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大唐李承乾:請陛下稱萬歲 > 第六百四十二章 有人私鑄開元通寶,叫丘神勣來(第二更)

第六百四十二章 有人私鑄開元通寶,叫丘神勣來(第二更)(1 / 1)

推荐阅读:

永惟六年,夏四月。

皇帝北巡。

浩浩蕩蕩的船隊從浚縣轉行北上,從黃河轉入永濟渠。

河麵寬闊,船隻井然有序。

無數的騎兵在岸邊來回奔馳,槍槊林立,旌旗招展。

李承乾站在樓船窗口,收回目光,看向竹簾後麵晃動的人影。

那是崔鸞。

李承乾這次北巡,帶了崔鸞,王幽蘭和裴倩三妃。

不過這個時候,隻有崔鸞在艙中,她之所以在此,也是因為她的父親就在。

……

李承乾轉身看向跽坐在船中的崔綜,說道:“朕這次北巡,其實不走是最好的,對初夏的河運,還有朝中的負擔都會很少,但朕就是想到河北看看,有人說河北百姓的負擔很重,隻有朕親自走一趟,才能夠明白其中的艱辛。”

崔綜輕輕躬身,說道:“陛下,河北百姓的負擔的確不輕,但實際上多是因為戰事緣故。”

李承乾微微抬手。

崔綜繼續說道:“早年間,因為要防備東突厥,所以河北民間征收的賦稅遠比其他地方要多要雜也要重,後來東突厥被滅,但數十萬突厥人需要安置,其中不少就占了河北府兵的位置,那個時候,高句麗又在遼東蠢蠢欲動。”

遼東與河北就一線之隔。

那個時候,不僅河北道部署重兵,甚至賦稅也因為要支援軍中,而變得很重。

還是就是皇帝對河北沒那麼信任。

早些年,河北不少世族都和高句麗進行私下交易,從而獲得大量的財富。

同時也有大量的消息從河北去了高句麗。

先帝被尊為天可汗之後,便對外族子民變得寬容許多,從而導致府兵當中外族的人數越來越多。

反而是河北百姓,不僅科舉沒有多少機會,甚至就連成為府兵,也越發的艱難。

加上種種雜稅,重賦,沉重的徭役,河北的負擔才會越來越重。

“陛下登基這些年,其實河北百姓的日子已經好過了許多,科舉河北士子的機會多了不少,尤其是府兵,雖然是因為東征高句麗,但是大量的河北子弟成了府兵,家中的負擔也少了許多。”崔綜輕輕叩首,有些激動道:“如今河北百姓為未來心中充滿期盼,對陛下的東巡,也是翹首跂踵,日夜企盼。”

其實有句話,崔綜沒有說出來。

此次朝廷東征高句麗,有大量的河北府兵調到了軍前。

這些河北府兵僅僅是指河北折衝府的府兵,便是府兵中的河北人。

這種府兵多數是突厥,契丹,奚這些外族,雖然他們也為大唐征戰儘心竭力,但是河北百姓對他們卻沒有多少喜歡。

他們去了高句麗,河北的地麵一下子反而乾淨了下來。

雖然說因為東征,百姓的負擔依舊很重,但實際上他們的心裡卻沒有那麼沉重。

李承乾輕輕點頭,說道:“嶽丈請起,朕此番來河北,實際上,更多的,還是推動一些在河北生活艱難的百姓去遼東,去菟州生活,如今去遼東能免三年賦稅,去菟州,能免六年……算是朕儘儘心,讓河北百姓的負擔能更少些。”

“陛下仁德。”崔綜有些話想說,但還是咽了回去。

遷移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是活不下去了。

但皇帝的出發點是好的,這些年,河北百姓身上的枷鎖的確鬆了不少。

李承乾側身看向帷帳之後,說道:“朕此番去定州,帶上愛妃,一方麵是想讓她回老家看看,畢竟日後這樣的機會不多,另一方麵,也是想要讓河北百姓將朕當成是自己人,畢竟朕當年還是恒山郡王。”

恒山就在河北。

李承乾還沒有成太子之前,他的封地就在河北。

雖然說那個時候,他的封地是歸他的父皇管理,但那終究是他和河北的牽連。

崔綜有些明白了皇帝的用意,他躬身道:“陛下是天下之主,於河北百姓而言,是君亦是父,隻有陛下,能讓河北重歸安定。”

“河北一直安定。”李承乾稍微糾正了一點崔綜的錯誤,然後說道:“河北局麵艱難,朕也隻能一步步慢慢來,朕能做到讓河北百姓一年比一年好,但沒辦法一口氣解決所有的問題。”

“陛下英明聖德,雖堯舜亦不能及。”崔從沉沉叩首。

“好了,說說江南的事情吧。”李承乾走到了中央的長榻上坐下,然後看向崔綜道:“嶽丈此番去婺州,務必協助衢州做好春種之事,相關物資,朕已經讓杜構從杭州調送,婺州隻需要出人力協助便是。”

“臣明白。”崔綜神色認真的拱手,說道:“崔寺卿已經之前有過交代,大理寺正崔玄籍會等臣到任之後,再啟程北上。”

因去年婺州戰功,崔義玄升任大理寺卿。

本來崔玄籍要升任婺州長史的,但李承乾直接下旨,升崔玄籍任大理寺正。。

但是卻將崔鸞的父親崔玄籍調任婺州刺史。

崔玄籍出身博陵崔氏,而崔義玄出身清河崔氏,雙方雖有關聯,但也沒有那麼深。

“嗯!”李承乾點點頭,說道:“事情既然安排妥當了,那麼愛卿就啟程吧,婺州那邊還在等著。”

稍微停頓,李承乾認真的說道:“朕最後隻有一句話,今年秋,婺州的秋收必須保證。”

“臣領旨!”崔綜微微起身,然後拱手道:“臣告退。”

“嗯!”李承乾微微點頭。

崔綜目光抬起,看向竹簾之後,神色認真的一拱手,然後轉身離開。

李承乾看著崔綜的離去的背影,神色嚴肅起來。

然而,如今朝中有崔敦禮這個兵部尚書,又有崔義玄這個大理寺卿,在定州還有個前吏部侍郎崔仁師,其他各方還有許多崔氏官員,尤其之前連續兩年朝中的狀元都是崔氏子弟。

不出意外的話,這兩人很快就能走到李承乾的身邊。

崔氏,在朝中的比重越來越重了。

李承乾轉身看向一畔的岑長倩,說道:“傳戶部侍郎張大象。”

岑長倩和上官儀同時會意的起身,拱手道:“喏!”

等到兩人走出船艙,李承乾這才轉身走入到竹簾之後。

“陛下!”眼中含著淚花,一身淡綠色的崔鸞起身行禮。

李承乾走到短榻上坐下,拍了拍側畔,崔鸞這才走到李承乾身邊坐下。

看著因為離彆而梨花帶雨的崔鸞,李承乾微微搖頭,說道:“朝製,南官北任,北官南任,這是曆來的規矩,多年來隻有類似你的伯父那樣,在戰事,被特殊委任,才會到定州任職,可即便是如此,他這個定州刺史,今年就得調任。”

崔仁師任定州刺史,守定州倉,這是因為平穰戰事而做的臨時妥協。

有他在定州,整個河北都會安定一些。

如今平穰戰事已了,崔仁師已經不適合再在定州待下去。

李承乾這一次去定州,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將崔仁師調任遼東。

同時,他也要崔家做出表率,遣一部分族人前往遼東和菟州,然後吸引更多的河北百姓前往遼東和安東。

正是因為如此,李承乾才對崔家人特彆重用。

“你阿耶將來不可能隻停留在刺史任上,他將來總是要受到更多的重任,你若是想要讓他未來走的更長遠,那麼現在就需要適應離彆這種事情!”李承乾側過身,輕輕托起崔鸞的下顎。

崔鸞用力的收回眼淚,她臉上擠出笑容,對著李承乾用力的點頭。

李承乾輕輕笑笑,說道:“等到了定州,朕和你好好出去走走,說不定到時候就有了孩子了,等你為人父母的時候,年月之間的變化會比你想的更快,離彆在你心中就會是最正常的事情。”

“是!”崔鸞有些懵懂的點頭。

輕微的腳步聲在門口響起,崔鸞立刻收斂神色,起身福身道:“陛下,臣妾告退。”

李承乾看了一眼門口的徐安,微微搖頭,說道:“無妨的,愛妃坐著聽一會也可。”

崔鸞詫異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手指按在嘴唇上,輕聲道:“噓!”

……

李承乾坐在了長榻上。

張大象跽坐在一側,認真說道:“今年二月,第一批五千騎兵已經從菟州起行,押送從平穰繳獲的大量金飾,銀器,返回河北,其中還有三萬斤銅。”

李承乾點點頭,說道:“高句麗有銅礦,積攢下這麼多的銅也是正常。”

“是!”張大象點頭,說道:“他們三月到了遼東,這個月初的時候,已經到了平州,估計陛下抵達定州不久,他們就能夠抵達定州。”

“英國公什麼時候能夠抵達定州?”李承乾跟著問道。

“若是快些的話,得到七月了,不過趕一趕的話,六月底就能到了。”張大象微微躬身。

“還好,到了七月就秋收了,真要耽擱了秋收,反而是大麻煩。”李承乾稍微側身,問道:“河北春種秋收的情況怎樣?”

“平穰城雖然已下,有所收獲,但朝中糧草運輸已經很重,隻是稍微減緩了一些。”張大象抬頭,說道:“不過因為秋後,糧草運輸至少降低一半,徭役也要減輕很多,加上臣已經將陛下今年要免租稅的風聲放了出去,百姓期待之中反而更有乾勁。”

李承乾點點頭,他今年要在河北免租稅的事情,是他讓張大象放風聲出去的。

皇帝北巡,自然要對當地百姓有所表示。

這樣在李承乾在河北的這段時間,河北的百姓就能夠充滿期盼。

當然,最後他必須要兌現。

一旦他食言,立刻就是滔天的反噬。

不過一旦他兌現諾言,期待了一個夏天的河北百姓,立刻就會爆發出巨大的感恩。

一件事情,輕輕操作,就能獲得彆人超過半年的感激。

這就是皇權手段。

就在這個時候,張阿難出現在艙門前,對著李承乾肅然拱手。

“什麼事?”李承乾直接抬頭。

“陛下,邢州刺史許圉師有奏。”張阿難上前將奏本放到了李承乾眼前的桌案上。

李承乾打開一看,隨即,他的臉色微微一變。

“陛下!”張大象神色緊張了起來。

“不是你那邊的事情,是刑州,刑州有人私鑄開元通寶。”李承乾側身看向張阿難,說道:“叫丘神勣來。”

“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