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 > 第一百章 老友見麵

第一百章 老友見麵(1 / 1)

推荐阅读:

施朗等人聽到這話,當即便開始了跪地喊冤。

而朝中那些與此事有關的人,也擔心要是不管,會讓施朗等人產生錯覺,當即也開始為他們求情。

隻是李皓哪裡會管這些人的聒噪,理都不理的等著侍衛抓完人,就直接選擇了退朝。

接下來的時間,李皓準備交給那些心虛的官員,讓他們儘量的多蹦躂下。

畢竟這次李皓是鐵了心,要借著這個機會,好好的清一清這個朝堂,方便之後能集中全力來實施新政。

而且還能以此次魚鱗冊造假為由,把全國的人口籍冊和土地魚鱗冊整理拉上日程。

因此李皓之後幾天,乾脆就找了個理由,停了幾日的朝會。

即使是有要事處理,李皓也隻是單獨召見朝臣。

等那些官員串聯的差不多了,有關施朗等人的口供就被錦衣衛給拿了出來,其中牽連出了一幫朝廷官員。

上至部堂,下至地方府縣都有,滿滿的寫了十幾頁紙。

接下來就是錦衣衛點名抓人,一時間都城的牢房都顯得有些不夠,這還是各地官員在原地羈押的情況下。

當然,對於這份口供,也是有不少人懷疑真假的。

因為這牽扯進來的人實在太多了,即使他們知道,這些人都是真的涉案,可他們不相信的是,施朗他們敢說。

畢竟這是自絕於世家這個階層,這對他們而言,比死都更可怕。

當然事實上這份口供,確實是有那麼藝術加工的成分,經過了錦衣衛的一些美化。

但有一點李皓可以保證,那就是抓的這些人都是罪有應得,是在錦衣衛掌握了犯罪證據後,才被扣進來的。

隨著這人越抓越多,以致於李皓再次上朝時,都感覺殿上空氣好了不少。

這回沒等李皓多說,殿下就站出了一幫人,為那些被抓之人申辯,斥責錦衣衛在胡亂抓人。

對於這幫人,李皓直接把證據甩在他們麵前,讓他們自己去看。

並承諾,若是他們在其中查出了錯誤,可以證明錦衣衛抓錯了人,那自己就立馬放人。

他們一看李皓的態度如此堅決,就明白多半是有真憑實據的。

可抱著萬一的心思,還是有人開始對這些證據展開了研究,而且無理攪三分本就是文人經常乾的事,但凡有一點漏洞,他們就能把他放的無限大。

除了這幫人外,剩下的人則又分成了兩撥,一撥是開始尋找起了救兵,比如王家兄弟、褚樊、公冶固等人。

想讓他們出麵來找李皓求情,而且他們本身也是世家集團的裡麵的人,就算是為了自己,也要出些力的吧。

另一撥人則是開始找起了錦衣衛的錯處,對錦衣衛發起了攻訐,打算來個圍魏救趙。

畢竟要是監察此事的部門犯了錯,李皓總不能再讓他們查。

隻要交給了其他人,那他們自然就有了辦法,畢竟除了錦衣衛這個李皓親手創立,並剛融入朝廷不久的衙門。

其他衙門之中,或多或少都有他們自己人,也有了從中斡旋的空間。

可是錦衣衛的錯處,哪裡是這麼容易找的,就算是偶爾被找出來個彆人的問題,李皓也果斷的給處理了。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另一方麵,他們開始聯合,準備要一起請辭罷朝。

至於更激烈的逼宮舉動,比如挑撥百姓叛亂的事,他們是不敢做的,畢竟論起武力值來,他們是真的不行。

隻可惜他們還是想差了,李皓既然都準備要動手,就絕對不會因為某個人而放棄。

而且王家兄弟他們也不是沒有準備,早早就準備了頂罪的,可就是這樣,李皓依舊給了他們降職罰奉的失察之罪。

至於請辭罷朝,李皓就更不慌了,畢竟這年頭就不缺想要當官的。

朝中又不是沒有寒門出身的官員,他們家底沒那麼豐厚,即使是被攤丁入畝了,損失也沒那麼大。

在這個時候自然就不會同仇敵愾,果斷的選擇棄暗投明,畢竟升官不香嗎?

再加上義學培養的學子,前幾批經過錦衣衛和商會的長久曆練。

對於國事又不是一點不懂,如今有了這麼多空位,就直接拉了一些能力突出的入朝。

這下就反倒讓那些請辭罷朝的官員慌了,開始向李皓妥協。

經過了這一番拉扯,李皓就讓王家兄弟等人出麵,開始向他們炫耀下,通過商會能獲得的收益。

以此徹底瓦解了這幫人,讓新政得以開始大範圍實施。

一晃又是五年過去,經過攤丁入畝和各項籍冊、魚鱗冊的核查完成。

宿國賦稅相比五年前,幾乎是增長了三分之二,使得府庫充盈。

並且義學出身的官員,也開始在朝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為李皓之後的各項政策,提供了支持。

另外在工業生產上,初步完善生產標準,在重要的工業產品上實現了流水線生產。

還有在軍隊建設上,神機營也擴大到了近八萬人的規模,還有騎兵也達到了近五萬人,剩下步兵也基本完成了整訓。

由此李皓的眼光,就開始從內部轉移向了外部,打算繼續開始統一的征程。

隻不過這就需要一個理由,和選定首先動手的目標。

此時宿國的外部環境也與五年之前大不相同了,畢竟這五年時間,李皓的重點主要就放在了國內。

在外部隻是保持了與楊行遠的互動,所以在經過李隼長期的拉攏後,琰國最終倒向了安國。

由此形成了,安、琰兩國同盟和宿、梧兩國同盟對峙的局麵。

而且就算是在宿梧同盟裡麵,梧國對於宿國的戒心也是日益增強。

畢竟這年頭,不僅弱是一種原罪,強也同樣是。

現在這種情況,即使李皓邀請梧國去滅亡琰國,楊行遠都未必敢答應。

因為楊行遠現在對於自家實力,已經有了很深切的認知,他也擔心在琰國滅亡之後,自己就成了下一個受害者。

在這種情況下,李皓就想著邀楊行遠會盟,反正滅亡了褚國之後,原本不接壤的宿梧兩國,也已經有了連接的土地。

隻不過可能是因為上次,褚帝和李皓會盟而亡國的經曆,又或者是楊行遠被安國俘虜的經曆。

以致於讓他不敢再前往邊境,便回信拒絕了這次會盟。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