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章 鋼鐵大躍進
354章鋼鐵大躍進
從迪化到阿克鬥卡鐵路項目的搞定,讓中國統帥部上下一片喜氣。這外交,好難啊!終於悄悄地算計了俄國人一回。
至於那貸款是否收回,與這條鐵路即將帶來的好處相比,根本就是一個次要問題。
為了表示對這條跨國鐵路的重視,在協議簽訂後的第三天,政務院就又安排了3個工程兵師共計45000人的建設大軍前往西北,加快蘭州到迪化鐵路的建設速度;等到蘇俄的鐵路設計方案拿出來,中國方麵將直接派出5個工程兵師,直接開赴蘇俄境內,爭取在1941年7月之前將這條“歐亞大動脈”建成通車。
當中國將自己關於“歐亞大動脈”的計劃報給蘇俄方麵後,斯d林在克裡姆林宮裡大笑著說道:“這個中國,很有意思嘛。”
中國,確實很有意思。譬如,中國同意從1940年起,每年向蘇俄出口稻米200萬噸,麵粉100萬噸,玉米100萬噸,食用油20萬噸,就大大緩解了蘇俄的糧食供給問題。
蘇俄的農業搞的是集體農莊,在早期的熱情散儘之後,蘇俄的糧食產量連續下滑,早就跌到了糧食安全線之下,而且農莊的工人,平常都處於餓飯狀態,勞動熱情又怎麼可能提高?蘇俄的這種狀況,像極了後世天朝吃大鍋飯的人民公社,根本就養不活自己,也養不活國家。即便蘇俄的農業機械化程度很高,同樣也解決不了糧食問題。
隻是,在與中國的協議中,中國有一個要求很奇怪:他與蘇俄簽訂了5年期共500萬噸的鋼鐵進口合同,但中國方麵卻要求在1940年供貨200萬噸,其他年份每年80萬噸,最後一年60萬噸。
中國方麵給出的解釋是:“中國在同時進行十數條鐵路以及幾座大型橋梁的修建,1940處和1941年是用鋼的高峰期。而中國本身的鋼產量還不足60萬噸實際產量更多,但要保密)。”
雖然中國的解釋蘇俄並不認同,但1939年的鋼產量已經是1200萬噸,應付合同上的數量問題不大。考慮到蘇俄需要中國方麵的先進飛機技術,即便有疑問也簽訂了合同。
其實,向蘇俄索要鋼鐵隻是武愛華的“惡作劇”而已。在世界各大國中,蘇俄的鋼鐵產量僅與德國持平,遠遠落後於美國。中國鋼鐵進口,主要的貨源在美國。
好在到1940年之前,美國都在奉行“孤立主義”,而美國也喜歡大發戰爭財。也因為如此,武愛華從1937年開始,就加大了對美鋼鐵與機械的采購,特彆是鋼鐵,年進口量從1936年的50萬噸,1937年的100萬噸,1938年的200萬噸,1939年就達到了400萬噸,而需要美國在1940年交貨的鋼鐵,更是驚人的600萬噸。
因此,要說與中國的關係,美國的鋼鐵巨頭們與中國的關係最好。因此,除了鋼鐵之外,在原油、機械進口方麵,美國的鋼鐵巨頭們也幫了不少的忙。
自然,支付美國這些重工產品的,一是中國生產的大量輕工產品,二是美鈔現金,三是分期付款。譬如一筆100萬噸的鋼鐵交易,貨款一般找美資銀行貸款,由中國方麵分三年或五年付清本息。如果需要抵押,那也很好。中國就不缺抵押品。什麼港口建設權、機場建設權、礦山開發權、航道開發權等,要什麼抵押什麼。前提是中國付不起這筆款子,你們就可以前來“建設”。
武愛華深知,沒有鋼鐵,根本就不要想打贏二戰!
除了有如瘋子一樣大量進口鋼鐵之外,武愛華還在《三年規劃》中,重點建設神州鋼鐵集團、包頭鋼鐵集團和馬鞍山鋼鐵集團。
因此,在解決了與蘇俄的談判之後,武愛華約上政務院總理周n,中央議會議長蔣介石,開始一一視察這些在建項目。
福州鋼鐵集團,所需鐵礦石和煤炭的70來源於法屬殖民地越南,其他30來源於福建和廣東境內的小型鐵礦與煤太。這個鋼鐵集團,在1938年底時就貢獻了20萬噸粗鋼,30萬噸生鐵的產量。
在《三年規劃》中,福州鋼鐵集團到1941年底時將達到粗鋼150萬噸,生鐵150萬噸,總計300萬噸的產量。
福州鋼鐵集團因為從1936年就開始建設,特彆是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冶煉技術係統出品),因此,福州的特種鋼鐵產量與質量都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隻不過,其特種鋼鐵差不多都在自用,並沒有用於出口,外界不知道罷了。
不過,包頭鋼鐵集團與馬鞍山鋼鐵集團才是武愛華在二戰中大打出手的“底牌”!
後世的天朝公民,幾乎就沒有不知道包頭的人,也沒有不知道包頭以什麼最為著名的人。鋼鐵、有色金屬、稀土,是包頭的三大品牌資源。後世,包頭的鋼鐵產量可以達到1000萬噸以上,有色金屬產量達到100萬噸以上。至於稀土,不管後世如何,武愛華更是準備有序開發,絕不向國外出口,這可是真正的戰略資源。
在《三年規劃》中,包頭將被建成年產生鐵200萬噸,鋼200萬噸,鋁5萬噸的大型重工業基地,其中鋁是製造飛機的重要材料。
包頭的建設,實際上起源於1937年7月,武愛華帶著部隊到華北的時候。但整個1937年主要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1938年,第一台高爐和第一台轉爐開始點火冶煉,當年就生產出了5萬噸鋼鐵;而1939年則向中國貢獻了20萬噸鋼鐵產量。
1938年下半年開始,包頭又迎來了新的建設高潮,根據規劃,在1939年底之前,將形成60萬噸鋼鐵的生產規模,1940年底之前,將形成120萬噸鋼鐵生產規模,而最終到1941年底即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形成200萬噸的生產能力。
除了鋼鐵與有色金屬外,包頭的輕工業發展也十分不錯。譬如紡織印染業、皮革業、食品加工業等,因為大量采用先進的工業技術,這些工廠的產品大部分用於出口。
譬如包頭生產的牛肉罐頭,1939年就向德國銷售了5萬噸1.5億聽,德國擁有500萬陸軍,每個士兵每年竟然可以分到30聽來自中國的牛肉罐頭。
如果說包頭是一個以重工業為基礎的綜合工業基地,那麼,馬鞍山則完全是一個鋼鐵基地了。
馬鞍山屬於後世中國七大鐵礦區之一,但馬鞍山鐵礦的開采曆史卻比較早,1918年即民國7年時,馬鞍山就建好了第一條長約2公裡的礦區鐵路,開始了鐵礦石的開采。
馬鞍山的鐵礦總儲量約16億噸,其中可開采量為10億噸,礦石平均含鐵量為36.5,開采與冶煉價值非常高,與中國鐵礦的總體質量較差相比,馬鞍山的鐵礦石屬於優質鐵礦。
因為馬鞍山距離南京非常近,又處於江南,擁有地利之便。因此,在《三年規劃》中,馬鞍山鋼鐵集團將被建設成為一個年產生鐵300萬噸,粗鋼300萬噸總計鋼鐵產量達600萬噸的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之一。
為了完成這一建設任務,僅從德國聘請的鋼鐵專家就達500人。至於各類建設人員,更是高達20萬之數,當這些人在1938年底到達馬鞍山時,幾乎立即就形成了一座中型城市。
在建設檔期上,1939年將形成100萬噸產量,1940年為200萬噸產量,1941年為300萬噸產量。
如果這三大鋼鐵基地得以如期順利建成,中國的鋼鐵產量將達到1300萬噸以上。這個數字,在中國鋼鐵生產史上,絕對是牛b的存在!
後世天朝,在1960年時經過“全民煉鋼”的努力,其產量才達到1351萬噸,其質量當然不用說了,大多數好鋼都煉成了爛鐵,此後的產量就一路下滑,直到1969年才穩定增長到1333萬噸。
武愛華如此狂熱地“煉鋼”,算不算是鋼鐵“大躍進”呢?既算,又不算。
算,是指發展速度,這個速度放在世界各國都是瘋狂的;不算,又是指實力。武愛華的“功勳係統”擁有係列的冶煉技術,而且這些技術甚至遠超於這個時代,好在武愛華並沒有瘋狂地將1980年代的鋼鐵技術拿出來,而是隻拿出了1945年代的,少數特種鋼鐵的冶煉,最多也就1960年代的水平。
其實,鋼鐵產量看起來這麼多,實際上也不算啥。譬如某個地區,以前沒有發現鐵礦,其鋼鐵產量就為零,但一旦發現開采之後,也隻要一到兩年的時間,或者三到五年時間,就可建起上百萬噸產量的鋼鐵企業。至於這個建設速度,則與投資方的考慮有關,而與鋼鐵生產技術的關係,卻微乎其微。
後世天朝的“大躍進”,之所以出問題,是每個村莊都在上鋼鐵項目,完全是土法煉鋼,其煉出來鋼鐵,質量又怎麼可能過關。那種鋼鐵,將之放在唐朝或宋朝去使用可能還行,但要用來生產現代機械,其要求就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