惶恐地說道:
“臣妾想說,陛下如此看重那蘇翰林,他如今又是詹事府的官員,不如讓他給鈞兒上課。”
聽到這裡,隆慶皇帝連忙走過來,將李貴妃拉起來說道:
“你就是本份過頭了!鈞兒是儲君,愛妃是鈞兒生母,操心兒子功課,此乃家事,有什麼不能說的?”
李貴妃垂淚說道:
“臣妾見陛下日夜為案牘勞神,不想因為自己多言,讓外朝再起物議,說臣妾後宮乾政。”
隆慶皇帝聽完,想到六科十三道的奏疏,心頭更加的窩火,他又翻起一件舊事道:
“今歲朕要按照祖製舉辦上元燈會,又是徐閣老帶著這幫言官攔著,拿著先帝不辦燈會的事情壓著朕。”
“先帝修萬壽仁壽二宮,朕繼位後從未大興土木,他們怎麼不說!?”
這次的科道彈劾,將隆慶皇帝被徐階壓製的不滿全部爆發出來,他走到禦案後,對著一直裝作小透明的李芳說道:
“擬旨!”
“詹事府左讚善蘇澤,加經筵,講讀東宮。”
皇帝又看了一眼如山一樣彈劾蘇澤的奏疏,再次說道:
“凡上書彈劾蘇澤者,罰俸三月,命行人司前往申飭!”
“傳諭吏部文選司,儘快補足出缺的科臣。”
李芳接了旨意,走出翊坤宮的時候,看著宮城的南方,微微歎了一口氣。
李芳也是經曆兩朝的人精了,皇帝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這是暗示高拱控製的吏部可以動手,驅逐科道內的徐階殘餘勢力了。
雖然李芳曾經和徐階合作的不錯,但是徐閣老的時代已經落幕了。
但是誰能接替徐階,成為內閣的話事人,李芳還有些舉棋不定。
內閣高拱和張居正看似聯合,但等到徐階的殘餘勢力都被驅逐,兩人還能和現在一樣融洽無間嗎?
在李芳看來,這兩人都是極富主見,不肯屈居人下之輩。
看著夜色,李芳萌生退意,但想到自己的乾兒子乾孫子,又隻能苦笑一下。
身處這個位置,又豈是你想要不爭就能不爭的?
蘇澤並不知道,自己一封奏疏竟然引起了這麼大的連鎖反應,間接讓隆慶皇帝決定驅逐徐階殘部,開啟隆慶新政。
當然,蘇澤要是知道,也隻會拍手叫好。
此時的他,正在查看本次的結算報告。
【金瓶掣簽法,保障了烏思藏地區的安寧,大明加強了這一地區的統治。】
【隻可惜天下大亂的時候,烏思藏距離中原太遠,無法影響中原局勢。】
【敗退到四川的明廷殘部,在烏思藏土司的支持下,又堅守了兩年,但依然無法抵擋大勢已去的命運。】
【大明國祚無影響,殘明餘祚+2】
【皇帝因為你的奏疏,處罰了彈劾你的科道官員,威望30】
【當前威望值: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