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地窖裡的朱元璋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清基業毀於旦夕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清基業毀於旦夕(1 / 1)

推荐阅读: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的無人直升機升空。

機身上裝載的火箭彈一枚都沒打。

因為直升機上有機關槍。

“噠噠噠”冒藍火的加特林掃射過去。

後排少數勒住馬匹,驚恐地逃跑的清軍也成片倒下。

遠處觀戰的明軍全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重慶之戰的時候他們距離太遠了,而且都在西城牆附近,距離戰場得有好幾公裡。

那裡森林遍布,高山丘陵不計其數。

在樹木和小山丘的遮蔽下,南明軍隊士卒隻能隱約聽見爆炸聲不斷,以及滾滾升騰的硝煙。

等火炮犁地結束,洪武士卒發起衝鋒又犁了一遍,到他們抵達戰場的時候,看到的就隻剩下無數屍體碎片殘肢。

南京之戰更不用多說,洪武士卒就在距離南京城約一公裡處的雨花台上放置迫擊炮。

他們則因為雨花台處於清軍的紅衣大炮射程範圍內,就隻能退到將軍山與雨花台之間的位置,離南京城得有四五公裡,更加看不到戰場。

所以不管是重慶之戰還是南京之戰,南明軍隊並未真正看到過這樣的盛況,頂多就是感受到宛如仙術般的轟鳴爆炸。

戰場的具體情況全靠想象。

甚至南明軍中正在流傳出一些神話版本。

比如太祖爺高居雲端,一招大威天龍拍下去,敵人屍骨無存。

又有洪武士卒個個是仙人,組團施展火球仙術,無數黑色的火球從天而降,落入清軍陣內頃刻間爆發出恐怖烈火。

後者是很多人的共識。

畢竟他們能夠看到的是天上確實有一些黑點劃破虛空,緊接著就是清軍那邊傳出巨大的爆炸聲,還有戰爭結束後,有濃濃烈焰產生。

如今他們這算是第一次親眼看到洪武軍隊的戰鬥方式。

帶給他們的是比想象還要來的震撼。

沒有消焰器,突擊步槍槍口噴出橘黃色的焰火。

加特林更誇張。

藍色的火焰蹭蹭地冒,遠處的清軍直接被撕裂成了碎片,爆發出滿天的血霧,像是遠距離把人直接給一掌拍成齏粉。

南明將士們目瞪口呆,許多人渾身發抖,忍不住離洪武士卒遠一些。

畢竟那些洪武士卒臉上正發出興奮的狂熱,扣動扳機和換彈夾的速度奇快,萬一殺得興起把他們也殺了都說不好。

這場戰鬥持續時間非常短。

僅僅一刻鐘左右,原本還如滾滾洪流的滿清鐵騎,此刻已是一片屍山。

偶爾還有受傷的馬匹掙紮著想起身,發出嘶鳴哀嚎。

更多的戰馬和人卻已經成了肉泥,屍體都沒有幾個完好無損。

步槍和機關槍可不是手槍。

這兩種槍響,特彆是大口徑機關槍打在人身上,是真能把人撕得四分五裂。

前麵機槍加步槍,後麵又有炮彈轟炸,頭頂還有無人直升機掃射,韃子們享受的是全方麵無微不至的照顧,這輩子都已經吃不上四菜一湯。

沒過多久戰爭就結束,洪武士卒們意猶未儘地開始檢查起槍械,轟鳴的炮火也停了,無人直升機緩緩下降。

在沒有能源支撐,全靠太陽能作為移動充電儲備,無人直升機的電量必須節省著用。

“打掃戰場!”

老朱環視一圈,大手一揮道:“其餘人攻城。”

命令下達。

南明軍隊有序地開始從滄州城外撤離,強忍著心理與生理不適,原地開始挖大坑把那些已經被轟成肉泥的韃子屍塊掩埋起來。

這是老朱的習慣,重慶之戰的時候就是這麼做的。

如果不打掃戰場的話,那麼多腐爛的屍體,等三四月份入夏後,這裡就會臭氣熏天,蘊養大量蛆蟲、細菌。

瘟疫也就這麼產生了。

古代社會一到戰場年代就瘟疫橫行便是如此。

滄州城內的清軍早就被嚇傻了。

炮火轟鳴下,城池很快被打開,大量清軍原地投降。

但老朱早就下達了不接受韃子投降的命令,把所有的韃子全都處決。

主要也是這些人並非是新招募的綠營兵。

新招募的綠營兵還在北京守城呢。

滿清自己也知道這些才招募不久的人馬派不上什麼用場,強行送到戰場上去無異於送死不說,還會起到負麵效果。

比如雙方一開戰,新招募的綠營兵迅速崩潰逃跑,帶來的結果就可能是倒卷他們的正規軍。

因此加緊時間訓練,派他們去守守城池,總比一點用處都派不上強。

所以嶽樂帶出來的其實是滿清的精銳,組成由三千滿人騎兵,加上五千漢八旗騎兵,以及兩萬左右的蒙古兵馬。

現在滿清起家的大概二十萬滿漢蒙八旗軍隊死傷大半,剩下的精銳已經不多,隻能由蒙古騎兵湊數。

城裡的守軍便是數千漢八旗士兵,他們都是遼東人,曾跟隨阿濟格、多鐸、豪格等人犯下多起屠城罪行,不僅擅長騎射,守城也很厲害。

但在火器麵前,根本沒有招架之力,很快就被殺光。

到下午時分。

老朱就已經把整個戰場清掃而空,甚至連四五公裡外負責監察的北京斥候都用無人直升機給射殺了。

彆說一個逃跑的韃子,恐怕連一隻蒼蠅都沒飛出去,北京甚至都不知道這件事。

而滄州距離天津和北京咫尺之遙。

處理了嶽樂之後,老朱一聲令下,裹挾著大勝之勢,明軍原地休整一夜,第二天清晨繼續浩浩蕩蕩北上。

第三天清晨,經過一天的行軍後,他們抵達天津,將天津攻克。

第四日中午,明軍連克武清、東安、永清、固安等北京南明、東南麵的幾座縣城。

直到這個時候北京這邊才知道,一時清廷震怒。

明承武元年二月九日晚,數名斥候騎兵飛快入城。

消息報告上去之後,滿清太皇太後布木布泰,也就是孝莊太後連夜召集諸多重臣開朝議。

這個時候其實還未到半夜,大概晚上十點多鐘的樣子。

諸多滿清大臣都沒有睡。

主要是在二月五日嶽樂給北京發了戰報,說大敗明軍之後,就再也沒有音訊了。

要知道滄州距離北京並不遠,也就不到二百公裡,騎兵一天就可以把消息送達,不可能好幾天都沒有消息過來。

一開始到二月七日的時候大家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等到二月七日,索尼派了好幾支斥候部隊前去查探情況也都沒有回來,到兩天後的二月九日,眾人才感覺到不對勁。

如果說嶽樂因為在與明軍交戰而無暇寫戰報公文的話,那派出去的斥候怎麼可能會一個人都沒回來呢?

這不對吧。

所以今天眾人朝議的時候,就討論過這件事,隻是遲遲沒有回應,也隻能無可奈何,即便散朝回到家中,亦是輾轉難以入睡。

等到孝莊把他們叫到宮裡的時候,懸著的心,總算是死了。

因為孝莊說了一個壞消息。

嶽樂全軍覆沒!

明軍兵貴神速,三天時間就走了三百餘裡路,最晚明天就能到北京城外!

殿內眾人沉默。

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巴哈納、車克、馬爾賽、額色赫等滿族輔政大臣和三院學士默然不語。

範文程、洪承疇、蔣赫德、成克鞏、金之俊、胡世安、黨崇雅、衛周祚、馮銓等漢人大員更是臉色微微發白,眼眸中滿是茫然。

誰也沒有想到明軍的攻勢如此迅猛。

要知道嶽樂可是三萬騎兵,還是不重慶那種不利於騎兵作戰的山林地帶,而是平原上。

在他們想來,即便嶽樂不敵,也必然能夠全身而退才是。

結果又是全殲!

又是全殲!

在平原上全殲騎兵!

簡直聞所未聞。

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力。

莫非。

也隻有明太祖下凡這一件事能說得通了。

若真是如此。

那些滿人或許還有退路。

大不了退回關外。

反正關外天寒地凍的日子也不是沒經曆過。

可他們這些漢人怎麼辦?

莫非跟著滿人一起退出關外當野人?

加之他們還是地位低下的漢人臣子,恐怕到時候縱使是大臣,亦要飽受欺淩吧。

一時間,所有漢人臣子都是目光閃爍,臉色非常難看。

畢竟。

明軍一不接受投降,二來誓殺他們這些投降韃子的貳臣。

一旦清軍打了敗仗想逃去關外。

留下來必死。

逃跑的話,生不如死。

想到這裡,所有滿清漢臣已是麵露戚戚。

洪承疇更是臉上已是一副癡呆的表情。

不知道是在後悔自己當初投降滿清幫助韃子殺戮無數漢人。

亦或者是在害怕自己即將麵臨的清算。

“諸位。”

沉默沒有持續太久。

布木布泰臉色已是十分難看地說道:“事情你們也知道了,消息我已經封鎖,明人明日就要打到城下。”

“退回關外吧。”

索尼麵色有些慘然說道:“這非我大清無德,而是天不佑我大清。能在平原上覆滅數萬騎兵之事,古往今來從未有過耳聞。這已非凡人之舉,恐怕是真有朱元璋臨世之說。”

“肯定是殺了太多蠻子有傷了天和,當年我就說過,少屠城少屠城,莫激起蠻子民變,現在遭報應了吧?”

“你說什麼了?無非就是附多爾袞羽翼而已。”

“嗬嗬,難道睿親王說錯了嗎?睿親王要前線將領彆做屠戮,結果呢?殺了多少漢人,現在漢人要報仇了,要砍了我們的腦袋,怎麼?你覺得不是報應?”

“多爾袞判國謀逆之輩,你現在說這些莫非是想給他翻案?彆忘了當年你也是站出來指證他的人,自己做了什麼你心裡清楚。”

“你”

幾個滿人大臣吵做一團。

其實鮮有人知的是,滿清初期即便是入關之後,對於後麵的路線有過爭議。

英親王阿濟格認為,“初得遼東未戮遼民,致被屠害”,建議“大肆屠戮,留置諸王守燕京,大兵則守沈陽或退保山海”。

意思就是滿人沒辦法占領中原大地,應該學習遼國,控製燕雲十六州,對華北地區,也就是河南河北地進行大規模屠殺,主力兵馬則退回關外去。

如此和明朝形成北宋和遼國的態勢即可。

這個觀點很多人認同。

唯有多爾袞聽取了漢臣祖可法、張存仁等人的建議,提出“救民水火,定鼎中原”的戰略,反對全麵屠殺政策。

於是力排眾議,定都北京,並沒有在河南河北地區屠城。

然而阿濟格、多鐸、豪格等人根本不搭理多爾袞的命令,出兵的時候不斷大搞屠殺之事。

如豪格屠四川,阿濟格屠山西,多鐸屠江南。

當然。

多爾袞本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先不說在入關之前的屠山東、屠濟南就是他乾的事。

即便是入關之後,大同之屠就是他下達的命令,阿濟格隻是執行而已。

他之所以後來反對屠城,可不是因為心善,而是為了統治奴役漢人,並不想搞大屠殺激起漢人強烈反抗。

因此隻能說多爾袞的確有下達禁止屠城、禁止隨意屠戮漢人的命令,卻並不代表他人好。

蘇克薩哈之前就是多爾袞的屬下,多爾袞下達命令的時候他搖旗呐喊,支持多爾袞的政策,結果多爾袞一死,馬上倒戈順治,揭發多爾袞謀逆的事情。

現在卻又站出來說不該屠戮漢人,可見其如牆頭草般搖擺不定的本性。

見到眾人吵做一團,孝莊大怒道:“好了,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蠻子殺都殺了,還能讓他們活過來不成?現在當務之急,就該拿出個辦法來。”

“退回關外吧。”

“明天蠻子就到城外了,今晚上能撤得走?恐怕一說撤回關外,那些綠營兵就得馬上嘩變,蒙古人也會馬上撤走,到時候明人追到關外,我們就剩下這點人該如何是好?”

“那你說該怎麼辦?人家能在平原上全殲數萬騎兵,北京城守得住?”

“不管如何也得試試,我們的兵馬總比崇禎多!”

“要守你去守!”

諸多滿人大臣又繼續吵鬨了起來。

以索尼為首的是保守派,認為退回關外還有希望。

遏必隆是軍隊出身,跟隨皇太極、多爾袞等人南征北戰,認為要是退回關外一切都完了。

綠營肯定會嘩變,被他們騙來的蒙古盟友也會逃走,入關的時候大軍十多萬人,定鼎中原後發展到兵力八十多萬。

結果回去的時候就幾萬人,滿人的這點家當全折在這裡,將來明軍追到關外又怎麼擋得住明軍的進攻呢?

雙方爭執不下,漢臣們則一個個麵麵相覷,這種滿人高層之間的爭吵,他們幾乎沒有多少話語權。

唯二有話語權的或許就隻有範文程和洪承疇了。

可二人此刻亦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一時間殿內爭吵不休。

孝莊麵色慘然,耳中傳來的爭吵隻覺得頭疼,目光看向殿外。

皎潔的月光灑落,殿外明時玉階鋪滿了銀輝。

大清基業好似無根之萍,風一吹,浪花一起,便要毀於旦夕之間了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