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惟十一年。
正月新春,長安歡慶。
初九,兩儀殿中一派肅然。
朝中所有在宰相,六部尚書,九寺寺卿,軍中所有大將軍將軍,全部在列。
“吐蕃要派使者來長安覲見。”李承乾放下手裡的奏本,側向看向長孫無忌道:“舅舅怎麼看,自從那五萬兩黃金全部送入大唐之後,吐蕃很久沒有派人專門來長安了,這一次他們想乾什麼?”
長孫無忌站出拱手,認真的道:“陛下,應該是高句麗的事情,讓吐蕃人察覺東島的事情已經接近尾聲,大唐可以轉向西顧,所以他們才派人過來看看。”
“新羅的事情,連長安城中也沒有多少人知道,所以,他們應該還沒有察覺到新羅的事情。”李承乾微微抬頭,說道:“所以應該是新羅殺入平穰的消息,被吐蕃人知曉了,達瑪仁增如今為吐蕃國相,猜到這些並不難。”
“鬆讚乾布為吐蕃讚普時,麾下有七賢臣,甚至祿東讚都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這些年,雖然老一輩的人物死的死退的退,但是年輕一輩已經逐漸的成長了起來,尤其是達瑪仁增還活著,這是個能屈能忍的老家夥。”長孫無忌麵色凝重的拱手。
鬆讚乾布死的那幾年,是達瑪仁增穩定住了吐蕃的局勢,給年幼的芒鬆芒讚爭取了成長的期間。
而在這之間,大唐成功的平定了西突厥,還有高句麗和新羅,隻剩下一個百濟,年內就能平定。
雖然說大唐依舊還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來治理消化這些國家,但大唐已經逐漸的能騰出手來應對吐蕃的威脅。
雖然距離大唐完全準備好滅吐蕃,還需要幾年的時間,但這不妨礙吐蕃人提前感到不安,提前來試探大唐的虛實。
“刺探虛實。”李承乾微微抬頭,看向群臣道:“眾卿說說吧,此事,大唐該如何應對?”
群臣一陣寂靜,最後,李勣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大唐即將空出手來是不爭的事實,同樣,大唐這些年對吐蕃的覬覦,吐蕃人也心知肚明,所以臣以為,這些該遮掩遮掩,但卻要在這些之下,留出一些,讓吐蕃人放鬆。”
“細說!”
“喏!”李勣躬身,想了想,他繼續說道:“陛下,大唐要滅吐蕃,最大的問題依舊是高原瘴。
這些年,雖然在不停的培養能夠適應高原瘴的士卒,但實際上,人數依舊不夠理想,還有邏些還位在高原深處更高的地方,那裡高原瘴更重。”
殿中群臣神色肅然起來。
李勣和梁建方這幾年在西昌州和東西吐穀渾,閻立本在岐州,李德謇在蘭州,房仁裕在沙州,還有李道宗在劍南道,王仁祐和盧承業在鬆州,最後還有頂在通天河的李君羨,這些年軍中士卒來回調動,就是為了更好的適應高原環境。
可即便是如此,訓練出來的士卒也遠遠不夠。
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李承乾開始在東西吐穀渾,東西突厥,黨項,招收大量的外族忠誠士卒成為府兵,用於將來對吐蕃的作戰。
可即便是如此,用來擊敗吐蕃或許夠了,但是距離滅亡吐蕃,甚至是治理消化吐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臣以為,應當讓吐蕃知道這一點,甚至讓他們知道大唐對此的準備嚴重不足,甚至不足以在高原深處開戰。”李勣神色冷冽,然後輕聲說道:“這樣,他們就會放鬆。”
“但也有可能是他們以此,會在高原深處布置陷阱,引誘大唐殺入。”長孫無忌轉身看向李勣,神色嚴肅。
“不錯,朕雖然知道和吐蕃在高原深處必有一戰,但還是希望在此前能讓高原之下,最大程度的殺傷吐蕃人的主力。”李承乾輕輕敲敲禦案,然後認真的說道:“不然,朕寧願等。”
大唐遠比吐蕃要強大,在高句麗,百濟和新羅,還有西突厥被逐漸消化的時候,大唐所能儲存的戰爭潛力,遠比吐蕃要增長的快,時間越長,大唐準備的越充分,和吐蕃之間的差距就越大,將來就越容易滅亡吐蕃。
“從容和耐心,是陛下最大的利器。”李勣拱手,說道:“隻要讓吐蕃明白這一點,他們就會恐慌,因為時間不站在他們那一邊。”
殿中一時間靜了下來,所有人都驚訝的看著李勣,這手段不錯啊,不過怎麼有些熟悉的味道。
“便這樣吧,此次吐蕃人到長安,英國全權處置。”皇帝帶著輕笑的聲音傳來。
群臣頓時恍然,這種仔細算計的手法,不正是皇帝一貫最精通的嗎?
好你個李勣,真會拍馬屁啊!
李承乾坐在禦榻上,看著李勣退回班列,持笏站立,李承乾這才看向群臣道:“吐蕃人的事情暫且按下,如今朝中最大的事情,還是要將東島三國的事情徹底安置妥當,如今已經走到了最後一步,大意不得。”
“喏!”群臣神色肅然起來。
“如今已經開年,春天裡,路上可以慢慢來,但海運已經可以啟程了,眼下時節,是時候將大唐登州和揚州所有水師全部派往百濟,一舉滅國百濟了。”李承乾拳頭輕輕的在禦案上砸了一下。
“砰”的一聲,聲音在整個大殿回響。
“喏!”群臣凜然拱手。
“一旦百濟滅國,便是整個東島歸唐之事。”李承乾轉身看向長孫無忌,問道:“舅舅,此事必須籌備妥當,朕可不想因為行事疏漏,而被史家詬病。”
“臣領旨。”長孫無忌平靜的拱手。
殿中群臣低頭之間,一時間有些好笑,現在這個時候想到臉麵了,早乾什麼去了。
李承乾沒有理會群臣,繼續說道:“三國歸唐在即,很多事情不能到時候再準備,尤其是三國歸唐之後的地方官任用,絲毫馬虎不得,舅舅,此事準備的如何了?”
“人選已經大體挑選完畢。”長孫無忌想了想,拱手道:“敢問陛下,到時,三國,整個安東,還有遼東,該如何劃定都督府和相應州縣?”
“以朕想來。”李承乾抬抬頭,說道:“當設安東大都護府,以平穰為治所。”
“喏!”群臣肅然拱手。
“設四個都督府,江北都督府,江南都督府,濱海都督府和東山都督府。”李承乾看向群臣,說道:“諸卿都能聽明白朕說的是哪裡吧?”
“大同江以北為江北都督府,大同江以南為江南都督府,百濟臨海為濱海都督府,新羅在山中為東山都督府。”長孫無忌拱手,說道:“陛下之意,是要永遠不再出現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個名字。”
“不錯。”李承乾點頭,說道:“滅其國,毀其文字,全麵推行唐文,以文教治理四都督府,百年之後,便不會再有任何人記得那裡曾經有高句麗百濟和新羅的領地,隻會記得,那裡是大唐領土,自古以來都是大唐領土。”
“那裡本來自古就是中原天下!”李義府站出,平靜的拱手。
“嗬嗬!”李承乾笑了,點點頭,說道:“此事李卿負責吧。”
“臣領旨。”李義府肅然拱手。
群臣看向李義府的眼神中不由得帶上一絲欽佩。
這種話也能坦然的說出來,不愧是人貓。
“江北都督府,分三州,菟州,北菟州和東菟州。”李承乾稍微點點頭,說道:“東菟州為江北都督府東部山區一帶。”
群臣當中不少人已經敏銳的意識到了皇帝對於安東大都督府各地山區的重視。
“江南都督府分五州,平穰州,南浦州,清海州,中川州和高山州。”李承乾輕輕敲敲桌案,說道:“中川州為羈縻州,讓安東大都督探查清楚,究竟有多少百姓,不願意歸附大唐,全部遷往中川州,重稅重役少兵,多提防。”
“喏!”群臣肅然拱手。
他們已經清楚了皇帝的意思,不願意歸附大唐的,就逼在一州,以重稅重勞役逼其造反,然後一舉清洗。
“等個十年,若是他們屈服了,然後減免重負,讓其歸心大唐。”李承乾突然間停頓了下來,一個念頭突然在他的腦海中閃過,他現在的做法,怎麼有點像朝中對待河北和江南的做法。
先帝和高祖皇帝這麼多對待河北和江南,不會也是在對他們進行馴化吧。
李承乾將這點記下,收回心思,繼續說道:“濱海都督府分三州,濱海州,東川州和南川州,以東川州為羈縻州,東山都督府分兩州,東山州和山海州,以山海州為羈縻州。”
富饒平曠之地多為大唐直屬州,而地形複雜不易治理的地方多為羈縻州。
區彆對待,分類而治,儘可能多的快的讓一部分東島百姓歸入大唐,然後用他們來治理剩下的。
“至於更具體的州縣劃分,舅舅和吏部,兵部一起研討。”稍微停頓,李承乾說道:“想要讓東島三國百姓人心歸入大唐不易,朕的想法,是將那些最願意歸入大唐的百姓聚集在富饒之地,以他們為榜樣,吸引整個東島的人心。”
“臣等恭領聖訓!”群臣肅然拱手。
李承乾神色平靜下來,繼續說道:“朕的態度隻有一點,那就是跟著大唐的,能吃飽能吃好,不跟著大唐的,去挨餓吧,朕相信,饑餓最是能夠摧毀人心,或許不出十年,那些中川州,東川州和山海州的愚頑之輩,要麼餓死累死,要麼主動要求歸附大唐,屆時,整個安東大都護府,將再無二心之人。”
“陛下聖明!”群臣凜然拱手。
“退朝。”
……
武德殿中,整個安東大都護府的地形沙盤擺在東殿之中。
長孫無忌站在李承乾身側,拱手道:“陛下,臣以為想要讓整個三國百姓最快融入大唐,必須要先徹底抵定高句麗的人心,而想要讓高句麗人心徹底歸附大唐,那麼就必須要讓他們對高寶藏最徹底的失望,所以臣希望能夠將高寶藏送回平穰。”
“哦!”李承乾微微側身,臉上帶著一絲疑惑。
“臣在想,想要讓東島三國在禮法上,不被人挑出錯來的歸入大唐,那麼必須要讓高寶藏回去。”
長孫無忌深吸一口氣,說道:“讓高寶藏在無數平壤百姓的眼中,赤膊坦胸,一手持王印,一手持戶冊,然後過大同江,將整個東島三國全部獻於大唐,獻於陛下,將能最徹底的摧毀三國民心。”
李承乾手微微停頓,問道:“可以做到嗎?”
“可以!”長孫無忌點頭,說道:“臣和蘇勖有所策劃。”
“便按舅舅和姑父一起定的做。”李承乾平靜的點頭。
“另外,陛下,臣希望能將平穰城改名為安東城,如此天下再無平壤,再無高句麗,也再無百濟和新羅。”長孫無忌重重的拱手。
李承乾神色認真起來,看向沙盤,仔細斟酌著裡麵的利弊。
許久之後,李承乾才緩緩的搖頭道:“舅舅的想法,方向是對的,但不能太急著進行,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國俱滅,那麼必然會有大唐的三國舊族利益受損,他們必然會聚集一處,謀劃反唐。
所以以朕看,留下平壤,能讓他們的注意更多在平穰身上,如此,反過來能抓住線索……
用個十年時間,將最冒頭的這些人清理一批,然後便可以將平穰城改名為安東城。
讓什麼高句麗,什麼百濟,什麼新羅,什麼平穰,徹底在人們的記憶和曆史中被徹底的遺忘。”
“陛下是不想讓百官放鬆對三國遺族的警惕吧。”長孫無忌笑笑,隨後點頭道:“除非將東島的貴族全部遷移到大唐,不然恐怕隻有如此。”
李承乾轉過身,走到長幾之後。
長孫無忌在一側坐下。
徐安上前奉茶。
李承乾看著眼前的水汽,然後輕歎一聲道:“舅舅,朕對於一些事情的看法,可能與你不同。”
“請陛下示下。”長孫無忌神色認真起來。
“貴族遷移之事,始於秦,而盛於漢,楊廣也多有效仿,這其中有利有弊,唯看所用時機。”李承乾輕歎一聲,說道:“若是天下盛世多年,所用之地又是河南,河北和淮南,江南這樣的富庶之地,此行無妨。”
長孫無忌點點頭,他想的也是這樣。
“但如同高句麗這樣剛剛歸附的地方。”李承乾搖搖頭,道:“那些世家本身是地方支柱,雖然有些問題,但大體能夠幫助大唐穩定地方,最大的原因在於他們在當地有家有口,有牽累,可若是將他們遷移走呢?”
“彆人就會崛起。”長孫無忌一句話下意識的說出口。
李承乾點點頭,眼神冷峻的說道:“那些有家室的老貴族是不可怕的,來回拉扯便是,最可怕的,是沒有任何牽掛的新人,一旦那些老貴族被遷移走,那麼新人崛起,一切就不可控的。”
稍微停頓,李承乾看向長孫無忌道:“舅舅,想想項羽。”
長孫無忌神色頓時肅然起來。
項羽少時,還是楚國貴族,那時楚國未滅,後來秦滅楚,項燕身死,項羽一家逃遁至吳地,後來秦遷移吳地貴族,而項家趁勢打下根基,一朝反秦,立刻便是八千吳中子弟一起反秦。
“所以,有些老貴族的,在便讓他在吧,正好可以將他作為魚餌,來引誘那些三國餘孽上鉤,”李承乾端起茶杯,輕輕的抿了一口。
“陛下為安定三國之事,彈儘竭慮,臣欽佩至極。”長孫無忌輕輕躬身。
李承乾擺擺手,然後問道:“舅舅,如今新羅已滅,百濟也不遠,天下世家的動靜如何?”
長孫無忌忍不住的笑笑,說道:“恭喜陛下,原本隻是崔氏,王氏,柳氏,鄭氏和李氏動作,如今韋氏,杜氏,楊氏,裴氏,薛氏已經全部動作起來,現在再不動手,將來的好處就沒他們的了。”
“他們不過是慢了一步而已,若是沒有漢王,他們早晚也能發現其中的利益,一樣有辦法分割其中最美味的一塊。”李承乾微微搖頭,世家和皇權,還有朝廷是緊密結合的,這一點李承乾還沒法改變。
這裡麵,天下寒門的數量是關鍵,隻有天下寒門的數量多到可以動搖世家根基的時候,世家才會開始讓權。
“說了說回高寶藏的事情,找個妥當的人選送他回去吧。”李承乾眼神思索起來。
“就讓韋待價去吧,他是右衛中郎將,又在遼東待過……”長孫無忌的話說到一半,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殿外傳來。
竇知節出現在殿門口,神色激動的對著李承乾拱手道:“陛下,恭喜陛下,修儀有孕了。”
李承乾忍不住的站了,盯著竇知節問道:“確定嗎?”
“確定!”竇知節立刻點頭。
“恭喜陛下!”長孫無忌忍不住的鬆了口氣。
“朕現在就去看看,舅舅自便。”李承乾對著長孫無忌點點頭,然後焦急的邁步朝後宮而去。
長孫無忌站在原地,臉上滿是欣喜。
自從褚遂良去朝之後,柳奭便成為了長孫無忌選擇的他們這一係的未來掌權人。
不是長孫衝,也不是杜正倫,杜荷,杜構,就是柳奭。
這一下,王幽蘭的賢妃位置,算是徹底穩了。
……
沒幾日,皇帝聖旨下達,以益州長史王仁祐之女王幽蘭為賢妃。
同時,安東都護府都護蘇勖之女蘇旖為昭儀。
其他張萱是昭容,崔鸞升昭媛,蕭姿為修儀,杜倪為修媛,楊宓為修容。
徐藝為婕妤。
其他韋丹,柳瑤,薛蘭迪,裴倩,許萱等女為美人。
餘德妃空缺,令諸家爭奪。
皇後居於眾妃之上,後宮由此而定。
……
轉眼六月。
百濟白江西北,得物島。
陰雲密布,海風肆虐。
劉仁軌站在東側燈塔之上,眺望遠處的百濟大陸,眼神中閃過一絲凝重。
右千牛衛中郎將李孝逸站在一側,低聲說道:“正則兄,不必擔心,大帥率主力五萬人從北麵逼近,劉都督率戰船一百艘從白江殺入熊津江,然後順熊津江直撲百濟國都泗沘城,一戰而下。”
“郡公,不可小視任何人啊!”劉仁軌輕輕搖頭,說道:“高句麗大軍去年底便從新羅撲下,雖然遇到了冬天,但到如今六個月,依舊沒有能夠殺到百濟都城之下,可想而知,百濟已經做好了戰爭準備。”
新羅和高句麗的戰事突然激化,先是新羅屠了高句麗一座城,轉眼,高句麗就報複了回來,屠了新羅一座城。
之後,金春秋逃回了新羅,兩國大戰全麵爆發。
隨即,不知怎得,新羅就殺入了平穰。
然後,新羅就滅國了。
百濟雖然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但是長達兩年的時間,足夠百濟做好準備。
“這些年,百濟的水師,雖然多次遭受絞殺,但實際上那不過是其中的一半而已,熊津江,還有百濟南部,都還有大量的水師存在,如果他們這一次調運全部水師進行設計,恐怕會有危險。”劉仁軌麵色凝重的搖搖頭。
“所以,你老兄就設計了這一局,讓劉都督率水師一部,殺入熊津江,而自己則藏在後麵,一旦前方爆發不測戰事,立刻突襲。”李孝逸的聲音剛剛落下,就聽轟隆一聲,天空上頓時閃過一道霹靂。
一瞬間,整個得物島被徹底的照亮。
密密麻麻上百艘戰船出現得物島的四周,艦上全部都是精準待戰的大唐士卒。
“但這突然而來的暴風,很可能會導致局麵潰敗啊!”劉仁軌看著頭頂上的風暴,麵色凝重。
“沒有必要那麼擔心。”李孝逸平靜的搖頭,說道:“海上風暴,向來來的快,去的也快,而且以劉都督的能力,百濟人想要擊潰他,哪裡有那麼容易。”
“希望如此吧。”劉仁軌不由得歎息一聲。
轉過身,他的目光緊緊的盯向陸地之上,唯恐突然間就冒起無數火焰。
然而,片刻之後,暴風突然小了。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燈塔之下傳來,隨即,一名千牛衛登上了燈塔,先是向李孝逸拱手:“中郎將。”
“嗯!”李孝逸淡淡的點頭,隨後,這名千牛衛又看向劉仁軌,拱手道:“長史,王將軍詢問,是否可以出發了?”
水師副都督,水師將軍王文度。
“再等等……”劉仁軌話音未落,遠處的陸地上,一片火光突然竄了起來。
劉仁軌猛然抬頭,高聲道:“出發,殺往新羅。”
“喏!”千牛衛立刻躬身,然後轉身而走。
劉仁軌站在燈塔上,深深的看了陸地一眼,隨即轉身而下。
那是大唐水師和百濟水師已經交戰,所用的火箭引燃戰船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