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大唐李承乾:請陛下稱萬歲 > 第六百八十一章 讓陛下親自來麵對整個關隴門閥(第一更)

第六百八十一章 讓陛下親自來麵對整個關隴門閥(第一更)(1 / 1)

推荐阅读:

乾元殿中,群臣肅穆。

李承乾坐在禦榻之上,看著手裡的奏本,不時的讀出兩句:“一曰天時未至,旱災未弭;二曰東島兵凶,西域未靖;三曰吏治待整,根本當固……故請緩封禪事,以整肅吏治。”

群臣微微側身,看向站在殿中的孫伏伽。

這家夥也真是敢說,“流民萬餘,餓殍盈野”,“東有屠殺暴行,西有軍耗歲增三成”,“隱飾災情,危殆之征也”。

“請罷車駕,遣禦史巡察,緩諸夷朝貢,以免步煬帝毀天下後塵。”李承乾看向肅然站立殿中的孫伏伽,突然笑了,說道:“愛卿此奏,朕無言以對,便以此暫停封禪。”

“陛下仁德,此停封禪,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孫伏伽直接跪倒,叩首曰:“陛下賢明,大唐萬年。”

“陛下賢明,大唐萬年。”群臣齊齊躬身拱手。

李承乾拿起奏本,遞給一旁的張阿難,說道:“抄錄下來,張貼全城,傳召天下。”

“喏!”張阿難拱手之間,臉上難掩欣喜。

皇帝行事雖然多有雕琢痕跡,但很多事情,都是在順著先帝的腳步,一步步的走下去,這一點張阿難心中很歡喜。

“傳旨,門中侍中孫伏伽諫言有善,賜絹三百匹。”李承乾稍微笑笑,深深的看了孫伏伽一眼,說道:“還望孫卿日後如魏公有諫父皇一樣,諫言於朕。”

“臣領旨,謝陛下隆恩。”孫伏伽沉沉拱手。

長孫無忌在一旁看著,神色嚴肅起來。

他當然知道,孫伏伽不是魏征,他雖然一直以魏征為榜樣,不停的模仿魏征,但他永遠也成不了魏征。

因為魏征諫言,不僅是有理有據,而且心中無畏,所以,即便是麵對先帝,也能夠強諫,最後逼的先帝不得不悔過。

但孫伏伽不同,他雖然看起來如此,但很多事情,實際上不過是皇帝在允許他諫言,他才能夠暢所欲言。

實際上,皇帝不過是為天下人豎起一個榜樣而已。

魏征遇事,說不對就不對。

天下百官在上奏的時候,自己就要掂量三分。

而孫伏伽,他是以門下侍中,統合門下省,禦史台,加刑部,大理寺,還有吏部清吏司,還有地方司馬,錄事參軍,法曹參軍功曹參軍而成的一整個監察體係,逼到天下百官不得不掂量三分。

如果說他們對魏征的態度是敬,那麼對孫伏伽的態度就是畏了。

可惜,偏偏孫伏伽自己並不是太清楚這一點。

因為這一切都是皇帝刻意推出來的。

孫伏伽就是皇帝用來監察天下的一把刀。

皇帝統治天下的體係在逐漸的成型,而他長孫無忌……

“舅舅!”皇帝的聲音在上方響起,長孫無忌立刻拱手道:“陛下!”

李承乾對著長孫無忌點點頭,說道:“那件事情?”

“陛下!”褚遂良從群臣當中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凡帝王者,當追元祖,大唐元祖者,太上道德天尊李耳是也,故臣請陛下追贈太上道德天尊。”

“讓皇室,群臣,加上諸夷,一起隨朕,追贈元祖。”李承乾輕輕點頭,說道:“此事能讓天下道門全都動起來,也能讓天下佛門一樣為之震動,整個長安沸騰,諸夷使者就算是不通文化,位居其中,也能感受其事盛大。”

“是!”褚遂良忍不住敬畏的躬身,如今的皇帝,洞徹人心世事,你隻要開個頭,他就能看清楚一切。

“便如此吧。”李承乾點點頭,說道:“朕親自寫一封追封詔書,冊封元祖,為,大唐太上玄元皇帝。”

“為大唐太上玄元皇帝賀!”殿中群臣齊齊拱手。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說道:“既然要冊封元祖為太上玄元皇帝,那麼就不能在嵩山,得去一趟亳州太清宮了。

此事褚卿依舊統領諸卿,太常寺,鴻臚寺,宗正寺,少府監一起協助。”

太常寺卿趙元楷,鴻臚寺卿李義表,宗正寺卿李百藥,少府監丘行掩。

四人一起站了出來,拱手道:“喏!”

李承乾點點頭,說道:“諸般禮儀務必齊備,儘可能與道門溝通,合乎帝禮和道門科儀,同時令太子十二月初一從長安啟程,離開長安前,先去太廟祭祀先祖,敬告此事。”

“臣等領旨。”群臣肅然拱手。

“退朝。”李承乾直接起身,群臣肅然拱手道:“臣等恭送陛下。”

……

貞觀殿中,李承乾坐在禦榻上,提起細竹金筆,認真寫道:“大道混成,先二儀而立極;至人虛己,妙萬物以為言。粵若老君,朕之本係……”

一陣輕微的腳步聲這個時候從側畔響起,隨即來到了禦榻之畔,一隻青瓷茶碗被放在了禦案上。

李承乾看到了握著茶碗的纖纖玉手,他詫異的抬頭:“皇後。”

“陛下!”蘇淑走到了李承乾的身後,輕輕的幫他捏著肩膀,低聲說道:“臣妾聽說嵩山封禪之事已了,所以來看看陛下!”

“嗬嗬!”李承乾輕歎一聲,說道:“還是皇後最了解朕啊!”

放下手裡的細竹金筆,李承乾將蘇淑拉到身前,抱在懷裡,頭搭在她的肩膀上,輕聲說道:“朕的第一次封禪,就這麼草草的結束了,朕一手開啟,最後又一手終結。”

封禪啊,這兩個字又豈是看上去的那麼簡單。

雖然朝中輕巧的用追封太上玄元帝君的事情,將民心引導了過去,但李承乾心中的遺憾卻是根本沒有多少人察覺。

當然,這件事情,本身就是皇帝一手開啟,整個過程也全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其中的目的,也是為了確保大唐在西突厥的布局。

一旦有成,大唐就能夠將整個西突厥徹底納入掌控。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那條絲綢之路。

“陛下封禪轉追封玄元帝君,諸番那裡反應如何,有沒有感覺自己被戲弄了?”蘇淑稍微抬頭。

諸番國王使者的想法,才是這件事情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

“情況比預想的好。”李承乾忍不住的笑笑,說道:“雖然元祖是神靈之上的存在,三清之首,民間百姓倒還是能夠分辨的出來,可是外族卻分辨不了這麼多,不過他們在知道皇室是神靈的後裔,反而更加的敬畏起來。”

三清是神靈之上的存在,但在外族的理解中,也是神靈之一。

當然,這多少和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脫不了關係。

“外族也認神,大唐皇室是神靈後裔,他們自然更加敬畏。”李承乾突然笑笑,說道:“當然,這不包括那些野心之輩,不過便是他們,恐怕也會窺伺一下元祖和道門在整個天下的影響,從而在洛陽安靜的待下來。”

這便足夠了。

“如此便很好了。”李承乾抱著蘇淑,低聲說道:“朝中的事情,皇後不用太擔心,不管是東島三國,還是西突厥,又或者是吐蕃,一切都在緩慢穩定的推進當中,總有一天,朕會真正的封禪嵩山的。”

“嗯!”蘇淑點頭,然後說道:“不說是封禪嵩山,便是封禪泰山陛下也可以的。”

“哈哈,這可就不容易了。”

……

尚書省,尚書左仆射官廨。

“弄的隆重些。”長孫無忌看著手下的都事將一杯茶遞給褚遂良,這才繼續說道:“有些話,因為孫伏伽的上奏,所以陛下沒法說的很清楚,但追封太上玄元帝君,那畢竟是陛下的元祖,再隆重也不過分,更彆說,還有無數外夷,神秘莊肅,才最重要。”

“國公放心,這些事情,隻需要將封禪儀式轉移過去便是了,加上道門的科儀,不會有問題的。”褚遂良微微拱手。

長孫無忌點點頭,抬頭看了一側的都事一眼。

都事立刻拱手,然後倒退著從一邊退下。

長孫無忌這才看向褚遂良,問道:“上次說的那件事情,登善,你考慮的怎麼樣了?”

褚遂良心中輕歎一聲,然後看向長孫無忌道:“國公,下官想過了,便是莒國公真的致仕,中書令的位置也不會輪到下官。”

長孫無忌點點頭,說道:“孫伏伽的機會不大,陛下要用他在門下省的職責,來控製天下監察事,所以最後可能對是吏部尚書閻立德,畢竟有劉德威的前列在先,而閻立德本身便是宰相。”

褚遂良微微低頭,他知道,長孫無忌在盯著點的,一直都是吏部尚書。

吏部,這便是皇帝和趙國公這些年一直在爭的東西。

從唐儉,到楊師道,到張行成,到現在閻立德四任吏部尚書,還有薛元敬,到崔仁師,柳奭,李乾祐,四位吏部侍郎。

這幾年間,前前後後不知道發生了多少事情。

但總體而言,皇帝在吏部的直接影響力,依舊不如長孫無忌。

哪怕現在的吏部尚書是閻立德,但也依舊不如長孫無忌在吏部的影響力大。

褚遂良輕歎一聲,誠懇的說道:“國公,便是閻立德做了中書令,陛下也依舊不會讓下官就任吏部的,下官的身份在這裡擺著,陛下哪怕是用李乾祐做吏部尚書,都不會用下官,國公不如從下麵著手,著力在吏部侍郎上。”

長孫無忌不由得微微沉吟起來。

“國公!”褚遂良拱手,說道:“陛下這些年用心在外,多番征戰,如今也是勵精圖治,開始革新吏治,諸般手段層出不窮,就比如孫伏伽這件事情,陛下最後查了三四十人,其中關中出身的官員就占了一大半。”

如今的朝堂,真正在逐漸的成為皇帝阻礙的人,正是關隴門閥的人。

這一點,褚遂良看的很清楚。

這是沒辦法的,天下之大,不是一個關中出身的人才就能夠全部填滿的。

皇帝必然有用天下四方所有的人才。

可是在這之前,關隴門閥會儘可能的將他們的自己送到每一個官位上,哪怕這些人不合格。

偏偏就是這些不合格的人,引起了皇帝的厭惡。

最後被清查的也是他們這些人。

長孫無忌不由得輕歎一聲,這些道理他又不是不懂,但身處他這個位置,很難說退就退的。

“所以,國公,依下官看,國公不妨退一步吧,讓陛下自己來處理這些事情。”稍微停頓,褚遂良滿臉勸諫的說道:“國公,如今已經到了讓陛下自己來麵對整個關隴門閥的時候了。”

長孫無忌有些疑惑的輕輕抬頭,隨即眼神沉重的看著褚遂良。

褚遂良被長孫無忌用極具壓迫的目光看了一眼,他趕緊低頭。

隨即,褚遂良又趕緊開口道:“國公,下官知道國公受先帝和文德皇後大恩,一心以穩定天下為主,但有的時候退一步更好。

隻有讓陛下認識到關隴門閥的強大,還有他們對天下的重要,那個時候,才是國公重掌大權的時候。”

長孫無忌身體直接靠後,目光微微的眯了起來。

重掌大權。

長孫無忌輕輕低頭,看向褚遂良的眼中帶著一絲陌生。

“假如,陛下不需要國公就能安定關中,那麼……”褚遂良有些沉重的拱手,道:“那時候便是國公真的應該放下一切,將一切交給陛下的時候了。”

“好吧,我考慮一下。”長孫無忌抬起頭,平靜的說道:“現在還不是時候,唐儉剛致仕,我就走,天下會出事的。”

“是!”褚遂良拱手點頭。

“便這樣吧。”長孫無忌微微擺手,側過身,開始認真思量起來。

“是!”褚遂良躬身,道:“下官告退。”

……

等到褚遂良徹底的離開,輕微的腳步聲響起。

一旁的廊柱之後,尚書左丞裴熙載站了出來,對著長孫無忌拱手道:“國公。”

“他有彆的想法啊!”長孫無忌不由得歎息一聲,說道:“他說的那些,我又何嘗不知道,但我退了,總得有人頂我的位置吧,原本以為他可以,沒想到他彆有心思!”

長孫無忌一旦從現在的位置退下去,那麼他們這一係,就得有人頂起來。

不然早晚人心會全散的。

這種情況下,還有誰比褚遂良這個前任中書令,如今的禮部尚書更合適的。

尤其如此好不容易有了機會。

“褚相應該是被當年的那件事情給嚇著了,所以擔心一有窺伺上位之意,便會被陛下狠狠打擊,所以才顯得謹慎了些。”裴熙載微微拱手,說到底,皇帝已經不再是當年的皇帝了,六部尚書,當朝宰相,說貶就貶。

“算了,他既然不願意,那麼這個禮部尚書的位置便空下來吧。”長孫無忌淡漠的搖搖頭,看向裴熙載道:“你那邊藏著的那件事,可以開始動手了。”

“是!”裴熙載肅然拱手,然後小心的從一側退了出去。

長孫無忌看著前方半空中,整個人逐漸的陷入了沉思當中。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