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破曉以後 > 第四章 不準進入

第四章 不準進入(1 / 1)

推荐阅读:

巳時,清晨的陽光灑在涯石街上,石板路泛著淡淡的光澤,何家夫妻倆牽著何煦春的手,緩緩走在這條熟悉的街道上。

孩子背著小小的書篋,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麵,時不時回頭催促父母喊道:“爹娘快點跟上來”。

涯石街兩旁的房屋錯落有致,遠處是連綿起伏的青山,山腳邊是一大片竹林,何煦春一家邊住於此。山腳下是一片片整齊的稻田,田裡的水映著天光,泛著粼粼的波光。幾隻白鷺在田間悠閒地踱步,偶爾低頭啄食,顯得格外寧靜。

沿著田埂小路,一家人走到了夕水街。夕水街因一條蜿蜒的名叫夕水的小河而得名,河水清澈見底,岸邊垂柳依依,柳枝輕拂水麵,蕩起一圈圈漣漪。河上有一座古樸的石橋,名為夕水橋。橋身由青石砌成,橋欄上雕刻著簡單的花紋,橋下的流水潺潺。

走過習水橋,不遠處便隱約傳來文武堂的鐘聲。何煦春加快了腳步,夫妻倆相視一笑,跟了上去。遠處的山、近處的田、腳下的橋,還有那悠悠的夕水,仿佛都在為這一天的開始輕輕祝福。

來到學堂門口,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氣派。與其說是一座學堂,不如說是一座占地大一點的農家小院。

學堂的大門並不顯赫,卻彆有一番古樸的韻味。它像極了鄉間的農家小院,透著幾分親切與樸實。大門由紅木與綠竹巧妙拚接而成,紅木的厚重與綠竹的輕盈相得益彰。門框上雕刻著簡單的花紋,線條流暢卻不繁複,顯得格外雅致。門板微微泛著歲月的痕跡,紅木的色澤在陽光下顯得溫暖而深沉,綠竹的部分則依舊青翠欲滴,仿佛剛剛從山間砍下一般。

門楣上方懸掛著一塊木製門牌,上麵用遒勁的楷書寫著“文武堂”三個大字。字跡蒼勁有力,墨色深沉,仿佛蘊含著無窮的力量與智慧。門牌四周點綴著幾片竹葉的雕刻,與門框的綠竹相呼應,顯得格外和諧。

大門兩側是低矮的竹籬,籬笆上攀爬著幾株藤蔓,綠葉間零星點綴著幾朵小花,顯得生機勃勃。門前的石板路上落著幾片竹葉,微風拂過,竹葉輕輕翻動,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低聲訴說著學堂的寧靜與莊重。

站在門前,仿佛能聽到院內傳來的朗朗讀書聲,感受到那份屬於鄉間學堂獨屬的氣質。

“什麼人站住。”學堂大門的守衛哄道“這兒是文武堂,不是菜場不可隨便入內,還請回。”

文武堂的守衛身高足足有八尺,身穿黑褐色的似鐵一樣的鎧甲,散發著無人不可敵的氣勢。何景辰看著他們的模樣聽著他們的哄聲後瞬間被鎮住了,連話都不敢大聲講。

夫妻倆清楚文武堂內學子的家世在東塘小鎮非富即貴,連最有權勢的唐家與李家的子女也在此上學。他們隻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戶。但此時,他們也明白不能夠畏縮,要鼓足勇氣為何煦春爭取來讀書的機會。

何景辰道:“大人,咱們帶著孩子來文武堂不為彆的,是來求學的,您放咱進去找山長商量商量,行嗎?”

劉豐年附和道:“是啊,是啊。大人,我們是來給咱家孩子求學的。”

守衛打量了一下他們一家三口。男子身著灰褐色的粗布短衫,袖口磨得發白,腰間係一條舊麻繩;女子穿著褪色的藍布裙,補丁隱約可見,頭上裹著素色布巾;孩子套著父親的舊衣改小的褂子,褲腳短了一截,赤腳踩在地上。說道:“滾吧,你們應該也知道文武堂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進來上學的,我勸你們不要不識好歹。”

何景辰連忙說道:“大人,我們有求學牌,您看看行嗎?”

護衛道:“我管你什麼牌子不牌子的,快滾,再不走我可就趕人了。”

何煦春見狀,急得眼眶泛紅,扯著母親的衣袖低聲道:“娘,我想讀書……”女子心疼地摟住孩子,忍不住提高了聲音:“我們雖是窮苦人家,但孩子一心向學,為何連門都不讓進?”何景辰也按捺不住,聲音漸漸大了起來:“讀書是好事,我們還有讀書牌,你們怎能如此不通情理!”

吵鬨聲引來了路人的側目,也驚動了學堂內的山長。不一會兒,一位身著青衫、須發花白的老者緩步走來,神色威嚴卻透著幾分慈祥。他看了看一家三口,又瞥了一眼護衛,沉聲問道:“何事在此喧嘩?”護衛連忙躬身解釋:“袁山長,這三人非要硬闖,小的隻是按規矩辦事。”

何景辰見狀,急忙上前拱手行禮:“山長大人,我們並非有意冒犯,隻是孩子一心求學,我們還有夕元總督賜的讀書牌,還請山長成全!”山長目光落在那塊牌子身上,隨即沉吟道“求學之心,不分貴賤。既然如此,進來吧。”

一家三口聞言,頓時喜出望外,連連道謝。孩子更是激動得淚光閃爍,緊緊攥著父母的手,仿佛抓住了未來的希望。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