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瓛!"
望著朱允炆漸行漸遠的背影,洪武大帝鏗鏘有力的呼喝聲再度於幽靜的宮殿中響起。
"臣,參見陛下"
幾乎是話音剛落,一名身材魁梧,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冰冷氣息的武將便在諸多宮娥內侍驚駭的眼神中緩緩邁進乾清宮,並跪倒在大殿中央。
如若有懂行的人在此,瞧其身上所穿的鬥牛服,以及腰間佩戴的繡春刀,便能判斷出此人便是令洪武朝文武百官儘皆敬而遠之的錦衣衛指揮使。
"即刻自錦衣衛挑選乾吏,火速前往西安和太原,給咱將老二和老三的王府上上下下梳理一遍。"
"凡是有來曆不明者,或是與京師來往頻繁者,直接殺了!"
"此事,由你親自操辦!"
儘管朱元璋的語氣算不上激昂,但在場眾人皆是能夠聽出其強壓的驚怒。
"臣,遵旨!"前些時日剛剛成為新任指揮使的蔣瓛深知自己"天子鷹犬"的身份,波瀾不驚的臉上並沒有因為朱元璋的話語而露出太多吃驚之色。
不過作為陪同朱元璋自詔獄歸來的"當事人",涼國公藍玉的臉上卻是露出了些許狡黠。
他知曉,這位出身亂世,殺伐果斷的洪武大帝,心神已經開始動搖了。
至少,不再像之前那般近乎於孤注一擲的屬意皇長孫朱允炆。
"藍玉,你也歇著去吧。"
"允熥那邊,你得空親自去瞧瞧。"
或許是不忍破壞心底的最後一絲幻想,一生都在渴望親情的朱元璋終究沒將"家事"交予錦衣衛負責,而是令作為外戚的藍玉負責。
"臣遵旨!"
聞言,藍玉趕忙躬身應是,並且疾步朝著外間而去,神情頗為釋然。
近些年,朝中有關於彈劾他"擁兵自重","驕橫跋扈"的聲音屢見不鮮,甚至還有人稱他藍玉蓄意謀反,但他卻從未將其放在心上。
畢竟,無論是此時端坐於皇位之上的洪武大帝,亦或者前些時日撒手人寰的太子朱標心中皆是心知肚明,他藍玉作為朝中人儘皆知的"太子黨",既沒有謀反的能力,也沒有謀反的動機。
但奈何天妒英才,隨著太子朱標撒手人寰,他藍玉的處境也瞬間岌岌可危起來。
生死皆係於洪武大帝朱元璋的一念之間,而這個能決定他生死的關鍵因素,便是大明下任儲君的人選。
若是朱元璋有意扶持長孫允炆即位,以朱元璋的心性,必然會尋個莫須有的由頭,將其賜死,繼而為在軍中並無太多根基的新帝掃平障礙;但若是眼下尚在詔獄中的燕王即位,他藍玉便有了一絲活路。
即便他此前和燕王朱棣私下裡頗有矛盾,但憑借著他此前取得的赫赫戰功,頂不濟也能留得一條命,富貴一生。
想到這裡,藍玉便忍不住加快了腳步,心中對朱允熥的態度,也由最初的悲憤和憐憫,逐漸變成了期待
他那位身份尊貴的外甥孫,可千萬要如那曹爽所說,在東宮"如履薄冰",境遇不堪呐。
近乎於同一時間,皇長孫朱允炆在回到東宮之後,並未按照朱元璋的吩咐,第一時間前往靈堂,為他的父親朱標守孝,而是腳步沉重的行至偏殿。
在這裡,幾名同樣身穿孝服的文官正並肩而坐,一絲不苟的處理著公文政務。
聞聽耳畔旁腳步聲響起,相對年輕的齊泰最先反應了過來,趕忙撩起袖袍跪倒:"見過殿下"
稍一錯愕過後,偏殿內的其餘幾名文官也是紛紛跪倒在地,異口同聲的呼喝道:"見過殿下"
或許是心不在焉,或許是內心十分享受被人吹捧的感覺,及至幾名文官的叩首聲響起,朱允炆方才後知後覺的擺手道:"幾位先生,快快免禮。"
作為東宮太子朱標的長子,洪武皇帝的長孫,他雖是不能直接插手政務,但平日裡多多少少也與朝中官員產生了些許交際。
這一點,無論是他的父親,亦或者祖父朱元璋,均是予以了默認。
而其中官職最為顯赫的,便是剛剛說話的齊泰,如今已是官至兵部主事,仕途一片光明,就連自己的皇祖父,也對其青睞有加。
"殿下,事情如何?"待到起身之後,見偏殿四下無人,便有一名身穿青色官袍的文官,急不可耐的低聲詢問道:"劉學士,可是進宮覲見陛下了"
此人名為黃子澄,現任翰林院編修,平日裡與東宮太子朱標,尤其是眼前的皇長孫朱允炆來往密切。
"讓諸位先生失望了"在幾名文官有些不解的眼神中,朱允炆緩緩搖了搖頭,隨即便將剛剛在乾清宮內外發生的一切,告知給了眼前的幾名"恩師"。
這幾人,不但是對他傳道受業的老師,更是他敢於覬覦那至尊之位的底氣所在。
"劉學士未能進宮?"
"陛下震怒,還令殿下您回東宮,為太子守靈?"
"涼國公隨侍在側?"
"陛下出宮了?"
隻片刻的功夫,各式各樣的驚詫聲便在偏殿中響起,使得朱允炆的臉色陰晴不定。
這些人不愧是他的"恩師",三言兩語間便是令他茅塞頓開。
或許今日他遭受冷遇的根本原因,並不是一向對他不冷不熱的涼國公藍玉,而是來自於宮外的某些因素。
自己的皇爺爺一定是在宮外發生了什麼事,隨後才波及到了自己的身上。
而他隻需知曉自己皇爺爺在宮外遭遇的一切,便可想出破解之法。
"殿下勿慌。"正當朱允炆自作聰明,準備派人前往宮外打探消息的時候,耳畔旁便是響起了一道鏗鏘有力的聲音。
放眼望去,一名瞧上去不過三十餘歲的中年人緩緩起身,臉上瞧不出半點慌亂之色。
不知是何等原因,此人並非像剛剛說話的齊泰和黃子澄一樣身著象征著地位的官袍,而是普通讀書人的打扮。
"方先生有何教我?"
見此人說話,朱允炆也趕忙強行壓住心中的思緒,態度頗為恭敬。
這方孝孺可是早在十年前,便因博學多才,被人舉薦入朝輔政,並得到了自己皇爺爺的賞識。
隻奈何彼時的方孝孺過於年輕,這才沒有在朝中任職,直至幾個月前方才重回京師。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乃是人倫綱常,殿下不必急於一時。"
"陛下今日或許是心情不佳,這才波及到了殿下。"
"如今殿下隻需準備好一篇策論,隨時應對陛下的檢查,便可穩坐大明的儲君之位!"
一番激昂慷慨的話語過後,本是有些嘈雜的偏殿瞬間安靜下來,齊泰和黃子澄等人的眉眼間均是難掩興奮之色。
他們之所以冒著殺頭的風險,私下裡與眼前的皇長孫結交,圖的不就是日後的從龍之功嗎!
"還請方先生教我!"
麵對著心心念念的儲君之位,饒是朱允炆終日訓練自己的喜怒哀樂,此時也難以保持足夠的鎮定,放大的瞳孔中滿是渴望。
"策略很簡單,無外乎八個字而已,"微微擺了擺手,方孝孺臉上露出了一抹耐人尋味的笑容,而其接下來的話語更是令眾人頷首不止。
"厚待諸王,削其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