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大唐李承乾:請陛下稱萬歲 > 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可汗(第三更)

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可汗(第三更)(1 / 1)

推荐阅读:

冬月中,洛陽城。

寒風冷冽。

三匹快馬從鄭州方向極速的朝洛陽上東門而來。

人還未至,聲音便已經先一步傳了過來。

“安東大捷,高句麗王高寶藏歸服大唐,已割大同江北五百裡,謝大唐助其複國之恩……”

戰馬快速的在馳道上狂奔而過,沿途的洛陽百姓立刻忍不住的竊竊私語起來。

安東大捷,破平穰城。

在三天之前便已經有軍報從安東道送到,皇帝下詔,長安洛陽免宵禁三日,全城歡慶。

如今三天時間過去了,平穰城破,高句麗王願意歸附是必然之事,隻是割讓大同江以北五百裡給大唐,這就多少有些意外了。

不過仔細想想,這樣才正常。

皇帝破平穰城,但卻不滅國高句麗,但總要有所收獲。

開疆擴土,便是最好的收獲。

百姓的臉上忍不住的滿是笑容。

……

快馬從上東門進入洛陽城,在思恭坊轉向南行,過新中橋,走洛陽大街,轉定鼎門大道,最後直衝天津橋,進入皇宮。

貞觀殿中,皇帝高坐禦榻之上,頭戴白玉十二冕旒,身穿赤黃色袞龍袍,神色鄭重。

兩側群臣肅然持笏站立。

在群臣之後,還有大量的外國使臣。

站在群臣最首的,赫然是昨夜才從長安趕來的長孫無忌。

段寶玄進入承天門,過乾陽殿,最後直上貞觀殿。

進入殿中,段寶玄直接叩首在地,舉起手裡的包裹,然後高聲說道:“臣,左千牛衛郎將段寶玄奉命奏捷:安東道行軍大總管、安東道安撫使、尚書右仆射、英國公李勣奏報,高句麗王高寶藏已經複位,開始執掌王權,同時簽署盟約,割大同江以北歸大唐,以謝大唐助其複國之恩。”

“呈上來。”皇帝微微抬手。

立刻就有內侍從段寶玄的手中接過包裹,然後快速的遞到丹陛前。

張阿難接過包裹,最後放在了皇帝麵前的禦案上,然後緩緩打開。

黃色卷軸,還有一本紫色封皮的奏本出現在了李承乾眼前。

張阿難在一旁,輕輕地推開卷軸,密密麻麻的小字,帶著無數的條約款項出現在李承乾眼前。

根本就不用細看,光是這麼多字,就已經讓李承乾瞬間歡喜的笑了起來。

這些年,他提出的割地,開礦,開港口,賠償大唐出兵軍費等等,一項項,門下省和鴻臚寺不僅一項項詳細的列入,甚至很多都做了極大的擴展延伸。

李承乾滿意的點點頭,合上卷軸,將卷軸遞給張阿難,然後才看向群臣道:“諸卿,高寶藏是信人,當年密派金上泉到長安,許諾朕一旦幫高寶藏複位,那麼高句麗將大同江以北之地,獻給朕作為謝禮,今日一切兌現,這一戰也算是結束了。”

“恭賀陛下,開疆擴土,武德充沛。”內外群臣全部齊齊拱手。

李承乾看了張阿難一眼,然後又看向長孫無忌。

張阿難立刻捧著卷軸來到了長孫無忌麵前,李承乾的聲音從上方傳來:“舅舅,看看吧,從今日開始,大同江以北五百裡就都是大唐土地了。”

長孫無忌接過,打開稍微看了一眼,然後合上,對著李承乾拱手道:“恭賀陛下,大戰得勝,開疆擴土。”

李承乾笑笑,然後對著張阿難說道:“讓每一位愛卿都看看。”

張阿難躬身,然後將卷軸帶到了唐儉的身前。

唐建看了卷軸一眼,然後對著李承乾拱手道:“恭賀陛下!”

李承乾輕輕點頭,然後看著張阿難拿著卷盟約軸在殿中每一位朝臣,每一名外邦使者的麵前走過。

每個人都是看了一眼卷軸之後,就對著李承乾拱手道:“恭賀陛下!”

大唐開疆擴土,這不是什麼大事,真正讓這些外國使臣在意的,是大唐通過從高句麗身上割下來五百裡地,從而快速體麵的結束了這場戰事。

從先帝太宗皇帝貞觀十五年開始,到如今已經是永惟五年了。

整整十年過去了,這場牽連大唐太多精力的戰爭終於了結了。

這意味著大唐從今日開始,開始收回力量,然後虎視四方。

眾人在恭賀的同時,心中也不由得有些沉重。

自從永惟元年破吐蕃以來,這是大唐新皇第二次對外戰爭的勝利。

或許沒有滅國之戰那樣的令人心驚,但是他這種一步步穩紮穩打的手段,更令人畏懼。

……

張阿難在殿中走了一圈,然後重新走上禦榻,將盟約卷軸放在了李承乾的禦案上。

李承乾輕輕點頭,放下手裡李勣的奏本,然後看向群臣道:“大戰了結,英國公上奏說,明年四月,大軍開始從平穰城撤軍,之後,在明年年底,他會帶著高句麗王,百濟國公,還有新羅國王,一起到長安朝見,鴻臚寺卿做好接待準備。”

“臣領旨!”鴻臚寺卿李義表站出拱手。

“大軍歸朝,獎賞是少不了的,戶部和兵部負責核驗軍功,同時準備錢糧土地,賞賜諸將士。”李承乾輕輕敲敲禦案。

戶部尚書閻立德,兵部尚書崔敦禮站出拱手:“臣領旨。”

長孫無忌站在一側,微微皺眉。

他是對皇帝最了解的人,皇帝敲了三下禦案,讓長孫無忌聽出了其中一些不一樣的味道。

“高句麗江北都護府歸入大唐,列入安東道,定菟州。”說到這裡,李承乾稍微停頓,說道:“諸卿,那裡原本是大漢玄菟郡的地方,如今總算是被朕給收了回來。”

“恭賀陛下!”殿中群臣齊齊拱手。

他們都知道,如今的平穰戰事雖然了結,但整個高句麗的事情還沒有結束。

隻有等到將來某一天,東島三國徹底滅絕了,這一戰才算了結。

“傳旨,以安東道行軍大總管、安東道安撫使、尚書右仆射、英國公李勣,檢校安東都護府都護,檢校菟州都督,菟州刺史,負責菟州安定諸事。”稍微停頓,李承乾繼續說道:“以中書舍人劉仁軌檢校任菟州都督府長史,協助英國公處置菟州之事。”

長孫無忌站出拱手:“臣領旨。”

殿中群臣齊齊躬身,不少人都能看的出來,一旦李勣離任,那麼下一任菟州刺史,一定就是劉仁軌。

“還有你!”李承乾轉身看向跪倒在地上的段寶玄,然後笑著說道:“段卿一路辛苦,朕今日高興,加上以累有軍功,今日升左屯衛中郎將,回家休息幾日之後,便替朕守幾日承天門吧。”

“臣叩謝陛下的大恩。”段寶玄忍不住感激的沉沉叩首。

軍功升官不是什麼太稀奇的事情,但是,替皇帝守衛宮門,這才是皇帝最大的信任。

段寶玄是故褒國公段誌玄的族侄,段誌玄是秦王府舊將,當年玄武門的功臣之一。

段寶玄當年做了皇帝東宮的千牛校衛,便是看著段誌玄的遺澤上,後來一路升左千牛衛郎將,到現在的左屯衛中郎將,便是他自己的能力和功勞了。

還有皇帝的任用。

殿中不少段誌玄當年的同僚,不由得輕聲感慨。

李承乾對著段寶玄點點頭,說道:“好了,先站立一旁。”

“喏!”段寶玄起身,然後在諸將最後站了下來。

李承乾這才看向殿中群臣道:“大軍獲勝,傳旨,免長安洛陽百姓明年一年賦稅!”

“臣等多謝陛下,陛下仁德。”殿中群臣齊齊拱手。

“三日之後,朕要去嵩山祭祀,太常寺準備。”李承乾看向段寶玄,說道:“段卿也跟著一起去。”

“臣等領旨。”趙元楷和段寶玄同時站出拱手。

“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

貞觀殿左偏殿中,張阿難上前,將一壺茶水放在了火爐之上,然後才退至一旁。

李承乾和長孫無忌分彆坐在火爐兩側。

李承乾身體稍微靠後,將手裡李勣的奏本遞給長孫無忌,說道:“平穰城中,能夠搜刮的,基本已經搜刮完畢,開始逐漸的轉移到江北,其他軍中諸將還會在高句麗各個城池中搜刮一番,從而儘可能削弱高句麗的戰力。”

在東島三國,高句麗是最強的,占地麵積和人口也是最多的。

長孫無忌點點頭,說道:“高句麗的事情儘在掌握,百濟東麵臨海,也不需要擔心什麼,唯一可能的變數是新羅……陛下,新羅真的會在明年大軍徹底平壤之後對高句麗動手嗎?”

“會的。”李承乾點頭,道:“新羅真德女王身體不是太好,現在在新羅掌權的是她的表弟金春秋,這個人舅舅還記得吧。”

長孫無忌神色鄭重的點頭道:“當年泉蓋蘇文殺榮留王,然後南下攻新羅,金春秋的女兒女婿全部死在戰中,據說他悲痛萬分,倚柱而立,一整天都不眨眼。”

“嗯!”李承乾平靜的點點頭,說道:“新羅打高句麗,大唐不說什麼,但是他們不能打百濟,百濟也不能打新羅,兩國隻能打高句麗,這是需要定下的唯一準則。”

“陛下所言極是。”長孫無忌認真的看向李承乾,問道:“陛下,陛下打算如何賞賜英國公?”

張阿難站在一側,這個時候不由得目光落在了長孫無忌身上。

李承乾笑了,他看著長孫無忌說道:“舅舅看起來是在問英國公,實際上是在問自己吧。”

“是!”長孫無忌很認真的躬身,說道:“陛下,臣請辭尚書左仆射。”

長孫無忌現在是尚書左仆射,而李勣是尚書右仆射。

如今李勣破平穰城,雖說因為後續諸事沒有直接滅國,但實際上這樣的功勞和滅國也沒有多少區彆,所以李勣更進一步是必然的事情。

然而李勣想要更進一步,擋在他們麵前的長孫無忌就成了難題。

李承乾笑著擺擺手,說道:“舅舅不必多想,英國公雖然戰績輝煌,但說實話,他做尚書左仆射,朕還是有些不放心的,這尚書左仆射,還是舅舅繼續任吧,到時候舅舅升司徒,檢校尚書左仆射,英國公升司空,檢校尚書右仆射。”

長孫無忌忍不住的說道:“那麼朝中……”

“朝中百官此番多有辛苦,自然需要獎賞。”李承乾神色平靜下來,說道:“唐相年邁,中書省事多有懈怠,所以朕打算找個人來幫他分擔中書省事。”

“誰?”

“彭城郡公。”李承乾看向長孫無忌,說道:“彭城郡公隻比唐相小二歲,都是七十多歲的人了,兩個人一起在中書令的位置上養老吧,這樣,刑部尚書的位置就空了出來。”

唐製,尚書省有尚書左右仆射,中書省有中書令兩人,門下省有侍中兩人。

隻是李承乾這些年控製朝政平衡,才隻有一個中書令和一個侍中。

如今大戰獲勝,正好借此調整。

而且這一次,需要調整的地方還有很多。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