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興元年正月初二,南宮嘉德殿內,文武百官齊聚於殿中舉行著新年的第一次朝會。
其實按製,今日本該是休沐日。
正旦作為歲首,文武百官皆可自年三十休沐至年初二。
年三十供百官與家人團聚,年初一清晨則是要朝賀天子,晚間天子則會宴請在京文武百官。
年初二則是給文武百官走親訪友或是去郊外踏青的時間,許多朝臣往往都會選擇在這個時候使用自己的調休假,回一趟老家或是帶著家小出遊。
不過劉辯正月初一舉行了受禪登基儀典,因此朝賀也就免了,同時正月初三至正月初七全部為休沐日作為朝臣們的補償。
至於晚宴,占用百官休沐的時間令其觀禮已經夠叨擾了,劉辯也就隻是小範圍與故太子府府僚們齊聚小酌了一番,其家小也請進宮中,由劉清和蔡瑗兩位婕妤接待宴請。
是的,劉清與蔡瑗被封為了婕妤,秩二千石,爵比鄉侯。
婕妤的品級,往往是才情過人者,或是生育了子嗣,才可獲封。
但相處良久,作為劉辯的頭兩個女人,自然是有著特殊地位的。
況且品至婕妤,也就不必住在掖庭了,而是可以得到單獨的殿宇居住,
劉辯對於後宮的製度並未作出太大改動,基本上沿襲了劉宏製定的後宮規製,雖說他一直在縮減後宮開支,但卻對後宮諸多等級的後妃薪俸稍有增長。
皇後,佩玉璽,金螭虎紐,文與帝同,享有湯沐邑。
貴人,秩萬石,佩金印紫綬,爵比諸侯王。
昭儀,秩中二千石,佩銀印青綬,爵比縣侯。
婕妤,秩二千石,佩銀印青綬,爵比鄉侯。
美人,秩比二千石,佩銀印青綬,爵比亭侯。
宮人,秩千石,佩銅印墨綬,無爵秩。
采女,秩六百石,佩銅印黃綬,無爵秩。
原本美人、宮人和采女隻在歲時賞賜充給,並無日常薪俸,所得隻能勉強滿足個人開支,連賞賜身邊宮女、內侍的錢都需要宮外的娘家幫襯。
世祖光武帝的想法是節流,同時增加後妃地位差距,在未隻有皇後、貴人、美人、宮人和采女五級後妃的後宮製度下,維護了皇後與貴人的絕對權威。
你連身邊的內侍、宮女都賞賜不起,還能掀起什麼風浪呢?
但後漢的外戚也因為時常幫襯後妃而加深了聯係,外戚的崛起多少也有著些許因果關係。
劉辯倒不覺得自己通過增加後妃薪俸的行為,能減少後妃與外戚的來往,隻是單純認為若是將來納了美人、宮人和采女,總不能讓自己的女人連日常生活都一度需要娘家幫襯,那也太丟了皇家的臉麵和威嚴。
本朝有文武官員為7567人,其中內官1055人,外官6512人。
在此以外,還有內外諸色職掌人,即令史、書佐、禦屬、從事、書佐、員吏、待詔、卒騎等共計145419人,合計官吏共計152986人,比起來後妃的這點薪俸又算得了什麼?
而對於未被宴請的百官,天子則是令太官令,朝中秩萬石官員賜禦膳八道、禦酒八壇;秩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者,賜禦膳六道、禦酒六壇;秩千石、比千石者,賜禦膳四道、禦酒四壇;秩六百石、比六百石者,賜禦膳二道、禦酒二壇。
除禦膳和禦酒外,按本朝製度,歲末之日天子當授百官“臘賜”,也就是俸祿之外的年終獎。
大將軍、三公各錢20萬、牛肉200斤、粳米200石,特進、侯15萬,卿10萬,校尉5萬,尚書3萬,侍中、大夫各2萬,千石、六百石各7000,虎賁郎、羽林郎3000。
虎賁郎和羽林郎的3000錢,則是被劉辯改為賜予中軍全體將士。
對,你就算是中軍最底層的軍士,年終獎也有3000錢,按照漢興元年三河之地最新的糧價100錢一石,也就是30石糧食的購買力。
而30石糧食,足夠一個三口之家一年的口糧了!
天子今年很忙碌,沒時間前往軍中問候中軍將士們,甚至還不得不讓你們加班,因此天子隻能用高額的年終獎來作為補償回報你們的忠誠!
對於天子的大方賞賜,中軍將士們不善言辭,但每每見到天子之時,都會以軍靴跺地,身姿挺拔高呼“天子萬年”,個個聲音洪亮。
這一度讓劉辯以為是盧植、皇甫嵩和董卓這三位中護軍給他整了點什麼花活。
而今日的大朝會上,劉辯則是要頒布新朝的第一封正式詔書。
每年天子都要在正旦後開朝第一日,頒布新年的第一封正式詔書,而這封詔書並不是什麼具體的行政命令,而是類似於新的一年的施政大綱。
比如孝武皇帝時期,會表示新的一年,我們的任務還是死磕匈奴,籌集糧草為大將軍和驃騎將軍籌措遠征漠北的軍費。
作為新朝,自然要有新氣象。
如今四方蠻夷皆受懾服,除了某個近在咫尺的內患以外,總體算是較為平靜的,而朝廷的施政大綱自然也是休養生息。
不過劉辯在詔書中強調了,希望州刺史和郡守、縣令能夠將目光放長遠,主動為地方的長久發展而修建水渠,若是錢糧不足可向朝廷請求調撥,朝廷也不會隻看最終在任期內完成堤壩之人的名字。
同時也下令地方州郡舉薦善水工者,朝廷將重新建立一個正式的水工部門,評估各州郡可修水渠之地,朝廷將參考水工的評估,為各州郡調撥相對應修渠的錢糧。
對於新天子新朝廷的第一封正式詔書,百官們都很欣慰,終於將那個昏君趕下去換上來一位賢明的天子了!
而且實際上百官們對於劉辯這位一口氣將中軍擴編至四萬四千人的天子,還是心存疑慮的。
主要是擔心劉辯效仿那位世宗孝武皇帝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但很顯然這位賢太子並沒有讓他們失望,在登基為帝後也是選擇了休養生息。
劉辯的第二封詔書,則是將劉宏所創建的侍中寺改革,並將故太子府府僚大多安排進了侍中寺任職。
其實這樣一封詔令,並未在朝中引起多大的波瀾,就連尚書台都並不在意。
天子特意在詔書中表示,凡在侍中寺任職官員,不可兼任三公九卿及尚書台職位,侍中、黃門侍郎和治書常侍則是被授予平尚書事之權。
何謂平尚書事?
參議尚書台事務。
僅僅隻是參議權罷了,連決策權都沒有,不過是天子的幕僚機構,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權力,不過是位高權輕。
甚至還有人疑惑,天子似乎對潛邸之臣過於薄待了?
就連尚書令劉陶和尚書仆射羊續二人都未曾意識到這個問題,但參與了侍中寺改革籌劃的盧植卻是不免搖了搖頭。
這些朝臣們習慣了太上皇治國中後期將政事委任尚書台,卻似乎忘卻了當今天子並非惰政之人。
也就是說一切決議的決定權都是在天子手中握著的!
作為天子幕僚機構的侍中寺實際上是能對天子的決策作出影響的,他們所掌握的實際話語權,遠比外人眼中要重得多!
而且,入選侍中寺的官員,參議尚書事數年之後,若是被調入尚書台,豈非既合天子心意,又在尚書台獲取了足夠的經驗?
天子這分明是釜底抽薪之策!
還不待盧植感慨,天子的第三封正式詔書也頒布了。
天子將納執金吾荀爽之女荀采為婕妤,納將作大匠蔡邕之女蔡琰為婕妤,納五官中郎將伏完之女伏壽為美人,納南陽尹氏女尹姒為宮人。
對於天子登基後一口氣納入四位新人這件事,並沒有任何人認為天子這是登基後不再壓抑本性的荒誕。
天子後宮僅有兩位婕妤,曆代天子豈有如此不近女色之人?
這家裡是真有皇位繼承,怎能隻娶兩名妾室?
荀采、蔡琰是太子兩年前就定下的婚事,伏壽是由陽安公主經太上皇後何氏安排進宮的,尹姒亦是太上皇後所安排,又如何能說天子荒誕?
實際上僅僅六名後妃,在百官們看來還遠遠不夠,但誰也沒敢在這件事上提出太多反對意見。
畢竟天子年僅十五,一切都還早,若是等天子年二十了還未有子嗣,那就要百官聯名上奏要求天子大規模采選了。
三封正式詔書頒布完畢,劉辯還準備議一議鹽鐵政務。
原本劉辯一直認為兩漢鹽鐵官營,自己既然命平準令甄逸將食鹽價格下調,那地方上售賣的食鹽價格應該也會被下調。
卻不想這條政令僅僅在中原地區實行了,也就是三河地區食鹽的價格被成功下調至180錢一石。
這令劉辯很憤怒,認為地方鹽商竟然敢對抗他的政令。
然後劉辯這才發現,後漢的鹽鐵實際上早已並非官營!
後漢初期,世祖光武帝廢除食鹽專賣,但仍在產鹽地區設置鹽官,主管征收鹽稅。
孝章皇帝元和年間一度恢複官營辦法,但孝和皇帝卻是將之廢止,允許鹽業民營。
這其實也還好,至少和平時期的食鹽價格還是正常的。
但那位孝和皇帝竟然將鹽鐵經營的權力下放給了各郡的郡守,郡守允許自行組織人手經營鹽鐵貿易!
(3052字)
——
s:晚了一分鐘,本來是作為昨天的三千字加更的。
唔,沒事,今天還能繼續加更,請讀者老爺們狠狠把月票砸在作者菌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