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章 中國直升機之父
364章中國直升機之父
經過1939和1940年兩年的努力,在汽輪發電機組上,已經可以量產10萬千瓦規格以下的10餘個品種;水輪發電機組,也可以量產5萬千瓦規模以下的20餘個品種。
至於後世那種動不動50萬千瓦以上的機組,甚至130萬千瓦以上的機組,即便功勳係統有這樣的技術,在現實中想要生產出來也很困難。技術的進步,生產工藝的熟練,總得有一個過程。
這也是武愛華在三年《發展綱要》裡,沒有將水電發展列為重點的原因。而在這三年的水電資源開發上,國家明令隻能在各類河流的二級支流上修建水電站,而這些水電站,多是5萬千瓦以內的小型水電站。
第四項值得大書特書的成就就是武裝真升機的成功研製。
這款於1940年9月1日試飛成功並通過戰場演習檢驗的武裝直升機被武愛華直接命名為“獵鷹1型”武裝直升機,根據用途不同,分為abcd諸多型號。
獵鷹1型的基本數據:空中5.5噸,滿載11.2噸空總重比低於0.5),動力為1台1275馬力的渦輪軸發動機,旋翼直徑8.36米,最達航速290公裡,最近航程達800公裡,最高升限6000米,作戰半徑可達250公裡,內置固定旋轉改進型班用機槍1挺,乘員1人;“獵鷹1a”攻擊型直升機裝備有1門82無坐力炮,搭載各類彈藥3.8噸,“獵鷹1c”運輸型直升機可投載1個班12名士兵及其1個星期的正常作戰物資消耗。
渦輪軸發動機在世界直升機曆史中,被稱為“第二代直升機”的標誌,這種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直升機開始普通采用的動力裝置,直到今天也沒有更多的變化。而在此之前,直升機動力源一直采用活塞式發動機。
武愛華對世界直升機發展史,原本就比較清楚,穿越後不清楚也有係統和係統出口的智能機器人可以谘詢。這款“獵鷹1型”的基本性能甚至完全超過了後世天朝1994年定型生產的z8直8)直升機。當然,這款直升機實際技術指標隻大約相當於1960年左右的美國直升機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這款直升機的出現,與其他兵器裝備是不一樣的。其他裝備,均有“實物”可供研究人員模仿、學習,當然也有紙麵技術資料;而直升機的研究工作,除了紙麵技術資料外,則是一片“空白”。
中國的武裝直升機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不得不說一個人,一個被後世稱之為“中國直升機之父”的名叫朱家仁。
1900年,朱家仁出生於洞庭湖西賓的漢壽,其父朱熙曾任第二師師長兼江蘇江寧鎮守使,陸軍中將。1920年,朱家仁從東吳附屬高中畢業後赴美就學,1926年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係畢業。先後在美國芝加哥惜士飛機製造廠(後成為休斯公司)、底特律沃阿格西飛機製造廠、堪薩斯美鷹飛機製造廠工作。
1928年秋,朱家仁回到中國,到上海虹橋航空工廠服務,擔任上尉技士,後升任少校技正。參與饒國璋等人設計的仿法國高德隆型教練機之“成功第一號”的研製工作,該機於1929年試飛成功。
1930年春,朱家仁提出想製造飛機的願望,得到陳調元的支持,給予了兩萬元的經費資助,接著又取得了南京航空署的準許。從此,朱家仁開始研製飛機。1937年春朱家仁的飛機製造完成。取名為“蘇州”號。並於同年去洛陽擔第三飛機修理廠廠長。
如果按原來的曆史走向,1939年7月,朱家仁將任航空委員會機械處處長。1941年4月,任第一飛機製造廠廠長,駐地在昆明。1944年,國際上直升機剛剛開始發展之時朱家仁開始研製直升機。1945年秋,“蜂鳥式甲型單座直升機”研製成功,這是中國自己研製的第一架直升機,朱家仁也被稱為中國的直升機之父。1948年7月“蜂鳥”乙型直升機研製成功,超過了國際上同類直升機。同年9月,調台灣台中擔任空軍第三飛機製造廠廠長。1962年12月31日,朱家仁退役。1965年8月,朱家仁自費赴美國考察航空工業,回到台灣後在台中製出了氣墊機一架。1980年,朱家仁遷居美國。1985年7月11日。朱家仁在美國逝世。
朱家仁命運的真正轉折應該是1937年,國防軍在平津之地與日本大戰,國防軍空軍所取得的巨大戰果。雖然此前在閩省,國防軍的飛機也曾取得空前戰果,但那是對地麵目標進行轟炸,並不能說明國防軍的飛機就一定很了不起。
平津會戰,國防軍空軍不僅僅是轟炸了日軍地麵目標,還與日軍駐東北的第一飛行集團,駐天津的第二飛行集團進行過空中格殺,並且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作為一名飛機專家,朱家仁自然知道,中國空軍能夠戰勝日本空軍,絕不是中國飛行員的技術領先於日本飛行員,更不可能是什麼作戰意誌之類虛無的東西;中國空軍能夠戰勝日本空軍,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中國空軍的飛機領先於日本飛機。
可是,作為飛機製造專家的朱家仁更清楚,目前世界上稱得上飛機製造強國的隻有英法美德日蘇等幾大強國,而中國,基本處於學習製造飛機的階段。
那麼,問題是,中國國防軍的作戰飛機是哪兒來的呢?
朱家仁請示國民黨空軍,要求到閩省考察,但當時蔣介石擔心朱家仁一去不回,便沒有同意。不過,朱家仁這一動向卻被郝勇的情報局給掌握了,在請示武愛華後,“風情局”有意無意地給朱家仁送去了很多先進的飛機技術資料,讓已經在洛陽擔任第三飛機修理廠廠長的朱家仁欣喜不已。1937年底,朱家仁利用回家探親的機會,從戴笠的軍統局視線裡消失,來到了位於龍岩大山裡的國防軍飛機製造廠。
朱家仁一進入國防軍的飛機製造廠,就被任命為廠長助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涉及到管理、生產、設計等多個部門。
國防軍早期的企業內部構架,完全是按照後世現代企業製度的標準而設立的,生產線,凡有條件搞流水線生產的,都是流水線設置。至於技術,則是遠遠超越於當今世界各國現有飛機生產技術,其超前的時間,朱家仁估計,平均是10年以上。
1938年7月,朱家仁被任命為國防軍航空研究院副院長兼直升飛機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曆史上,朱家仁於1962年在台灣獲少將軍銜)。也就是說,1938年7月,武愛華才開始研究直升機及武裝直升機。
不過,國防軍直升飛機研究所,雖然是新設立的,但卻有10餘名水平比朱家仁更高的航空科學家,以及20餘名最近幾年國外畢業的航空器製造專業的畢業生。如果說人員讓朱家仁大吃一驚,那麼,這個新成立的研究所的技術儲備更讓朱家仁感到不可思議。
事實上,這些資料,都是智能機器人從他們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設計理念中一項一項地“複寫”出來的,根據武愛華“製造直升機不急,以培養人才為重”的指示,智能機器人便將這些資料弄得相當零亂,有的甚至隻有一半,但是,對於掌握了飛機製造最基本原理甚至製造出過比較先進的飛機的朱家仁來說,這些資料最多也就是相當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猜燈謎”的難道,其燈謎規律早就掌握了,隻是由規律推演出新的結論而已。
這些資料到了朱家仁手裡,很快就變成了一項一項的工業設計,1939年2月,朱家仁帶領他的團隊,就試製成功了第1架以活塞式發動機為動力源的直升飛機,作為中國土地上的第一款直升機,就超過了同年夏天美國人西科斯基製造出的vs300型直升飛機。因為西科斯的vs300的改進型vs316被美國陸軍大量采購時,其動力也隻有185馬力,巡航速度隻有109公裡,航程320公裡,升限1524米,總重1152公斤;而朱家仁這架飛機相關數字則為動力250馬力,航速147公裡,航程400公裡,升限2300公裡,總重1359公斤。
不過,即便這款飛機性能如此優越,武愛華也隻是將其命名為“蜂鳥1型”,在對朱家仁及其研究人員進行表彰之時,安排軍貿部門儘量出口,並沒有做出裝備中國國防軍的計劃。
在朱家仁看來,這款直升機已經擁有空中作戰能力,安裝1挺班用機槍或攜帶炸彈,對地麵部隊的威脅力還是很強的,可武總司令為什麼不將這款武器裝備部隊呢?朱家仁從美歸來,本就報著一顆赤子之心,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夠讓中國更加強大。因此,朱家仁對武總司令的決定不太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