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地窖裡的朱元璋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再次全殲清軍

第一百五十二章 再次全殲清軍(1 / 1)

推荐阅读:

承武元年一月底,老朱渡過黃河,龐大隊伍繼續徐徐北進。

此時河北應該叫做北直隸。

作為京畿重地,重中之重,擁有大量戍守部隊。

雖然鼇拜帶走了大半,還全軍覆沒。

可滿清緊急把關外、邊境的大量隊伍全都召集回來,又請蒙古增援。

當時蒙古各部雖一盤散沙,但隨著後金崛起,大量蒙古部落開始向滿清靠攏,成為滿清附屬。

最典型的就是漠南蒙古十六部,以及之後加入的漠北、漠西蒙古各部落。如杜爾伯特部、喀爾喀部,和碩特部等。

基本上到順治末年的時候,即便是後來與清廷作對的準噶爾部,此時也向滿清納貢稱臣。

所以這個時期滿清要想從蒙古叫來援軍,還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再加上滿清在河北、山西等目前的實控區招募大量綠營士兵,很短的時間內,滿清又聚集了數十萬兵馬。

具體數量應該在四十多萬左右。

包括留在北京的四萬滿洲八旗,從盛京等地駐守的滿漢蒙八旗,以及自東北捉來的各類野女真士兵三萬餘人。

還有漠南蒙古各部大概十多萬兵馬,以及從河北山西招募來的大概二十多萬綠營。

不過綠營兵馬從去年陸陸續續招募到現在也才訓練了一個月不到,讓他們現在便上去就是拖後腿,因而暫時留守京師戍守城池。

嶽樂則率領三萬滿漢蒙八旗兵襲擾前部明軍。

李定國和白文選部在後來兵馬都得到了補充,李定國有步騎三萬左右,白文選兵力原本就比李定國多,如今也有四萬餘人。

在夔東十三家因輕敵冒進退至他們右翼後,李定國和白文選二部繼續往北進發,相互策應緩緩前行。

雙方於高川鎮相遇,李定國與白文選互為犄角,於野外步卒列陣,對抗騎兵。

嶽樂乃遣輕騎騎射襲擾。

古代騎兵是步兵噩夢,但同樣訓練有素的步卒也克製騎兵。

準備好盾牌、長槍,遇到騎兵騎射,就以盾牌抵擋,遇到騎兵衝陣,就用長槍攔截。

從古至今,不管東方還是西方都是這樣對付騎兵,嶽家軍是便是如此。

隻是這麼做畢竟被動。

而且滿清雖是漁獵部落,但騎射也是非常厲害,加之八旗兵有輕騎兵、重騎兵甚至火器軍,在對戰步兵上十分強悍。

因而在初期遭遇當中,嶽樂輕騎襲擾雖對南明軍隊的步兵盾牌陣沒有構成較大威脅,可後續嶽樂遣重騎兵衝營,還是對他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沒辦法。

八旗的重騎兵人馬俱甲,外麵套棉甲。

可說是棉甲,其實是兩層棉布中間夾鐵片,裡麵再套一層鐵甲,防禦力能抵擋得住長槍,甚至是明軍火繩槍的攻擊。

隻有那種軍中猛將拿錘子才有可能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傷害。

李定國和白文選也是靠著多年與滿清周旋的能力,通過長槍陣刺擊八旗兵的麵門以及砍馬腿的方式,這才勉強擊退嶽樂的重騎兵。

高川鎮一戰,李定國和白文選以損失大概七千多人代價,才堪堪殺死九百多名滿洲八旗騎兵,可見雙方差距多大。

此戰中嶽樂還是展現出了相當高超的戰術素養,見到明軍難纏,且夔東十三家的部隊也馳援過來。

雖然他三萬騎兵麵對十多萬明軍的襲擊並不懼怕,但他也知道後方還有老朱的主力部隊,一旦陷入鏖戰,被老朱的主力部隊趕來,必然全軍覆沒。

因此占了便宜就撤,一點沒有拖泥帶水。

數日後。

二月上旬,老朱的主力總算是抵達了高川。

高川鎮其實就是河北滄州西南方,泊頭市的北麵一點,毗鄰北運河,正處於老朱的行軍路線上。

老朱的船隊在運河上前行,車隊在左右兩側以及前方開道。

雖然是打仗的時候,可運河上依舊有不知道情況的商賈,必須將他們的船隊清走。

而且滿清韃子在沿途也大量沉船,堆入沙石,以延緩老朱的行軍。

所以李定國他們的南明軍隊除了作為先遣部隊以外,還需要隨時幫老朱處理前方運河出現的特殊情況。

隻是目前他們被堵在高川,嶽樂也退回滄州城內,明軍前行不得。

等老朱到高川的時候,他們急忙趕來覲見。

正是二月六日,北方雖已經入春,平原曠野上原本枯黃的雜草現在也慢慢變成了綠色,時常能看到一些村莊和農田,丘陵小山卻很少。

鎮子人已經不多,原本小鎮靠著是運河沿線,有些集散貨物和漕運工人聚集,現在兵荒馬亂的時代,早就不見了。

還是上午,除了偶爾有出來打水的百姓以外,家家戶戶都緊閉房門,小心翼翼地看著鎮外。

南明軍隊就駐紮在鎮子外麵幾公裡處。

十多萬人馬光帳篷就遮天蔽日,每日運送的糧草輜重車輛不計其數,黑壓壓的人頭看著讓人心慌。

也就是鎮子剩下一些老弱走不動,不然的話,恐怕早就也跑了。

“臣叩見陛下,臣等萬死!”

李定國白文選等十多名將領略帶惶恐地來到老朱車駕前下跪磕頭。

老朱此時在車上剛看完他們打仗的視頻。

是的。

南明軍隊在打仗的時候還有人錄像。

為了檢驗他們的能力,考驗他們的軍事水平,老朱特意派了幾個無人機飛手和洪武士兵去觀戰。

他們會用無人機以及平板攝像頭把戰事記錄下來,但他們自己並不參與戰鬥。

否則的話。

雖然老朱派去的人並不多,可光那十幾杆突擊步槍就夠嶽樂喝一壺的。

再厚重的棉甲、鐵甲可擋不住突擊步槍的子彈。

“嗯。”

老朱下了車,應了一聲道:“起來吧。”

“多謝陛下!”

眾人戰戰兢兢起身。

特彆是李來亨等夔東十三家。

他們輕敵冒進,損失了不少人馬。

要是換以前崇禎的時候,恐怕早就被砍了。

但老朱居然也沒生氣,隻是說道:“行軍打仗,有勝有敗很正常。但要記住的是,要時刻總結失敗的教訓,為什麼會失敗,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如此才能打勝仗,明白了嗎?”

“是!”

眾人見老朱沒發怒,好歹鬆了一口氣。

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也就真是他們作為南明最後一點抵抗力量,誓死不降救了他們。

古代皇帝猜忌大將,大將一打敗仗就找到理由賜死,那是因為兵權問題。

皇帝不知道大將到底是不是忠心耿耿,也不知道他會不會造反,所以才會自宋元明清,皇帝都會找各種理由收歸兵權,經常能造成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局麵。

畢竟魏晉南北朝以來,太多的大將造反殺死皇帝,自己做皇帝的例子。甚至可以說整個南北朝的皇帝,全都是以前的權臣大將造反殺皇帝而來。

唐朝也是給予藩鎮過高的權力,造成五代十國那混亂的景象。使得北宋不得不矯枉過正,杯酒釋兵權,從而讓軍隊戰力大幅度下降。

然而李定國等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的忠心,雖然能力稍微差了一點,但對於皇帝來說,忠心比什麼都重要。

因此就跟之前在崇禎朝一樣,那些殉國的官員得到了重用,投降滿清韃子的官員被殺死。

這無關於個人能力,純粹就是選擇大於努力而已。

“朕看了你們和韃子的打仗,韃子這些年確實厲害,軍中人馬俱甲,甲胄防禦驚人,想殺死他們不容易。”

老朱徐徐眺望遠方,說道:“說到底還是武器裝備上的差距,怪不得你們。何況這一戰朕也看到了你們敢於與韃子一戰的勇氣,因而雖沒勝,便也不責備爾等。”

“多謝陛下寬恕,謝陛下隆恩。”

眾人再次跪倒。

“好了。”

老朱擺擺手道:“爾等回去拔營,即刻隨朕前往滄州。”

“是。”

眾人起身再拱手,各自回營去了。

老朱這邊大軍則繼續前進。

直到下午時分,軍隊抵達了二十多公裡外的滄州南城外。

出乎意料的是,韃子並沒有在城中龜縮。

城內的守軍僅從無人機上的視角來看,應該也就步卒三四千人,全都在城牆上。

而更遠的滄州城北,則密密麻麻全是列陣的騎兵,靜靜地在春風中靜待。

這也是騎兵的一個經典用法。

敵人如果攻城的時候,留下少部分步兵守城。

等敵人大舉攻城之際,隱藏起來的騎兵突然殺出,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但顯然這種戰術在無人機的視角下毫無用處,甚至可以說簡直是在跟送死沒什麼區彆。

老朱見到清軍的布置,稍微思忖幾秒鐘,就迅速想到了解決的辦法。

他令南明軍隊開始組織圍城進攻,砍伐樹木,製造攻城梯子,數萬大軍從天空俯瞰下,猶如無數隻螞蟻一樣向著滄州城湧去。

城內少數火炮還未發射,就被迫擊炮打掉,爆炸聲響起,各種喊殺聲、喝罵聲、哀嚎聲、兵刃交接聲不絕。

清軍人少,火炮也被打掉,就隻能依靠弓弩、刀槍反擊,然而麵對明軍的強悍圍剿,反擊的力度卻非常匱乏,已經多次被攻上牆頭,蒼涼的號角也響徹大地。

遠處嶽樂可沒有無人機,明軍又把滄州城池圍了個水泄不通,探馬斥候隻能遠遠看到明軍不斷在向城頭上衝,也見識不到槍炮的厲害。

見到城頭已經岌岌可危,嶽樂意識到不能再等下去,一聲令下,無數騎兵浩浩蕩蕩地向著明軍兩翼發動突襲。

“嗬嗬。”

遠處一座小丘陵上,老朱眺望著遠處滄州城方向。

在他旁邊,朱雲峰拿著的平板裡顯露出的畫麵是下方千軍萬馬,浩蕩奔騰的畫麵。

無數騎兵正在迅速靠近,前方輕騎兵已經加速,後方重騎兵則在緩慢行走以保證馬匹的馬力,到了近前重騎兵才會衝鋒。

雖然清軍選用的重騎兵戰馬都是最好最優秀的戰馬,可清軍的鎧甲太重了,人和馬一身鎧甲都有一百多斤。

一般的馬匹根本承受不住。

即便是這種最好的戰馬,多衝刺幾次也會馬匹被廢掉,因此重騎兵衝陣往往也就那麼一兩次,一旦陷入陣中必死無疑。

老朱看到嶽樂的戰術打法還是很有章法,如果放在元末的話,必然也是一員猛將。

可惜呀。

老朱搖搖頭道:“蚍蜉撼樹,自不量力。”

無人機下方,黑壓壓的騎兵猶如洪流一般向著戰場靠近過來。

等雙方距離不到兩公裡的時候,清軍的輕騎兵驟然加速,他們打算靠近到七八十米內,用弓弩先射散明軍隊形,再靠重騎兵衝陣。

此時明軍都在圍城,正常情況下,肯定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防禦騎兵的陣型。

因為人遭遇突襲會慌亂。

即便對方將領反應再快,指揮數萬人在騎兵衝鋒的十多分鐘內重新布置防禦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古往今來,韓信這樣的人隻有聊聊那麼幾個。

因此這種古代打仗最常見的打亂陣型的策略在打大規模戰役的時候極為有效。

背水一戰其實也可以說是這種打法。

然而讓清軍騎兵詫異的是,他們沒有發現明軍因騎兵的出現而慌亂,反倒依舊停留在原地靜靜地看著他們。

隻是突襲的命令已經下達,騎兵已經完成了衝鋒之勢,他們也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衝鋒。

便在雙方距離已經不到四五百米的時候。

“殺!”

隨著對講機裡的話傳來。

人群當中頃刻間槍聲大作,並且伴隨著“咻咻咻”的聲音。

天空落下大量炮彈掉進了後方重騎兵隊伍。

前麵的輕騎兵則如遭雷擊。

大量洪武士卒從原本就在外圍觀戰的明軍人潮中鑽出來,手持著步槍向著前麵掃射,他們甚至邊開槍邊往前衝,好似生怕搶不到人頭。

許多洪武士卒開槍的時候都興奮至極,發出狂笑。

霎時間清軍人仰馬翻,子彈穿過他們的棉甲和裡麵的鐵甲,爆發出絢爛的血花。

最恐怖的是機槍。

老朱帶的可不止是步槍,還有機關槍。

我國國產l8型127毫米加特林機關槍,低速為1000發分,高速達3000發分。

槍口冒著藍火。

彆說人了。

連人帶馬給撕了個粉碎。

戰場上南明軍都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切。

他們隻看到槍聲一起,原本好在浩蕩奔馳,猶如洪流般的清軍,很快成片成片地倒下。

很快整個戰場上,就隻剩下無數肉泥,連幾具完好無損的屍體都不多了。

即便是在後方的重甲騎兵,亦是幾乎沒有一個幸存者。

嶽樂第一時間就被火炮轟死。

在機關槍以及迫擊炮的轟炸下,遠處的重騎兵大隊,亦是死傷一片。

人和馬的厚重鎧甲在現代重火力麵前,脆弱得像是一張紙!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