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兔閱讀【sto.ist】第一時間更新《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最新章節。
已經到了晚上,李皓也不好深夜召他們進宮,於是便在第二天早朝過後,派內侍將他們給攔了下來,請到了崇德殿。
兩兄弟多少也能猜到李皓召他們的原因,知道這事肯定不得李皓喜歡。
因此在麵對李皓的時候,就完全的放下了架子,一幅低眉順眼的樣子。
李皓將這情形看在眼裡,說道:“昨日母後把我叫了過去,說是在這深宮之中,都聽說了外朝的熱鬨,更提點朕要體恤朝臣。
隻是朕左思右想,也沒想到自己有何刻薄之處,所以才把兩位請進宮來,想聽聽你們的想法。”
王堃和王欽哪裡敢接話,畢竟這昨日進宮告狀的,就是他們倆。
一時間場麵就變得異常冷靜,兩人隻顧著坐在那,是一點都不敢動。
隻有李皓最是自在,端起慢慢的品起了茶。
故意晾了他們一下,讓他們分清楚誰是大小王後,李皓才繼續開口:“有什麼心裡話就但說無妨,朕今日召你們來,就是想多聽聽你們的想法,畢竟咱們既是君臣,也是親戚。
就算你們說的不對,朕也是不會怪罪你們的。”
雖然有李皓的承諾,可兩人卻依舊是不敢亂說,畢竟皇帝說過的話,可不能全信,否則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可又不能不回話,因此在心中打好腹稿後,王堃說道:“既然陛下問了,那臣便就鬥膽說上一說。
其實如今朝臣們並非是想為難陛下,隻是覺得這攤丁入畝之策,還需要再好好斟酌。
畢竟這丁稅之法自古有之,並一直在國家賦稅中所占頗多,若是如今輕易廢棄,之後再想要收上來,便是千難萬難。
尤其是陛下雄韜武略,立誌於要一統中原,這其中自然少不了財稅支持,朝臣們也是為了陛下,為了宿國才上的奏折。”
見王堃打著為自己好的理由,而避重就輕。
李皓乾脆就將計就計,說道:“也是,朝中大臣都是朕的肱骨,想來這初心確實都是為了我大宿好。
隻可惜他們沒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朕為皇帝享萬民供奉,自然就當為萬民著想,以民為本。
當然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這是天子之事,他們不懂也是正常的。”
王堃兄弟倆,聽到李皓這話,除了點頭附和,也沒有其他可說的,隻能乖乖的聽李皓繼續說。
“減免丁稅,確實可能會在一定時間內,讓朝廷所征收的賦稅降低,但卻可造福萬民,所以這都是值得的。
而且丁稅製度本來就有弊端,富者田連阡陌,竟少丁差,貧民地無立錐,反多徭役,這本就是不正常的現象。
現如今取消丁稅,統一歸入到田稅之中,以田地多少來交稅,這樣田地多的人就多交些,田地少的就少交些,這對於所有人而言都公平。
我覺得朝臣們即使都願意為國分憂,對於這種事更應該理解支持,你們覺得對嗎?”
公平這個詞,從創出來之後就沒完全實現過,那些世家大族怎麼會把自己擺到跟一幫泥腿子的同等位置,去享受所謂的公平。
王堃自然也是不想的,可是有些話,即使大家是心知肚明,他卻也不好來宣之於口。
沉默了片刻之後,王堃說道:“陛下所言有理,這番新政聽起來確實與國有利,但陛下縱橫沙場無往不勝,自是最明白這因地製宜的道理。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思兔閱讀【sto.ist】第一時間更新《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最新章節。
現如今那些關心此事的人,自然要來詢問清楚。
王堃主動說明了情況,告知了會先行在褚地試點,然後再根據結果來確認,是否要具體在全國實行。
隨後王堃就打住了話題,因為後麵的事,他就不會再摻和。
畢竟他們本來就地位超然,能幫著和李皓對話就不錯了,具體操作自然由其他人代勞。
那些人也明白這個道理,一番感激之後便離開了王府,到其他地方去商議具體要如何操作。
其中尤為重點的,就是怎麼在最大限度不觸怒李皓的前提下,把事情給辦砸,這就很需要水平了。
好在世家大族之中能人也多,很快就商量出了一套方案,並派人親自前往褚地督促實施,這速度甚至比李皓下達的聖旨都快。
但很可惜的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一直都在李皓的監視之下。
李皓就這麼忍了大半年,等到褚地稅賦送到都城的時候,李皓才開始準備發作。
不過在發作之前,李皓先把王堃從戶部尚書的位置上,給移了出去。
畢竟這件事的爆發,最終肯定是要從戶部點燃的,李皓不能真的要了他的腦袋,否則王怡還不得跟自己拚命。
所以還是讓他們暫時遠離這場風暴中心,為此連帶著王欽一起,都被李皓給安排到了內閣中,專門負責行政體製的改革規劃。
宿國現在采用的是府、縣兩級的管理體製,麵對原先國土麵積不大的情況,倒是沒什麼問題。
但如今拿下了祁國和褚國的半壁江山,甚至未來還會有更多國土被納入進來。
那兩級的性質體製就不能滿足要求了,畢竟讓中央直轄的府過多,會嚴重影響管理效率。
重新劃分成省、府、縣三級,是後續必然要經過的。
而對於這件事,朝臣們的意見也是相當統一的選擇了讚成,畢竟這是新增了一級衙門,能多出多少官位來。
擋人前程可就是殺人父母,誰敢做這個惡人。
王堃兄弟倆對於此事也是極為積極的,畢竟官位多了,之後王家子弟日後出仕的機會也會更大。
等他們倆興衝衝離開不久,各地核準的賦稅賬冊就陸陸續續的送到了朝中。
李皓特意選了個黃道吉日,在殿上向著新任戶部尚書施朗詢問,褚地的賦稅情況。
“褚國今歲送入朝中的賦稅,比起往年來,可是要差上一些,不知這是為何?”
施朗回道:“陛下,其實褚地上繳的地稅並不差,甚至相比於往年還要高些,隻是因為丁稅被陛下減免,所以在總數上才會有所降低。
不過念在這是新政實施的第一年,褚地官員尚不習慣,臣認為也是情有可原。”
施朗這幫人,並沒有打算要弄出什麼虧空來,畢竟這樣太低估李皓的智慧。
而是想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告訴李皓,攤丁入畝對於朝廷的賦稅征收並無好處,反而是要徒費力氣,以此來慢慢磨掉李皓的決心。
可李皓能上他們這個當,直接問道:“是嘛,那按照你所說的,這些賬冊所寫都完全屬實,並沒有任何造假吧。”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