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第933章卡爾頓宮(下)
威爾士親王坐在一旁,靜靜地聽著老朋友福克斯的解說,臉上滿是困惑的神情,微微眯起的眼睛裡透露出深深的迷茫。
很顯然,這位王儲殿下的政治智商在此時顯得有些捉襟見肘,難以理解乾絲萬縷,錯綜複雜的門道。
很快,威爾士親王忍不住開口問道:“您準備保留原有的內閣成員?那些家夥不是也卷入了走私醜聞嗎?而且聽說,數天後,更為詳細的交易清單也會被爆出來,到時候該如何收場?”
聽到這裡,福克斯伯爵露出一抹深諳此道的笑容,他不緊不慢地端起桌上的一杯紅酒,隨後淺抿一口,動作優雅而閒適。
福克斯伯爵慢慢地解釋道:“如果那位自稱是‘正義警官’的爆料者,真的一心想要驅趕所有內閣成員,他就沒必要先促使小威廉·皮特主動下台。殿下您想啊……”
議會的少數派領袖微微前傾身體,眼神專注地看著威爾士親王,繼續說道:“事實上,隻要身為內閣首席大臣的小威廉·皮特能獨自扛下所有罪責,那麼這樁政治醜聞事件對內閣其他成員的影響就會變得微乎其微。哪怕是明確涉案其中的蘇格蘭場高級專員戈德溫和陶爾哈姆萊茨警區的豪斯警司,未來也不會采取‘一刀切’的處理方式,將所有人都趕儘殺絕。而這,就是政治的微妙之處。”
福克斯伯爵看到威爾士親王眼中依舊閃爍著疑問,便繼續耐心地解釋道:“事實上,我也不清楚那個爆料者究竟姓甚名誰,在哪個政-府部門工作,屬於何方勢力。那是《觀察家報》的主編曾親口告訴我,這位爆料者拒絕與任何人接觸,而且每次投送機密文件的途徑都不一樣,所以無法實施跟蹤。
就在之前,我的那位年輕助手甚至還懷疑,一定有法國間諜參與到這樁大宗紅酒的走私醜聞。但這一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位舉報者的所作所為,的確對我們有利。
在政治的舞台上,永遠都是結果比過程更加重要。不管背後的推手是誰,隻要最終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能讓我們在這場權力的角逐中占據上風,那麼我們就應該善加利用。
這就好比一場戰爭,無論用什麼戰術,隻要能取得勝利,就是好戰術。”
福克斯伯爵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晃動手中的酒杯,酒液在燈光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就如同他對權力的渴望一般,閃耀而熾熱。
事實上,若不是那高高突起、十分顯眼的“大肚腩”,福克斯伯爵堪稱風流倜儻、一表人才。
作為一位在議會中長袖善舞、充滿政治智慧的人物,福克斯伯爵在公眾的辯論場上口若懸河、言辭犀利,常常憑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說服眾人。尤其是他那激昂而富有感染力的聲音,總能直擊要害。
然而,福克斯的政治生涯卻充滿了坎坷。
他最大的缺陷在於過於感情用事,在一些關鍵的政治抉擇麵前,總是難以做到果斷取舍。時常會顧及與某些商業集團的私人交情而猶豫不決,最終錯失了最佳決策時機,導致政策未能順利通過,也使他在政治上陷入了被動局麵。
至於王儲威爾士親王——未來的英王喬治四世——他在英國曆史上一直扮演著一個頗具戲劇性的角色,仿佛是傳統意義上的“小醜”。
喬治親王的生活充滿了荒誕與不羈:酗酒、賭博、追逐女色,這些行為讓他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但在某種程度上,這也算是英國王儲養成過程中的一部分。
依照大不列顛的現行法律,英國國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帝國元首兼國教教宗,任何對國王的攻擊言行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處罰通常是流放海外,甚至是死刑。
然而,苦難民眾積壓已久的憤怒,以及布爾喬亞與小布爾喬亞對現狀的不滿情緒,都需要一個宣泄的出口。
毫無疑問,身為帝國王儲的威爾士親王,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英國國王乃至整個王室的最佳替罪羊。
民眾們將對王室的不滿和對社會現狀的抱怨,一股腦地發泄在了這位“人頭豬腦”的威爾士親王身上。即便是在21世紀的另一時空,英國的情況依然如此。
進入19世紀的最後一年,倫敦街頭彌漫著一種獨特而複雜的氣息,隨處可見低俗不堪的政治漫畫。這些漫畫張貼在街頭巷尾的牆壁、店鋪的櫥窗,甚至是路燈杆上,宛如城市的另類塗鴉,吸引著往來行人的目光。
第(1/3)頁
第(2/3)頁
漫畫內容五花八門,仿佛一場荒誕的視覺盛宴。其中約四分之一的漫畫以威爾士親王為主角,將他描繪成滑稽可笑的形象,成為倫敦市民茶餘飯後的笑料。
在一幅漫畫中,威爾士親王被畫成一個醉醺醺的胖子,雙頰緋紅,眼神迷離,手裡緊緊抱著一個巨大的酒瓶,腳步踉蹌,似乎隨時會摔倒在地,酒水從瓶口不斷溢出,在他腳下形成一攤濕漉漉的水漬。旁邊還配著誇張的文字說明,將他的酗酒行為刻畫得淋漓儘致。
另一些漫畫則描繪他頭戴滑稽的帽子,穿著奇裝異服,在街頭手舞足蹈,周圍的人投來異樣的目光,卻又忍不住捧腹大笑。
然而,很少有人因創作這些攻擊帝國王儲的漫畫而被捕或判刑。街頭的警察們通常對這些漫畫視而不見,任其在城市中傳播。
這種奇特的政治潛規則,宛如一條無形的紐帶,在倫敦的大街小巷中穿梭,一直延續到兩百多年後的英國。它成為英國政治文化中一道獨特而略帶諷刺的風景線,見證著英國社會對王室成員複雜的情感:既有尊崇,也不乏調侃與戲謔。
在卡爾頓宮待了大約1個小時,福克斯伯爵終於向威爾士親王告辭,儘管後者想邀請老搭檔再玩一場“三人行”,卻被事務纏身的福克斯伯爵婉言謝絕。
一出門,福克斯伯爵一眼便瞧見自己的年輕助手,格雷伯爵正候在府邸外。
格雷伯爵身材高大,相貌威儀,是“福克斯黨徒”中的重要核心成員,但他與威爾士親王之間的關係卻水火不容。
回溯到幾年前,年輕氣盛的格雷伯爵在議會下院發言時,曾言辭激烈地抨擊威爾士親王的奢靡生活。
那天,議會大廳座無虛席,格雷伯爵的聲音洪亮而激昂,在大廳中回蕩:“看看那些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百姓,他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而我們的王儲殿下卻在揮霍巨額財富,過著奢靡無度的生活!我們怎能坐視不管?”
正義感爆棚的年輕議員一度要求議會下院削減王儲的年俸,期望借此促使威爾士親王多了解民間疾苦。然而,儘管小皮特也不喜歡帝國王儲,但他需要維係漢諾威王室的基本體麵,因此這項動議案最終未能通過。
自那以後,格雷伯爵與威爾士親王之間便產生了難以逾越的鴻溝。他幾乎從不踏入威爾士親王府,仿佛那裡是一片禁忌之地。但今天,他卻為了重要的政治事務而來,足見局勢的緊迫。
一看到福克斯伯爵出來,格雷伯爵立刻快步迎上前,神色匆匆地彙報道:“兩小時前,小皮特的秘書已經趕往白金漢郡,看樣子是邀請布爾斯楚園的波特蘭公爵回到倫敦主持政局。”
布爾斯楚園位於倫敦西北45英裡(約72公裡)處,那是一座風景秀麗的莊園。
對於波特蘭公爵回倫敦接替病倒的小皮特,擔任內閣首席大臣一事,福克斯之前在與威爾士親王的談話中早有預判。
回溯多年前,在諾斯-福克斯聯盟蓬勃發展的時期,波特蘭公爵曾擔任過內閣首相。那時的他意氣風發,登上英國政治權力的巔峰,本應大展宏圖。
然而,現實卻給了波特蘭公爵沉重的一擊。任職期間,他宛如一艘在茫茫大海中失去方向的船隻,始終未能找到正確的航道,也未有突出建樹。他的政令難以有效推行,決策常受各方掣肘,從未真正掌握過內閣大權。
如今,小皮特繼續選擇波特蘭公爵擔任內閣首相,一方麵是為了協調各方派係利益,平息政壇的混亂局麵。
波特蘭公爵被推上這一看似風光無限的位置,更多是各方妥協的產物。他擁有雄厚的財力,家族曆經數代積累,財富遍布英國各地,足以支撐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各種活動。
他的顯赫身份和地位,在等級森嚴的英國社會中是一塊金字招牌,令人敬畏。此外,他豐富的政治經驗和人脈,對於平息倫敦政壇的紛亂、安撫選民的憤怒情緒,都有著重要作用。
波特蘭公爵立場溫和,不像一些激進的政治家,總是試圖用強硬手段推行主張。他更像是一個和事佬,善於傾聽各方聲音,協調矛盾。這使他有條件拉攏輝格黨,以及托利黨的眾多人物展開合作,在議會上院與下院都備受倚重。
他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著不同政治派彆的人物,促進了政治的和諧與穩定。
不僅如此,三代波特蘭公爵都與英國王室關係密切,而現任公爵還擔任著宮廷掌璽大臣,這一重要職位進一步鞏固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也使他成為各方勢力都能接受的對象。
第(2/3)頁
第(3/3)頁
基於以上因素,小威廉·皮特最終選擇了政治地位高、能力不足但立場溫和、各方都能接受的波特蘭公爵,作為自己在養病期間的“臨時接班人”。
這一切都在福克斯的意料之中。無論是小威廉·皮特,還是喬治三世,都不會輕易把組閣權交到他手中。福克斯深知自己在政治上的立場和主張與當權者存在諸多分歧,而這些人對他也充滿了警惕和防範。
作為回應,福克斯伯爵隻是微微點了點頭,便一聲不吭地登上等候多時的馬車。他向年輕助手格雷伯爵示意,讓他與自己同車。
畢竟,福克斯私下有許多事務需要年輕議員代勞奔波。如今的格雷伯爵年輕有為,充滿活力,而且對福克斯伯爵忠心耿耿,是他政治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剛一落座,福克斯伯爵便對著助手問道:“您剛說是小皮特的秘書前往了布爾斯楚園?”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是的。”格雷伯爵立刻回應道。
“外交大臣格倫維爾呢?”福克斯繼續追問。
“他應該還在倫敦。”格雷伯爵如實回答。
“有意思。”福克斯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先不回去了,你去告訴車夫,我們改道前往格倫維爾勳爵的府邸。”
……
不知何時,小威廉·皮特躺在首相官邸二樓臥室的床上,眼睛終於緩緩睜開,手指無力地動了動。他的臉色慘白,掙紮著想從床上坐起來,但這隻是徒勞,無論他如何努力,腦袋依舊軟弱無力地躺在枕頭上。此時,一陣劇烈的右上腹疼痛襲來,但他倔強地捂住口鼻,任由豆大的汗珠從額頭和麵頰流淌到白色的枕套上。
事實上,侍從就在臥室外守候,隻需一聲呼喚便能趕來。但作為首席大臣的小威廉·皮特不願開口求助,他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大英帝國的尊嚴。
“他(耶穌)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小皮特一遍又一遍默念《聖經》中的祈禱語句,希望借此減輕身上的疼痛,或是讓自己忘卻痛苦。
不經意間,小皮特的目光落在房間右側牆上的畫像——那是他的父親,老威廉·皮特。
作為七年戰爭中大英帝國的實際領導人,老威廉·皮特個子不高、身材瘦弱,表情峻冷,令無數人敬畏。他憑借卓越的精力和戰略眼光,為帝國在18世紀贏得了一係列重大勝利,改變了未來數十年的歐洲與世界格局。
“他是那麼自信與堅強,即使在王國最危急的時刻,也從未動搖信念。”小皮特望著父親的畫像,自言自語道。
“我可以選擇短期的病休,但絕不能主動辭職!當年,父親在七年戰爭的不利局麵下完成大逆轉,奠定了大英帝國的全球霸權,還限製了王權的擴張;如今,我也必須蓄積實力,再度重建反法同盟,徹底擊敗法國人,讓他們在未來一百年內,完全喪失爭霸歐陸的機會!”小皮特心中默默發誓。
再次凝視父親那堅強、剛毅且無所畏懼的表情後,小皮特奮力伸出一隻手,用儘全身力氣拉動了床頭連接門外鈴鐺的繩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