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唐:認祖歸宗李淵,這娃亂認親 > 第13章 七家如銅牆鐵壁,分化他們難如登天!!

第13章 七家如銅牆鐵壁,分化他們難如登天!!(1 / 1)

推荐阅读:

“絕妙無比!”

他久久無言,隻吐出一詞,隨即抓起酒杯一飲而儘。

痛快至極。

從未體驗過的舒暢在他胸中激蕩。

那些世家豪門一心想逼他自貶下詔,頻頻使壞,可那又能如何?

君兒早已為他掃平荊棘。

真是妙到極致!

這計謀堪稱天才之作!

“我的寶貝孫兒,這主意實在高明,哈哈哈哈……”

“我早說過,天底下哪有難倒我孫兒的事!”

“來,乖孫,爺爺敬你一杯!”

李淵興高采烈地舉起酒杯。

李君淡然一笑:“魏大人,您也來吧。”

魏征趕忙雙手捧杯:“小郎君真是才華橫溢,舉世無雙,這法子若報給陛下,定讓聖顏大喜。”

“小郎君救長安萬民於危難,我也要敬您!”

魏征連聲稱頌。

李君輕輕抬杯,再次一飲而儘。

這酒是他囑咐春香買來的,原打算給莊稼漢們享用。

等他們乾完活,好好暢飲一番。

李君舔了舔唇。

頭一次嘗這大唐釀酒,那滋味……

真是稀奇古怪。

有點酒氣,還夾雜酸味,餘韻裡儘是莫名的怪味。

這酒,老實講,比後世佳釀差遠了。

拿來當果飲倒還行。

李君又滿上一杯。

“這次全靠君兒,真是救我於水火。”

“對了,君兒,上次你提的那招……治朝堂的妙計,究竟是什麼?”

“嘿嘿,上回走得急,沒聽你講完。”

李淵搓著手,滿眼期待地詢問。

上次因長安曲氏橫插一腳,李君對付世家的三策隻說了兩招。

還有一計未曾吐露。

偏偏是關乎朝堂的大招。

近日,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總愛旁敲側擊。

可李淵隻能含糊應付。

沒辦法,他壓根不知道啊!

如今逮著機會,他迫不及待再問。

“朝堂之計?”

李君眉毛一揚,微微點頭。

他也記起那未說完的話題。

“這朝堂之計,其實不難懂。”

“魏大人,您在朝中多年,天下選官的門道,您該明白吧?”

李君轉頭看向魏征。

魏征點頭應道:“當然明白,世家豪閥把持了官吏選拔,誰上位,全憑他們一言。”

“正是如此!”李君拍手:“那咱們就得直搗世家的命根。”

“世家推人,不就是推他們的親信嗎?”

“這害得無數黎民百姓永無出路。”

“可想想,世家才幾個人?百姓有多少?”

“我敢說,民間英才絕不輸世家挑選的那些。”

“隻要提拔民間俊傑,打破世家對官位的獨霸,問題不就解了?”

“前朝楊廣在這上頭乾得不錯,可惜乾得太好,惹了世家記恨,也算亡國的根由之一。”

“這事他敢不敢乾,全看他自己的魄力。”

“若能大選寒門子弟入朝,世家根本不足掛齒。”

“這三策環環相扣,互為助力。”

“世家,到頭來也沒啥可怕的。”

李君深邃地瞥了眼李淵。

這大話總算吹得圓滿了。

他端茶輕啜,潤了潤嗓。

嘿嘿……

見李淵幾人又啞然無語,他暗自偷笑。

小爺就是牛,隨口幾句就讓他們呆若木雞。

瞧魏征,都嚇傻了眼。

嘴張得能吞下個雞蛋。

李君愜意地搓搓手,懶得理他們,拿起筷子繼續開動。

不得不誇,娘的手藝真絕。

李淵不由自主瞥向魏征。

魏征也正盯著他。

兩人對視,隻覺喉頭發緊。

這計謀……選寒門入朝為官。

簡單又狠辣。

如李君所言,若真乾成,世家徹底沒戲。

而且,他們都清楚,李君說得太準了。

世家人數稀少,百姓卻浩如煙海。

民間藏著無數俊才,若能借此力抗世家……

嘶……

眼前的困局真能迎刃而解。

可前朝的教訓又浮現心頭……

李淵內心糾結難平。

他眼神閃動,凝視李君。

不得不佩服,李君說得太妙了!妙不可言!

可他不過動了動曲氏,就引來世家軒然大波,若效法前朝開科舉……

那他不得被世家撕成碎片?

李淵忽然有些膽寒。

他抿緊嘴唇。

“君兒,這法子雖好,可如今……陛下若下令,阻力太大。”

“世家絕不會買賬。”

李淵慢條斯理地說道。

他還想聽聽李君的高見。

李君輕笑一聲,筷子一放,長歎道:

“這江山,到底是世家的,還是朝廷的?”

“世家不允?他們能代表朝廷嗎?”

“叔啊,還好你不是陛下,不然大唐哪有翻身之日?”

魏征:……

他默默低頭啃餅。

小郎君,這位就是當今聖上啊。

李淵端杯的手微微一僵。

他凝視李君,許久才咧嘴笑道:“自然是朝廷的江山!”

“來來,不說這個了,君兒,喝酒喝酒!”

李淵高舉酒杯。

“對,喝酒!喝酒!”魏征忙附和。

這頓飯吃得熱火朝天。

一壇酒遠遠不夠,春香又搬來一壇才儘興。

李淵醉態漸顯。

魏征也有些醺然。

李淵和長孫皇後尚算清醒。

四人飯畢,便告辭離去。

李淵心事沉重,世家糧價危機雖解,但李君這番話讓他思緒更亂,他得回去和房玄齡等人商議。

對世家,是否真要痛下殺手?

李君笑眯眯目送馬車遠去,轉身回了院子。

吃飽喝足,身子有些倦怠。

該小睡片刻。

春香忙著收拾碗筷。

李君悠然入屋,一頭栽到床上。

“叮……係統第二階段強化完成!”

“請宿主支付五十萬貫激活係統。”

腦海中,係統聲響起。

李君睜開眼,又閉上,翻了個身。

五十萬貫。

天啊,這係統真夠坑的。

李世民的馬車剛離開莊子,便停在了路邊。

魏征心知肚明,急忙從自家車上跳下,一頭鑽進了那輛車裡。

馬車悠悠地再次啟程向前駛去。

李淵、李世民和長孫皇後三人目光齊刷刷地落在他身上。

長孫皇後微微眯眼,帶著幾分不悅盯著他道:“魏大人,此番拜訪君兒,所為何事啊?”

魏征心頭一震,忙恭聲道:“啟稟娘娘,實無大事。”

長孫皇後輕笑點頭,眼中寒意散去:“如此甚好,甚好。”

魏征暗暗擦了把冷汗。

他不怕惹怒李世民,卻絕不敢觸長孫皇後的黴頭。

要知道,他幾次命懸一線,都是這位皇後出手相救。

在魏征眼裡,長孫皇後就是他的定海神針。

隻要她在,李世民再怒也不敢真拿他怎麼樣。

他還沒蠢到既跟李世民翻臉,又去招惹長孫皇後。

若早知李君和皇後關係如此匪淺,他寧死也不會上門討銀子。

真是倒了八輩子黴!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淡淡道:“玄成,君兒提的那條計策,你覺得如何?”

“你說說,這法子能不能助朝廷熬過這三月難關?”

魏征忙整了整嗓子,肅然回道:“陛下,這計策堪稱絕頂,既解了朝廷燃眉之急,又讓百姓得了實惠,眼下再無更妙的主意。”

他這話說得一絲不摻假。

李世民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對了,玄成,今日之事……我料你心裡有數吧?”

李世民指的是他們三人與李君的那層隱秘關係。

話音剛落,李淵和長孫皇後又齊齊看向了他。

魏征心跳猛地加速。

汗水瞬間浸濕了全身衣衫。

“這……這個……”

“陛下放心,臣眼瞎耳聾,什麼也沒瞧見,什麼也沒聽見。”

“臣今日壓根沒踏出過城門一步!”

魏征連忙回神,急急保證道。

李世民笑了笑,閉目養起神來。

李淵和長孫皇後則轉頭望向窗外,不再多言。

魏征這才偷偷喘出一口氣。

老天爺啊!

今日真是撞了鬼運。

竟撞上了皇帝一家子的天大秘密。

哎呦喂!

不行,這事得趕緊從腦子裡抹掉,若泄出去半點,他命休矣。

魏征心念飛轉,暗自盤算。

可這李君到底跟陛下他們是啥淵源啊?

太上皇陪他下棋,李世民親自燒柴,皇後下廚掌勺。

這……嘶……便是太子李承乾也未必有這福分吧!

魏征絞儘腦汁也琢磨不透。

長安城內,李氏彆院。

後院正堂裡。

李安宰與崔老爺子一邊煮茶一邊對弈。

崔老爺子放下手中棋子,慢悠悠喝了口茶:“朝廷那邊,三天了還在硬抗。”

李安宰目不轉睛盯著棋盤,冷笑道:“硬抗?他們還能撐幾天?哼……”

“再過三天,百姓怕是要圍到皇城門口了。”

“朝廷拿什麼跟咱們較量?”

“就靠國庫那點可憐的糧食?簡直笑掉大牙!”

“還是說今年水患不治了?朝廷啥事不乾,把銀子全掏出來買糧?”

李安宰話音未落,手指輕動,一枚黑子落定棋盤。

崔老爺子笑眯眯點頭附和。

“等著吧,李世民遲早得低頭頒罪己詔。”

“我還以為這家夥有多硬氣,結果還是這麼不中用。”

“李兄,這局棋,咱們和了。”

崔老爺子擱下白子,笑得一臉輕鬆。

“不是李世民太廢物。”

“而是咱們世家強得離譜,哈哈……”

“強到他們做夢都想不到的地步。”

“和了就和了吧。”

“傳話下去,明日早朝照舊進行,這回得讓李世民明白,咱世家是他惹不起的存在!”

李安宰眯起老眼,啜了口茶,手一揮,將棋盒裡的棋子全灑在棋盤上。

棋盤瞬間被黑白子堆滿。

“這棋盤就是天下江山。”

“怎麼玩,全憑你我一念之間!”

“朝廷算個啥?”

“哈哈……屁用沒有!”

李安宰笑得暢快淋漓。

崔老爺子嘴角上揚,滿口牙露出來,皺紋堆疊宛如老樹皮。

次日天剛亮。

李世民緩步邁入立政殿,開啟早朝。

殿內,百官早已肅立恭候。

他剛落座,下方群臣立刻有人上前開腔。

“陛下,如今百姓怨聲載道,長安城怕是要鬨饑荒了!”

“正是啊陛下,請聽我等良言,頒下罪己詔認個錯吧,世家定會大度寬恕。”

“曲家之事,本就是陛下失策,主動認錯吧,不然百姓一亂,可就遲了!”

“說得對,陛下,今天可是頒罪己詔的好日子!”

一時間,大殿裡吵聲四起。

群臣眾口一詞,議論紛紛。

全都在逼李世民低頭認罪。

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對視幾眼,卻皆是束手無策。

他們雖有些謀略,但終究不是仙人,憑空變糧的本事可沒有。

缺糧就是致命傷,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魏征站在殿側,手握玉牘,笑嗬嗬地看著群臣爭吵。

世家啊世家,這回你們可算踢到鐵板了。

李公子才智過人,以工代賑這一招甩出來,你們還能翻出啥花樣?

還敢再哄抬糧價不成?

你們有那膽量嗎?

太平年間還敢囤積居奇,那就是觸了大唐律法的逆鱗,看陛下前幾日收拾曲家的手段,沒準真敢對你們下狠手。

嘿嘿……

魏征穩穩站著,紋絲不動,神色悠然。

往日他這禦史大夫可是朝堂的風雲人物,可眼下,他卻安靜得像個看客。

“陛下,請速作決斷吧,再拖下去,百姓可熬不住了!”裴寂跨前一步,氣勢十足地高聲道。

“陛下,我們能等,可百姓等不下去啊!”王珪緊跟其後喊道。

“請陛下下旨吧,不過認個錯而已,百姓定會體諒的。”蕭瑀連忙附和。

這幾人都是世家在朝中的代言人,本身也是世家出身。

李世民目光掃過他們,眼底陰雲密布。

個個嘴裡喊著百姓。

好像自己所做全是替百姓著想。

這算什麼路數?

既要當惡人,還想立貞節牌坊?

百姓落到這地步,到底是誰造的孽?

最後反倒把賬算到朕頭上!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壓下怒火。

“這事……朕已心中有數。”

“諸位愛卿為民為國的熱忱,朕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但朕自有主意。”

“各位還是少操這份心,管好自己的差事吧。”

李世民聲音低沉地說道。

“陛下,如今朝廷糧倉空虛,真是山窮水儘了,還請彆再死撐!”

“陛下,這話您說了三天,可百姓的日子還是沒半點起色。”

“請陛下莫要誤國誤民,為了天下蒼生,您該如何抉擇,想必心裡清楚。”

“對啊,陛下!”

這話一出口,群臣又炸開了鍋。

仿佛今天李世民不給個交代,他們絕不罷休。

裴寂、蕭瑀、王珪互看一眼,暗自偷笑起來。

這李世民還能有什麼招數?

除了罪己詔,還能玩出啥花樣?

屁都沒有!

嘿嘿……

想跟咱世家鬥,簡直是自取滅亡。

老老實實跟世家合作不香嗎?非要學那楊廣,掙脫世家的手掌心?

活膩了!

哼!

李世民望著下方群臣還喋喋不休。

“夠了!”

“朕說了有辦法,可你們還是如此熱心,既然這樣……”

“工部尚書何在?”

李世民猛拍龍案,低吼一聲。

立政殿刹那間鴉雀無聲。

“陛下,臣在!”工部尚書昂首邁出隊列。

“今年治理水患、疏浚河道的工程可已開動?”李世民語氣沉穩地問道。

“回陛下,正在籌措準備,十日後即可全麵展開。”工部尚書恭謹答道。

李世民微微頷首,眼底閃過一抹深思。

他回憶起李君那番意味深長的話語。

略一整理思緒,他繼續開口:“甚好。”

“修築河堤、疏通水道,需召集大量勞力。”

“即刻下令,招募民間百姓為朝廷效力,工錢由國庫支付。”

“與此同時,長安城十八主街的翻修工程也一並啟動。”

“同樣雇傭城中百姓,工錢分文不少,全由朝廷承擔。”

“工部回去後再仔細排查,看還有哪些工程需動工。”

“所有計劃彙總上報,皆交由百姓承接。”

“這些工程用工量巨大,工錢發放務必及時。”

“如此,百姓有了收入,撐到三月新糧入市,便不再是難事。”

“這便是以工代賑,解民困之良策。”

“工部尚書,你有何看法?”

李世民端坐龍椅,目光如炬,俯瞰殿內眾人。

工部尚書瞪大雙眼,滿臉驚愕。

他細細品味著李世民這番指令。

這法子……

往年這些工程都是世家包攬,賺得滿載而歸。

可如今,竟要直接交給百姓去做!

如此一來,百姓手握銀錢,買糧無憂。

朝廷的進度也不會因此耽擱。

實在是妙到極點!

工部尚書暗自歎服,心服口服。

可他身為世家一脈,麵對這妙計,一時竟不知如何開口。

他沉默不語,前方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卻雙目放光。

“此計大善!”

“陛下,就按此法執行!”

“百姓既出力又得利,眼下難題瞬間化解!”

房玄齡激動得聲音微微顫抖。

“陛下聖明,這計策堪稱神來之筆!”

“不愧是陛下,竟能想出如此高招!”

杜如晦讚歎連連,毫不掩飾敬佩。

“陛下,臣全力支持此法。”

“當下再無比這更絕的辦法!”

長孫無忌急切點頭,語氣堅定。

裴寂、王珪和蕭瑀三人對視一眼,眉頭緊鎖。

他們先前對李世民的輕視,此刻凝固在臉上。

這主意……

呃……

李世民怎能想出如此奇謀?

實在是獨辟蹊徑,讓人瞠目結舌!

以工代賑,妙得讓人拍案。

裴寂三人內心暗讚,卻無言以駁。

這法子如此無暇,若再反對,私心未免太露骨。

大殿霎時陷入死寂。

剛才的喧鬨已徹底消散。

群臣麵麵相覷,皆閉口不言。

此計一出,他們的話路被堵得死死的。

天哪!

陛下憋了三天,竟真憋出個絕世奇策!

殿內百官啞然失聲。

他們再也挑不出刺來。

根本無法動搖李世民的決斷。

“諸位無言以對了?”

“既如此,今日朝會到此為止。”

“此事交由工部全權操辦。”

“杜大人與魏大人,你二人負責督察。”

“退朝!”

李世民乾脆宣布,聲如洪鐘。

杜如晦乃尚書省左仆射,魏征為禦史台大夫,監督此事正合其職。

李世民心情大好,起身離去。

他同時命內侍傳令,召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前往甘露殿。

他欲與三人細商李君獻上的三條製世家之策,看是否可推行。

若不趁現在壓製世家,李世民心知,後患將無窮。

亂世剛平,世家尚未恢複元氣,正是下手良機。

再過幾年,世家休養生息,實力巔峰複現,朝廷恐難再控。

百官呆望李世民背影遠去。

裴寂、王珪和蕭瑀三人沉默無語。

還能說什麼?

誰也沒料到,李世民竟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唉……

世家官員歎息陣陣,神情低落。

他們似敗軍之將,低頭聳肩,結伴離殿。

“陛下才智無雙,這般妙法也能想出!”

“太絕了,實在是絕妙無比!”

房玄齡仍難抑讚歎之情。

“可不是嘛,陛下藏了三日,竟有如此奇謀!”

“妙哉,妙不可言!”

杜如晦連聲附和,感慨萬千。

“玄齡、克明,這主意莫非不是你們與陛下共謀?”

程咬金撓頭,滿臉不解地發問。

秦瓊、李靖和尉遲敬德等人也疑惑地望向他們。

這話聽來,這計策竟與他們無關?

怎可能如此!

誰不知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是陛下的智囊團。

幾乎所有國策皆出自他們之手。

可這次……他們竟毫不知情?

眾人心生好奇。

房玄齡苦笑搖頭:“非也。”

“這法子全憑陛下自創。”

“不得不說,陛下之才遠勝我等!”

“正是如此,我原以為大唐智者首推玄齡與輔機。”

“可此番過後,我才知陛下一直在藏鋒!”

杜如晦歎道:“陛下胸藏天地,還有三策未露呢。”

他言及的三策,正是李世民分析世家時提及的。

此事未公開,他不便細說。

但對李世民的敬佩已溢於言表。

長孫無忌也歎息一聲,深表認同。

“陛下還有三策?”

“克明,快說來聽聽!”

李靖好奇不已。

“陛下尚未講完,我亦不知全貌。”

“待時機成熟,陛下自會揭曉。”

“陛下深謀遠慮,暗掌全局啊!”

杜如晦感慨連連。

眾人聞言,皆深以為然。

魏征隨行在側,聽著他們議論,心思已飄遠。

陛下厲害嗎?

這計策不還是從李公子那討來的?

那三策,不也出自李公子之口?

李公子……

真乃神人也!

聽著杜如晦等人言辭,魏征對李君愈發折服。

半途,公公攔下房玄齡三人,引他們前往甘露殿。

甘露殿內。

李世民正悠然品茶。

心情舒暢無比。

被那群人壓了三天,今日終於一雪前恥!

瞧瞧那幫家夥的臉色,真叫人解氣。

此策不僅斷了世家財路,還惠及百姓。

真是一舉兩得!

君兒果真奇才!

國士無雙也!

這小腦瓜怎能想出如此妙計?

李世民滿心佩服。

“陛下,您召我等前來。”

“恭賀陛下,此計巧破世家圍困。”

“便是諸葛孔明在世,怕也難及陛下!”

“正是如此,陛下此策讓我等自慚形穢。”

“我們未能助陛下分毫,實無顏麵對陛下。”

房玄齡三人向李世民行禮。

李世民斜瞥他們一眼。

點了點頭。

“坐下吧。”

“此番召你們來,是想問問。”

“可有克製世家的良方?”

“世家愈發猖獗,朝堂之事,你們有何高見?”

李世民直奔正題。

房玄齡三人頓時領會。

陛下這是要談三策中的最後一條——廟堂之策!

“陛下,這幾日我確有些想法。”

“不妨扶持部分世家,讓他們自相爭鬥!”

房玄齡沉思片刻,道出己見。

“難矣!”

杜如晦卻立刻否決:“扶持小世家無濟於事。”

“除非對七大世家下手。”

“可那七家如銅牆鐵壁,分化他們難如登天!”

長孫無忌點頭附和:“不錯。”

“七家抱團極緊,分化不易。”

“稍有差池,反被他們鑽空子,朝廷反受其害。”

房玄齡歎息一聲。

方才的熱情瞬間冷卻。

這主意可是他苦思良久所得。

除此之外,還能如何?

“陛下,您的妙計是什麼?”

杜如晦湊上前,滿眼期待地問。

“是啊,陛下!”

長孫無忌猛抬頭:“您的廟堂之策是什麼?”

“陛下請講,我等洗耳恭聽!”

長孫無忌緊握拳頭,激動道:“這三日我等寢食難安。”

“陛下快說這廟堂之法吧!”

陛下藏了幾天的計策,今日終要揭曉。

三人神色肅然。

李世民咂咂嘴。

早知道我早告訴你們了。

這不也是昨日剛得知的嘛。

李世民抿了口茶,身子前傾。

“朕欲重開科舉!”

從甘露殿邁出,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三人腦子一片迷霧。

陛下說了啥?

開科舉?

我的天,這想法也太大膽了吧!

可聽著陛下的分析,他們又覺得似乎真有道理。

對付世家在朝堂上獨霸天下的局麵,好像隻能靠這招,引入新血與他們抗衡。

但若這政策真推行下去……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