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琉璃點了點頭,仍顯稚嫩的小臉上唯有鄭重。
“我明白了,為了天和大業,想方設法接近這位公主姐姐,打好關係,不急於告知真相。或許將來爺爺可以將她扶上龍椅,借用她的名義,逐漸實現天和大業!”
南宮無痕含笑稱讚:“果然,以你的聰明才智,二哥隻需要把話說一半,你就什麼都明白了。隻是可惜……”
他又話鋒一轉,神情凝重。
“梁蕭是難以估量的變數,在搞定他之前,讓你表姐繼承皇位隻怕是癡人說夢。爺爺最擔心的是,此人若是有梟雄之誌,將來大可將武朝皇室取而代之,那是天和教最不能接受的結局……”
“所以,我們還要設法搞定梁蕭,但此人已有紅顏相伴,又能當著天下人的麵,為一個商賈之女求取賜婚詔書,可見他重情重義,美人計是難以奏效了,我們必須另尋他法,直接滲透徐州。”
南宮琉璃揚起小臉,鄭重道:“此事非你我能夠決定,不如等爺爺回京再議!”
南宮無痕默默點頭,不複多言。
南宮家與天和教的主心骨,萬人敬仰,可惜年事已高,隻希望能為後輩燃儘自己,而未來唯有寄望於他們這些後輩……
“天和教大聖賢,懸壺濟世,普度蒼生,請求入京麵聖,為國分憂!”
當天,天和教大聖賢即將抵京的消息傳開,整個京城百姓無不驚訝、期待。
這位德高望重的大聖賢,聲名遠揚,武帝和許多世家大臣、宦官,都對他推崇備至!
禦書房內,武帝意氣風發。
“大聖賢為人寬厚,大慈大悲,有長者之風,但願他此來真的能為朕分憂,至少能讓這些個門閥老實一點,忠誠一點吧?”
王騰一臉諂媚道:“大聖賢憂國憂民,如今眼見陛下知人善任,國家有中興之氣象,他一定樂意效勞!”
武帝開懷大笑,滿懷期待。
自從他利用梁蕭打擊門閥之後,這些門閥子弟不再像以前那樣飛揚跋扈,都知道收斂了。
而大聖賢名聲在外,也是唯一能讓世家大臣與他手下的宦官集團敬重的高人,是緩和矛盾的良機。
台下王京急忙進諫。
“陛下,天和教野蠻生長,有亂國之兆,不可輕信!”
武帝頓感不悅。
王騰也拉下臉來痛斥。
“王大人!陛下和武君看重的是你忠君報國的品質,你的能力如何,自己心知肚明,如此詆毀天和教與大聖賢,居心叵測!你是不是覺得陛下昏聵,連誰好誰壞都看不出來?”
武帝擺手道:“王愛卿無複多言,朕意已決,自有分寸!”
“臣遵命……”王京憋紅了臉,無可奈何。
玄奇看在眼裡,也不免憂心忡忡。
他是為武帝了解過各地情況的,與王騰完全不同,當然明白國家形勢。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梁蕭驅逐匈奴,收複失地,接收江南流民,固然可以鼓舞全國臣民,但也是治標不治本,不可能馬上革除國家弊病。
思來想去,玄奇還是決定向武帝建言。
“陛下,不如將大聖賢即將麵聖之事通知徐州武君,看看武君有何建議?”
武帝一愣,連連點頭,“也好,就由玄愛卿安排人手負責此事!”
玄奇帶著武帝的手信離去,招來武帝最信任的親兵,小聲叮囑。
“務必轉告武君,王騰他可能也收了天和教的賄賂,對遠在廟堂之外的天和教如此讚不絕口,讓他提防提防!”
“遵命!”親兵離去之後,夜間又從外麵返回京城,直奔王騰府上報信。
“玄奇這狗奴才,咱家敬他一同侍奉吾皇,勞苦功高,他還敢在武君麵前說咱家的壞話?他不和咱家抱團取暖也就罷了,難道不知道唇亡齒寒?咱家要是倒台了,門閥更不可能放過他這個狗奴才!”
王騰勃然大怒,叮囑這名親兵。
“你務必告訴武君,玄奇最近在陛下麵前不斷說武君的壞話,讓他提防提防!”
親兵又領命離開,趁著夜色,摸到南宮無痕所在的客棧,如實向南宮無痕告知閹黨二人矛盾。
南宮琉璃躲在屏風後麵,冷眼旁觀。
南宮無痕道:“到時候你就按王騰說的去做,儘量表現得諂媚一點,最好讓梁蕭把王騰也恨上了。”
“悉聽尊命!”
親兵這才放心離開客棧,迅速消失在也是在夜色中……
夜深人靜,公主梁清霜望著北方的天空入神,愁容滿麵。
“父皇為何執意迎接大聖賢這樣的人物,那不是父皇能夠掌控的……”
恍惚間,天上群星仿佛彙聚成自己不曾見過的母妃的麵貌。
那是自己最思念的人。
片刻之後,她又在恍惚間發現,群星彙聚成梁蕭的模樣,這才猛然驚醒,俏臉緋紅。
遠方一顆流星劃破天際,梁清霜望著流星,心血來潮,閉上雙眼,默默許願。
這一夜,西秦長安公主拓跋倩影在徐州天策府客房輾轉難眠。
那個少年將軍的言語和眼神,讓她深感不安,甚至有些懊惱。
“我可真是鬼迷心竅,當時便該反駁他:父皇對我有養育之恩,我既然養尊處優,享儘平民百姓一輩子可望而不可即榮華富貴,自當儘到責任!”
“哎呀!好氣人,我何時變得如此遲鈍了……”
向來從容自信且冷漠的她,此刻像極了當時吵架沒吵贏的小姑娘,事後想起了更好的回應,後悔自己怎麼就不能當場反駁。
想著想著,她又不禁低下螓首。
他是第一個讓自己感到不那麼自信的人,即使他並沒有打擊自己。
翌日清晨,梁蕭來到軍營,調兵遣將。
常念俠等人領著各部兵馬,前往任務地點,或巡邏邊境,或加急訓練,或馳援琅琊,各司其職,有條不紊。
隨著徐州的一切走上正軌,徐州軍隊的士氣也越來越高漲。
沒能成為精銳的老兵,依舊保留軍籍和原來的待遇,負責軍屯與後勤,至少能保障全家衣食無憂。
此事也鼓舞更多江南的青年拖家帶口遷居徐州。
江北人想要遷居江南難如登天,反之卻是輕而易舉。
越來越多的賢臣良將,夾雜在北遷的百姓隊伍之中,趕赴徐州,隻求能加入天策府,儘展平生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