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地窖裡的朱元璋 >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放跑每一個大明的敵人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放跑每一個大明的敵人(1 / 1)

推荐阅读:

老朱最終還是沒有處罰朱慈焙和南明軍隊,隻是下旨斥責了一番他們的輕敵冒進。

說到底還是老朱給了他們太大自信,認為他們已經天下無敵。

實際上天下無敵的是洪武軍隊,跟南明軍隊還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在山區裡麵和清軍周旋幾年已經是很不容易,跑到平原上和滿清韃子拚刺刀那是找死。

老朱大抵是明白這一點。

但他還是選擇放權,給了朱慈焙以及南明軍隊的自主軍事能力,讓他們自由發揮。

不是偷懶不想繼續再打韃子,而是要鍛煉他們,看看他們的實力。

雖然這樣做肯定會死人,也猜到南明軍隊會敗。

可敗的方法有很多。

儘力被打敗與輕敵冒進被打敗是兩碼事。

最典型的就是磨盤山之戰和南京之戰。

李定國儘力了,鄭成功則是浪輸了。

何況不經曆風雨,不經曆打仗不死人,又怎麼練出一支敢戰的強軍呢?

所以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有跟敵人舍命一戰的勇氣。

隻能說夔東十三家的表現讓他失望了。

至於李定國和白文選,目前來看談不上好也談不上差,中規中矩,還是得看後續表現。

之後便依舊這樣慢吞吞地行軍。

事實上也快不起來。

這次又攜帶了大量炮彈輜重,即便封鎖運河,隻允許他們的船隊往來,也依舊隻能每日行軍二三十公裡,速度十分緩慢。

畢竟運河是沒有水流借力的,水流速非常平緩,隻能靠人工拖拽,因而這才養活了所謂的百萬漕工。

北麵戰事則依舊給予他們自主權力,讓他們自己打,爭口氣。

夔東十三家兵敗後撤至景州一帶,甚至重整後,又退至山東濟南府,離老朱都不遠了。

不過可能是老朱下旨訓斥起了作用,之後袁宗第李來亨等人重整部隊,再次進軍,與李定國、白文選部駐紮在了河間府、冀州府一帶。

雙方陷入對峙。

甚至李定國還主動派出騎兵部隊,騷擾清軍的後方運輸部隊,也算是頗有成效。

清軍雖然也在發揮老傳統,試圖繞道後方突襲漕運。

可架不住老朱在渡黃河。

明清時期,黃河入海口並不在山東,更不在河北,而是在江蘇。

公元1194年,黃河決堤,河水流經河南河北之後,在山東改道南下,至江蘇雲梯關入海。

到公元1494年,黃河又改變了入海口,河水流入淮河,史稱黃河奪淮。

直到公元1855年,第六次改道,才變成從利津入渤海。

因而此時黃河正處於途徑開封,蘭考,商丘、碭山、徐州、宿遷、淮陰一線的明清故道上,且與運河相連。

洪武軍一萬多人,加上運送炮彈的民夫輔兵十餘萬,正緩慢地過河當中。

清軍曾經派過幾次遊騎,每次幾百人想到運河上來搞事,騷擾明軍的後方糧草和輜重部隊。

結果可想而知,被正處於大後方的老朱所在前鋒部隊打成了篩子。

老朱自己則每天待在車駕內關心著國家大事。

不是南明的事,是洪武的事。

他們除了有無線電台以外,還有無線傳真機,類似於他們攜帶的小型打印機。

隻要在打印機裡放入空白紙張,開啟信號接收功能,與短波電台的原理類似,就可以做到超遠距離發送紙質文件。

朱標作為監國太子,每月都會把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再派人到南明這邊,從雲南發給老朱。

所以即便老朱與朱標身處兩個不同的世界,也能夠一直可以保持聯係。

正是農曆一月下旬,江蘇的天氣依舊寒冷。

沒有下雪,但北風呼嘯,吹得車窗外不時能聽到那種“呼呼”的響聲。

車駕“嘎吱嘎吱”的聲音也不斷。

老朱的車是現代特製的,在古代沒有能源,依舊是馬拉。

用的卻全都是輕型材料,且有潤滑油、避震器,讓車內保持著極為舒適感。

車裡一張床,一張躺椅,一張小圓桌。

朱雲峰躺在旁邊的躺椅上,翹著二郎腿玩手機單人遊戲。

車裡頭甚至還有插孔充電。

上麵鋪了太陽能充電板以及蓄電池,雖然沒辦法裝發動機讓馬車跑起來,至少能在裡麵放個小空調,進一步保持車內的舒適度。

老朱則坐在小圓桌旁,看到朱雲峰的模樣,忍不住歎了一口氣道:“嬌兒惡臥踏裡裂呀。”

“嘿嘿。”

朱雲峰咧嘴一笑,轉了個身繼續玩手機。

老朱翻了個白眼。

現在他們祖孫的相處方式,還真有點後世農村祖孫的意思。

爺爺管不住孫子。

孫子雖然不至於沒大沒小,對長輩不尊敬或者不禮貌,但也不至於唯唯諾諾什麼都對長輩俯首帖耳,甚至偶爾還有頂撞長輩的事情發生。

隻能說,他們這對祖孫之間屬於那種十分輕鬆的相處方式。朱雲峰不喜歡被人命令,朱元璋想命令他,卻使喚不動。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讓封建大家長習性的老朱非常不適應。

畢竟他屬於那種說一不二,保持著威嚴的長者形象,可不是溺愛兒孫的老頭。

隻是這麼多年即便膈應朱雲峰這種態度,那也真就隻能習慣了。總歸是親生的孫子沒錯,總不能砍了他吧。

所以老朱也就隻能扮演起了慈祥老爺爺,拿朱雲峰一點辦法都沒有。

“誒,老祖宗,今天您好像很高興呀。”

朱雲峰又玩了一會兒,忽然感覺不對勁,納悶地轉過頭詢問。

“你怎麼知道我很高興?”

“平時你看我這麼吊兒郎當的樣子,肯定忍不住要說幾句,什麼站沒站像,坐沒坐像之類,今天可沒說。”

“你還知道你平身多麼吊兒郎當呀。”

提起這個,老朱話匣子就打開了,罵罵咧咧道:“你這個小兔崽子,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是一方諸侯了,帶著將士們四處征戰,再看看你”

話出來朱雲峰就開始翻白眼。

長輩怎麼都這幅德行。

他爹以前說他的時候,也會說在這個年紀怎麼怎麼樣。

還有老媽催他婚的時候也會說,村裡誰誰誰20歲就生娃了,現在都3胎了,再看看你。

朱雲峰沒考上好大學,靠著藝術專業上二本的時候,他們說的是人家考清華北大。

過幾年找工作的時候,他們又說人家考公務員,進的是哪個名牌企業大公司。

後來年齡大了還沒結婚,就是催婚催婚催婚。

朱雲峰一直以為隻要自己熬一熬,能多賺點錢了,娶了老婆了,老爸老媽就沒話說了。

哪知道管你能賺多少錢,娶到個什麼老婆,他們總能找到理由說你。

甚至有的時候沒有理由都無所謂,坐在家裡玩個手機,打個遊戲,都能說你半個鐘頭。

包括老朱一樣。

所以現在朱雲峰從來都把老朱和他爹媽對他的說教當放屁。

“小兔崽子。”

老朱罵罵咧咧半天,看他還是那副混不吝全當沒放在心上的模樣就更氣了,但又咬牙切齒拿他沒辦法。

朱雲峰嘿嘿一笑道:“季赫說過,罵我是小兔崽子,對您不利,那您可就是兔爺了。”

“算了,懶得跟你掰扯。”

老朱笑罵道:“遲早有一天我要被你氣死。”

“那哪能啊。”

朱雲峰樂道:“現在醫學技術那麼發達,癌症都攻克了,您還活得久呢。”

“哈哈哈哈哈。”

老朱轉怒為喜,其實他本來就沒多生氣,正高興呢。

見他開心,朱雲峰問道:“出什麼事了?”

“你太伯爺把去年的彙總發來了。”

老朱點了點桌子上的公文道:“你自己看看唄。”

“哦?”

朱雲峰從躺椅上起來,接過公文掃視了一眼。

裡麵的內容其實很簡單。

就是有現代的定點幫扶之後,大明的生產力正在呈現爆發式增長。

鋼鐵產量、糧食產量、經濟總量都不是以百分點在擴增,而是以翻倍的數量在暴增。

光鋼鐵產量來說,現在已經是洪武二十一年。

前年洪武十九年的鋼鐵產量靠著電弧爐煉鋼才一千多萬噸一年,不到後世唐山市一個地級市一年十分之一的產能。

去年與現代接觸後,產量直接翻了三倍。

而且今年預計在未來三年內要翻十倍,也就是三年後全國鋼鐵產量達到一億噸。

雖然這個級彆貌似也就跟後世唐山市差不多。

甚至還差點。

畢竟唐山市一年的產量是13億多噸。

但這可是在古代。

同時期的洪武年月,恐怕全球鋼鐵產能能達到二十萬噸都是個迷。

即便是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年產也就百萬噸而已。

其中差距是百倍級彆,可見後世的幫扶給洪武大明帶來的影響多大。

而且不止是這些。

因為洪武大明與後世屬於互補關係。

洪武大明出口的是原材料、初級產品以及精美的手工製造品。

等東大做成中間品後又進口過去,同時又進口東大的大量機械設備、先進技術以及工業製品。

而東大則出口這些機械設備和工業製品的同時,還會派人修橋修路修火車。

雙方的貿易額達到了百分之百,雖然看上去洪武大明就賺個原材料出口錢,還得因為進口而大量損失各類礦產資源。

可這些資源大明都可以從彆的地方搞過來,並且東大主要是為洪武大明培養人才。

比如去年洪武二十年,東大在給洪武大明修新的南京城,新的船廠、鐵路、工廠期間,就培養了大量焊工、電工、混泥土澆築工等等工人。

累積培訓洪武大明的工人達到417萬次,給洪武大明培養了大量基礎技術工人,大大充實了大明的建設人才。

洪武大明則又反哺現代各類稀礦、原油、金礦等原材料。

雙方互惠互利。

後世得到了大量原材料、商品出口,能給國內帶來巨大的就業和經濟增長。

洪武大明則得到了工業發展、城市建設、工人技術培訓,還有教育、醫療、軍事、科學等等。

猶如高人醍醐灌頂,直接給你灌輸內力。

一通操作免去的可不是幾十年的發展,而是數百年的發展,直接從落後的農業社會,轉變為先進的工業社會。

比之小日子那幾十年的明治維新都要進展神速。

可以說兩方真正實現了合作共贏,一起發展進步的雙贏局麵。

也難怪老朱會開心。

畢竟他的大明以前是什麼樣子他自己心裡清楚。

而現在才短短一年時間呢,洪武那邊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以前朱雲峰帶來的七年時間都要變化大。

最主要的是這種發展是呈現跳躍式的,不是說今年發展一倍,明年也是一倍。

而是隨著盤子鋪開,呈現的是幾何增長。

在東大的幫助下,也許二十年的時間,洪武世界就會處處是高樓大廈的城市,處處是飛機高鐵汽車。

眼下老朱自己才剛滿60歲,曆史上要到11年後,洪武三十一年71歲才死。

可如今醫療技術發達,搞不好活個90也說不定。

因而到時候老朱還真有可能親眼看到他自己的大明世界變成新時代的一片天地。

這讓他怎麼可能會不高興呢?

“嗯,那確實可以。”

朱雲峰看完了裡麵的內容資料,主要是一些數據。

他自己是做老總的,雖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一家公司基本的數據情況還是看得懂。

雖然公司和國家不一樣,國家涉及的層麵比一家公司多得太多。

但有一些東西還是相通的。

他沉吟道:“洪武那邊時代發展得很快,這是好事,不過目前也就南京首都圈發展得快,要想儘快完成現代工業化進程,相應的體製變化還是得跟上。”

“嗯。”

老朱說道:“這一點標兒也跟老秦聊過,相應地放開地方權限是必然的事情,但同樣還是得加大監管力度才行。”

朱雲峰笑道:“其實很簡單,立即把大明銀行的金融管製製度建立好,各項製度其實可以參考現代。大明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信息化的國家,這是個巨大的優勢,可以監管全國資金流動。隻要把這個做好,各地的每筆資金用到哪了,怎麼用了,都有跡可循,也就能很大程度上解決貪腐的問題。”

放開地方權限是必然過程,因為你得加大地方自主權,讓地方官員主動去拉投資,通過當地特色建立地方產業,以此振興地方經濟。

不然全國那麼多州府縣,全都歸朱標和內閣六部管理指導,累死他們也做不到。

但地方建設當地產業沒錢咋辦?

一是融資,二是上麵撥款,而且還不是一點兩點的撥,而是幾百萬乃至上千萬的大明銀元撥下去。

洪武銀元的購買力目前還是非常高的,一千萬銀元就相當於數十億了。

那麼大筆資金投向地方,難保不會有人動歪腦筋。

然而大明卻有先天優勢。

就是作為全世界第一個建立信息產業的國家,能夠在後世東大的幫助下建立起完善的金融製度。

資金流動給你查得明明白白,即便有貪腐的事情發生,禦史台也容易追查到。

所以說為什麼科技帶動發展?

監控普及之後,大街上打架鬥毆的事情都比二三十年前少了不知道多少倍,更彆提什麼犯罪率。

錢從哪來去哪給你監管到位,雖然不敢打包票說完全杜絕貪腐發生。

但很大程度能夠改善,也更容易抓到人。

當然。

隻能改善上麵撥款的貪腐。

下麵如果商人與官員勾結行賄,包括不通過銀行係統,而是走銀元金條古玩字畫之類的現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這就要考驗朱標的監管能力了。

“唔。”

老朱聽了直點頭道:“讓他們去做吧,標兒辦事我放心。”

“現在”

說著他撩起車窗,外麵遠處就是波濤洶湧的黃河了。

老朱淡淡地道:“先解決了韃子再說吧。”

洪武的事情交給朱標。

他要做的,就是不放跑任何一個大明的敵人,哪怕不是他所在的大明!

最新小说: