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明:剛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 第一卷 第16章 給勳貴和宗室們找點事乾(上)

第一卷 第16章 給勳貴和宗室們找點事乾(上)(1 / 1)

推荐阅读:

錦衣衛特製的牢房中,洪武大帝朱元璋和涼國公儘皆沉默不語,飽經滄桑的眸子中充斥著濃濃的錯愕和遲疑。

儘管剛剛曹爽的言論聽上去有些荒誕,但對於他們這些統治階層而言,卻是心有所感。

事實上,早在前宋的時候,有關於海上貿易的記載便屢見不鮮,尤其是隨著蒙古帝國近乎於瘋狂的西征,亞歐大陸雙方之間本是斷斷續續的聯係又被重新恢複。

回首大明朝的開國曆程,形形色色的西洋人,波斯人,色目人簡直隨處可見。

蒙元統治者也對這些"樣貌怪異"的番邦人士委以重任,甚至將國家的財政大權交到這些人的手上。

故此,至少對於洪武大帝朱元璋而言,他內心十分清楚海上貿易存在的巨大利潤。

但他的大明不比前元,如若朝廷貿然開放海禁,隻怕那些本質淳樸的農戶們也會離開生養他們的土地,被海上貿易巨大的利潤所吸引,繼而影響到大明的國本。

開放海禁,實在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深吸了一口氣,朱元璋默默眯起了眼睛,等待著隔壁的曹爽給出答案。

"先生有所不知。"

"正是因為海上貿易牽扯到的利益過於巨大,父皇才不得不謹而慎行。"

"朝中有些大臣,關於禁海的態度,可是比父皇還要堅決呐。"

一聲苦笑過後,燕王朱棣緩緩道出了一則在朝野中"心照不宣"的秘辛,表情很是苦澀。

今時不同往日。

如今的大明既不像前宋有強敵從旁虎視眈眈,隻能寄希望於海上貿易維持國家的運轉;又不像前元統治者,壓根不在乎中原山河。

國情實在不同呐。

聞言,表情深邃的曹爽罕見的沒有予以反駁,而是默默整理了一番思路後輕聲道:"燕王的意思是,擔心地方上的士紳們?"

約莫從宋末開始,地方上土地兼並的問題便日益嚴重,尤其是隨著蒙元統治者入主中原,並在地方上推行"包稅製"之後,這些在地方上享有大量土地的士紳們便愈發肆無忌憚。

元末以來,天下大亂,各地百姓均是不同程度的遭受到了戰火的襲擾,但這些在地方上掌握大量土地的士紳們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反而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朝的士紳。

而這些掌握了大量土地的士紳不僅成為了明朝維係地方穩定的"根基",也成為了反對朝廷海禁的中堅力量。

畢竟海上貿易賺的錢越多,他們手中掌握的土地便愈發不值錢。

說白了,有關於海禁與否,就是一場既得利益者與新興勢力的爭鋒。

而朱元璋作為大明的統治者,在考慮到社會穩定等因素以及海上貿易潛藏的諸多隱患之後,最終選擇了"偏袒"大明的士紳。

"先生說的是。"

"父皇自開國以來,便不斷清查土地兼並,並以雷霆手段徹查貪腐等問題,希望借此削弱這些士紳們的地位。"

"但奈何這些士紳在地方上傳承數百年不止,朝廷也不得不妥協呐。"

"或許在未來的有朝一日,我大明便可正式放開海禁。"

許是涉及到更深層次的國家大事,燕王朱棣顯得十分凝重,全然沒有了昨日的混不吝,而其擲地有聲的言論也令隔壁的洪武大帝朱元璋連連頷首,麵露滿意之色。

這個老四,不聲不響的,倒是有點令他刮目相看了,居然能體會到他的難處了。

"燕王殿下,錯了!"

猛然間,曹爽慍怒的聲音便在牢房中響起,其炯炯有神的目光中閃爍著溢於言表的憤懣。

"縱觀曆朝曆代,這些手中掌握著大量土地的士紳,其地位非但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受到影響,反而會愈發牢固。"

"假以時日,這些地方上的士紳們還會與地方官員沆瀣一氣,形成一個全新的利益集團。"

"繼而直接影響到朝廷中樞的運轉和決策。"

此話一出,牢房內外的溫度仿佛降至冰點,儘管朱元璋表情沉凝,但其身上卻散發出了濃濃的殺意,使得身旁的涼國公藍玉都忍不住屏氣凝神。

因為深知農民疾苦,地主階級腐敗,故此朱元璋自即位以來,便對貪官汙吏進行了最為嚴酷的刑罰。

但現在卻有人說,在地方上掌握著大量土地的士紳階級非但不會因為朝廷嚴苛的律法,導致其地位下降,反而還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愈發牢固,乃至於影響到朝廷的決策和正常運轉?

瞧著身旁臉色鐵青的洪武大帝,涼國公藍玉心中忍不住咯噔一聲,暗道這位布衣出身的陛下,十有八九又要在全國範圍內,掀起針對於土地兼並及官員貪腐的調查了。

"先生會不會有些言過其實了"

"百無一用是書生。"

"父皇吸取前宋的教訓,將我大明軍權儘數收歸五軍都督府,令武勳們身居要職。"

"隻要我大明的武勳不倒,那些士紳們永遠難以抬頭。"

短暫的沉默過後,燕王朱棣有些遲疑的開口,其鏗鏘有力的聲音中充斥著濃濃的自信。

在他看來,隻要大明的軍權被這些與國同休的勳貴們所掌控,地方上的士紳們永遠影響不到朝廷,更彆提動搖國本。

"燕王覺得,我大明的武勳可以永遠壓製朝中的文官士紳?"

對於燕王朱棣提出的疑問,曹爽並沒有予以回答,而是重新拋出了一個問題,熾熱的眼眸中湧現著些許考究。

這便是時代的局限性,無論是驅逐韃虜,恢複漢人江山的洪武大帝,亦或者北征塞外,封狼居胥的永樂大帝都絕不會想到,大明的武勳們會在未來受到"滅頂之災"。

"或許無法永遠壓製,但總能在朝中占據一席之地才是。"

望著曹爽那雙炯炯有神的眸子,於軍中威望甚高的燕王朱棣終是給出了一個沒有過於絕對的答案。

"嗬,一席之地。"

"即便沒有特殊情況,武勳集團至多百年時間,便會徹底失勢,將軍權拱手相讓。"

"若是有特殊變故的話,這個時間還會節點還會提前。"

嘶。

聞聽自己親手扶持,欲與朝中文官士紳相對抗的武勳集團至多百年便會徹底失勢,牢房外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眼中湧現著濃濃的驚恐。

"這是為何"作為武勳集團中的一份子,涼國公藍玉此時也滿臉狐疑,忍不住喃喃自語道。

此時的燕王朱棣也是滿臉不解,胸口不斷起伏著,喉嚨上下吞咽不止,顯得頗為激動:"請先生賜教。"

"人力終有窮儘時,大明不可能無休止的開疆擴土。"

"但士紳們,卻必然會迎來每三年一次的科考。"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