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杜雲瑟(1 / 1)

推荐阅读:

清明前夕,細雨蒙蒙,東北肥沃的黑土地已冒出點點綠意,天氣回暖,路上行人換上了薄衫,漳縣縣城裡四處可見賣上墳祭祀用品的香火攤子。

晌午過後,兩人一馬走入城中,走在前麵牽馬的那位少年郎猿臂蜂腰,行動間顧盼神飛,一看就是位練家子。

側後他半步的青年男子背著書箱,烏發如墨,容貌俊美,一副端方君子做派,雖一身寒酸布衣,卻如芝蘭玉樹般散發著清冽的光澤。

“雲瑟,這就是你老家?接下來的路怎麼走啊?”吳深摸了摸駿馬的鼻子,問身邊的人。

杜雲瑟抬眼看著熟悉又陌生的漳縣街景,心中思緒萬千,片刻後回答,“我已六年未曾回來,且家在鄉下,不熟縣城的路。”

吳深大開大合地拍了拍杜雲瑟的肩膀,“你這次回來能待很久,伯母在天有靈肯定很高興。”

杜雲瑟沒有回答,生母急病的信傳入京中時,杜雲瑟正被困在恩師文暉陽府上,等他終於拿到被攔在府門外的信件,同時傳到的,還有母親已經病逝的消息。

那天他抬頭看了許久的天空,回去換上麻衣,朝杜家村的方向磕了九個頭,在戒備森嚴的文府大門內跪了三天,直到聖上下旨讚他純孝,恩許他歸家祭母。

杜雲瑟覺得自己當不起“純孝”二字,如果他真的做到了孝,就不會父母去世時都不在身邊了,父親離世他尚能趕回來送葬,母親之死他卻連葬禮都未能參加。

每每思及此事,杜雲瑟都覺得自己愧為人子,無比自責。無論有多少不得已之處,沒有做到就是沒有做到。

吳深見狀知道自己勾起了杜雲瑟的傷心事,連忙找補,“伯母看到你平安回來,一定不會怪你。這樣,正好明日是清明,我多留一日,買些香火祭品和你一起去祭拜伯母,幫你說說好話。”

杜雲瑟已經回神,“聖上下旨讓你十五日內趕赴任上,一天都不能耽擱,你在城裡休整一下,今晚就得繼續趕路。”

吳深聞言悶悶不樂,“你說聖上到底是什麼意思,抄了我家,把我全家人都流放去南邊,偏偏點我去東北邊境當個總旗。”

吳深是當朝大將軍吳定山的老來獨子,幾個月前,震驚朝野的江南結黨貪墨案事發,矛頭直指東宮太子,聖上大怒,發落了一大批朝臣,為太子說話的當代大儒文暉陽被下獄,太子的堂舅吳定山也被革職抄家,全家流放。

天子一怒,威如雷霆,無人敢再觸其黴頭。

“聖上留吳家一命,還對你另做安排,應該不會徹底舍了吳家,你先遵旨行事,萬不能再出差錯。”

“我也這麼想,可一個總旗——”吳深搖了搖頭,他可是大將軍之子,被貶到邊關當個正七品的麾下隻有五十人的總旗,落差可謂極大。

“我出京前,匆匆見了我父親一麵,他讓我儘忠職守,奮勇殺敵,不用掛念他們。南邊潮濕多瘴氣,抄家後他們沒剩多少家當,也不知道能不能適應。”吳深唉聲歎氣。

杜雲瑟眸光微動,吳定山是曾跟著聖上出征多次的老將,對當今這位皇上的了解很深,他這麼囑咐兒子,看來此案背後確實另有隱情。

杜雲瑟獲準出京幾日之後,被軟禁在東宮的太子忽發惡疾,皇上起了慈父之心,放出獄中一批與太子有關的重臣,或貶謫出京,或抄家流放,或就地軟禁,總算是都保住了性命。

吳深接旨後不敢耽擱,見過了父親便立即快馬加鞭趕往駐地,在半路碰到杜雲瑟,帶了他一程路,讓杜雲瑟比預計早到了幾天。

“文先生被軟禁在自己府上,除了不能出行,不能與外界通信,其他方麵與以往無異,你可以放心了。”吳深說著,去看路邊一個罩著雨棚的香火攤子上的東西。

“就算不親自去,也讓我買些祭品,聊表心意。”

吳深見慣了好東西,不太看得上漳縣攤子上粗糙的香火紙燭,眼睛掃了一圈,隻有擺在正中間的手畫的祭紙勉強入眼。

“這種祭紙——”吳深突然頓住。

吳家被抄家後一貧如洗,吳深被任命為總旗時,和任命文書一起送來的還有十兩銀子的安家費,他怕家人受苦,離京時全交給了父親,此時身上隻剩下三百多文錢,是預備著一路上用的盤纏。

吳深以京城的物價估算,覺得這種手畫的祭紙少說也得七十文一張,再買些紙錢和瓜果,沒有一百文拿不下來。

杜雲瑟知道他的底細,“你如今囊中羞澀,不必買這些,有心就好。”

吳深覺得臉上沒麵子,非叫來攤主問,一問嚇了一跳,被他看上的祭紙一張居然才賣十五文。

“這是今年賣得最好的祭紙,兩三天就賣出去了三百多張,明天是清明的正日子,估計還能再賣不少,我們東家這兩天一直守著畫師出畫呢,您再不定下,今天剩下的貨可要賣完了!”

攤主說話的功夫,就來了一位富家掌櫃打扮的中年男人,一口氣買了六張祭紙,說是要給祖宗們一人燒一張。

吳深驚訝地問杜雲瑟,“雲瑟,你老家物價怎麼這麼低?”

杜雲瑟搖頭,漳縣請人畫圖的價格在五十文左右,他也不明白這種祭紙為什麼賣這麼便宜。

“給我來兩張,再挑好的紙錢和瓜果包上一包,你們的筆墨在哪兒?”

吳深借用攤子上的筆墨寫好祭紙,把打包好的東西一起塞給杜雲瑟,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般舒了口氣。

他和杜雲瑟認識幾年,關係不錯,如今兩人都被太子結黨疑案波及,更是生出了幾分同病相憐的感覺。

吳深為人最講義氣,他覺得就算手頭再困難,他也於情於理都該買些祭品表示一下心意。

“對了雲瑟,你家裡現在還有什麼人啊?”杜雲瑟一向沉默寡言,吳深之前都沒機會問這些事。

“我父親是獨子,母親是外省逃荒來此的,祖父母去世多年,家中隻有幼弟幼妹,還有未婚夫郎。”

“你已經定親了?”吳深挑眉。

杜雲瑟平靜地說,“六年前家母為我定下的,一直在我家中。”

吳深笑道,“我都不知道這事兒,真想看看那些想招你當東床快婿的人家聽了後是什麼表情。”

杜雲瑟搖頭,“我從未隱瞞過此事,隻是有些人家不願放棄。”

吳深倒也明白那些人家的心思,反正隻是一個鄉裡的童養夫郎,修書一封退親即可,不礙什麼事,可杜雲瑟就是不答應。

“我說,未來嫂子長得好看嗎,學問如何,能吟詩作賦嗎?”吳深揶揄。

杜雲瑟麵色如常,“我從未見過他,鄉下艱苦,他應該沒有機會識字。”

吳深嘖嘖了兩聲,“我還以為你們這種文人才子都愛知書達理的絕代佳人呢,你倒是好,跟個道士似的,就沒見你對美色感興趣過。”

杜雲瑟看了吳深一眼,“結親應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重要的是品性和康健,你過於看重皮囊,反而會一葉障目錯失良緣。”

“行行行,我知道了,不該說你未婚夫郎的。”吳深調侃不成,反被杜雲瑟教育了一番,隻能舉手休戰。

吳深牽著馬和杜雲瑟向縣城裡麵走去,打算找家客舍休息半天,吃些東西,好繼續趕路,走著走著,吳深突然停下腳步,劍眉緊蹙。

“剛才過去的那輛騾車不對勁。”

吳深雖然是吳定山的老來獨子,但吳定山從沒有因此嬌養過他,自幼勤學苦練讓他不但武藝高超,還耳目過人。

杜雲瑟側眼看向那輛在他們身後十幾米外停下的騾車,也看出了些端倪。

微雨天氣,這輛裝滿大箱子的騾車上麵卻沒有蓋油布,仔細觀察,一些箱子不起眼的角落還開了幾個銅錢大小的洞,像是專門留著給活物透氣似的。

“那些箱子裡有活人。”吳深壓低聲音給杜雲瑟說,“應該是拐子。”

有的人牙子不願出錢,或收不到好貨,便會偷偷拐了好人家的兒女運到千裡之外賣出,裕朝律法嚴懲此事,卻依舊屢禁不止。

見騾車停下後,路邊一座不起眼的小院的門突然打開,走出幾個健壯男人卸下那些箱子搬進院裡,杜雲瑟拉著吳深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向前走。

“他們人多勢眾,拿你的任命文書去縣衙調集衙役抓人。”

吳深不是魯莽的性子,沒有非要自己一個人衝上去逞英雄,“我們快點,當心這群牙子跑了。”

縣令與總旗一樣是正七品的官職,但裕朝文官地位高於武官,所以吳深見到漳縣縣令後先行了禮,再急急說了人牙子的事。

縣令王楚慈在漳縣任職多年,深恨拐子之事,他知道事情緊急,沒有寒暄也沒有推辭,直接點了十幾個衙役跟著吳深去拿人。

半個時辰不到,那群還不知道自己哪裡露了餡的牙子已經被抓到了公堂,箱子裡的人也被放了出來,是一個被迷暈過去的十七歲的小哥兒,院子裡還有一個十五歲的哥兒,都容貌清秀,眉眼動人。

王楚慈一審,才知道這群拐子不止在漳縣作案,在周邊其他幾個縣也有渠道,那個十五歲的哥兒就是從隔壁縣拐來的,十七歲的哥兒則是漳縣縣城裡一個富戶家的孩子。

“你們已經得手了,為什麼不像以往那樣迅速逃走,而是繼續逗留在城內?”王楚慈沒有放過細節。

為首的拐子被打了一頓殺威棍,嚇破了膽子,現在已經是問什麼就說什麼,“回大人的話,我們本來是打算綁了縣裡的這個哥兒就立即走的,因為昨天有個熟人說清明節在鄉裡還有一個大單,才想冒險多留一日,誰料一不留神就被抓了……”

回想為首的那個少年人的好身手,拐子心中充滿了悔恨與不甘,他就不該貪這一下!

王楚慈聽到其中竟還牽扯了一個案子,怒拍驚堂木道,“你們清明要去鄉下哪裡?拐哪家的人?速速給我從頭交代清楚!”

拐子嚇得一縮,忙不迭喊道,“是、是杜家村一個叫秋華年的哥兒,是他娘家堂兄和弟弟介紹的!”

站在側麵的吳深正認真聽著,突然挑了挑眉,他發現,自己身邊杜雲瑟的身體在一瞬間繃直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