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大唐李承乾:請陛下稱萬歲 > 第六百三十五章 陛下打算什麼時候回長安?(第一更)

第六百三十五章 陛下打算什麼時候回長安?(第一更)(1 / 1)

推荐阅读:

爐火燃燒。

煙氣輕嫋。

李承乾主動起身提起茶壺,給坐在對麵的長孫無忌倒上一杯茶。

站在一側的張阿難低頭,像是沒有看見一樣。

長孫無忌手中摩挲著茶杯,片刻之後,他才抬頭謹慎的問道:“陛下讓劉德威任中書令,怕是彆有想法吧?”

“就知道瞞不過舅舅。”李承乾不在意的笑笑,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神色逐漸認真起來:“平穰之戰到現在,最激烈的部分已經結束,之後就是治理,還有坐看三國自鬥相亡的事情了。”

長孫無忌輕輕點頭,靜靜的聽著。

“舅舅剛才說了英國公的封賞之事,保留他尚書右仆射,進位司空,這恐怕是他最願意的。”李承乾微微抬頭。

長孫無忌下意識的頷首讚同。

李勣是個非常謹慎的人,不管是行軍還是做官,都是如此。

若真的放開,讓李勣做尚書左仆射,信不信,不管李勣願不願意,他都會和長孫無忌,還有關中一脈進行爭鬥。

這是必然的。

甚至李承乾都控製不了,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李勣做尚書左仆射,直接進位司徒,可這樣他依舊壓在了長孫無忌的頭上,而且還沒有了實權,這更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讓他以司空,守尚書右仆射是最好的。

當然,子孫少不了要蔭封。

“英國公的事情需要謹慎處置,但除他以外,也還有很多人需要封賞。”李承乾目光抬起,看向殿外,沉聲說道:“舅舅,大戰了結,整個朝中的格局都要大變。”

“陛下說的是!”長孫無忌認真點頭,神色凝重。

每一次大戰之後的封賞,無數的權位變動的同時,也蘊含著巨大的風險。

當年滅東部突厥,蘇定方是第一個殺入頡利牙帳的,但卻被人彈劾,雖是受到了李靖的牽連,之後也洗清了冤枉,但之後的多年時間,他一直任左金吾衛中郎將。

沒有任何遷轉。

李靖滅吐穀渾後,被人彈劾謀反,雖然事後平反,但他日後多閉門自守,不再參與政事。

侯君集滅高昌,不幾年,便因謀反而被誅。

先帝東征高句麗,岑文本病逝,劉洎被彈劾誅殺。

李靖吐穀渾大敗吐蕃,但自此之後,便很少回長安。

這一次拿下平穰城,雖然不是滅國,但功勞也不少,需要提拔的人也不是一個兩個。

一個處理不好,要處理的也不是一兩個人。

李承乾收回目光,看向長孫無忌,說道:“舅舅,唐相相對年長兩歲,但明年也有七十五了……朕不是說他不稱職,但朕再留,怕也留不到他八十歲。”

不論怎樣,唐儉都不可能在朝中任職到八十。

隻要其中有一天,唐儉的身體不好,可能就要致仕。

“彭城郡公小二歲,但他早年征戰,身體比唐相還要差些,說不得哪一天他們兩個就會同時致仕。”李承乾不由得輕歎一聲,說道:“舅舅,朕沒有要趕人的意思,但朕總得提前做準備。”

長孫無忌輕輕點頭,問道:“陛下考慮的沒錯。”

這個時間不一定會太晚,甚至可能要早一些。

“好在明年年底的時候,英國公才會回朝,這裡麵還有很多可以從容調整的空間。”李承乾稍微鬆口氣。

長孫無忌低頭沉思,是的,還有時間做提前準備。

李承乾笑笑,繼續說道:“而且再說,彭城郡公已經七十三了,他為皇祖父,為父皇,為朕效力多年,朕在他致仕之前授他中書令之位,總比他致仕的時候,再加封來的更好一些。”

長孫無忌感歎的點點頭。

李承乾這個時候,反而神色平靜下來。

唐儉和劉德威身體不好,這些都是查出來的。

甚至於在前些年,唐儉的身體就出現過一些問題,那時他還是戶部尚書,後來升任中書令,身體反而好了一些。

劉德威也是一樣,在任刑部尚書多年,身體本身就不是太好,如今升任中書令,說不定反而能多撐幾年。

不是說後續沒有人才,是因為李承乾需要他們這些老臣在,來平衡朝中局勢。

或者更直接的說,是平衡長孫無忌,同時避免其他人,尤其是這些年逐漸起來的李承乾的親信,和長孫無忌發生衝突。

那才是李承乾最不願意看到的。

也是他藏的最深的心思。

……

“陛下思慮周全。”長孫無忌抬起頭,繼續問道:“那麼陛下,這二人之後,陛下打算讓誰任中書令?”

李承乾想了想,說道:“於師吧,馬周的身體不好。”

“是!”現在馬周任中書侍郎,平日裡還有高季輔替他擔當一些,一旦成了中書令,職司更重,就不好弄了。

“牽一發而動全身。”長孫無忌抬頭,繼續問道:“之後呢,侍中又空了下來!”

“這個朕還沒有定下。”李承乾搖搖頭,說道:“或者讓孫伏伽任侍中,高季輔任禦史大夫,提劉仁軌和李義琰先後任中書侍郎……當然,之前尹君任刑部侍郎,婺州刺史崔義玄任大理寺卿。”

“臣還以為陛下會用定州刺史崔仁師呢?”長孫無忌微微有些詫異。

“崔卿!”李承乾搖搖頭,說道:“崔卿暫時還是不要調回朝中吧,等一兩年,朕會將他調往遼東,安定一段時間再說。”

崔敦禮現在還在兵部尚書任上,崔仁師調回來,必然是九寺寺卿和六部尚書位置,李承乾怎麼可能給他。

相比於而言,崔義玄雖然在婺州立有大功,但他出身清河崔氏,和崔敦禮關係遠了一層不說,他在朝中的根基也很淺。

這樣一來,調他任大理寺卿,不至於破壞朝中的政治格局。

“這麼說來,陛下是打算用蘇勖來接替英國公處理東島三國之事了?”長孫無忌敏銳的把握到了李承乾的想法。

李承乾搖搖頭,說道:“不是蘇勖,是蘇勖和蘇定方,單憑一個人,怎樣都是無法徹底平定東島三國的,他們兩個聯手,朕再給加上一個劉仁軌,便足夠了。”

長孫無忌目光微微閃爍。

他心裡清楚,蘇勖實際上並沒有多少能力,他不過是占了皇後大伯父和昭媛生父的便宜,才能坐到那個位置。

蘇定方最多算是軍中將領。

真正讓皇帝值得信任的,是藏在李勣和蘇勖之下的劉仁軌。

李勣是不可能在菟州多待的,那麼接下來是蘇勖接替,蘇定方輔助,最後是劉仁軌接任。

這樣東島的事情就順下來了。

……

長孫無忌抿了一口茶,然後抬頭問:“臣冒昧,陛下打算用多長時間讓高句麗徹底滅國?”

“三到六年吧。”李承乾搖搖頭,說道:“如今我們已經從高句麗割了一半出來,剩下的就是慢慢治理,然後讓高句麗剩下的百姓傾心大唐,如此才能一步步的解決,高句麗剩下的兩百萬百姓的事情。”

高句麗或許軍力不足,但也不能小看他的人口。

也就是高句麗自身沒辦法將這麼人口全部轉化為的戰力,而且,軍中的兵刃也不夠。

不然,想要攻破平穰城,真沒這麼容易。

然而,這兩百萬百姓依舊是李承乾和整個大唐最需要麵臨的問題。

“三到六年的時間,暗中控製高句麗,結合高句麗自身,準備兩百萬百姓足夠一年的糧食。”李承乾忍不住搖搖頭,說道:“舅舅,六年,朕看都很難。”

“不是難,是陛下想的太多。”長孫無忌將奏本遞回過去,道:“若是按照英國公的處置方法,每日隻讓他們吃一點東西,保證餓不死,這就容易多了,而且高句麗國內怕也藏有足夠的糧食,這次若不是英國公毀了平穰城中的糧食,一切也沒那麼容易。”

泉蓋蘇文在平穰城中堆積了足夠二十多萬軍民吃用兩年的補給,而且是在關鍵時刻都能拉出去作戰的。

可想而知,泉蓋蘇文對於這一戰的準備,究竟有多強。

但他沒有想到,李承乾的準備更足。

新羅,百濟,高寶藏,加上大唐強兵壓境,內外分化,最後泉蓋蘇文身死。

“舅舅說的是。”李承乾笑笑,點頭道:“更何況我們的手上還有蓋蘇文的三個兒子,處事要容易些。”

“是!”長孫無忌抬頭,突然問道:“陛下打算什麼時候回長安?”

皇帝在洛陽已經一年多,長安雖然平靜,但皇帝也不能久在洛陽啊!

李承乾神色安靜了下來,想了想說道:“今年不行,畢竟已經十一月中,馬上朕還要祭祀嵩山,安撫諸事,前前後後折騰下來,恐怕已經年底了,而且大戰雖然了結,但大軍在軍前,糧草運輸也不能停歇,再有就是到了明年,朕想去河北看看。”

“河北?”長孫無忌想了起來,皇帝前兩年就說要去河北。

平穰皇帝是不會去了,但去河北遠遠眺望,卻已經是皇帝能做的最大限度了。

“一來,明年年中的時候,第一批從菟州撤回的將士應該就回來了,朕順帶迎接,二來,朕也想認真看看河北。”李承乾抬頭,說道:“去年的時候,戶部侍郎張大象提及河北百姓賦稅沉重,希望朕能稍微減緩一些。”

長孫無忌頓時神色肅然起來,問道:“陛下是如何說的?”

站在一旁的張阿難,輕輕地看了長孫無忌一眼。

“還能怎樣,無非就是繼續加大對河北府兵的招收,然後調往菟州,同時加大河北百姓遷移力度,賦稅之事,不是那麼容易調整的。”李承乾輕輕搖頭。

“陛下英明。”長孫無忌點頭,說道:“其實陛下恩賞河北百姓很容易,但多年以來,朝中對河北苛刻已成慣性,想要調頭不易。”

“除非能再找出個地方來替代河北。”李承乾看向長孫無忌,問道:“舅舅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長孫無忌想了想,說道:“江南?”

“年中江南已經叛亂了,不減免賦稅已經不錯了。”李承乾搖搖頭,道:“所以現在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將河北的負擔,平分到河北,遼東和菟州,最後徹底過渡到東島三國身上。”

東島三國終究是要徹底歸入大唐之下,到時候,矛盾外移,從而徹底解放河北。

東島三國,才是真正承接大唐整個製度運轉的最底層的存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