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大唐李承乾:請陛下稱萬歲 > 第六百七十九章 若有人求到國公門下,國公能不理,便不理吧(第二更)

第六百七十九章 若有人求到國公門下,國公能不理,便不理吧(第二更)(1 / 1)

推荐阅读:

轉眼已經六月,天氣悶熱。

禦輦從兩儀殿而出,往立政殿而去。

李承乾忍不住的抬頭,看向清澈的天空,他輕歎一聲道:“今年夏天少雨,太極宮已經有些不能待了。”

“陛下!”張阿難在一旁躬身,說道:“皇後已經有八個月的身子,現在不宜前往翠微宮。”

“讓人將大明宮好好好的收拾一下,讓皇後搬到大明宮吧,那裡清涼一些。”李承乾微微抬手,大明宮位置偏高一些,沒有那麼悶熱,人少,相對涼快些。

“是!”張阿難認真躬身。

稍微停頓,李承乾問道:“郭孝恪那邊開始動起來了嗎?”

“是!”張阿難躬身,說道:“百騎司和職方司已經抽調了相關人手,用的是百騎司的名義,軍中機密,窺探者死。”

“動起來就好。”李承乾點點頭,輕聲說道:“郭孝恪動手,稍微方便一點的,就是太原郭氏的力量在這件事當中能夠體現出來,不像是太原王氏,他們太顯眼了。”

王氏有女為宮中寵妃,雖然說南北來往貿易極大,但卻是回紇人在暗中很警惕的。

郭氏雖然不如王氏那麼強盛,但實力卻不容小視,而藏在王氏的陰影之下,更容易被人忽略。

李承乾用郭孝恪,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他能夠動用太原郭氏的力量,這樣不僅能夠盯住回紇人,還能夠盯住東突厥。

“稍微看著點郭待封,查一下他內外結交的人,彆走了歧路。”李承乾微微擺手。

“是!”張阿難躬身,一句話為什麼也沒有問。

李承乾滿意的笑笑。

不過坐在禦輦上,他的神色不由得微微凝重起來。

郭待封。

前一世,大非川之敗的罪魁禍首。

因為皇帝的寵信,就敢不遵守薛仁貴的將令,最後導致有大非川之敗。

這事聽起來是那麼回事,但李承乾怎麼都有一種不對勁的感覺。

薛仁貴在前一世,是李治的信臣,甚至是救命之臣,之後又有軍中無數軍功,同時他出身聞喜裴氏,以他的身份,官職,還有皇帝的信重,哪裡是一個郭待封,想要不遵軍令,就敢不遵軍令的。

李承乾懷疑這裡麵有些不為人知的東西。

但具體什麼,他還說不出來。

這件事情必須深查。

如今梁建方坐鎮西昌州,將來大唐和吐蕃一戰不可避免,薛仁貴到時必然會參戰,若是這裡麵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力量在暗中作用,那麼就必須要提前拔出來。

……

禦輦在立政殿落下。

李承乾起身,步入殿中。

兩名明豔的年輕宮妃,站在兩側對著李承乾俯身道:“陛下!”

是許萱和賀蘭敏月。

李承乾不是第一次見賀蘭敏月了,他從她的眼神中,總是能夠看到一些野心。

李承乾輕輕笑笑,然後邁步走入內殿。

蘇旖,還有蘇淑的母親冀國公夫人馮氏,一起福身道:“陛下!”

“嶽母請起!”李承乾微微抬手,走到了床榻前,看著躺在紅色搖椅上懷孕八月的蘇淑,握住她的手,問道:“怎樣,是不是有點熱的不舒服?”

蘇淑很用力的點頭,像小孩一樣撒嬌道:“今年的皇宮,比往年要更熱些。”

“今年關中少雨,自然是要熱些。”李承乾輕輕低身,說道:“朕已經讓人去收拾大明宮了,愛妃這兩日,便可以搬過去,那邊要涼爽的多。”

“搬到大明宮嗎?”蘇淑一時間有些遲疑,低聲說道:“妾身感到有些不安。”

懷孕期間的孕婦對陌生的環境,總有些敏感。

李承乾想了想,說道:“朕讓人將蓬萊殿,完全按照立政殿來改造出來。”

“嗯!”蘇淑稍微點頭,道:“陛下,妾身想吃蓮子羹。”

李承乾直接側身道:“還不讓人送上來……記得,稍微淡一些。”

“喏!”一堆人齊齊躬身,然後轉身忙碌去了。

李承乾側身看向馮氏,說道:“嶽母,昌容今年已經十八歲,是時候入仕,朕打算讓他先做尚藥奉禦。

先積累一點官場經驗,過幾年轉任地方彆駕,然後再一步步的展開仕途,你覺得怎樣?”

昌容是蘇瑰的字。

蘇瑰是蘇淑的親弟弟,李承乾正兒八經的小舅子。

蘇亶如今是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蘇瑰的仕途,李承乾需要好好安排。

馮氏福身道:“一切聽陛下安排。”

“那便這樣吧。”李承乾笑笑,然後看向蘇淑道:“皇後沒意見吧。”

蘇淑甜甜的笑笑,搖頭道:“一切聽陛下的。”

“另外,朕會調冀州馮元常任河南縣令,正好今年去洛陽的時候,皇後見見。”李承乾稍微點了一下。

“是馮家的表兄嗎?”蘇淑忍不住的抬頭。

“是,馮家自從光祿少卿馮怦故世之後,後續便沒什麼人才了,隻有馮元常,朕還能看的過眼,便讓他任河南縣令吧。”李承乾不由得輕歎一聲。

光祿少卿馮怦也是蘇淑母親馮氏的堂兄弟,其他還有馮元常的父親馮摁也都是馮氏的堂兄弟。

“這樣不會對朝政有什麼影響嗎?”蘇淑有些擔憂的看著李承乾。

“無妨。”李承乾搖搖頭,說道:“本身就是河南縣令任期所到,所以朕才讓吏部調馮元常任河南縣令。恰好年底還有封禪之事,嵩山就在河南縣境,恰好處理。”

“好!”蘇淑點點頭,深深的看了李承乾一眼。

李承乾輕輕笑笑,無聲的點頭安慰。

張阿難站在一側,平靜的低頭。

……

大明宮,紫宸殿。

長孫無忌在丹陛之下跽坐下來,然後才看向一旁的李勣道:“的確,這裡是比兩儀殿要涼快一些。”

李勣微微點頭,看著內侍將涼茶放在眼前,然後才看向長孫無忌道:“再有一個月,陛下就要啟程洛陽呢,褚尚書那邊可曾安置妥當?”

“一切按照封禪步奏而行。”長孫無忌剛要繼續說什麼,就看到李承乾從後殿走入,他立刻就要起身:“陛下!”

“不用多禮!”李承乾穿著石青色袞龍袍,從後殿而入,對著長孫無忌等人擺擺手,說道:“舅舅繼續!”

長孫無忌拱手道:“洛陽那邊諸般行事正常,便是陛下真的封禪,也沒有什麼不妥,不過一旦東島的消息傳來,封禪立刻就可暫停。”

李承乾微微點頭,在丹陛上坐下,然後說道:“朕看,恐怕也不用等東島的消息,今年這天氣怕是就能讓封禪停止。”

“今年天下雖然乾旱,但還是沒有到成災的地步。”李勣在長孫無忌身後拱手,說道:“陛下多年來要求地方積水,如此之下,應對今年的乾旱問題不大。”

“話不是這麼說的。”李承乾微微搖頭,看著眼前的整個紫宸殿,目光抬起,看向殿外的陽光,輕聲道:“朝中的官員的品行朕是知道的,這麼多年來,沒有幾個是品行差的,故意害民不會,但朕就怕他們懶。”

“陛下!”長孫無忌和李勣同時抬頭。

“要求地方積水,真的每個地方官都做到了嗎,還有,到了今年,有沒有被人提前將水引走,有沒有將水灌溉到更多百姓家中的田地裡麵,這些才是最實際的。”李承乾麵色稍微一沉,說道:“但凡有一個地方官有所懈怠,便會有數萬百姓受災。”

一旦缺糧,不是說糧價會上漲幾成,而是糧價會上漲又有幾成缺額的百姓餓死,這樣糧價才會平穩下來。

“陛下,要麼今秋還是派人天下巡查吧。”李勣抬頭,看向李承乾道:“天下十道,每道選十個最困難的縣,讓禦史台,大理石,刑部,門下省,派人去巡查。”

“還有吏部,吏部清吏司的人也需要天下去動動。”李承乾看向長孫無忌,說道:“舅舅和英國公,還有孫卿一起去安排人選吧,這件事情在十一月必須要有個定論。”

“臣領旨。”長孫無忌肅然拱手,低頭之間,他的神色凝重,皇帝明顯是打算做些什麼,但他卻有些琢磨不透。

“還有!”李承乾抬頭,說道:“洛陽的事情,此次封禪必然難成,那麼到時可以讓天下人都知道,是因為東島內戰的緣故而使封禪難成,但不能用這個理由來交代天下。

到時,誰來上奏說朕不夠資格也好,其他也罷。

這個人要找好。”

“臣明白。”長孫無忌拱手,說道:“陛下,禦史大夫如何?”

“崔卿?”李承乾輕輕搖頭,說道:“他的履曆太淺,不過資格,還是讓孫卿來吧,他是門下侍中,當年魏公上奏勸諫父皇停止封禪的時候,也是門下侍中,如今才有門下侍中勸止,父皇與朕父子相承,也算是一段佳話。”

“是!”長孫無忌眼神露出了沉思。

李勣在一旁看了長孫無忌一眼,然後輕輕低頭。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說道:“還有最後,總得有一樣東西來交代跟著一起去洛陽的諸番國王和使者。

他們在長安等了一年,最後什麼都沒有,難免會讓人怨言朕是在耍人,那時候是要出事的。”

“陛下所言有理。”長孫無忌和李勣同時點頭,麵色凝重。

“舅舅,這件事情你好好的找人商量商量,找件事情出來,封禪不成,朕也能在洛陽有件事情,帶著諸夷國王使者一起做。”李承乾微微擺手。

“臣領旨。”

……

丹鳳門下,長孫無忌和李勣一起上馬,緩緩的朝皇宮而去。

長孫無忌一直在想些什麼,突然間他回神,看了四周一眼,然後微微擺擺手。

四周的無數侍衛,立刻朝四周散開。

李勣仿佛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幕,平靜的看向長孫無忌:“國公!”

“英國公。”長孫無忌轉身,看著李勣問道:“陛下今日多番多言,某總覺得彆有深意,但又有些琢磨不透。”

“國公說的是吏部清吏司的事情吧。”李勣輕歎一聲,緩緩的催馬上前,說道:“吏部清吏司,地方功曹;刑部和大理寺,地方司馬和法曹;門下省和禦史台,地方錄事,陛下此次的目的,是要讓三股力量合而為一。”

長孫無忌的韁繩不由得一緊。

李勣看了他一眼,說道:“陛下是要用孫伏伽,來統管天下監察事。”

“所以,陛下才讓孫伏伽效仿魏征阻止他封禪。”長孫無忌現在徹底的明白了過來。

李勣點點頭,認真的說道:“國公,年底必有大事,所以,若是有人求到國公門下,國公能不理,便不理吧。”

長孫無忌一愣,徹底的停下了馬匹。

李勣則是緩緩而去。

長孫無忌看著李勣遠去的背影,臉上一陣苦澀。

……

七月二十九,皇後於大明宮蓬萊殿誕下公主。

皇帝欣喜萬分,賜名曰:永樂公主。

小名:福寧兒。

八月初九,皇帝啟程,東巡洛陽,封禪嵩山。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