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天色還未完全亮透,薄霧籠罩著村莊,遠處的山巒在朦朧中若隱若現。五歲的何煦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從木板床上坐起身來。他的小臉還帶著幾分困意,卻很快被一股熟悉的香味喚醒——那是母親正在灶台前忙碌的早餐香氣。
他跳下床,赤著腳跑到廚房門口,探出半個腦袋。灶台上,一口大鐵鍋裡正煮著熱煮著的熱氣騰騰的粥。
劉豐年看見兒子醒來便朝他說道:“煦春,快去洗臉,今天是二月七,等你爹收拾好竹具,咱們就開飯,然後你爺倆便去鎮上的唐街去趕集,順便為你過幾天的生日購置一些物品”
唐街是東塘小鎮中心二街之一,是由於東塘一戶大戶人家唐家位於此而稱呼為唐街。
何煦春聽到後十分開心,點點頭,飛快地跑到屋外的水缸邊,舀了一瓢冷水,胡亂抹了把臉,冰涼的水讓他徹底清醒了過來。
何景辰已經在院子裡整理竹具,將編好的竹籃、竹筐一一碼放整齊,準備裝上推車。他的動作沉穩有力,偶爾抬頭看看天色,眉頭微皺,似乎在計算著時間。何煦春跑過去,幫著父親將竹具搬到推車上,雖然力氣小,卻乾得格外認真。
回到屋裡,早餐已經擺上了桌。一家人圍坐在木桌旁,母親將一碗熱騰騰的手擀麵推到兒子麵前,麵條上撒了些蔥花,還澆了一勺自家熬的豬油,香氣撲鼻。父親端起粥碗,喝了一口,滿意地點點頭:“今天的麵擀得不錯,筋道。”兒子夾起一筷子麵條,吹了吹熱氣,大口吃了起來,嘴裡含糊不清地說道:“娘做的麵最好吃了!”
吃完早餐,父親推起裝滿竹具的推車,兒子跟在後麵,手裡提著一個小竹籃,裡麵裝著母親特意準備的幾個雞蛋餅,留著路上餓了吃。母親站在門口,目送他們遠去,輕聲叮囑:“路上小心,早點回來。”少年回頭揮了揮手,臉上滿是興奮與期待。
晨光漸漸灑滿小路,父子倆出發了。
來到唐街,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兩旁店鋪林立,紅燈籠高掛,熱鬨非凡。遠處,一座刻有“唐街”二字的朱漆大門巍然矗立,門楣上雕著祥雲瑞獸,古樸莊重。門前,商販們擺滿了各色貨物,吆喝聲此起彼伏。何煦春的眼中滿是期待。隨後邊跟隨父親來到了街邊儘頭的一處空處擺攤。
何景辰對兒子說道:“瞧,這些都是用竹子做的,咱們這兒最常見的材料。”他拿起一個竹籃,輕輕拍了拍,“這是竹籃,編得密實,裝菜裝果子都不怕漏。”接著,他又指著一個竹篩子說:“這是篩米的,竹篾要削得薄,編得均勻,才能篩得乾淨。”
兒子好奇地摸了摸一個竹簸箕,父親笑著解釋:“這是簸箕,用來揚穀子的。你看,邊緣要編得緊,底要平,才能把糠皮揚出去。”
“這些都是東塘小鎮百姓們日常所需之物,希望今天能夠多賣出一些。”
正說著,街那頭忽然傳來一陣輕微的喧嘩聲。幾個丫鬟與帶刀侍衛簇擁著一位衣著華貴的小女孩緩緩走來。那小女孩約莫五六歲,穿著一身粉色的綢裙,頭上紮著兩個小髻,手裡還拿著一隻精致的布偶。她的眼睛大大的,像兩顆黑葡萄,正好奇地四處張望。
“是唐家的小姐!”旁邊賣糖葫蘆的老李頭低聲說道,手裡的糖葫蘆杆子都忘了放下。
唐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唐家小姐平日裡極少出門,今日竟然出現在這市井街頭,著實讓人驚訝。
何煦春問道:“唐家小姐,爸爸她很特彆嗎?怎麼周圍的人都很關注她一樣。”
何景辰回答道:“那當然,這條唐街就歸他們唐家所管。這位小姑娘更是唐家唯一的子嗣,她叫作唐依穎。”
何煦春繼續說道:“唐依穎?但我看她除了穿的比我們好也沒啥特彆的嘛。”
何景辰輕輕拍了拍兒子的肩膀,低聲道:“彆愣著了,趕緊招呼客人。”
唐家小姐走到何家父子倆攤子前,目光落在那些小巧的竹籃和竹風車上,眼中閃過一絲欣喜。她輕輕拿起一隻竹風車,輕輕吹了一口氣,風車便“呼呼”地轉了起來。她忍不住笑了起來,聲音清脆得像銀鈴:“這風車真好玩!”
何煦春抬起頭,正對上唐家小姐那雙明亮的眼睛後,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幾分。他張了張嘴,奶聲奶氣地說道:“這……這是我爹編的,可好玩了!兩個銅板一個。”
唐依穎眨了眨眼睛,好奇地看著何煦春:“你也會編嗎?”
何煦春搖了搖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我還不會,但我爹說,等我再長大一點,就教我。”
唐依穎點了點頭,又拿起一隻竹風車,輕輕轉動著它的風輪:“這個我也要了!”
何景辰見狀,笑眯眯地說道:“小姐喜歡就好,這些竹具都是我們親手編的,結實又好玩。”
唐家小姐從丫鬟手裡接過幾枚銅錢,遞給何景辰父子。
暮色漸沉,唐街上的小販們陸陸續續地收攤回家了,何家父子倆也正準備著收攤回家。
何景辰點了點錢袋說“今日掙了五十六枚銅錢,大部分竹具都賣完了,走煦春,我帶你去買點肉過幾天便是你生日,到時讓你娘給你做紅燒肉吃。”
父子倆收拾好了竹具,準備回家。何煦春背著一隻小竹簍,裡麵裝著剩下的幾隻竹篩子和竹簸箕,腳步輕快地跟在父親身後。他的腦海裡卻一直回想著下午那位唐家小姐的模樣——她穿著那麼漂亮的裙子,手裡拿著精致的布偶,還有那麼多銅錢買他們的竹具。
走了一段路,何煦春終於忍不住,仰起頭問父親:“爹,為什麼大戶人家的小姐能有那麼多銅錢,還能穿那麼漂亮的衣服呢?”
何景辰聽到兒子的問話,腳步微微一頓,低頭看了看兒子那雙充滿疑惑的眼睛。他歎了口氣,伸手摸了摸他的頭,語氣溫和卻帶著一絲無奈:“煦春啊,這世道就是這樣,有的人家生來就富貴,有的人家卻要辛苦勞作才能糊口。”
何煦春皺了皺眉頭,顯然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可是,爹,我們每天編竹具,手都磨破了,為什麼還是沒有那麼多銅錢呢?”
何景辰停下腳步,蹲下身子,平視著兒子的眼睛,語氣認真地說道:“孩子,富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那些大戶人家,有的是祖上積攢下來的家業,有的是靠聰明才智掙來的。咱們家雖然窮,但隻要勤勞肯乾,日子總會慢慢好起來的。像他們唐家便是因為其家中祖上有人為朝中武將,在邊關立了功,其子孫才有這福氣。”
何煦春低下頭,踢了踢腳邊的小石子,聲音低低的:“可是……我也想穿漂亮的衣服,也想有那麼多銅錢,這樣爹就不用那麼辛苦了。”
何景辰頭聽了,心裡一酸,伸手將兒子摟進懷裡,輕聲說道:“傻孩子,爹不辛苦。隻要你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爹就心滿意足了。再說了,咱們雖然沒錢,但有手有腳,能靠自己的本事吃飯,這才是最踏實的。”
何煦春靠在父親的懷裡,沉默了一會兒,忽然抬起頭,眼睛亮晶晶的:“爹,我以後一定要學會編更多的竹具,掙好多好多銅錢,讓爹娘過上好日子!”
何景辰頭聽了,忍不住笑了起來,眼角微微濕潤:“好,好,爹等著那一天。不過啊,孩子,你要記住,錢雖然重要,但做人更要踏實本分,不能為了錢丟了良心。”
何煦春重重地點了點頭:“我記住了,爹!”
父子倆繼續往家走,夕陽將他們的影子拉得老長。何煦春的心裡雖然還有疑惑,但他知道,隻要跟著父親,踏踏實實地過日子,總有一天能讓爸媽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