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紅樓:風華首輔 > 第二百九十章 朝鮮又又又倒下了??

第二百九十章 朝鮮又又又倒下了??(1 / 1)

推荐阅读:

“你確定你不是在和本官開玩笑?你們朝鮮又被打到都城了??還是東瀛乾的??”

地上的朝鮮王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

內閣中的幾位尚書大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此刻都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了。

林如海坐在椅子上,看著下方跪著的朝鮮王開口問道:“東瀛此番卷土重來攻打到朝鮮都城一共有多少人,花了多長的時間?

如果真是這樣,朝廷在沿海的人不可能一點反應沒有!”

朝鮮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回林大人的話,如果小王沒記錯的話……從東瀛軍隊登陸朝鮮開始,直到攻下王都,不到二十天。

所以朝廷才沒有收到消息。”

幾位尚書大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底都在暗自嘀咕著。

不會是朝鮮叛變了吧??本土作戰、人數優勢,不到二十天就讓人家又把王都乾破了??

“那你是怎麼跑出來的?”

朝鮮王:◦˙▽˙◦那個,小王剛聽到東瀛的軍隊打到王城附近就帶著家眷逃了出來,然後沒多久就聽到王城被破的消息。

足見小王的判斷是正確的思密達!

內閣裡的一眾大佬被弄的徹底無語了。

咱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你不跑的話朝鮮王城不至於破的這麼快?

朝鮮這個國家再弱,也能算是華夏文明的幾個庶子之一,體量放到西方也絕對算是能打的了。

可是不到二十天就被東瀛乾到亡國了,這很難讓人不懷疑是朝鮮和東瀛裡外勾結,想要弑主啊!

不過眾人轉念一想,朝鮮王都t跑出來了,更何況朝鮮也沒有那個膽子。

嚴唯忠閉上眼睛,微微揚起頭:“諸位同僚對此事怎麼看?”

林如海眼底閃過一絲寒意:“諸位大人,東瀛知小禮而無大義;拘小節而無大德;重末節而輕廉恥;畏威而不懷德,強必盜寇,弱必卑伏。

若不施以顏色,恐遲早有叛主之險!”

工部尚書李如圭也默默的補了一句:“正巧,老夫手底下的人造出來不少新火器。老夫也很好奇它們在戰場上發揮的威力。”

單守才更是直接估算了一會兒,隨後開口道:“國庫足夠支撐打一次大規模的戰爭了。

更何況如今改漕為海,糧食的損耗大大減少。我沒有意見。”

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兩人也紛紛點頭同意。

六部尚書全部點頭後,由嚴唯忠擬折子,再將六人的意見裁成小條帖在折子空白處,稱之為票擬。

大明大部分的事,隻要有六人同時點頭,基本上就沒有不能做的。

不過這畢竟是國戰,還是要詢問一下陛下的意見。隻有隆慶帝點頭了,這仗才打的起來。

六部尚書一致請戰!!!

……

“東瀛又把朝鮮給揍了??他們是瘋了嗎?還是說上次沒揍疼他們,這次還敢來??”

薛虹雖然有一段時間不曾上朝,但內閣裡頭有他老師,有什麼消息必然是第一時間就知道了。

“真是夠惡心人的……本來還打算再等一等內部穩定些,抽出手來再去解決東瀛的問題。

現在看來,不把這群極端的瘋子清掃乾淨,再好好教化一番,東瀛是不會安靜下來的。

二十萬東瀛軍隊……這二十萬青壯就準備都留在朝鮮吧!!”

薛虹向來反對對平民的屠戮,可對於軍隊敵人那就完全沒有仁慈的必要了。

至於東瀛那片土地,正好可以用來作為重啟分封的試點地區。

什麼??土地貧瘠,沒有吸引力??

銅礦、銀礦了解一下!!東瀛這兩種礦產那都是比較不錯的。

雖然沒有傳說那麼離譜,但以大明的技術,一年石見銀山怎麼也能開采出來三四百萬兩銀子。(石見銀山隻是含銀量高,並不是總儲量。2000噸,沒有網上傳的那麼離譜。)

就這已經很了不得了。這會的銀子可不是後世屬於工業附屬產品。

這些銀兩的誘惑足夠刺激民間向外探索了。順便刺激一下航海事業的發展。

甚至薛虹都不需要明著奏請,讓大明就地全殲東瀛的軍隊。

隻要薛虹把東瀛有的這點東西抖出去,基本上隻要登陸到朝鮮的東瀛人,一個活著回去的都不會有的。

然後再過不久,就會出現一大批南方的小家族,自願前往東瀛教化蠻夷。

“師兄,怎麼了?是朝廷有什麼事嗎?”

外書房靠窗處,黛玉趟在榻上,靜靜的享受著午後的陽光,旁邊擺放著一些果品吃食。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自從黛玉懷孕後,原本精致清瘦的小臉居然又胖了些,反而顯得更加可愛了。

薛虹將信收好,放進懷裡,轉過身,蹲下身子握住黛玉的手:“沒什麼,又有人想要給咱們大明送銀子了。

外麵的事情有諸位大人在呢,為兄這些日子哪也不去,就在家裡陪著你。

你先休息一下,我去內書房取些東西送出去,稍後就回來。”

薛虹到內書房中,將早就花錢買通東瀛內部人員收集的證據,以及一張早就畫好,並標記了礦石儲量的地圖放在一起,一並送到自己老師的手裡。

以老師對自己的了解,隻要看到這地圖,基本上就可以明白,薛虹的想法了。

正好將來開發遼東、甚至更北邊的礦產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呢!

東瀛雖然地方不大,可人口一點也不少。這可真是想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

再加上南方血腥改革,對大明內部也多少造成了不小的負麵影響。

正好打一仗來給大明提提神!

……

事實也正如薛虹料想的那樣,地圖和東瀛有大量銀礦、銅礦的消息一傳出去。底下的官員紛紛動了起來。

水軍指揮使戚繼光的桌子上已經擺滿了京城官員的來信。

讓他務必將來犯之敵,儘數剿滅,不留俘虜!

隻要把這批倭寇剿滅,那到時候整個東瀛就會徹底失去反抗能力。

以便於大明更好的教化。

(前文評論區總討論聖旨格式問題啊。這裡說一下吧。

實際上明朝聖旨正確讀法就一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作者前文那麼寫是為了突出重讀音奉字。

奉天承運皇帝是一整個詞彙,不能把人家分開讀啊!

就好比英俊帥氣讀者一樣,你能分開嗎?不能啊對不對。)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