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法蘭西1794 > 第904章 一路向印

第904章 一路向印(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904章一路向印

德凱恩將軍與他的印度先遣部隊,並未直接加入到拿破侖統帥的,那支雄心勃勃、遠赴西奈半島的海外軍團行列之中。

相反的,在八月中下旬,他們是從法國西南部,蒙特利埃附近的蒙特港,秘密登上船隻,踏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征途。

隨後,先遣隊的航向繼續向西進發,穿越了直布羅陀海峽,隨後調整航向南下,沿著非洲西海岸的蔚藍海域悠然南行。

儘管印度先遣隊的兵力略顯單薄,僅有兩乾人左右,但護航他們的分艦隊卻擁有不容小覷的力量。

這支護航分艦隊由兩艘裝備精良、各搭載74門大炮的三級風帆戰列艦領銜,輔以四艘體型寬大的運輸艦,以及數艘靈活機動的巡航艦和炮艦。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艦隊中還包括了兩艘頗具實驗性質的遠洋蒸汽艦,它們代表了法國在遠洋航行新技術方麵的探索與嘗試。

處於適應性與安全性的考慮,這兩艘軍艦的蒸汽發動機僅作為輔助動力存在,仍需依賴傳統的雙桅杆與各式風帆來駕馭浩瀚大海。

事實上,這支護航分艦隊原本是法國海軍部為印度洋戰區指揮官,敘爾庫夫將軍準備的補給與增援力量。德凱恩與他的印度先遣隊恰好在這個關鍵時刻加入,得以搭乘這趟意義非凡的護航之旅。

自從法蘭西第一執政在巴黎再次宣布與英國的戰爭以來,法國的海軍建設似乎就在一夜之間,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高潮。

大部分的英國人已經相信,海峽對岸的法國“不列顛軍團”即將擁有至少兩乾艘,裝備有高壓蒸汽動力,大口徑火炮,以及特殊裝甲的“龜船”,繼而形成了對英國本土的極大威脅。

與此同時,由西班牙海軍主導的西法聯合艦隊,也是在愛爾蘭海域頻繁活動,為島上的天主教反抗勢力提供軍事援助。

更加麻煩的是,英國在歐洲大陸的最後一個盟友,葡萄牙王國也在短短數周之內,落入法國與西班牙之手。

換言之,英國已孤立無援,整個歐洲都在反對自己。

上述這一切,無疑加劇了英國海軍的壓力。為了應對這一連串的嚴峻挑戰,英國不得不從全球各地緊急召回軍艦,以加強本土的防禦力量。

因此,在德凱恩和他的部隊從土倫駛向好望角的漫長旅途中,法屬護航艦隊幾乎未遭遇任何英國海軍的阻撓,整個航程異常順利。

即便偶爾有英國巡邏艦或是武裝商船發現了這支裝備精良、意圖不明的法國分艦隊,他們也隻能望洋興歎。

因為此時英國手中能夠調動的三級及以上戰列艦大部分已經撤回本土,所以無力在這片遙遠而遼闊的海域進行有效的攔截。

當法屬印度護航分艦隊緩緩駛入好望角的外部海域時,乘坐旗艦“勝利者號”的德凱恩將軍不禁感到一陣驚奇。

他注意到,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年多,但英國海軍在上次攻打好望角時留下的破壞痕跡依然清晰可見,各處堡壘與炮台仿佛仍在訴說著那場激烈戰鬥的慘烈。

第(1/3)頁

第(2/3)頁

而那些為英國占領軍服務的荷蘭人,似乎對這種為勝利者服務的生活也習以為常,流露出一種懶散而麻痹的態度,即便是英軍指揮官詹姆斯·克拉皮森已經多次敲響警鐘,提醒他們保持警惕。

站在船頭,法國分艦隊的司令官布魯諾·讓蘇爾海軍少將緩緩放下了手中的雙筒望遠鏡,他的眼神中流露出複雜的情緒。

過了一會兒,他還是示意副官迅速打出旗語,派遣一艘懸掛白旗的通訊船,前往好望角要塞,向英國人表明他們的來意:“沒錯,我們隻是路過,並無任何敵意”。

回顧曆史,自英法百年戰爭以來,這兩個歐洲強國已經曆了無數次的戰火洗禮,彼此間的了解幾乎達到了知己知彼的程度。

套用後世的一句調侃來說,他們之間的戰爭不僅打出了水平,打出了風格,更在某種程度上打出了友誼。當然這種友誼,僅僅是建立於強國之間的相互尊重與惺惺相惜之上的。

儘管英法兩國在全球範圍內依然戰火紛飛,但在某些遠離歐洲本土的殖民地地區,當沒有明確作戰目標的雙方指揮官不期而遇時,他們往往會因為自身的考慮,或是沒有收到明確的作戰指令,而選擇避免與實力強勁的老對手,進行一場不必要的流血衝突。

這一次,好望角的英軍明顯處於劣勢,他們的堡壘要塞在經曆了兩年前的慘烈戰鬥後,至今未能修複完畢,依然顯得殘破不堪。

如果布魯諾·讓蘇爾海軍少將真的有意,他完全有能力付出一定的代價攻克好望角。更彆說,德凱恩將軍麾下還有兩乾步兵,可以從好望角的一處側翼實施登陸,配合護航艦隊發動進攻。

然而,這個念頭在他的腦海中隻是一閃而過。那是讓蘇爾深知,自己的首要任務是確保這支分艦隊安全抵達法蘭西島,並接受印度洋戰區司令官,敘爾庫夫海軍中將的指揮。

此外,讓蘇爾還需要將這支兩乾人規模的印度先遣隊,安全無誤的送達印度的某個海域,並協助他們登陸。

否則,一旦他違背了來自最高統帥安德魯下達的軍令,即便是毫不費力地拿下了好望角,他也可能會麵臨海軍憲兵的逮捕,並被送上軍事法庭接受審判。

基於此,指揮官布魯諾·讓蘇爾選擇了謹慎行事。

在看到法國的聯絡艦打出了白旗,並緩緩駛入視線範圍內時,防守好望角要塞的英軍衛戍司令詹姆斯·克拉皮森準將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

那一刻,英國人深刻地意識到,眼前這支實力雄厚的法國分艦隊,並無進攻好望角的意圖。這對於兵力相對薄弱、正處於緊張戒備狀態的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寬慰。

此時,好望角錨地裡停泊著的不過是3艘巡航艦與炮艇,它們在船體噸位和火炮數量上,都遠遠不及停泊在外海的法國分艦隊。

而在半年前,以三級戰列艦“貝勒羅豐號”為首的支援艦隊被緊急調回英國本土,參與防範安德魯法國可能發動的對英國本土的入侵行動,或許此時的駐好望角錨地的英國艦隊,還會選擇主動出擊,試圖以弱勝強,抵禦法國艦隊的潛在威脅。

一個小時後,有著濃厚貴族氣質的法國分艦隊司令布魯諾·讓蘇爾,通過精心措辭的書信,再次向英軍指揮官詹姆斯·克拉皮森準將傳達了他的誠摯與敬意。

在這封信中,讓蘇爾不僅重申了法國艦隊到訪的和平目的,還表達了對英軍友好態度的感激之情。他提到,法國船員們在遠離故土的漫長航行中,能夠得到英軍的協助與理解,實在是莫大的榮幸。

英軍指揮官克拉皮森準將在收到信件後,深感欣慰。他隨即下令,允許當地的荷蘭商人與法國艦隊進行接觸,並按照法國艦隊的需求提供必要的補給。

在補給工作進行的同時,英法雙方的指揮官還在好望角海麵的一艘商船的甲板上,舉行了一場簡短而友好的會麵。

第(2/3)頁

第(3/3)頁

期間,詹姆斯·克拉皮森準將贈予了布魯諾·讓蘇爾一件特彆的禮物,這是他在巡視荷蘭守軍倉庫時偶然發現的一小塊狗頭金。這塊金子雖然不大,價值為40英鎊(折合約有一乾法郎左右)。

而作為回禮,布魯諾·讓蘇爾則贈送給詹姆斯·克拉皮森一套盧森堡鋼鐵聯合體出品的,一套高檔不鏽鋼餐具。

這套餐具以其獨特的工藝和“永不生鏽”的特性,在英國上層社會享有極高的聲譽,很快就成為倫敦貴婦與名媛們的珍愛之物。其價值在英國本土遠超500英鎊,折合1.3萬法郎,足見讓蘇爾的誠意與慷慨。

這次禮物的交換,加深了雙方指揮官之間的個人情誼。儘管英法兩國在全球範圍內仍處於緊張的敵對狀態,但在好望角的這一刻,海麵上彌漫的卻是一種難得的和平與友好氛圍,仿佛戰爭與仇恨都被這片蔚藍的大海暫時隔絕。

12小時之後,補給充足的印度分艦隊在晚霞中緩緩駛離了好望角的外海,繼續向東進發,朝著遙遠而神秘的印度次大陸航行。

就在英法海軍將領之間相互表達敬意,互贈禮物,氣氛融洽之際,作為印度先遣隊指揮官的德凱恩,卻在一旁冷眼旁觀。

他出身於中央高原的一戶牧民,屬於共和國鐵杆擁護者,憑借著自己的才華與努力,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因此,對於那些出身貴族、滿身嬌柔做派的軍官,他向來抱有一種不以為然的態度。

在德凱恩的眼中,布魯諾·讓蘇爾雖然身為舊時貴族,但在與詹姆斯·克拉皮森準將的交往中,似乎過於注重形式與禮節,一舉一動都透露出刻意營造的優雅與高貴,這讓牧羊人的後代感到不適。

“真正的勇士,應該是在戰場上用鮮血和汗水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在這裡虛與委蛇,玩弄這些無聊的禮儀。”德凱恩心中暗想,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不屑。

但無論如何,德凱恩都深知自己的使命與責任。他必須帶領印度先遣隊,安全抵達目的地,並完成既定的任務。

在這個過程中,他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什麼是真正的勇氣與擔當。而至於那些貴族們的做派與禮節,就讓它們隨風而去吧。

……

等到邁索爾王國滅亡之後,一些不願意灰溜溜回國的法國雇傭兵,開始活躍於印度北部的馬拉塔族土邦王公的宮廷裡。在法國教官的支持與慫恿下,這些土邦王公的備戰活動表現的咄咄逼人。

因此,為了鞏固英國在印度的霸權地位,韋爾斯利總督派出特使進行了加倍的努力。他還做出決定,如果土邦王公辛迪亞不把他在南方的軍隊撤回到自己的領土,就出兵攻打他。

對此,辛馬拉塔族土邦王公的態度表現的十分誠懇,不僅信誓旦旦的說明會立刻撤軍,還大肆賄賂了總督特使,絲毫不給予英國人發飆的機會。

事實上,辛迪亞王公已經知道,他的邦國即將得到法國的武力支援。因為一支數乾人的法國援軍已在前往印度的路途上了…….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